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義井村城中村改造背景及建設現狀論文

義井村城中村改造背景及建設現狀論文

義井村城中村改造背景及建設現狀論文

  1城中村改造前的義井村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位於山西中部,太原市共有 154 個城中村(分佈情況見圖3-1),城中村改造工作於 2003 年啟動,2007 年開始全面推進,分批進行。

  義井村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義井村是太原市城市建設南移西進的“黃金走廊”,是太原市政府列為首批城中村改造的重點村之一。義井村在改造前在很多方面的特徵如下:

  1.1建築佈局紊亂無序

  在改造前,義井村內的建築物密密麻麻,既有集資房,也有臨時搭建的違章建築,以1-3層的自建房屋為主。其中,地理位置越靠近城市的房屋越高,樓間距也越小。義井村中鄰近城市主要幹道的集體建設用地多為商業服務業用地,用於發展酒店、賓館、商住混合房產等高附加價值物業;而位於城中村內部的建設用地則主要是私有住宅,進行的也多是增加住房面積的建設(村民多透過擴大宅基地、加高樓層甚至私搭亂建的形式,增加住房的出租面積),形成了當地人戲稱的“貼面樓”、“接吻樓”和“一線天”。

  1.2公共設施嚴重匱乏

  義井村的基礎設施本來就十分薄弱,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義井村迅速被城市建成區包圍,外來人口大量湧入,人口密度和建築密度持續加大。但與此同時,義井村的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卻並未得到改善,設施配套不全。義井村內的主要街道一般都是人流如織,道路在晴天塵土飛揚,如果遇到陰天下雨,則變得泥濘不堪。給水、排水、燃氣、消防、環衛等市政公用設施自成一體,水電暖氣都無統一配置,環境髒亂,遊離於太原市的整體市政規劃外,學校、醫療衛生等在內的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服務設施也十分短缺,更不用說可以提供給老人和孩子必要的休閒遊憩場所和體育娛樂設施。公共設施極為不便。

  1.3垂直空間分異顯著

  由於義井村中的房屋幾乎都是當地村民在90年代中期以前在外部需求與經濟利益驅使下,依託自家宅基地多次自發建設,進行了擴建加層。由於房子前後一般都有街道,所以底層幾乎都被用作門面房,用於發展低層次的生活性服務業,如小雜貨店、超市、美容美髮店、餐館、網咖、糧油店、饅頭店、五金店幾乎充斥著底層的門面房。當地村民透過其獲得的租金收益也相對較高;從第二層到倒數第二層的結構一般都是一樣的,都是一間一間的出租房,內部的軟硬體設施也比較齊全,以低於平均城市住房租金的價格出租給在城中村中居住的外來人口;最高層一般都是“主家”(房東)住,房屋的設計以及裝潢都比較講究,用以滿足城中村原住民自身的需求。一般在房頂,會有另外一間到兩間的房屋,主要放置水箱(冬天暖氣供暖時使用)。

  1.4社會文化環境較差

  過去,義井村的農民由於觀念及教育資源因素,村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同時大量的外來流動人口租住在城中村裡,滋生了許多由村民或者外來人口自營的商店餐館,職業構成複雜,村民大多主要以出租房屋收入、集體經濟分紅為生無工作,還有少部分自營的小買賣為收入來源,整日遊手好閒,社會治安差。此外,戶籍,教育,醫療,社保等都處於城鄉交替時期。

  2義井村城中村改造的程序

  根據對義井村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程序進的調查,2005年,義井街道義井村被市政府列為首批城中村改造的重點村之一。義井村是太原市城市建設南移西進的“黃金走廊”,義井村片區是河西城中村改造的重點片區,規劃範圍北起大井峪街及和平南路西巷,南至西峪街;東起和平南路,西到西南環線鐵路西側的規劃道路。撤村建居”工作按照有利於村轉居的平穩過度,有利於村民得到實惠,有利於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利於提高整體管理水平的基本原則,逐步進行。規劃採用“兩個片區”的結構形式。“居住片區”指保留的現狀居住用地和規劃的居住用地。“對外交通片區”指規劃區西側的西南環線鐵路、義井站等用地。規劃居住用地為二類,採取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的結構方式,由長風西街、義井西街、義井街、義井街南二巷和規劃區其他周邊道路,把規劃區分為四個居住小區。住宅建築規劃以多層為主、高層為輔,堅持居住區規劃建設的'高標準、高起點,為居民創造優美、舒適、安全、方便、現代化的生活居住環境。2008年晉源區政府正式批准義井村由村委員轉為義井社群居民委員會。“撤村建居”後,依據基層組織管理條例,原義井村黨支部變更為中共太原市晉源區義井街道義井社群支部委員會;義井村民委員會變更為義井社群居民委員會。“十二五”期間,太原市按照計劃,啟動了高速環內嚴重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92個、高速環外環境敏感區內的16個城中村改造工作;完成60個(包括高速環外兩個)城中村整村拆除,拆除土小鍋爐2.45萬臺。今年,將繼續推進已於2011年啟動拆遷的包括義井村在內的21個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3義井村城中村改造取得的成績

  義井村“城中村”透過改造給大家帶來的變化也日益明顯。在本文寫作之前,曾親自走訪了義井村,對當地的城中村改造進行了走訪和調查,這一過程中,親眼見到了城中村改造帶來的環境的新變化。也聽到了當地居民對“城中村”改造帶來的好處,從中深刻的體會到改造對城市建設發展的必要以及帶給城鄉居民的福祉。比如,新建的社群樓房,綠樹環繞、生機盎然。走在整潔的樓間小路上,欣賞著身邊的宜人景色,村民們都住在統一規劃建設的樓房裡,全部都是框架結構,曾經的 “村民”都認為是拆遷給他們帶來了這麼好的樓房居住。再如,原先家家戶戶樓頂上都有一個小煙囪,每個煙囪都黑煙滾滾,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濃重的煙火味,倒灰渣時蕩起的塵灰被風吹得遍地都是。經過改造,義井村拆除了大部分小鍋爐,空氣質量變好了,而且也節約了自家燒煤的經濟成本。

  對這些好處深有感觸的不是個別人,而是我們見到的絕大多數村民。在走訪中,被調查者都不同程度的對城中村改造帶來的益處進行了肯定和讚揚。當然,“城中村”改造所帶來的好處,是很多曾經的“村民”們的共同感受,不僅僅是這些,城中村改造所帶來的變化以及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還將繼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