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拗九節作文

拗九節作文(精選2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拗九節作文(精選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拗九節作文1

今天是正月廿九“拗九節”,我心裡早打起了主意:媽媽過一會兒會出門辦事,趁著她出門不在家時……呵呵。

不一會兒,媽媽悄悄的出門了,我目送媽媽走遠後,便急急忙忙穿上鞋,跑到超市,買了荸薺、紅糖、花生、糯米、桂圓、蓮子、芝麻、紅棗這八寶。再加上馬蹄、紅豆、栗子這些乾果,煮成香甜可口的拗九粥……桂圓,圓了我的感恩夢;蓮子,象徵母親培養我的鏈子苦心;糯米,表達了母子濃濃親情;紅棗,代表我的一顆紅心;芝麻,蘊含著母親的希望:願我的成長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紅糖,讓我們泛起甜蜜綿長的思緒……回到家,便學起媽媽的樣子開始煮粥。正要開始煮時,我突然想起媽媽的方法:花生要去皮,桂圓要去殼,蓮子要用水泡一會兒,泡的過程中要去苦芯,芝麻要放在太陽下曬一會兒或放在鍋裡炒一炒,才會香,糯米要用淘米碗洗一洗、泡一泡,紅糖要刺成絲,紅棗要切成三瓣,然後去殼。我便按媽媽的方法做了,在做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麻煩:蓮子剝不開,紅糖不容易刺成絲。不過,為了這一天,孝敬母親的這一天,這些困難是難不倒我的感恩之心的!蓮子用水果刀刨開,紅糖用刨刀掛成絲。

一切困難都被我迎刃而解後,我開始煮粥了,先加上半鍋水,然後把糯米、花生、蓮子、紅豆、馬蹄倒入鍋裡,蓋上鍋蓋,等50分鐘左右,開啟鍋蓋,用鍋鏟來回翻滾,避免黏在鍋底,翻滾15分鐘後,加入荸薺、紅棗和栗子,在翻滾。接下來,把火關了,加入紅糖跟桂圓,再翻滾5分鐘。最後,出鍋!撒上黑芝麻,一鍋粥就煮好了。這時媽媽恰恰好回來了。她聞到了粥香,說:“啊,好香!”我立馬盛了一碗,端至媽媽跟前,媽媽喝了一口粥說:“孩子,你懂事了!這粥真好喝!你從哪兒學會的?”我神秘地說:“不告訴你!”看著媽媽那燦爛的笑容,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原來,感恩如此“簡單”。

濃濃拗九節,深深感恩情!

拗九節作文2

發黃的燈光,流露著幾分單薄,如同一縷殘風。屋簷上的蜘蛛,牽著一絲白線,在編織著生活的幸福。黑夜在外面,慢地向萬家燈火,伸手。萬籟俱寂,幾次低沉的狗吠聲,悠悠然。一堆番薯藤,兩個蘿筐,母親的一雙膝蓋。

他正在專心致志地看書,一篇《“搶”奶奶》的文章,“勾”住了他的視線,停止了他的手。文章敘述了一位奶奶生病了,害怕沒有人到病床前噓寒問暖而憂心沖沖,可意想不到的是子女們都搶著要把奶奶留在自己家裡,令奶奶熱淚盈眶。看著,看著,他思緒萬千,抬起頭,望著燈下兩鬢斑白的母親,只見她的雙手,還在捋著番薯葉。明天就是“拗九節”了!可明天他又要去玩……這時,猶如一塊塊尖銳的刀片插在他的心間,百般絞痛,彷彿有哽在喉,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決定明天一定要盡一盡當兒子的孝心,他失“約”了。

