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調研報告(精選5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節約糧食調研報告(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約糧食調研報告1
一、整體聯動,構建信訪網路新格局
我局的信訪大調解工作緊緊圍繞市政府信訪大調解工作格局。一是建立了系統內網路體系,各單位建立健全了以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實行“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專管,信訪專兼職人員具體抓的工作制度。二是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我們做到把信訪工作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獎懲,在年初研究制訂了《xx市糧食局共性目標考核辦法》,明確獎懲制度。三是工作同步,形成合力,市局今年三次組織召開基層領導工作例會,研究、分析部署基層工作,解決處理重大信訪問題,如原平潮糧管所部分職工上訪強佔倉庫問題,我局多次召開基層領導會議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研究制定工作計劃,目前對原平潮糧管所部分職工強佔倉庫的問題已透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四是抓好資訊反饋,充分發揮各單位資訊員作用,加強對集體上訪,異常上訪的資訊監控,協調處理和督辦反饋,做到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二、關口前移,重點控制集體上訪,越級上訪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把信訪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基層,把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大一線資訊掌握,使大量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
一是變上訪為下訪,根據市信訪工作的要求,我們在做好群眾信訪工作的同時,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我局每月都有幹部下基層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各職能科室同企業都有掛鉤聯絡點,市局基本掌握企業的動態。
二是強化資訊工作,認真貫徹信訪重點管理暫行規定,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健全了工作網路,狠抓了工作落實,使一些重要的社會動態、信訪資訊得到了及時蒐集、迅速傳遞,對基層企業發生的矛盾要求各單位及時向市局彙報,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市局派人幫助解決。對集體上訪,我們要做到黨政主要領導及時迅速趕赴現場,把集體上訪的職工勸回本單位接待處理,遏止了集體上訪、越級上訪事件的發生。
三是加強信訪法規宣傳,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信訪意識,在信訪接待過程中,認真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國務院頒發的《信訪條例》以及《xx市群眾逐級上訪和接待處理暫行規定》等信訪法規和規定,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依法信訪的觀念,自覺做到逐級上訪、依法上訪,從而減少了越級上訪和群訪。如有個別改制企業的職工,因對政策不理解和個別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串連拉幫曾多次準備集體上訪,我們及時組織人員下基層瞭解情況,講明政策,耐心勸阻,做好說服工作。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解決,盡一切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突出重點,做好來信來訪調查處理工作
XX年我局收到各類信件7封,其中舉報類信訪1封,市長熱線交辦函1封,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轉辦件1封,行風熱線1封,市信訪局轉辦3封,接待來訪10多人次,信訪辦結率100%,化解大量的社會矛盾,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好信訪反映的問題,使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反饋,是信訪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標誌。今年以來,我們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在信訪問題上繼續堅持做到“一個宗旨、兩個堅持、三個結合、四個服務”,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依法辦事;解決實際問題和思想教育疏導相結合、行政協調與法律處理相結合、自辦為主和加強溝通聯辦相結合;為改革發展的大局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為領導機關服務、為兄弟部門單位服務。我們把信訪工作重點放在切實解決群眾利益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
四、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製度和領導下訪制度
根據市委辦、市政府辦對XX年全市信訪大調解工作的要求,我局黨委始終把信訪工作作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工作和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同時,認真貫徹市委辦、市政府辦《關於全市開展黨政幹部下訪工作的實施意見》,並研究制訂了《xx市糧食局黨政幹部下訪工作實施意見》。今年以來,我們認真總結了近幾年來企業改革改制後出現的新情況,特別在人員分流、身份置換以及老信訪戶在他們沒有達到自己目的要求情況下,經常到有關部門上訪,部分職工有一定的思想情緒,加大了工作的難度。為了做好信訪工作,解決好職工的實際問題,一是我局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了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和黨政領導幹部接待日製度,做到領導幹部親自接待處理來訪,並有專人做好信訪接待登記工作,重要信訪領導親自參與接待調查處理,對上級轉辦的信訪件都能按上級的要求及時辦理,做到件件信訪有著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市局領導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妥善處理,化解各種信訪問題和矛盾,改變了群眾上訪為領導幹部下訪的工作作風。局長三次下訪,幫助企業,幫助下崗職工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解決的也耐心細緻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副局長秦華在掛鉤點北興橋鎮中閘村調研時,一名老信訪戶同村幹部產生矛盾,多次上訪,在秦華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穩定了情緒,由於其生活困難秦華自己拿出100元以示慰問,其表示不再上訪。今年以來,我局4名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到基層下訪9人次,沒有出現新的信訪件。
