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計劃

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計劃

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計劃

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面對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學習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參加了“國培計劃(2014)”吉林省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透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我們要與時俱進,更新了觀念。

1.可以說,此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透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資訊科技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其次,我們要運用技術,有效的輔助課堂教學。

1.透過聆聽專家老師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養”和 “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體的基本應用。

2.透過聆聽專家們對“網路學習資源應用”、“PPT2010高階應用”、“學科教師的媒體素養培養”、“電子白板的創新應用”、“中小學微課設計與製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還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如對“微影片的加工與編輯”的解析和對“PPT2010高階應用”深入仔細的分析與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麼是辦公軟體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體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聽了老師們的解析與演示操作,使我開拓了視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還有一個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微影片的製作,下一步我要自己製作微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知識。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這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會一如既往的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專業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計劃

根據《南平市教育局關於下達2016年基礎教育師資市級培訓計劃的通知》(南教人[2016]8號)、《南平市教育局關於印發〈南平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南教人[2016]13號)、《南平市教育局關於開展南平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的通知》(閩教人[2016]16號)、《南平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動與測評指導意見》(南教人[2016]17號)及《關於印發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優秀應用成果評選辦法的通知》(閩教辦人[2016]11號)的要求,現將我校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的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目標

(一)進一步提升教師掌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構建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研修成果資源庫,推動我校教育資訊化發展。

(二)透過校本實踐研修與網路研修的有效結合,創新基於網路研修的校本實踐研修的培訓模式,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建立校本研修常態化執行機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培訓物件 全校專業教師

三、培訓內容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指南》,結合訓前診斷測評結果,按學校類別、分學段、學科組織培訓。培訓內容圍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能力二個維度和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資訊科技支援教師專業發展三個專題模組,突出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能力水平的內容。培訓由網路培訓學習和以校本研修為主的教學實踐兩部分組成,其中網路培訓60學時(含附加師德專題培訓10學時)、網路研修與校本實踐研修30學時。

四、培訓方式

聯合奧鵬遠端教育中心、集美大學,依託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遠端研修平臺(網址:www.ourteacher.com.cn),採取遠端網路培訓、網路研修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組織培訓。

五、培訓時間和報名方法

培訓時間從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10月30日。報名時間定於4月25日5月5日。各年段請於5月8日前將《2016年南平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學員報名資訊採集表》報教研室周銘榮處。

六、培訓管理

(一)、成立光澤一中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由黃書明任組長,張星長、江彥、林安民為副組長,由黃慶華、周銘榮、錢裕光、陳連平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培訓管理組、校本研修組、系統(技術)管理組,分別負責有關工作。組成人員如下:

1、培訓管理組

組 長:周銘榮 光澤一中教師遠端培訓專案負責人

成 員:宋國亮 光澤一中教研室助理

2、校本研修組

組 長 :錢裕光

成 員: 莊麗紅、陳賢兵、狄小琴、黃英品、李小銘、陳秋來、龔聲華、謝金梅、施麗萍、官學春(負責體、美、音)田恆鴻

2、系統(技術)管理組

組 長:陳連平 光澤一中資訊辦主任

副組長:劉海濱 光澤一中資訊辦副主任

成 員:林軼群 光澤一中資訊辦教師

(二)、本次培訓專案具體由縣進校負責,在市教師進修學院的指導下,聯合奧鵬遠端教育中心、集美大學,依託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遠端研修平臺組織實施,成立相應的培訓管理團隊、指導團隊和技術支援與服務團隊,加強培訓過程性管理、指導和技術支援與服務。

(三)校長是學校實施提升工程的第一責任人,要將資訊科技應用列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推動網路培訓與校本研修的結合。要按照網路研修和教學實踐方案,組織我校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促進教師主動應用資訊科技。

(四)根據(南教人[2016]17號)檔案要求,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的培訓和測評,由學校根據提升工程辦的要求依託遠端研修平臺組織實施,學校應如實記錄每次學員參加的校本實踐研修活動。參訓學員在學校或學科教研組制定的教學計劃和校本研修計劃的基礎上,每位學員需參與完成以下三項校本實踐研修活動:

活動一:完成一次“資訊化教學設計”研討活動,促進“資訊化教學設計”的訓練與達成。

實施方法:

1.每位學員運用《資訊化教學設計參考模板》(附件1),自主完成一節資訊化教學設計方案;

2.學校或學科教研組(教師工作坊)組織學員以說課形式進行一次線下資訊化教學設計研討活動。重點關注技術支援下的教學設計理念變革、教學過程實施設計、學生小組學習設計、以及學習效果評價設計等環節。

3.學員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完成後在網路研修平臺上分享教學設計方案。

4.經研修平臺坊內教師、專家交流、互動與點評,進一步修改完善設計方案,為參加活動二做好準備。

活動二:參與一次“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融合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促進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提升。

實施方法:

1、以校為單位,由學科教研組(教師工作坊)結合活動所推薦的優秀“資訊化教學設計方案”,遴選參訓學員進行線下課堂教學展示。其中每學科遴選1-2位參訓學員(資訊組全員參加)。

2、由學科教研組(教師工作坊)組織相關學科(坊內)參訓學員利用課堂觀察工具集中進行課堂教學展示與觀摩活動。

3、課後組織學員評議、專家點評。

4、完成後,展示學員提交完整一課時的“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課例(含資訊化教學設計方案、課堂實錄影片、教學反思及相關教學資源)。參加觀摩學員在研修平臺提交1份課堂觀察表或評議材料。承擔展示教師在研修平臺上提交1份課後反思材料。

5.進校對各校提交的“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課例”組織專家評委進行初評。

活動三:完成一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總結交流或成果展示”活動,促進資訊科技在日常教學中的主動應用和拓展。

實施方法:

1.每位學員結合自己的參培過程、校本實踐等環節,撰寫1篇不少於1000字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總結、反思或感悟。以文字或數字故事形式呈現,並提交到網路研修平臺中交流。

2.參訓學員根據(閩教辦人[2016]11號)檔案要求,參加製作、整理和提交的其它形式課例(含移動終端課例、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綜合課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案例、課件、微課、教育教學軟體、培訓敘事等培訓應用成果。

3.進校對學員提交的培訓應用成果組織專家評委進行初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