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釋車而走文言文翻譯

釋車而走文言文翻譯

釋車而走文言文翻譯

  釋車而走是一個成語,出自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形容遇事不冷靜,分享了 釋車而走的原文及翻譯,歡迎參考!

  釋車而走原文

  齊景公遊少海,傳騎從中來謁曰:“嬰疾甚且死,恐公後之.”景公遽起,傳騎又至.景公曰:“趨駕煩且之乘,使騶子韓樞御之.”行數百步,以騶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不進,盡釋車而走.以煩且之良而騶子韓樞之巧,而以為不如下走也.

  譯文:

  齊景公到東海去遊玩,傳遞公文的騎士從國都之中趕來拜見說:“晏嬰病得很厲害,即將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趕不上見他.”齊景公立刻起身,傳遞公文的騎士又趕到了.齊景公說:“趕快坐上駿馬拉著的馬車,讓馬伕韓樞來駕車.”行走了幾百步,齊景公認為馬伕趕得不快,就奪過韁繩代替他駕車;大約駕車走了幾百步,又認為是馬不向前跑,就把車馬丟下而徒步奔跑.憑著煩且這樣的好馬和馬伕韓樞的技巧,齊景公還認為不如自己下車徒步奔跑.

  字詞解釋

  1.煩且:良馬名.

  2 傳騎:騎馬傳遞公文的人.

  3 謁:進見.

  4 嬰:齊國大夫晏嬰.

  5 疾甚:病重.

  6 遽:急忙.

  7 趨:疾走,這裡是快走.

  8 乘:馬拉的車.

  9 騶子:古代管車馬的官.

  10 轡:韁繩.

  11 御:駕車.

  12 盡:終於.

  13 釋:放棄.

  14 遽:急忙

  15 使:讓

  教育意義

  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一些臨時的`棘手的事情時,要冷靜,即使在著急,也要鎮靜地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著急.

  作者資料: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1],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學。被譽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2]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後李斯入獄毒之。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得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