為了報達母親陽光般無微不至地關懷,他決定“當”一次家。

第二天,母親由於過度地勞累,辛苦地忙碌,居然爬不起床來了!他頓時大驚失色,臉型慢慢扭曲,手忙腳亂地給母親餵飯,他的臉上寫滿了焦急,心中“容納”了難受,今天本來是他盡孝心的機會,可怎麼會……只好這樣做了。他忙裡忙外,任勞任怨,卻毫無怨言。母親不能自理,所以大事小事、點點滴滴,全靠他來料理,全靠他來“支撐”。他一面給母親捶背,一面還要疊被子,他的時間表填得比明星還忙:為母親洗臉穿衣,幫母親餵飯喂藥,接著倒痰盂,然後搞按摩……一滴滴、一串串豆大的汗珠接二連三地從他的頭裡冒出來。

中午,他要做中飯;飯後,他要給母親量體溫,他忙得大汗淋漓。就是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說小草能“歸還”得了陽光的巨大恩賜?誰說兒女能報達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母親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兒子的手指沒有停下過。

到了傍晚,母親竟然徑自從床上爬了起來,這一系列舉動著實令兒子大吃一驚!兒子恍然大悟,原來,這只是一次考驗……

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人生的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全在父母的指引,心靈的抉擇。

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格守“一闖教義生死關”。有人善待父母,有人拒絕贍老,美與醜,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繫於一瞬。

為父母,為自己,捧出一顆清純、孝敬之心吧!

拗九節作文3

今天是拗九節,一大早,廚房裡就充滿了各種堅果的香氣,從鍋裡還飄出淡淡的青煙。

早在前一天,媽媽就帶著我去採購了。路上,她給我講了一個關於拗九節的傳說。

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再撒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的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就很納悶,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看守信以為真,覺得這粥很髒,就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

這天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在這一年也正好是29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

聽完了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目連真是太孝順了!眨眼就到市場了,許多小攤上堆著花生、紅棗等堅果,我看得目瞪口呆。媽媽很快就買好了食材,帶著我回家了。

在路上,我暗下決心,回家後要大顯身手,給媽媽熬一鍋美味的拗九粥。

第二天早上,我先把媽媽買好的原料洗得一乾二淨,再分別浸泡到水裡。媽媽告訴我:“蓮子和花生都比較硬,不容易煮爛,所以得多泡一會兒。”一個小時後,我把泡好的材料挨個兒放進鍋裡煮。經過幾道工序後,香噴噴的拗九粥終於出鍋了!我欣喜若狂,連忙端去給媽媽品嚐。媽媽嚐了一口,覺得很美味,還誇我心靈手巧呢!

吃完我做的粥後,媽媽帶我去安泰樓酒家。只見店門口正在開展坳九節送粥的活動,路過的人都被吸引了過去,我也不例外。我一頭扎進人堆裡,看見廚師利索地將浸泡已久的糯米撈起來,再反覆淘洗,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小蒸籠裡,用旺火蒸一會兒後倒入鍋中。接著,他把紅棗、花生等材料一股腦倒進去,使勁地攪拌起來。不一會兒,粥的氣味兒便撲面而來,真香啊!比我的手藝好太多了!

希望來年的拗九節裡,我可以做出更美味的拗九粥。

拗九節作文4

正月二十九,俗稱“拗九節”,也叫“孝順節”,是福州特有的傳統習俗。家家加上花生、紅棗、桂圓乾等佐料熬煮糖粥。

據說,這個習俗源自《目連》戲中的目連救母。目連探視關在地獄裡的母親,送進食物均被獄卒截留。後來目連用荸薺、花生、桂圓、紅棗等煮成米稀飯,再加上黑芝麻而送進出,獄卒問到:“這是何物?”目連說:“拗垢粥。”福州方言“拗垢”就是骯髒的意思,獄卒信以為真,不屑一顧,其母才得以食。

拗九節那天,媽媽煮了拗九粥端給我吃,看著這一碗熱氣騰騰的粥,我的眼睛溼潤了。我想起媽媽的含辛茹苦照顧我的一幕幕。無論是風雨交加,無論是烈日當空,她都送我上學。有一次,雨下得很大,我又沒帶傘,大雨將我淋得全身都溼透了。在我無助時,雨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媽媽,她正在靠近我,我毫不猶豫地撲入那令人安心的懷抱輕輕地抽泣起來,媽媽忙不迭地問這問那,殊不知,她自己也成了“落湯雞”了。

“吃粥了,在想什麼呢?”媽媽莞爾一笑。我抬起頭,我看到了鬢角又多了一絲白髮……

拗九節作文5

提到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裡不得不介紹一下我們福州獨有的——拗九節!

