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烏塔》的讀後感(通用15篇)

《烏塔》的讀後感

《烏塔》的讀後感(通用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烏塔》的讀後感(通用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烏塔》的讀後感1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最難忘的是烏塔獨自一人到國外旅遊的經歷。她14歲就能獨立到法國、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國家旅遊了。想想自己,雖然已經九歲了,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想和同學去利川旅遊。回家和爸媽說了這件事,本以為他們會同意的,沒想到爸爸媽媽卻說:“去利川多危險呀!萬一迷路或遇到壞人怎麼辦?不行!”我不滿意的說:“如果你們總是不放心我,那我長大以後怎麼獨立生活?”可無論我怎麼說,他們的腦袋都搖得像波浪鼓一樣。

  我多麼希望自己能像小鷹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而不是像風箏一樣總是讓捆綁自己的繩拽在他人手裡。

  不過這也不全怪家長,我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確實很差。比如,我吃飯的時候總要家長不停地催促;每次都要別人提醒才知道帶好紅領巾;天冷了不知道加衣服,天熱了不知道減衣服……再看看烏塔,會先設計好旅行的路線和日程,提前想好出現緊急情況時的自救措施,每到一處都會及時給家裡報平安等等。

  如果我也能像烏塔一樣,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會對我放心的,也就會答應我獨自一人外出的請求。所以,我要向烏塔學習,不斷地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爭取有一天能夠獨立地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烏塔》的讀後感2

  《烏塔》的主人公:一個14歲的小女孩,她很大方,見到作者就打招呼,我有點不太愛說話,以後也要學習烏塔的大方。

  她還很有主見,不像有的人,自己沒有自己的主意,見風使舵。她很有自己的看法,作者的想法也是如今中國大多數父母的想法:14歲的年紀是應該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而不是獨自旅遊。但她覺得:家長就不可以放手嗎?我已經長大了。烏塔又問

  經瞭解,原來是那裡的風速很快很強,吹得沙子發出嗡嗡的響聲。響沙灣的沙子溫度很高,有六十度左右,不穿鞋根本受不了那個熱。聽到別人這樣說時我還有些不屑,當我真正光腳站在60度高溫的沙子上時,我體會到腳快被燙熟了,只想快點逃到陰涼地,這就是區別。

  烏塔身上的優點太多了,有很多是我現在所不具備的,我喜歡同時也向往烏塔可以獨自去旅行的酷,我也知道要結合我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學會獨立,因為我們生長的環境不同。

  現在我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含義,今後也要取長補短,不嘲笑別人的短處,做個獨立的人,學會有計劃的去安排好自己的一切。

  《烏塔》的讀後感3

  本文主要講了一個年僅14歲叫做烏塔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並且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遇的事情。

  我覺得烏塔身上有我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如: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

  我覺得烏塔很熱情友好,可我連平時去別人家裡做客時,都不會和別人打招呼。

  我以為烏塔是用她爸爸媽媽的錢去旅遊,而且只是單純地去玩一下而已。但當我讀到後面才知道,烏塔用了三年時刻準備這次旅行,她先在家裡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還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她每個週末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原來,烏塔的旅費是自己掙的,她為這次旅行做了充足的準備,這說明她的自理潛質很強。可我每次要出去的時候都不會先換好衣服,搞得別人要出發了的時候卻還要等我一個人。

  烏塔去了一個地方之後又做了什麼呢?我繼續讀了下去。原來,烏塔每到一地就會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忙,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免讓家人擔心。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件事:以前,我的同學姚雨軒在外面的培訓班裡學習很優秀,培訓班裡的老師對她說:“雨軒,這次我們要去深圳的一個地方玩,你很優秀,因此我們想要讓你邀請另一個同學跟我們一齊去那玩,能夠嗎?”姚雨軒邀請了我,我很高興,可媽媽卻不讓我去,說我照顧不好自己。結果,我和姚雨軒錯過了這次機會。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裡的花朵,我們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

  《烏塔》的讀後感4

  讀過《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到很驚訝!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竟然獨自一人遊遍整個歐洲。而且,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閱讀了許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為了掙到旅費,每個週末到餐館或者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

  烏塔和我基本是同齡人,和烏塔相比,我做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的一切都要靠父母,自理的能力很差。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難題,不知道自己獨立解決難題或者自己動腦筋思考,只會問爸爸媽媽,或者依靠他們給我解決問題,更別說自己打工掙錢了。即便是出去旅遊,也是跟著爸媽,吃住由爸媽安排,全由他們照顧。平時就更不用說了,衣服都是媽媽洗的,飯也是媽媽做的,我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

