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教案參考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 世界。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讚頌之情。
3、理清結構,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4、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詩歌內容時,應該以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進行。
2、引導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和想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造。
3、利用多媒體介紹有關化石的知識。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重點:
1、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美。>3
2、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詩教學方法適合採用誦讀與質疑相結合的方法。本詩是一首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的科學抒情詩,在教學本文時,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讓學生理解詩中所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反覆誦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同時,透過誦讀,讓學生搜尋自己腦中的疑惑點,經過師生共同研討解決,從而深入理解本詩的內涵,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文學、愛科學的熱情。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自從人類產生後,人類透過自己的文字去記載人類瞭解到的一切事物,特別是人類自身的發展歷程,但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以及人類出現後大自然許多未知的東西,我們今天又憑什麼去了解和研究呢?
學生討論,回答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化石吟》。它不僅帶給我們進入遠古的年代,從中窺見億萬年前奇幻有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而且還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未知的東西。
(二)詩歌朗讀
1、給學生3分鐘時間自由快速地閱讀。
2、透過工具書,掃除閱讀的障礙,生字詞;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3、基本瞭解這篇課文的體載是什麼?(現代詩歌)
下面我們分組美讀這首詩,請同學們合作交流設計最佳美讀方案。請各小組推薦代表到講臺前朗讀詩歌,其他小組同學注意領會並給予點評,多提優點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透過讀去品味和感受詩歌,並進一步地理解本篇文章;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達到同學之間的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品味鑑賞
《化石吟》既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更是一首科學詩,請同學們繼續看這篇文章,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
示例問題(螢幕顯示問題)
1、詩文題中“吟”含有什麼意味?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吟”本是古曲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本詩透過對化石的讚美來讚美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2、詩歌運用什麼手法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全詩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親切自然。
3、詩歌結構有何特點?哪兩節結構相近?起什麼作用?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最後一節回應1、2節結構相近,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4、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好在使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後照應。
[設計意圖]:教學應能隨機應變,透過教學來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團結協作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四)想象聯想(我想象中的遠古世界)
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透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學生可為海、陸、空三個小組)
(五)欣賞歌曲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了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的世界。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吧!
欣賞歌曲《《劇木魚石的傳說》
(六)介紹有關化石的內容。(多媒體顯示)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化石吟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援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