關於拗九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她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撒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粥便叫“後九粥”。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中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就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節那天一大早,我和媽媽把買的食材放入水裡泡了兩個小時。之後我把食材放入電飯鍋裡煮。過了一個多小時,我把電飯鍋一開啟,一陣撲鼻的香氣從地中海電飯鍋裡飄來,周圍有點紅紅的,粥上面浮著紅糖、桂圓。我嚐了一口,啊,好甜啊,簡直甜到了心裡!我先盛了一碗拗九粥給外婆吃,她吃了以後樂得合不攏嘴說道:“外孫的粥吃起來軟儒可口,甜到我的心坎裡去了。我的孫兒長大啦!”我聽了以後心裡甜滋滋的,心想以後每年都要煮拗九粥給家裡的長輩吃。

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把拗九節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福州的拗九節!

拗九節作文6

正月二十九,俗稱“拗九節”,也叫“孝順節”,是福州民間特有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煮糖粥,拗九粥是由花生、紅棗、桂圓乾、荸薺、糯米等數樣材料煮成的。看上去黏稠稠,味道甜絲絲的。

說起拗九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有個叫目連的小孩,他的母親犯了罪,被關在地牢裡。他去探視,送進食物均被獄卒吃了。後來,目連為了讓母親能吃上自己送進的東西。他用花生、紅棗、桂圓乾、荸薺等佐料煮成稀飯,再加上黑芝麻,然後送進地獄去。獄卒問道:“這是何物?”目連回答:“拗垢粥”。獄卒信以為真,不屑一顧,其母才得以進食。

拗九節讓我想起了媽媽。想起了媽媽對我的愛。有一天,放學時,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可我忘記帶雨傘了,我只能站在校門口等媽媽了。看著同學一個個地走了,我的心裡很著急。突然,雨中傳來了一個叫聲“禾禾”,我一看,是媽媽給我送雨傘來了。一路上,我們挨在一起。回到家,我的衣服溼了一小角,媽媽卻成半隻落湯雞了。一進家門,媽媽就急匆匆地拿衣服給我換。嘴裡還一直唸叨著:“快,快,千萬彆著涼。”又走到衛生間去,拿了一條幹的毛巾把我頭髮上的雨水擦乾。我看了看媽媽,就將小臉蛋藏進媽媽的懷裡。

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媽媽為我付出了很多,長大後,我也要好好地報答我的好媽媽。

拗九節作文7

我的故鄉——福建福州,有許多重要的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而我最喜愛的節日,卻是一個獨特的節日——拗九節。

拗九節,是福州獨有的節日之一。福州民間稱正月初九為“上九”,十九為“中九”,二十九為“後九”,所以這個節日又稱為“拗九節”。拗九節的早晨是誘人的,那天早上,千家萬戶都要做一碗香氣撲鼻、營養健康的“拗九粥”,來熱情地饋贈於親人、朋友。當然,我家也不例外。每逢拗九節那天,我都要喝一碗濃郁的拗九粥。看,拗九粥裡有紅棗、糯米、紅糖、花生、桂圓、紅豆與芝麻等材料,怪不得我總覺得粥裡有一種自然的清香朝我湧來,黏而香甜,膩而柔軟。每次喝完拗九粥,它都令我回味無窮,身臨其境。