  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吃點苦,才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和毅力。昨天,爸爸還告訴我說:如果你遇到什麼困惑解決不了的話,你就去爬爬大山,去問問大山,去問問大自然,它會告訴你答案。雖然我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我明白,我們要想得到,就必須付出,必須努力,必須能吃苦。

  烏塔,你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克服依賴的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

  《烏塔》的讀後感5

  此刻,能獨自出遊的未成年人是少上加少,如果你能認識一位,你就能夠稱為幸運兒。我在課本中認識了一位名叫烏塔,在14歲就獨自遊歷歐洲的女孩。

  烏塔是德國漢堡人,與作者在羅馬的旅館裡見了面,作者對烏塔的獨自旅行感到驚訝。烏塔說她用三年的時間來準備旅行,在家早就設計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她還在假日外出掙錢,讀了許多與要旅行的國家有關的書籍。

  我讀後感到烏塔很偉大,她獨立、大膽、有禮貌、不認生,烏塔還有更強的提高自理潛力和開闊眼界的慾望。烏塔將來應是一顆耀眼的明珠。

  我好像明白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發達國家靠的就是烏塔身上的種品質,那種性格。

  我也夢想過一個人遊歷亞洲,可我連一個人坐公交車的勇氣都沒有,根本不能自己出遊。我就應一點一點鍛鍊自己的膽量,把自己變成一個大膽的女孩。

  我們就應自己多做些事,多自己行動,多想想烏塔。這樣我們的未來、祖國的未來將會更加完美。

  《烏塔》的讀後感6

  《烏塔》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小女孩烏塔為了獨自遊歷歐洲,竟為之準備了三年之久,並且在遊歷的過程中體現出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如果不是親口讀到和了解到,我絕不會相信。她畢竟才十幾歲呀!讀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了這是千真萬確的。

  其實,我們也要向烏塔學習。在中國,我們孩子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幫助爸媽掃掃地這些基本家務都做不到,更別提一個人遊歐洲了!

  坦誠講,我認為,其實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從小就嬌慣孩子,讓孩子“吃飽喝足,衣食無憂”。可是,這樣又有什麼用呢?孩子長大,翅膀硬了,總有一天要飛翔的。但是,他們卻因缺乏對生活的歷練,過多地對父母的依賴,只能在現實社會中掙扎著、呼喊著,但都只是徒勞!相反,只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過程培養孩子的自理和獨立能力,孩子就會飛得更高、更遠!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飛了,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所以,我想說一句,“路,總要自己走的;獨立,就是一盞燈,指引著你前進”。

  《烏塔》的讀後感7

  讓我們展翅飛翔

  中國的教育和外國的教育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呀!對比一下,你一定會嚇一跳的!中國的孩子九至二十四個月的時候,開始識字,而外國孩子卻已經學會了自己扔尿布了……由此可見,中國人從小就被培養成學習的機器,外國人培養的是動手能力,當然也不會落下學習。家長過分愛孩子,愛變成了溺愛,把孩子當做一塊寶,捧在手心裡怕摔碎了,放在嘴裡怕含化了。把我們當做小狗一樣牽著,當做風箏似的拉著……請各位家長想一想,孩子有過一次獨自出過遠門的鍛鍊嗎?各位一定都在想,孩子一個人去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無稽之談。孩子什麼都不會,去了外面就會受傷之類的吧。那你們有沒有想過讓孩子變成一個死讀書的機器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呢?想想吧,如果孩子們失去了生活的能力,那他們該怎麼辦呢?家長們,讓我們學會自力更生,讓我們像烏塔,想雄鷹一樣展翅飛翔吧!

  《烏塔》的讀後感8

  我慢慢地讀完《烏塔》,課文中烏塔那麼熱情,開朗,自立能力強的好品質深深地感動了我。

  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歷歐洲的故事。

  當我讀到“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當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

  烏塔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是多麼的強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學四年級了,還因為別人說:“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單獨睡覺,都這麼大了還和爸爸媽媽一起睡。

  說起來真是慚愧呀!

