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自信> 自信成就自我作文

自信成就自我作文

自信成就自我作文

  美國馬爾騰有句:“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在回答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常說:“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灰心喪氣。”可見自信心是獲得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許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關於學習困難生的教育思想之一即“樹立學習困難生的自信心”。對超常兒童發展調查與跟蹤研究也表明“自信好勝,有堅持性是主要特徵之一”。教育專家班華先生對人的創造性潛能關係最為密切的心理品質調查表明:第二位即為自信心,學教育理論與實際也證實,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能否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日本、美國、英國、西德、蘇聯等國中小學數學課程大綱都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即透過數學教育要使學生“對自己的數學能力要有信心,獲得數學是人類社會中極為普遍的活動”,經過數學學習“學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數學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厭惡數學”,“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數學技能”。雖然我國現行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沒有明確要求,但許多研究者在新世紀的數學教育目標中已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幾年我在實踐陳永林教授的“引探教學法”進行教學時發現:“引探教學法”在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方面有著深刻的意義。

  一、 引探教學中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數學認知。

  數學實踐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對數學學習的堅持性和情緒調節。透過進行引探法的教學,學生自信心表現為:

      首先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水平學好數學,認為透過自身的努力能圓滿完成學習的任務,能提高數學成績和能力;

      其次學生可以自覺選擇略難於自己水平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其三,學生能自覺克服暫時的困難和失敗而產生的困擾情緒,努力堅持對問題作深層次的探究;

      第四,學生能主動向他人提供幫助,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等。

      如本期學生已進入高年級的學習階段,為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我在每單元選擇一篇的教學內容作為自學內容,透過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四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

      1、我對×××知識已掌握了什麼?

      2、我還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

      3、透過自學課本我又知道了哪些知識?

      4、我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學生透過這一自學題為主線,充分對已有的知識和進行體驗、反思,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的建構,尤其學生透過第四環節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如學困生透過提問,找到了自己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難點,並透過師生的幫助,突破了對難點的掌握後,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得到了老師表揚鼓勵,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於中上等學生,透過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批叛性,同樣更增添了學生自己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的自信心一旦得到多次強化後便會趨於穩定狀態,這種心理將直接影響他的進一步學習。

  二、 透過引探教學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的途徑

  1.實施希望教育:在引探教學法的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引”學生的“探”能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和潛力,讓他們看到光明和希望,使每一個學生都相信自己有學習數學、做數學的能力,並進而產生學習數學的需要。

  2、實施成功教育:教學中運用“引探教學法”能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因為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組織開展數學活動時,每一個學生可以根據設計的不同水平的數學問題,選擇自己能解答的進行交流,這樣就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使所有學生都有可能進步。

  3、加強合作教育:“引探教學法”中特別強調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進行數學交流、相互幫助的合作學習,並且透過合作學習能激勵學生有信心,有勇氣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並增強學生參加數學活動的機會。學術就象畫畫,只有合作交流才能帶來啟示,而聽、說、讀、寫是數學交流的關鍵技巧,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用口頭或書寫的方式交流他們探索問題的思路,使聽的學生能清晰地理解他們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透過這種合作交流就使得學生之間相互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此外,正確使用評價方式、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引探教學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自信心的良好途徑。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要多看學生思維的合理因素,並及時予以鼓勵,尤其對於愛提“怪問題”的學生不要動輒訓斥,輕易否定,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總之,運用“引探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