香甜的拗九粥也讓我嚐到了另一種滋味,這還得從我9歲那年說起……記得我9歲時的拗九節,媽媽一大早就買回了做拗九粥的材料,和顏悅色地說:“欣兒,今天是拗九節,而你今年正好9歲,媽媽給你做拗九粥去!”“我也來幫忙!”我心直口快。不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拗九粥出現在我的眼前,香氣爭先恐後地躥入我的鼻子。一口氣吃完粥,我的嘴裡,一股清香時不時反彈著,而嘴邊的粥絲,把我“畫”成了“大花臉”。當時,我和媽媽都甜甜地笑了……

之後,媽媽又做了兩碗拗九粥。我百思不得其解:“你這是幹嘛啊?”“你外公今年63歲,是個暗九,我做了給他送去啊!”媽媽擦了擦汗。“外公不在長樂呀!他在金峰啊!”“做兒女的,要有孝心哎!”媽媽語重心長地摸著我的頭說。

我的思緒不禁湧上心頭:媽媽真孝順,我長大後也一定會孝順您的!媽媽!

啊,美味的拗九粥,你不僅香甜,還讓我嚐到了愛的滋味!

拗九節作文8

說到拗九節,我就想到了《目連救母》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說目連的母親因對人苛刻而進了監獄,目連為了讓母親吃到他做的食物而不被看監獄的人吃掉,就熬了一碗拗九粥。因看監獄的人不敢吃,目連母親就成功地吃到了。目連那麼孝敬老人,我也要像他一樣。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上了集市。

哇,超市裡的人真多呀!鬧哄哄的一片。我一眼就看中了黑芝麻,要知道不放黑芝麻,拗九粥就不黑了。我們還買了桂圓、葡萄乾、花生、紅棗 ……算好單,我們就回家了。

丁零零,鬧鐘響了,我一骨碌地跳下床,也許是我太興奮了,穿好衣服,來到廚房裡。爺爺說:“先要將桂圓皮剝掉,然後把米放進去淘。接著把淘米的水倒掉。最後把紅豆、紅棗、花生清洗乾淨。”終於在爺爺的指導下,我成功地將食物洗得乾乾淨淨。爺爺將我們準備好的材料放進去,加入三分之二的水,關上高壓鍋蓋,開始煮。

大約30分鐘,拗九粥熬好了,我小心翼翼地將香噴噴的拗九粥端到爸爸媽媽的面前。媽媽說:“你熬得真香,謝謝!”我不好意思地說:“沒什麼,不用謝!”

今天是由此以來最難忘的拗九節,因為爸爸媽媽吃到了我親手熬的拗九粥。

拗九節作文9

前幾天,笑媽上傳了一篇有關笑笑給爸爸洗腳的日誌,文中提到也曾給笑媽洗過腳。笑媽想起來,笑笑似乎為此也寫過一篇作文,今天終於找了出來,也掛上來吧。

星期一是拗九節,我們沒有時間,楊老師提議讓我們提前過拗九節。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本土節日,日期是農曆正月二十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孃家孝敬父母。

怎麼孝敬父母呢?先給他們洗洗腳吧!晚上,我打了盆熱水,準備給媽媽洗腳。媽媽將腳緩緩伸入水中,嘆一聲:“好舒服!”我把手也伸入水中使勁地搓媽媽的腳。這次,我在媽媽腳上發現了歲月“走過”的痕跡——一塊非常大的繭子。我搓著媽媽的腳,搓了腳趾搓腳背,又搓了腳腕。媽媽的腳和我的手都漸漸地紅了,不知是搓紅的還是熱水泡紅的。我又拆了一個按摩器的部件,給媽媽的腳背和腳心按摩。這天晚上,媽媽睡了個好覺。

光洗腳當然不夠,我還煮了一鍋拗九粥。我找了好多的配料:紅豆、糯米、紅棗、桂圓、花生、紅糖等,將它們洗淨放進鍋裡,加上水,蓋上鍋蓋,調好電磁爐的溫度,按下開關,鍋裡的水撲嚕撲嚕地響,開始熬粥了!我在一旁靜靜地守候,每過一陣子,我就用筷子攪拌一下,防止糯米粘在鍋底。粥一點一點地熟了,香味四溢。我開啟鍋蓋,聞一聞,真香啊!我將粥盛起兩碗,一碗給爸爸,一碗給媽媽。他們一口一口地細細品嚐,都讚不絕口:“好喝!”我快樂極了!