  我從“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是不完美……”看出烏塔是多麼的注重實踐,可我呢?整天在家裡看書,

  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彷彿我的世界裡只有看書,雖然看了這麼多的書,可到頭來卻沒能用學習來的東西去生活中好好實踐一番,都快變成書呆子了。

  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我覺得這是一個多麼有計劃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處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

  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助,為了不讓父母擔心,還給家了寄張明信片。

  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經常星期天晚上“加班”。

  我慢慢的讀完了烏塔,也一點點的經受著一場心靈的洗禮。

  《烏塔》的讀後感9

  讀過《烏塔》這篇文章,我覺得烏塔是一個細心、大膽的德國女孩,她每到一地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或者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寄一張明信片。她細心,肯學習,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歐洲旅遊。烏塔自主、自強,旅遊的費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掙來的,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她的爸爸媽媽放開了手讓烏塔去親自體驗生活,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羨慕和敬佩烏塔14歲就能獨自遊歷歐洲。

  烏塔利用暑假去了義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準備去希臘。

  在我的暑假裡,時間一般都是有爸爸媽媽安排,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老師留的枯燥的作業上了,不能像烏塔一樣去旅遊。要麼,時間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練習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獨自去遊玩,但爸媽能支援嗎?當然不能了,所以說我的署假就缺少自由。

  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世界旅遊計劃,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閱讀了這些國家的有關資料,自己打工掙錢做旅費。

  我也到過許多地方旅遊過,當然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旅遊,旅遊的路線當然也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旅費也是從爸爸媽媽的要腰包拿出來的。我在反思自己,也在反思像爸媽一樣的中國教育方式。

  《烏塔》的讀後感10

  今年,我們語文課本,第二十七課是用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來命名的。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她用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次暑假獨自遊歷歐洲。其中,她每個週末都去幫餐館或者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和到別人家當保姆掙取旅遊費;她還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向父母報平安,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從這幾點,可以感受到烏塔是一個自力更生和測劃心強的小女孩。也許,這就是父母讓她獨自去的理由。可是,如果同樣有準備這麼充分的中國小孩子,真的能像她一樣獨自遊歷歐洲嗎?

  中國的父母不是一口咬定一起去,不然就不準走;就是甜言蜜語地把孩子騙回來,說不去可以留在家裡吃大餐啊、每月的零花錢可以多十塊啊……說到底,根本不想讓孩子單獨邁出家門就是啦!

  平時在家裡,父母總是把我們視為掌上明珠,拿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飛了。什麼事情都幫我們收拾地井井有條,就算我們自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父母也會說我們是家裡的寶貝,只要安心學習就可以了;或者是:寶貝,你的心意我們領了,還是我們來做吧。每時每刻都把我們照顧地無微不至。可烏塔不也是家裡的寶貝嗎?為什麼她卻能獨自遊歷歐洲?難道她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都不愛她嗎?他們當然也愛,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才會從小培養孩子,讓他們變得獨立,他們長大才能自力更生……

  同學們!請問你們是願意當籠中的小鳥?還是在暴風雨中頑強生存的雄鷹?父母啊!請收回你們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從小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烏塔》的讀後感11

  在這周我們學了一篇文章《烏塔》,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自己遊歷歐洲的故事,讓文中的“我”又驚訝又佩服。

  烏塔的獨立性深深地打動了我,她用三年設計好了這次旅行,查了每個地方的警察局號的碼,以便遇到危險時求助;讀了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六日去餐館、超市當小時工賺取路費。

  我看了文中的烏塔,又看了看我,我可真是非法和她比呀!我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總要讓爺爺奶奶幫著,學習就更別提了,自覺性太差,總要讓父母叮囑和輔導。

  但是就在今年暑假我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在沒有家人陪同的情況下去旅遊過。今年暑假時我參加了一個去桂林拓展訓練的夏令營。當時我的衣食住行全都是我自己打理的,不但如此,我還不時地幫助我的室友晾曬衣服、開電視……在參加夏令營時也做了不少超越自己的事情,比如:8公里徒步與腳踏車騎行、15公里的獨木舟漂流和5公里的江在上漂流。不光有這些專案,還有一些非常刺激的專案,比如:探索溶洞、攀巖、溜索、速降。在夏令營的這幾天可把我累壞了,三番兩次的中暑和還有一次差點被淹死,但是總體來說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夏令營。

  透過這次活動,我增強了獨立性,學會了有困難要自己面對,我變得更加勇敢了再害怕的專案也敢於嘗試了,磨練了我的意志,增長了我的見識,真正體會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要向烏塔學習,學習她的獨立、勇敢的精神。我有一個想法,我的媽媽在秦皇島工作,我想我自己一個人坐火車秦皇島,在媽媽的公寓中給媽媽一個驚喜,大家說怎麼樣呢?

