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高二語文上冊老人與海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上冊老人與海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上冊老人與海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引導語:《老人與海》是一部歷時一個世紀的鉅作,它告訴了我們人生哲學中的諸多道理,同時就我看來,其中也不乏蘊涵著一些程式方面的重大道理。

  高二語文上冊老人與海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鯖鯊(  )  海鰩(  )  蹂躪(  )

  黏液(  ) 攮刺(  ) 胳肢窩(  )

  舵把(  ) 榫頭(  )

  2.根據拼音寫出下列漢字。

  3.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這是一條毫無畏懼而且為所欲為的鯊魚。

  (2)他聽得見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

  (3)由於另一條鯊魚還在蹂躪死魚的緣故,船身還在晃盪。

  4.文學常識填空。

  海明威,________國現代作家。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在中篇小說《老人與海》中塑造的“硬漢”形象是____________。

  5.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節選部分老人與鯊魚進行了哪幾次搏鬥?老人是在什麼樣的身體狀況下搏鬥的?

  (3)獨白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案:1.qīnɡ yáo róu lìn nián nǎnɡ ɡā duò sǔn

  2.①攥/纂/篡 ②戳/戮/繆

  3.(1)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多指幹壞事)。(2)皮肉都裂開了。形容被打得傷勢極重。(3)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侵害。文中指鯊魚正在吃馬林魚。

  4.美 《老人與海》 《永別了,武器》 《喪鐘為誰而鳴》 桑地亞哥

  5.(1)①共進行了五次艱苦卓絕的搏鬥。分別是鬥一條鯖鯊、鬥兩條星鯊、鬥一條犁頭鯊、再鬥兩條星鯊、鬥成群結隊的鯊魚。②第一次:和大馬林魚搏鬥三天兩夜,手受傷;第二次:手上的傷加重;第三次:吃點馬林魚肉,攢些力氣,手淌血;第四次:覺得自己已經死了,手活活地痛,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第五次:身體又痛又發僵,傷口和身上一切用力過度的部位都因寒冷而痛得厲害。

  (2)獨白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透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鯊魚飛快地逼近船後邊。它去咬那條死魚的時候,老頭兒看見它的嘴大張著,看見它那雙奇異的眼睛,它咬住魚尾巴上面一點的地方,牙齒咬得嘎吱嘎吱地響。鯊魚的頭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來,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見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他攮進的地方,是兩隻眼睛之間的那條線和從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條線交叉的一點。事實上並沒有這兩條線。有的只是那又粗大又尖長的藍色的頭、兩隻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長長的、吞噬一切的兩顎。但那兒正是腦子的所在,老頭兒就朝那一個地方扎進去了。他鼓起全身的氣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鋒利無比的魚叉紮了進去。他向它扎去的時候並沒有抱著什麼希望,但他抱著無比的決心和十足的惡意。

  鯊魚在海里翻滾過來。老頭兒看見它的眼珠已經沒有生氣了,但是它又翻滾了一下,滾得自己給繩子纏了兩道。老頭兒知道它是死定了,鯊魚卻不肯承認。接著,它肚皮朝上,尾巴猛烈地撲打著水面,兩顎格崩格崩響,像一隻快艇一樣在水面上破浪而去。海水給它的尾巴撲打得白浪滔天,繩一拉緊,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脫出了水面,那繩不住地抖動,然後突然斷了。老頭兒望著鯊魚在水面上靜靜地躺了一會兒,後來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

  “它咬去了大約40磅。”老頭兒高聲說。他想:它把我的魚叉連繩子都帶去啦,現在我的魚又淌了血,恐怕還有別的鯊魚會竄來呢。

  他不忍朝死魚多看一眼,因為它已經給咬得殘缺不全了。魚給咬住的時候,他真覺得跟他自個兒身受的一樣。

  他想:但是我已經把那條咬我的魚的鯊魚給扎死啦。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大的“Dentuso”。誰曉得,大魚我可也看過不少呢。

  他想:能夠撐下去就太好啦。這要是一場夢多好,但願我沒有釣到這條魚,獨自躺在床上的報紙上面。

  “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說,“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他想:不過這條魚給我弄死了,我倒是過意不去。現在倒黴的時刻就要來到,我連魚叉也給丟啦。“Dentuso”這個東西,既殘忍,又能幹,既強壯,又聰明。可我比它更聰明。也許不吧,他想。也許我只是比它多了個武器吧。

  “別想啦,老傢伙。”他又放開嗓子說,“還是把船朝這條航線開去,有了事兒就擔當下來。”

  6.寫鯊魚去咬死魚的時候,突出了它的什麼特點?

  7.老頭兒用魚叉攮魚的時候,“他攮進的地方,是兩隻眼睛之間的那條線和從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條線交叉的一點”,說明了什麼?

  8.文中有這樣的話:“‘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說,‘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為什麼消滅了還說是打不敗?談談你的理解。

  9.文中老頭兒對自己說“還是把船朝這條航線開去,有了事兒就擔當下來”,這裡的“事”是指什麼事?“擔當”是什麼意思?