我局在信訪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10月份完成購銷經營量23.5萬噸,佔xx市下達任務17.5萬噸的134%,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比同期1.36億元增長32%。到目前實現經營利潤500多萬元,是xx市下達任務的5倍,全市三級儲備糧78750噸,居各縣市之首,為調節市場供應,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節約糧食調研報告2
農戶餘糧增多,結構不盡合理,糧企肩負重任,根據省市糧食局的統一部署,xx開展了農戶糧情調查,調查資料顯示,農戶餘糧增多,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一、農戶餘糧增多
xx年末農戶餘糧65.98萬噸,其中小麥3.76萬噸,稻穀57.50萬噸,玉米1.42萬噸,xx年末餘糧增10.38噸,其中小麥0.16萬噸,稻穀13.90萬噸,玉米減少2.18萬噸。
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xx年全年糧食產量68.87萬噸,其中小麥16萬噸,稻穀43.35萬噸,玉米3.1萬噸,當年消費42.63萬噸,其中小麥6.73萬噸,稻穀17.47萬噸,玉米10.78萬噸,當年可差出糧食26.34萬噸,其中小麥9.27萬噸,稻穀25.88萬噸,玉米差入7.68萬噸。
三、原因:
(一)產量因素:
由於國家十分關心“三農”問題,實行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加之農民科學種田,使糧食連年增產,xx年主要糧食產量比xx年增3.50萬噸,其中小麥增1.50噸,稻穀增3萬噸,玉米基本持平。
(二)消費因素:
1、農民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⑴由於外出勞務人員逐年增多,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對糧食的消費相對較小。
⑵xx是全國有名的長壽之鄉,小富了的農民開始講究營養搭配,多吃瓜果蔬菜已成為時尚,肉蛋食品也已搬上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2、飼料用糧減少
xx年牲豬上市量65萬頭左右,比正常年景的80萬頭以上減少了15萬頭,按每頭豬耗用150公斤糧食計算就少了飼料用糧11萬多噸。
3、種子用糧減少
由於科學種田,精耕細作,已不是過去的“一熟稻、一熟麥、一直種到鬍子白”的粗放種植,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買優良品種,用以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不再是一個品種連續使用若干年,造成品種的嚴重退化。
(三)流通因素
稻穀庫存增多的主要原因,xx年受稻飛蝨等蟲害的危害較大,有數量沒質量,品質下降,xx年稻穀市場又不十分景氣,大米加工企業銷往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大米數量急劇減少,由於價格原因,穀賤傷農,農民不願意把優質稻米低價賣出,待價而沽。
四、國有糧食企業肩負重任
糧食問題,上維國事憲政,下系黎民百姓,關乎國計民生,糧食工作,既為耕者謀利,又為食者造福,服務千家萬戶,我市xx年度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從農戶收購的糧食11.82萬噸,其中小麥9.35萬噸,稻穀2.46萬噸,其中小麥佔全社會小麥的94%,銷售給農戶的糧食20.9萬噸,其中小麥2.42萬噸,稻穀基本無銷售。玉米1.36萬噸,銷售份額只佔了全社會糧食銷售的26.8%,其中小麥29%,玉米22%,主渠道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xx是養殖大市,按牲豬上市量80萬頭,家禽3000萬羽計算,就需購進飼料必須的玉米20萬噸。糧食人要在為xx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一方面要把農民兄弟的餘糧收上來,一方面把農民兄弟必須的糧食品種購回來,實行餘缺調劑,滿足需求,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的全面騰飛,服務“三農”挑起“糧食人”的大梁。我們要抓住國家賦於的政策、資金、倉儲等優勢,利用xx火車站貨運開通的便利,把山東、河南及東北的糧食貨源組織回來,滿足xx市場的需要,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塑糧食人的風采,再樹糧食行業的新形象。
節約糧食調研報告3
根據縣委統一部署和計劃安排,9月份開始,多次深入涉糧企業圍繞中心今後工作、糧食流通督導、創新服務模式等內容開展調研活動,基本達到了摸實清、找癥結、解難題的目的。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糧食流通督導工作的意義
(一)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種糧農民、糧食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宣傳和執行糧食流通法律法規的規定,規範市場秩序,糾正違規行為、鼓勵合法經營,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保障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服務。目前的糧食流通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經濟執行模式。越是糧食市場放開,越需要加強宏觀調控。
(三)保證糧食流通統計資料的真實,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可靠依據。督促糧食經營者依法及時、準確地報送糧食統計資料,可以使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掌握糧食流通的真實情況,為保證糧食安全,制定糧食中、長期發展計劃,以及緊急情況下準確啟動糧食應急預案等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四)保障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保護農民利益的.實現。沒有農村的穩定,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發展,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一局空話;沒有農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達小康。