孝順並不是只裝個樣子,只孝順一天。孝順,天天都要!孝順更不是隻是嘴上說說,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去。既說要孝順,又真正落實下來,才是真正的孝順。今天是拗九節,我要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拗九節,孝順父母。

拗九節作文10

今年是農曆的正月二十九,也是“拗九節”,你知道“拗九節”的來歷嗎?你知道“拗九節”的有哪些習俗嗎?如果不知道就仔細聽我介紹好了。

“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是福州地區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

這一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孃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

“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據傳,古時候有一叫目連的,其母生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同學們,拗九節你們是否給父母做上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來孝敬父母呢?沒事,只要心意到了,就足夠了。

拗九節作文11

這天,我正在做作業,忽然,從廚房飄出一股好聞的香味,我坐不住了,跳起來向廚房跑去。哈,原來老媽正在煮稀飯給我當點心吃呢。“老媽,這稀飯是不是給我吃的啊?”“你這小饞貓,就知道吃,今天是拗九節,這裡頭還有一個故事呢!”我一聽到有故事,就開心得跳了起來。

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他的母親生前兇悍險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目連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是都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後來,目連想了一個辦法,用葡萄乾、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日子,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這麼說來,我以後也要送拗九粥給你們?”“嗯,按理說,的確是這樣。”“哦,明白了,老媽,我做作業去了啊。”

一會兒,老媽出去給外公外婆送拗九粥去了,我不禁昂天長嘆:今天,是農曆的正月二十九,中國傳統的拗九節,是咱們的敬老節!在這裡,我要向大家呼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讓我們從小懂得尊敬父母,尊敬長輩,關心他們,尊重他們,為老人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會老的時候!

拗九節作文12

正月二十九是我們福州傳統節日——拗九節。拗九節這天雖然沒有其它節日的熱鬧,但卻十分溫馨。因為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過這個節日!“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古時候,有個叫目連的,其母生前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的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是都被看守的獄卒吃掉了。後來,目連用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在撒一把芝麻送去給母親!獄卒看見這黑乎乎的粥,就認為非常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母親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剛好二十九歲!“拗九節”又被稱為“孝九節”。

甜甜的粥融入人暖暖的心!媽媽與我起了個大早,一起到市場上選材料煮粥!超市早已是人山人海,紅豆,糯米,紅糖等材料早已在貨架上躺著了!大概過了二十分鐘吧!我與媽媽就滿載而歸了。剝花生,洗米,削馬蹄,在我們母女倆的合作下,香味四溢,誘人入口的拗九粥就好了!我小心翼翼盛好一碗粥端到忙碌了許久的媽媽面前!媽媽會心的笑了。對於母親我們要懷著感恩之情!從我們出生那天起,母親身上的擔子就重了很多!從貌美如花到了如今的滿臉雀斑,足以見證母親是怎樣的辛苦!遇到任何大事母親都是獨立承擔!母親的愛從冒雨送傘,淋溼了自己,溫暖了我;從車內披衣,寒冷了自己,溫馨了我;從考試鼓勵,累著了自己,重振了我……那些零零碎碎的小事,卻包含了母親比天大海闊的愛!