  答案:6.兇猛,無所畏懼。

  7.說明老頭兒有豐富的捕魚經驗,因為那兒是魚的腦子。

  8.消滅的是人的生命,打不敗的是人的精神鬥志。

  9.文中“有了事”的“事”是指再遇上鯊魚或風浪等危險。“擔當”是指要勇敢頑強地去鬥爭、搏鬥。

  一、基礎積累

  1.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錐形(zhuī)     魚鰭(qí)

  舵柄(duò) 鰩魚(yáo)

  B.兩顎(è) 攥住(zǎn)

  嗜殺(shì) 黏液(nián)

  C.吞噬(shì) 脊髓(shuǐ)

  蹂躪(lìn) 撬開(qiào)

  D.榫頭(sǔn) 打鼾(hān)

  殘骸(hái) 拽拉(yè)

  答案:A 解析:B項,“攥”應讀“zuàn”;C項,“髓”應讀“suǐ”;D項,“拽”應讀“zhuài”。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海水給它的尾巴撲打得白浪濤天,繩一拉緊,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脫出了水面,那繩不住地抖動,然後突然斷了。

  B.它依舊閉緊了嘴咬住魚,於是老頭兒再從它的左眼上戮進去,但它還是纏住死魚不放。

  C.它們已經躥到船頭跟前去咬那條死魚,一忽兒一個接著一個地撲上來,一忽兒一湧而上。

  D.短棍落下的當兒,他覺得好像碰到了一塊堅韌的橡皮,同時他也感覺到打在鐵硬的骨頭上。

  答案:D 解析:A項,“濤”應為“滔”;B項,“戮”應為“戳”;C項,“湧”應為“擁”。

  3.下列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他為自己在2009年中考發揮不好而耿耿於懷,怨天尤人,以致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B.《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居心叵測地把多層含義融合在一個簡單的故事裡,而我們則從這個故事裡讀出了一個完整的人生哲學。

  C.剛剛步入高中的校門,面對陌生的同學,她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我行我素的人。

  D.當人體不活動、不運動時,攝氧量減少,迴圈系統不順,肌肉因太少使用而張力變小,骨骼中的鈣質入不敷出,常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答案:C 解析:C項,“我行我素”指完全按照自己本來的一套去做,不顧及別人的看法。A項,“怨天尤人”應該改為“自怨自艾”,因為根據選項中為自己的“發揮”“對自己的能力”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埋怨別人,沒有把“中考發揮不好”歸於客觀,故此處應該使用“自怨自艾”;B項,“居心叵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是貶義詞,應改為“煞費苦心”;D項,“入不敷出”是指收入不夠開支,不能用於鈣質的吸收與消耗。

  4.(2009全國高考Ⅰ,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關注的甲型流感病毒雖然不易致命,但傳播速度快,如果不想辦法找到它的演變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B.3月5日那天,我市萬名青年志願者走上街頭學雷鋒活動,這次活動的總口號是“弘揚雷鋒精神,參與志願行動,服務青年創業,建設和諧城市”。

  C.社群主任接受採訪時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調解工作,今年會更多地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擾的人提供幫助,讓他們不再那麼痛苦、那麼不知所措。

  D.這次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參加論壇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論壇期間就環境保護、人才培養、普及教育等眾多議題為期兩天發表意見並進行各種交流。

  答案:C 解析:A項,“病情迅速蔓延”暗換主語,造成搭配不當和中途易轍的語病。原來的主語是“甲型流感病毒”。B項,屬於成分殘缺,缺謂語,可在“走上街頭”後面加“舉行”或“開展”。D項,語序不當,可將“為期兩天”放在“在上海舉行”的後面,作為一個分句;或將“為期兩天”提至“論壇期間”之前,後加“的”作定語;“普及教育”應調整為“教育普及”。

  輕鬆練筆

  本文選取的是從鯊魚出現到老人回到漁港的部分,文章的結尾是老人拖著一副巨大的馬林魚骨架回到了家,那麼你認為桑地亞哥老人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人生的成敗到底應該如何衡量?

  寫作提示:《老人與海》之所以成為海明威的巔峰之作,之所以不同於海明威其他硬漢小說,就在於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不但寫了硬漢,而且透過這一硬漢謳歌了人類永恆的價值——人的自信。理解了小說的寫作意圖,那麼寫作這個片段就應圍繞老人是成功的這個觀點來寫,衡量人生的成敗也不應僅僅以最後的結果為標準,而應看他是否為了這個結果而去努力奮鬥過。

  答案示例:讀完了《老人與海》,我被老人的勇氣深深打動了,因為我看不到老人敗到哪裡。或許說失敗是因為最後捕到的終究是一副空骨架,但人生的成敗是以物質作標準的嗎?

  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得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時候充分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他是,他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這樣的一個滄桑老人,在精疲力竭的時候,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我們更衷心地敬佩他了。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他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知識拓展]

  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是一部歷時一個世紀的鉅作,它告訴了我們人生哲學中的諸多道理,同時就我看來,其中也不乏蘊涵著一些程式方面的重大道理。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故事,這是一篇讓看過它的人都感動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釣到了一條奇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大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也許,書中的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最終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帶著魚骨上岸,可是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歸來,老人並非一無所有,戰勝自然,戰勝自我而獲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勝利的象徵。

  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當我們讀到在大海中苦苦鏖戰的老人和拼死也要活口的魚類的時候,我們願意相信這就是活著之所以應該活著的價值,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對於年輕人以及中年人來說更應該多從這個角度來理會本書的內涵,奮鬥可能沒有結果,可能一切都會是一場空空的“骨架”,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奮鬥的過程是何其令人讚賞?正像某書評作家解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讀者最喜歡的還是西行中的孫行者,而不是已經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

  人生就如一片汪洋,很寬,也很危險。它可以把你推向一個高度,也會瞬間讓你失去自己所有的幸福。我們為了保留這一絲幸福,會努力地向浪尖奔去,用我們的滿腔熱血化解有時憤怒的海洋。要知道,一個好漁人,是擁有桑提亞哥的意志和精神的。

  我想:人生即是海洋,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在風裡你可以感受堅毅,在浪裡你可以感受激昂!這些都是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