二、糧食流通督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給糧食流通督導帶來一定的壓力。糧食經營網點遍佈城鄉,良莠不齊,呈現出點多、面廣、分散、無序等特點。一些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加工的個體私營糧食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增加了糧食流通督導難度。
(二)糧食流通管理機制不完善。機構改革前,糧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糧食局負責。機構改革後,許可證辦理由行政審批局負責、監督檢查由市場監管局負責、督導服務由糧食安全保障中心負責。多方共管,導致存在無人問、無人管的尷尬局面。
(三)糧食部門的人才儲備滯後。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糧食部門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在糧食流通角色轉換中存在老思想、老觀念,隊目前的糧食流通督導工作重視不夠。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人員補充缺乏良性機制。
節約糧食調研報告4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糧食安全已從單純的數量安全擴充套件到儲存安全、品質安全、食用安全等方面,強化糧食質檢是我國國情的需要。
結合我庫實際情況,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糧食儲存安全,推動科學儲糧工作,加大質檢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檢測手段,真正履行好糧食檢驗檢測職能,切實把好糧食質量安全關。對於質檢科工作有幾點看法:
一加強質檢科基礎建設,提高質檢員業務水平。提升質量檢測能力。目前化驗室儀器裝置基本可以滿足糧食質量和品質檢測需要,但是還要進一步加強化驗室的標準化建設,抓好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提高質檢人員的整體實力。
二加強儲備糧的監管,確保儲備糧的質量安全,我庫有三千一百萬公斤地方儲備小麥,為了確保儲備糧的儲存安全,保質保量,必須對儲備糧的入庫,儲存期間糧食質量進行檢測,為有效掌握糧情提供科學的依據。
三加強與有關科室合作,發揮質檢科的作用。為充分發揮質檢科的糧情檢測作用,廣泛開展儲糧安全檢化驗作用,聯合儲運科及時準確掌握所儲存糧的質量、品質。
四加強化學藥劑的使用、儲存,完善化學藥劑的出入庫手續。在使用化學藥劑之前,必須對其安全效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這樣,在使用時,才能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安全防範措施,以避免由於使用不當造成對人員的危害。完善領用制度,確保藥劑不流失。
五加強夏季的燻蒸工作全過程監督檢查。明確待燻蒸糧食的庫點、數量、品質、蟲糧等級標準與燻蒸的時間、藥劑的品種、數量,以及燻蒸負責人、具體實施人員。糧食燻蒸當日,檢查人員應提前檢查燻蒸庫房及周圍環境,並重點檢查以下情況:
(一)門窗、通風道的密封情況;
(二)設定安全警戒線;
(三)安全警戒線內周圍是否有人員滯留;
(四)燻蒸使用的化學藥劑數量及投放形式,施藥人員攜帶的用具和器械,是否符合國家規定;
(五)天氣情況是否有利於燻蒸工作等。
糧食質檢工作是一項貫穿與糧食儲存過程始終的基礎工作,儲糧的新形勢賦予了糧食質檢工作新的任務,它不僅為儲糧提供了一個科學手段,也為儲糧提供了一個科學依據,加強儲糧質檢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
節約糧食調研報告5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糧食安全,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中儲糧總公司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為己任,主動肩負起服務於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服務於國計民生的社會責任。20xx年以來,中儲糧總公司更加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功能性央企的作用,成為糧食市場穩定的“定海神針”。
一、多措並舉騰倉壓庫,解決國家燃眉之急,解決農民賣糧難題。
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種糧農民連年豐收,為了避免穀賤傷農,國家從20xx年以來連續啟動針對主糧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收購和臨時儲備收購。大規模、持續性的政策性收儲保護了農民利益,但也使糧食庫存逐漸達到歷史新高位,全國糧食倉容總體緊張,部分主產區嚴重不足,解決新糧收儲倉容問題成為當務之急。為此,20xx年6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對做好糧食收儲和加強倉儲設施建設進行了專題研究,明確了工作重點和要求,並從促銷壓庫、加強調運、增加地方儲備、加大建倉力度、挖掘社會倉容潛力等方面做了具體安排部署。
二、嚴格嚴格再嚴格,為國家管好天下糧倉,為大眾管好飯碗糧。
三、充分發揮儲備功能,成為市場的穩定器,成為應急的保險器。
中儲糧總公司堅持政策性業務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與企業微觀運作有機結合,完善體系運作,發揮儲備穩市、恤農、備荒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來,中國就建立起“常平倉制度”,透過“豐則貴糴、歉則賤糶”的操作,對糧食市場進行調節。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建立了專項糧食儲備制度,在吞吐穩定市場、應急救災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管理問題。進入新世紀,國家決定對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機制進行改革,20xx年國務院組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對中央儲備糧實行垂直管理、政企分開、企業化市場化運作。從那時起,國家有了一支能夠有效發揮糧食儲備功能的宏觀調控主力軍。中儲糧垂直體系成立 4年來,透過實施有力的儲備吞吐調節,高拋低吸、削峰填谷,發揮保供穩價的作用,保證國內糧食基本供應不脫銷、不斷檔,市場糧價不大漲、不大落,維護了國內糧食大局和宏觀經濟穩定執行。與近年來國際糧價大起大落、頻繁波動形成鮮明對比,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市場價格保持穩定執行態勢,使中國成為世界糧食危機中的“安全島”。與此同時,糧食價格的穩定上升,也保證了農民種糧收益的穩步提高。
四、推進綠色科技儲糧,科技引領企業發展,創新驅動行業進步。
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動力要用創新驅動代替要素投入。糧食倉儲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是一個重大課題。中儲糧總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的科研力量優勢、實踐平臺優勢,每年投資2億元以上,引領綠色科技儲糧創新,打造糧食倉儲管理升級版,成為糧食倉儲行業技術變革和未來發展的“定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