如果說母親是水盆,那麼我們就是水盆裡的水;母親是眼皮,那麼我們就是眼裡的眼珠;母親是鏡盒,那麼我們就是盒裡的眼鏡……母愛是無比偉大的!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裡,就讓她受盡了苦頭,當母親生下我們時,面臨的痛苦是無法用任何語言形容的!我們欠母親的是一身債,怎麼也還不清!歷盡滄桑的母親,她盼望著我們成才。拗九節的第一碗粥獻給母親,也算我們對母親的一點兒愛!母親為我們流過多少淚水與汗水,我不知道。只懂得我們欠母親的太多太多了。母親傾其一生的心血,我們在關愛下茁壯成長。落淚時,聲聲安慰令我們開懷;跌倒時,總有一雙大手為我們拂去塵土;有好東西吃時,第一個嚐到的是我們。

“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何況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母親呢!花草樹木,魚蟲鳥獸都懂得感恩,更何況是我們做子女的呢!我想,我們都長大了,可以為母親做許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

楊柳搖翠,是樹木對春風的感恩;碩果壓枝,是季節對汗水的感恩;鳥兒展翅,是自由對藍天的感恩。感恩會讓一切充滿美,讓我們的感恩之花在明日綻開,永遠嬌豔動人吧!

拗九節作文13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孝九節”。每年的這一天總會讓福州人心底泛起甜蜜、綿長的思緒。

拗九節故事清人施鴻保《閩雜記》記載,來源於“目連僧救母之遺,故亦稱孝子粥”。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青提生前兇惡,兇悍的趕走登門化緣的僧尼,死後被關在地獄裡受刑,變成餓鬼。目連探監時送給母親的食物,均被獄卒吃掉。無奈之下他想了個辦法,用荸薺、紅糖、花生、糯米等混合起來煮成甜粥,再撒上黑芝麻。獄卒看到這一碗黑乎乎的東西,以為很髒,便不再阻撓,青提才吃到兒子送來的`粥。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鄉人感嘆目連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雙親及鄰里長輩,並相沿成俗。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回想起一次下雨天媽媽帶病冒雨送傘的事……

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天裡的一個上午,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正在吃早飯的我的,想:今天太陽挺大的,把書包裡的傘放在家裡吧。於是,我便按想的做了。老天偏偏與我對著幹,選在我放學時請烏雲弟弟來做客。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沒帶傘的我開始有些後悔了。

此時,媽媽的身影緩緩地挪進我的眼簾,我想:這不會是做夢吧!媽媽發高燒了,怎麼可能出門呢!便有意識地捏了一下自己,呀!真疼!這不是做夢!我急忙跑至媽媽跟前,接過傘,媽媽的額頭上顯然又多了幾條皺紋,一股暖流湧進我心窩。

這時我忽然想到了什麼,拔腿朝辦公室跑去,向老師請了個假,老師問我為什麼,我說:“照顧媽媽,爸爸不在家,媽媽生病了,還來接我。”老師微笑的點了點頭說:“湧濤,你長大了!”老師的話意味深長。當時我並不理解,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老師到底想說什麼,她想說:“湧濤,你學會感恩了!其實感恩很簡單,但同時它也不簡單!”老師的話,我至今難忘。

拗九節作文14

今天是三月十四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傳統——拗九節!今天上午,我與弟弟一起幫助媽媽包鹹,剛開始,我和弟弟一直認為:包鹹時一定就好像包餃子一樣容易,出乎意料的是:製作鹹時的皮就把我們難倒了!

要把一個圓變成一個空心的半圓是非常難的,儘管我與弟弟非常努力,可餃子皮還是被我們捏得不像模不像樣,真的好難啊!然而,媽媽卻輕而易舉地捏出了一個鹹時的皮:先在圓的周圍捏出一小條凸出的薄片,再向裡面慢慢靠近,最後,就捏出了一又圓又美觀的鹹時皮了。我們剛開始捏得不怎麼樣,但是漸漸地,我們也明顯地有進步了,也逐漸順手了。

接下來就要包餡了,媽媽剛剛給我們做示範了,我們馬上開始包了,弟弟剛開始就左捍右露,怎麼也做不好,他要麼餡包得太多都滿出來了,要麼包得太少就不像模不像樣,怎麼說我也包過餃子,雖然餡剛好包下,但在包起來的時候由於太過用力,所以,就把皮給捏破了,我們只好再次向媽媽請教,媽媽又耐心地指導著我們哥倆包鹹時的重要技巧,我與弟弟的悟性還算高,連續看了兩三遍就學會了。

……最後,我們把時來運轉與天長地久放進鍋裡煮,過了一會兒,熱藤藤的美餐煮開了,廚房內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們細細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充滿著美滋滋的甜蜜!

