查文庫>報告>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務必要去調查清楚情況,並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快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1

  近幾年,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反映強烈。北方交通大學是我國率先開展電子商務教學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開設了《條碼技術與電子資料交換(edi)》的選修課,1996年該課被列為物資管理和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新制訂的九八級教學大綱中,《電子商務》被列為管理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

  在教學實踐中,北方交大已經形成由教師的電子教案、學生的電子作業、互動式的遠端網路教學系統以及電子商務網路案例教學模擬試驗等構成的全方位多媒體教學體系。作為教育部遠端網路教育試點,已經在因特網上實現了“電子商務”課程的遠端網路教學。“電子商務”是北方交大學生們的熱門話題之一。

  那麼,在校大學生們是怎樣看待電子商務這個問題的呢?1999年底,由與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商務協會共同對北方交大的在校學生做了有關電子商務的問卷調查。調查採用書面問卷形式,受訪大學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 20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各個年級,涵蓋了電信、經濟、管理、法律、運輸等多個專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調查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你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嗎?

  2、你能就電子商務對社會的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嗎?

  3、你能說出電子商務的一般流程嗎?

  4、你知道什麼是edi嗎?

  5、你對電子貨幣瞭解嗎?第二部分是獲得電子商務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除了上課外,平時你從哪些方面瞭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依次舉出三種途徑)。

  2、請列出你閱讀電子商務論文的具體報刊名稱。

  3、你參觀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嗎?

  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資料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為電子商務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為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為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這一方面說明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為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佔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在對電子貨幣的調查中,僅有1人在網上使用過電子貨幣。本科生中僅有9人表示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習,而且都集中在計算機專業和資訊通訊專業。研究生中也僅有4人表示自己曾鑽研過此類問題。另有10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這個數字是相當低的,僅佔總人數的2%。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在涉及到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金融電子化與貿易安全上,電子專業、法律專業的學生有獨特的優勢,但尚未引起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視。就目前而言,真正認識到電子貨幣與自己已經很近的學生並不多,對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學生更少。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

  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透過計算機類的雜誌(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

  調查資料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眾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為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網際網路世界》、《資訊與電腦》、《中國計算機使用者》、《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透過閱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但是,他們缺少系統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為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2

  電子商務概念首次引入中國是在1993年,第一筆網上交易發生在1996年。1998年以推動國民經濟資訊化為目標,企業間電子商務示範專案開始啟動。1999年,消費類電子商務市場全面啟動。電子商務開始進入市場匯入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自1999年以來,電子商務在中國開始了由概念階段向實踐的轉變,1999年消費類電子商務活動中網上購物總交易額達5500萬元。到2000年一季度,消費類(B2C/C2C)電子商務網站即已達1100餘家,網民參與網上購物的比例達20.3%。2000年近9成的網民參與了電子商務活動,網上購物總交易額比1999年增長500%以上。

  從今年開始,國內的公眾投資者對投資電子商務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上市公司中,約有1/4的公司宣佈觸網。大型傳統企業對投資電子商務的意願明顯增強,海爾、聯想、TCL擬定了耗資巨大的電子商務發展計劃。國有資本開始表現出投資電子商務強烈的意願,由國有資本控股的電子商務公司開始紛紛成立。

  本調查在研究企業目前資訊化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深入的研究分析企業參與電子商務程度以及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對政府、研究機構、投資者和網站了解目前中國B2B電子商務的基本狀況有著一定的意義。

  1企業資訊化建設

  1.1企業電腦普及及應用情況

  每百人擁有電腦數低於10臺以下的企業佔據主體,佔37%左右,而每百人電腦擁有數在70臺以上的只佔14%左右。

  目前企業主要在辦公自動化(包括文字處理與電子表格處理)與財務管理應用電腦,達到80%以上。其次是勞動人事管理(60%)。

  電腦普及比較好的行業主要有電腦/通訊裝置/網路裝置/軟體,以及交通、運輸、郵電業,每100人擁有電腦數達到50臺以上的分別佔48.3%和27.6%。而農/林/牧/魚產品加工以及服裝、工業裝置的電腦普及率最低。

  企業在網路建設方面一般會經歷以下過程:

  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企業首先會建立內部網,在建立了內部網之後,企業可能繼續建立外部網,同供貨商,代理商建立網上聯絡。由於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多數會建立網站釋出資訊,收集客戶資料,此次調查的資料也表明:沒有建立內部網而直接建立網站的比例只有15%左右,大多數建立內部網的企業都建立了獨立的網站或有自己的網頁(62%),而建立外部網的企業,建立了獨立的網站或有自己的網頁比例達到80%。

  1.2企業內部網建設

  47%的企業擁有內部網。內部網擁有率比較高的城市有北京(64%)、杭州(59%)、青島(57%)。沿海地區的企業內部網建設好於中西部地區,其比例分別為53%與41%。華北、華東、華南的內部網建設相對好於西南、華中、西北等地。

  從行業看,電腦/通訊裝置/網路裝置/軟體、商貿服務業、交通/運輸/郵電業以及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業內部網建設比較好,尤其是電腦/通訊裝置/網路裝置/軟體業,將近7成擁有內部區域網。

  從企業規模看,60%的大型企業已經建有內部網,分別高於中、小型企業的47%與38%。

  不同企業型別內部網建設情況

  1.3企業網際網路建設

  企業員工上網比例在10%以下的仍佔據主體,將近35%。從行業看,電腦/通訊裝置/網路裝置/軟體、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等行業員工上網比例較高,其中電腦/通訊裝置/網路裝置/軟體業將近6成的企業70%以上員工能上網。

  在所調查企業中,將近1半(48.9%)的企業既沒有建立主頁,也沒有申請域名,36.5%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網站與獨立域名,7.3%的企業只有網頁,但沒有獨立域名,另有9.4%的企業已經申請域名,但網路正在建設中。

  從行業看,電腦/通訊裝置/網路裝置/軟體有五成以上的企業有自己的網站與獨立域名,其次為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36.2%)與交通、運輸、郵電業(36%)。

  從企業規模看,將近一半的大型企業建有網站,只有22.4%的小型企業建有自己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