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拗九節作文800字

拗九節作文800字

導語:清晨,各家各戶都像煮臘八粥一樣,煮拗九粥過節。粥以糯米、紅糖、花生、紅棗、桂圓、荸薺、蓮子等料(多亦不拘)混合煮成。煮好之後,上面再撒上炒好的黑芝麻,其色澤雖然難看,吃起來卻很可口。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拗九節作文800字,歡迎閱讀參考。

拗九節作文800字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區內,以經營風味佳餚、傳統閩菜著稱的“安泰樓酒家”,又在店門口設定了“拗九節”送粥點,向市民免費派發釆用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紅糖與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務的“拗九粥”。

“拗九節”免費派送“拗九粥”,成為了“安泰樓酒家”這家老字號的傳統活動。“拗九節”前,它還特地邀請福州民俗專家為食客講解“拗九節”的來歷。它的經營者說,希望藉此讓這個的福州傳統節日傳承下去。

“拗九節”,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孝順節”、“送窮節”。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紅糖,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特別是已出嫁的女兒,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孃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這種習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親說,“拗九粥”裡不只是紅糖、花生、紅棗、桂圓等,更有著兒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頭。

“拗九節”演繹成為尊老敬老、崇尚孝順的社會風尚,在福州發揚光大。“拗九節”裡,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就在陳氏祠堂裡擺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順宴”:祠堂裡裡外外擺滿了一百九十五張桌子,近二千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邊悠閒聊天吃著美食,一邊欣賞著戲臺上閩劇的精彩表演;而村裡年輕人忙裡忙外,端菜送茶。這一拗九敬老節的宴席風俗,在當地已經沿襲二十多年。

拗九節作文800字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漢族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曆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孃家孝敬父母。

福州過拗九節還講《目連救母》的故事。故事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的母親因違反佛規而被打入地獄。孝子目連每天都給母親送好食的。但到了地牢門口都被小鬼食了,母親都不能食到兒子送來的食物。後來目連想了個辦法,在食物上面撒些黑芝蔴之類看似很髒的東西。小鬼不敢食,於是母親食到了兒子送來食物,這一天正是正月二十九日。後人學習目連的孝心,擇這一天為為父母和尊長者送九。清施鴻保《閩雜記》雲:《窈九》: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窈九”,人家皆以諸果煮粥相饋,如吾鄉十二月初八僧尼所送之“臘八粥”。俗謂目連僧救母之遺,故亦稱“孝子粥”。然《續通志》引《四時寶鑑》雲:“高陽氏之子,好衣敝食糜,是日死,世作糜粥破衣,祝於巷,曰‘除貧’”。此其遺俗,則又不始於目連也。又有稱“下九粥”者,初九為上九,十九為中九,二十九為下九也。福州人十分忌“九”。人們認為九是奇數,為陽數之窮,陽是旱災,初入元一百六歲中,旱災有九歲,稱為厄會,亦稱陽九。因此人們逢九就犯忌,迷信地認為人的歲數逢九則不吉利,會逢到厄難。故而在拗九節這一天,都要吃豬腳太平面和拗九粥。更有甚者,此日須向十家不同姓氏乞討十種不同的拗九粥,混合而食之。希冀食了之後,能擺脫厄運與災難,故拗九又稱過九。但文人雅士既沒有宦海風波,也沒有商海風浪,故他們對拗九的理解不同,多把拗九視為“窮九”,認為逢九必窮。於是他們利用拗九節這天,打掃室內塵穢,把不同的破舊東西扔掉,以示送窮迎富之意。在他們眼裡,拗九節是送窮節。這種看法有清林祖燾一詩為證:“相傳拗九飴芳辰,各煮粥糜雜棗榛,推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迎錢神。”

千百年來,“百善孝為先”一直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農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的“拗九孝敬節”,榕城依然春寒料峭。這天一大早,出嫁的女兒用糯米、紅糖、花生、紅棗餑薺、紅豆、芝麻等做成“拗九粥”,送給父母品嚐以表達孝敬雙親之情。一碗甜粥贈老人,不忘父母養育情。福州這一特有的民俗習慣一直延續至今。一碗香氣四溢的“拗九粥”凝聚著子女們的孝心,體現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美德。

正月二十九,是“拗九節”。清晨,各家各戶都像煮臘八粥一樣,煮拗九粥過節。粥以糯米、紅糖、花生、紅棗、桂圓、荸薺、蓮子等料(多亦不拘)混合煮成。煮好之後,上面再撒上炒好的黑芝麻,其色澤雖然難看,吃起來卻很可口。凡已嫁的女子,是日必提粥回家探望父母與尊長者。盛粥的容器,必須用面積較大的海碗或小缽,粥面上用花生或紅棗等排成“福”字或“壽”字圖案,以示祝福之意,是謂“孝順粥”,再佐以豬腳等美食。若遇父母或尊長者歲數逢九或九的倍數的,還要兼送線面與太平(鴨蛋)。她們把這些食物裝在以竹蔑做成的漆有生漆的精美摜盒(禮盒)內,摜回孃家,獻給父母與尊長者,以表孝心,是為拗九。

拗九節作文800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孝九節”。每年的這一天總會讓福州人心底泛起甜蜜、綿長的思緒。

拗九節故事清人施鴻保《閩雜記》記載,來源於“目連僧救母之遺,故亦稱孝子粥”。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青提生前兇惡,兇悍的趕走登門化緣的僧尼,死後被關在地獄裡受刑,變成餓鬼。目連探監時送給母親的食物,均被獄卒吃掉。無奈之下他想了個辦法,用荸薺、紅糖、花生、糯米等混合起來煮成甜粥,再撒上黑芝麻。獄卒看到這一碗黑乎乎的東西,以為很髒,便不再阻撓,青提才吃到兒子送來的粥。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鄉人感嘆目連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雙親及鄰里長輩,並相沿成俗。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回想起一次下雨天媽媽帶病冒雨送傘的事……

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天裡的一個上午,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正在吃早飯的我的,想:今天太陽挺大的,把書包裡的傘放在家裡吧。於是,我便按想的做了。老天偏偏與我對著幹,選在我放學時請烏雲弟弟來做客。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沒帶傘的我開始有些後悔了。

此時,媽媽的身影緩緩地挪進我的眼簾,我想:這不會是做夢吧!媽媽發高燒了,怎麼可能出門呢!便有意識地捏了一下自己,呀!真疼!這不是做夢!我急忙跑至媽媽跟前,接過傘,媽媽的額頭上顯然又多了幾條皺紋,一股暖流湧進我心窩。

這時我忽然想到了什麼,拔腿朝辦公室跑去,向老師請了個假,老師問我為什麼,我說:“照顧媽媽,爸爸不在家,媽媽生病了,還來接我。”老師微笑的點了點頭說:“湧濤,你長大了!”老師的話意味深長。當時我並不理解,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老師到底想說什麼,她想說:“湧濤,你學會感恩了!其實感恩很簡單,但同時它也不簡單!”老師的話,我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