  《烏塔》的讀後感12

  前段時間,我津津有味地讀了《烏塔》這一課,心裡感觸很多。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己一個人獨自遊歐洲的故事。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烏塔都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在傢什麼事情都依靠家長,洗衣服、收拾房間都需要媽媽幫忙,生活能力也不是特別強,從來沒有一個人出過遠門,就算坐公交車到學校也是個大問題,更別說像烏塔一樣坐著火車到國外旅遊了。

  記得去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去北京和北戴河旅遊,我總是緊抓著媽媽的手不放,一步也不離,總害怕自己走丟,和一個人掙錢遊歐洲的烏塔相比真是差的太遠了!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有深刻的感受,積極嘗試、勇於實踐,才能認識世界,體驗事物真正的'美。今後我要學習烏塔獨立生活的能力,克服依賴父母的思想,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

  《烏塔》的讀後感13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不禁的對這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感到深深的敬佩之情。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歐洲旅行時到了羅馬青年旅館裡遇見了一個德國小姑娘,叫烏塔,她告訴作者她已經獨自去過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希臘……作者驚訝極了!他告訴烏塔中國孩子不是這樣的,她反而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國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門呢?最後小女孩要去別的地方的時候告訴作者她以後要掙更多的錢去中國旅遊。

  作為中國的孩子我感到有些慚愧,我們不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嬌嬌女嗎?有些孩子跟烏塔的年齡差不多或許比她的年齡大,有自己出過門嗎?更別說自己獨自旅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烏塔那樣自立、獨立、能幹,小小的年紀居然能自己一個人旅遊,讓中國孩子想都不能想的事情辦到了。我們依賴父母,什麼困難都面對不了,假如我們是一棵小樹,父母是辛勤的園丁,如果園丁不澆灌我們就會枯死,因為我們不會自己尋找雨露。

  不過我也很羨慕烏塔,她的父母批准她獨自出遊,相反我的父母肯定有一百個不放心,也許這也是我們不能獨立的原因吧!

  《烏塔》的讀後感14

  《烏塔》這篇課文是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獨自旅遊的故事。

  烏塔已經遊過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她每到一個地點,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我很羨慕她能獨自旅遊歐洲,因為這在我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在中國,我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不成年不可以獨自旅行。就算你有再大的勇氣,沒有父母同意,也不可以出去。因為父母擔心我們,我們是被父母養在籠中的小鳥。

  烏塔能遊歐洲,不僅有父母精神上的支援,還有她自己的自力更生。烏塔在空閒時間發廣告掙錢,暑假陪別人的小孩子玩來掙旅遊費。再看看我們,天天好吃懶做,吃過飯就寫作業,寫完作業就睡覺,根本沒有一點像烏塔一樣的獨立性格。

  烏塔不僅獨立,還很勇敢,我與她相比真是自愧不如。想起上一次鄰居讓我們家去吃飯,爸爸媽媽不去,讓我和哥哥去。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我就不敢去。我和烏塔一比,真是還差十萬八千里遠呢!我以後會更加努力鍛鍊自己的獨立性格和勇敢的精神。

  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要和烏塔一樣,不要爸爸媽媽時時陪在身邊,不要做籠中鳥,要做一個如烏塔一樣的蒼鷹。中國的爸爸媽媽也要學會放手,給孩子們自由的時間,讓孩子們大膽去飛。

  《烏塔》的讀後感15

  我們有著像烏塔一樣的年齡,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長輩都很愛我們,不讓我們獨自去旅行。更有一些長輩怕我們過馬路受到一些傷害。我們知道長輩們是愛我們的,但是可以讓我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闖一闖。如果成功,就收穫了成功的喜悅;如果失敗了,就吸取教訓,收穫了經驗,以後可以做得更好。就如同烏塔一樣,她的爸爸媽媽也很愛她,也害怕她在旅途中遇到危險,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還是支援她的旅行,相信她會成功,這種對孩子的信任支援,難道就不是一種愛嗎?在中國,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新聞:一個著名大學的大學生,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退學。那麼這樣的家長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

  當然,要讓父母相信我們的想法,我們也要經過充分的準備,就好像烏塔一樣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瞭解了這些國家的各種資訊。

  我們需要認識生活真正的魅力,我想對長輩們說:“請您放開手,讓我獨自前進。”我想對自己說:“請做好充分的準備,隨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