拗九節作文15

明天是拗九節,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所以又叫孝順節。在拗九節的時候,兒女們都要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對父母的孝敬和祝福。我不會做拗九粥,怎麼辦呢?突然我靈機一動,我想出了辦法,以前總是媽媽為我做許多事情,我想在這天為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表達我的孝心。

今天一早,我起床的時候就沒有叫醒媽媽,想讓媽媽多睡一會。於是我自己穿好衣服,小心翼翼的出了房間,自己吃飯。彈琴的時候,為了不吵醒媽媽,我不僅把門關上還踩了弱音踏板。媽媽醒了,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主動提出幫媽媽推車,回家的時候我把提東西的活全包攬下了,自己提著物品上樓,這袋物品沉甸甸的,雖然手感覺痠痛,但我心裡非常開心。媽媽誇我真懂事,我覺得是我應該做的,不是隻在今天做好,以後的每一天都要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孝順。

“濃濃拗九節,深深感恩情。切切念母恩,終身不相忘。”父母是自己最親的人,我們要懂得去回報父母。是父母生養了我們,培育了我們,讓我們在充滿關愛和鼓勵的環境下成長,所以我們要學會孝順、學會感恩!

在拗九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心存感恩,感謝身邊的一切。

拗九節作文16

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目連的母親生前作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目連探監時,給母親的食物全被看守的獄卒給吃了。後來他用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荸薺、紅糖,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獄卒見了,以為這粥很髒,不敢吃。所以這粥才到了目連母親的手裡。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因此這粥取名為拗九粥。

父母是我們心的歸宿,他們像一棵參天大樹,為我們遮擋風雨;他們像海中屹立的燈塔,為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他們像一往直前的勇士,為我們斬斷人生中的荊棘。

無論何時,家門口永遠有他們的眼神,目送我們離去。父母的眼神拂過我的心間。像微風拂過琴絃,琴絃微微晃動。像落葉飄零在水中,漣漪淡淡漾起。那是我們無法讀懂的溫柔與無法體會的牽掛。劉恆為母親嘗湯藥,花木蘭代父出征等故事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

落葉紛飛的樂章,是樹木對大地滋養的回報;湛藍如洗的晴空,是白雲對藍天哺育的感謝。尊老愛幼的行動,是我們對父母養育的感恩

切切念母恩,終身不相忘。散發著濃濃香味的拗九粥代表我們的心:一顆顆紅棗像你們為我們操勞而留下的一道道皺紋;而蓮子代表著我們心連心;微不足道的花生就好似我們對你們的回報,寥寥無幾;而你們對我們的愛就像糯米那樣多,那樣甜。

拗九節作文17

今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這一天在我們這兒稱為拗九,每到這個時候兒女們都要為爸媽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對爸媽的孝敬和祝願,因此拗九節也叫孝順節。

關於拗九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但最流行的版本是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去逝了,兒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帶上母親生前最喜歡吃的食物到母親的墳前祭拜。就這樣年復一年。有一天兒子夢見母親對他說,每年的正月二十九這一天總是會有一群餓鬼來搶食,母親人老體衰鬥不過他們,就只好餓著肚子。兒子聽了傷心不已。醒來後,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知道母親愛吃糯米做的甜食,於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紅豆、紅棗、桂園等放在一起熬成粥,並在粥里加入紅糖,正月二十九這天帶到母親的墳前。

