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舌尖上的鄉愁小學生作文600字

舌尖上的鄉愁小學生作文600字

舌尖上的鄉愁小學生作文600字

  “賣饅頭嘍,剛出籠的新鮮饅頭嘍!”街邊的小販吆喝著。這勾起了我肚子裡的饞蟲,我去買了個饅頭,咬了一大口,可這味道怎麼和我在家鄉時吃的不一樣啊?這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外婆家的方前饅頭。外婆家在方前,那裡小吃可是名聲在外,特別是饅頭的製作工藝,那可是獨具特色的。

  一、製作白藥:去溪邊或潮溼的地方找到一種叫辣廖的植物,鄉下農村裡很好找的。根留在地上,其它割下來,然後把整捆的辣廖搗細搗碎,用竹瀝瀝出汁,再用穀粉和汁攪拌,搓成一個個圓球,放在蒸籠裡,蓋上,等它們長出長長的白毛後,拿到太陽下曬乾,想做饅頭的時候隨時可以拿出幾個來用,外形像乒乓球一樣,很可愛哦。

  二、做小酵:用純糯米熬成粥,白藥與粥攪拌均勻後,放在小缸裡三天三夜,稀飯就變成了水,再把麥皮加到粥裡,手捏去有點幹,就可以了,這就是酵頭。

  三、做大酵:第一次改用秈米熬成粥,把做好的'酵頭放在粥裡,接著不去管它,放兩天兩夜。

  四、做饅頭:用豆腐袋把大酵的水擠出來,按一定的比例加在小麥粉裡,大人們開始用力把粉團搓得均勻細膩,再一塊塊撕出來,大小按饅頭怌的樣子,在光滑的木板上搓幾下,一個個家鄉特色的饅頭怌型就出來了。

  五、蒸饅頭:蒸籠先預熱,把饅頭放上去,不能太密,因為在蒸的過程中,發酵會讓饅頭變大,擠在一起破了皮就不漂亮了。蒸熟後,開啟蒸籠,滿屋子霧騰騰的,都是香氣。

  怎麼樣?看得你們也流口水了吧?由於過於繁瑣程式,現在許多人做饅頭就直接從菜市場買泡打粉或者是食酵母加入麥粉了,雖然外形一樣,但咬在嘴裡,卻沒有了一點兒家鄉的味道了。

  現在的食品,不僅僅是饅頭,還有許多的食品商家為了得到最大的利潤,而不顧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僅偷工減料,而且還粗製濫造,聽說還有些商家用大便做成了臭豆腐吃死了人,原本那一代代相傳下來的傳統,美味又健康的食品,漸漸變得陌生,變得恐怖了。我們家鄉也只有那些爺爺奶奶年紀大的人才會堅持守著原始的步驟做美味的家鄉饅頭,太多人吃不上真正香濃而健康的饅頭,它成了一種逐漸消逝的鄉愁。

  輾轉了好幾個地方,才問全瞭如何做家鄉饅頭的程式,如果我們把傳統的工藝傳承下來——美味,手工藝,傳統文化,讓現在還有將來的鄉村裡,多些美好,少些鄉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