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惡性迴圈——墨菲拓撲定律

  1.估算時間

  錯誤估算任務所需時間,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時間領域的侯世達法則值得牢記: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學英語的例子:開始以為是單詞量不夠,背完單詞,發現仍看不懂文章,原來是語法不行,學完語法還是看不懂,原來是邏輯閱讀不行,學完邏輯依舊看不懂,原來是學科背景、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積累不夠。。。。。。

  這就是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現“意外”接踵而至。因此,所謂“漸入佳境”最終只能是少數人的感受,大多數人在此之前早已潰敗。

  為什麼總是錯誤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呢?大多數人在執行任務忽略了一個重要步驟,那就是分辨任務的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

  如果是熟悉的,正確估算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很容易的。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那麼在執行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其實它根本不是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你對任務不熟悉,它們才成了“意外”。而這些“意外”,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只有完整地執行一次任務,任務的屬性由“陌生”變為“熟悉”之後,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

  對學習來說,任務“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常常需要花費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對工作來說,任務“熟悉”的可能性更大。

  “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

  要想提高估算時間的能力,就要從現狀開始養成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再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我對學習英語有深刻的,很早以前,覺得學英語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就是,研究幾套真題卷,背一點單詞,考試差不多就能過。現在想來,那時候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在我真正想學好英語的時候,發現我閱讀讀不懂、單詞不認識、語法根本無感,更別說口語了。於是我遍尋方法,在學友歡喜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新概念朗讀群,跟著大家一起朗讀。笑來老師在《人人都能用英語》中提到了朗讀的好處:有助於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閱讀理解速度、不用專門練聽力了、提高語言文字記憶能力、提高表達能力、提高語言文字模式識別能力。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持續在做一件這麼有用的事!

  在這期間,我也經常覺得無力,因為我都讀了70多天了,為啥還看不到自己的明顯變化呢?以前不會說的,現在依舊不會說。以前閱讀費勁,現在依舊費勁。看了今天的內容,我才明白。我潛意識裡把學習英語又當成了稍微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了。所以我需要重新制定2017年英語學習計劃,再進行任務細分。這樣平均到每週每天,只需要按照計劃持續完成就行,然後平靜的等待收穫!

  2.及時行動

  接受任務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答案是:現在就開始。所謂做事拖延,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拖延的人為什麼遲遲不開始行動?本質原因在於恐懼——無論是來自內部的,還是來自外部的。

  來自內部恐懼在於:只要開始做事,一個人就要面臨做錯、做不好的風險。他們犯了一個簡單的認知錯誤,即認為那些能夠做對、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對、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過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認清並接受這個現實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事情越有價值,困難就越具規模。

  來自外部的恐懼在於:過分的在意外界的評價。一個人一旦開始認真做事,被嘲弄、被恥笑的機率將遠遠高於被誇獎、被鼓勵的機率。那些真正能夠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會隨意嘲弄、打擊別人,因為他們是做對過、做好過點人,他們一路走過來,心裡非常清楚做對、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們會不吝一切機會去鼓勵那些嘗試做事情的人。

  這甚至可以用來測試:如果一個人經常嘲弄他人,那隻能說明他自己不怎麼樣;否則,他會像那些極少數已經做對、做好的人一樣,給予別人真誠的鼓勵而非嘲弄。他們給出的負面評價,也通常是“建設性的負面評價”,而不是為了活得優越感而發出的嘲弄。

  “最後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著你加速撲來。所以,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任務,永遠不要再問“什麼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就是遲遲不開始行動。我想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我經常拖延著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為我想把這件事做好,又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舉棋不定。就像書中所說:“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這種焦慮感,讓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讓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這種感覺,一定要對自己說:現在就開始做吧,開始了就不焦慮了。

  如果你喜歡《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請關注我,我會持續更新筆記。

  如果自顧不暇,請保護好你的注意力,專注做自己的事,並耐心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