第二天,母親又來託夢說,那些餓鬼又來搶食了,但看見兒子裝瓦罐裡的又粘又黑上面還有不少說不清是什麼象小蟲子似的東西,餓鬼們都不敢吃,母親終於沒有餓著肚子,母親還說兒子送來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歡。從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兒子總會熬上一鍋母親愛吃的拗九粥送給母親。人們感嘆兒子的孝行,漸漸的這種習俗在民間傳開了,每年拗九兒女們都會為爸媽送上一碗拗九粥,表達到對爸媽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願爸媽平平安安、健康長壽。

“拗九節”是要做拗九粥的,聽媽媽說,以糯米為主料,加入荸薺、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同煮至九成熟後,再加入紅糖攪拌成粥起鍋即可食用。注意可將花生、蓮子可先行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後再加入。這樣配比煮出來的粥甜度適中,清甜爽口。我曾經吃過幾回,挺好吃的。

拗九節作文18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又是拗九節了。可人們被世間太多太複雜的情感衝昏了頭腦,而忘記了這世界上還有兩個真正值得我們時時刻刻惦記的人。那便是我們的爸媽。

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年齡,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臉上正日漸增加的皺紋,因為那是我們橫加在他們身上的;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生日日期,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可能是我們與爸媽聯絡的唯一方式。

家家戶戶飄出拗九粥濃濃的香氣。是爸媽們為自己熬的吧。他們的兒女也許正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城鎮裡奔波,卻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節日。老人們可能滿懷期待地打電話詢問兒女是否能回來過節,可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們何曾考慮過年邁爸媽的感受。失望到最後,只剩無奈和寂寞。

還記得去年的拗九節。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後回來自己親手製作。那種溫馨的場面還依稀浮現在眼前。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圍在廚房裡,做著各自分配的活,不許要過多的言語,那熱氣騰騰就是最好的證明。

粥熬好了。我搶著把它們一碗碗裝上桌,坐下後卻是一陣安靜。我想,我應該對他們說些什麼祝福的話吧,可又不知從何說起。正當我犯愁,媽媽竟將她碗裡的棗給了我。她說,多吃點棗面板才會好呢。

我愣了。這似乎是我該說的話。可為什麼說這話的竟是媽媽。我哽咽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最後開始哭。本該是開開心心過節的,全都是因為我。我想要挽回。我搶著收拾碗筷,搶著洗碗。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女兒還是愛他們的。於是那次的拗九節給了我無比深刻的回憶。

拗九節作文19

傳統節日拗九節到了,這可是我們福州特有的節日。在這一天,兒女們得煮上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拗九粥給父母吃,以表達兒女對父母的孝敬之情,所以又稱拗九節為“孝順節”。

關於這個節日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從前,有個很孝順的女子叫木蓮,她的母親被關入監牢。木蓮經常來看望母親,給母親送東西吃,可是那些東西都被獄卒吃了。於是,木蓮想了個辦法,她把紅豆、綠豆、花生、紅棗等原料加上糯米煮成粥,再加上紅糖和黑芝麻,煮成了一鍋黑糊糊的粥。這天,她帶上粥去看望母親,獄卒一看粥是黑糊糊的,便不敢吃了,直接把粥交給木蓮的母親。木蓮的母親終於喝到了女兒送來的粥!此後,很多人在木蓮的母親喝到粥的這一天——正月二十九,仿效木蓮煮拗九粥給家中的老人喝。

我不會煮粥,於是我想“DIY”兩份特別的食品,給父母一個驚喜。

我為爸爸做了一杯散發著淡淡茶香的奶茶。爸爸對我的愛就像這杯奶茶,表面上樸素,裡面香濃異常。我一邊做奶茶,一邊回味著爸爸對我的愛。

我為媽媽做了一杯帶著果香的香蕉酸奶。我查了資料,香蕉酸奶能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我願操勞的媽媽永遠健康。媽媽對我的愛,就像這杯酸奶,甜甜蜜蜜,清清爽爽。我把它做成一層一層的,就像媽媽對我的愛,一層裹著一層。

濃濃的愛瀰漫著這個難忘的拗九節。

拗九節作文20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

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孃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或甜飯,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