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生物課程從初中就開始納入正式教學課程,而生物課程本身介於理科之中,因此較為枯燥之學科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已不能滿足高效課堂的要求,為了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下面聘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一、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具體含義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初中階段生物課堂上實現學生學習效率高、教師教學效率高這兩方面,這樣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在此意義的基礎上,初中生物高效課堂一般是從雙向進行理解的,因此,也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建立高效生物課堂。教師要緊追時代的步伐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利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夠真正地達到建立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目的,實現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

二、高效課堂應該具備的條件

首先,教師要學會對教學進度進行合理的安排以及明確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這些條件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還要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並進行適度調整,讓學生在跟上教師教學進度的同時保證完全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其次,教師也要對自身的講課水平進行提升,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自身的授課方式,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樣的互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去。最後,教師要抓住學生對知識的興奮點,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思想動態,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及時的評估,在評估過後對學生的薄弱項進行補充與強化。

三、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主要策略

1.活躍學生思維,使其融入課堂中去

想要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建立學生的生物思維模式,即在生物課堂上對生物知識的接受以及學生在學習生物時對生物習題的思考、分析以及解決思路等思維模式。學生能否在生物學習上建立相應的積極性與能否建立生物思維有很大的關係,學生在生物學習上有越高的積極性,思維就會越活躍,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以及理解知識,所以,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上要注重適當地調節課堂氣氛,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建立興趣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要想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自主地進行生物學習,真正地接受生物這一門學科,接受教師的講課方式以及教學目標,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成績。所以,教師可以透過蒐集一些鮮為人知的生物知識點在課堂上講述,或帶領學生進行生物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奮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實現構建高效生物初中課堂的最終目的。

3.利用預習以及自學經驗加強生物學習

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高效率教學,首先要學會為學生布置課下預習工作。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主要預習工作就是看書,用筆劃下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以及沒有學會的知識,這樣的預習工作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只隨便閱讀一下課本之後胡亂劃重點,這樣的預習工作根本達不到預習的最終目的,只會讓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瞭解更少,教師在講課時,學生依然聽不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因此,教師就只能採用第二次、第三次複習的方式進行重複複習,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還會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預習工作佈置時要注重其主導作用,理順學生的學習思路,這樣才能夠加強課堂教學效率。

4.創設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做好創設問題情境的工作,要分別從趣味性、階梯形等幾方面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以明確、清晰的思路進行問題創設,聯絡知識點的特點以及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這樣不僅可以啟發學生的學習思路,還能夠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達到建立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最終目的。

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有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由於這些特點,教師想要建立高效的教學課堂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些特點教師也可以利用,使其成為構建高效初中生物課堂的墊腳石。教師要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享受到高效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效率。

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程實施已成為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成為課堂教學的生命。那麼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課改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透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其中有效性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因此課堂教學有效性應以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為標準,只有有利於學生的當前和終身發展的教學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但目前生物課堂教學,從總體上看卻是“低效”甚至“無效”。尤其是我所在的鄉鎮——石花,全鎮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也不容樂觀。那麼,如何才能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結合我十三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本地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個人的一點體會:

一、重視教學氣氛的有效性

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需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一起參與探討問題、發表見解的學習過程,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例如:在課堂中經常使用“分組提問、綜合考評 ”、“知識競賽”、“動手技師”、“動腦博士”等活動,學生之間有競爭、有合作、有“成功”的愉悅,有“失敗”後的奮起。教師由“說客”變成“導演”,學生由“被灌輸者”轉化為“愉快探求者”。教師溫和的語調、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信任的點頭,以及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讚美的短語,是構成和諧氛圍的因子,是溝通情感的橋樑。它能帶給學生歡愉和力量,其作用難以估量。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情境,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二、重視教學情境的有效性

創設生物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情境應做到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學習生物,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生物語言提煉出生物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能夠激發學生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有的學生對生物學科不感興趣,但卻有其他方面(如文學、藝術)的興趣和愛好。作為生物教師,要善於根據生物教學的具體內容,創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景物場景,使學生設身處“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我要學”、“我愛學”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學習生物的種種樂趣,從而愛上生物課,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到他們都很感興趣的克隆羊時,我就問他們:那麼你們知道克隆羊是如何誕生的呢?會不會有克隆人出現呢?如果真有克隆人的話,世界會有什麼影響呢?以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一節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一段影片,內容是地球上的各種生態系統的畫面,使得學生一下子就被影片中優美的畫面和音樂所吸引,很快找出畫面中各種生物的差異,從而對各生態系統有了深刻的印象。 再如講《激素的調節》這節課時,我是這樣匯入的:用幾張嬌豔無比的“美女”圖片以flash的形式展現出來,同學們都唏噓讚歎,然後我突發奇問:“你可知道,這些美女其實是男兒身!”同學們齊聲“啊?!”我乘勢說:“他們在大約五歲的時候透過注射雌性激素,導致他們變成了現在你看到的泰國人妖,看來激素的作用是神通廣大的,激素到底有哪些,作用有多大?好,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學習——激素的調節”,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隨之高漲起來。這些情境的設計,不但使學生產生聯想深受感染,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應注重貼近生活

生物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衣食住行,旅遊觀光,建設家鄉和祖國,到國際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來,都需要一定的生物知識。生活中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涉及資訊最多的還是生物知識。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人是鐵,飯是鋼?何謂轉基因食品?綠色食品?我國為什麼要實施西部大開發?全球人為什麼提倡低碳生活等等。生物知識蘊含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教學中教師若能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絡生活提出問題,讓生活經驗生物化,生物現象生活化,就會使學生對生物知識倍感親切。當學生和教師一起解決了生活中一個個熟視無睹的問題,一個個自以為知道而僅為皮毛的問題,一個個自以為知道,實際上是錯誤的認識的問題時,學生就會豁然開朗,身心愉悅,這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個“願學好學”時刻,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就會提高。例如:在講“克隆羊的誕生”教師播放配以薩克斯演奏的背景音樂——奇蹟的孫悟空猴毛變猴子的動畫課件,《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猴毛變猴”,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來參加戰鬥。這精彩的一幕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關於克隆的設想,今天……教師由此引出問題給學生思維上的衝擊,同學們踴躍思考,積極討論,你一言我一句,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這樣的生物課教學效果一定不會錯的。

三、重視教學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生物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重視探究式學習

所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就是採用以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課本知識點為啟發點,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及社會的“熱點”問題,確立探究的內容。讓學生透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進行充分的自由表達、質疑、探究和討論問題。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使課堂教學散發活力和提高效率。

現以分析《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這節課為例加以說明:課前一星期,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對“森林與人”、“沙塵暴與人類活動”、“鳥類與人”、“環境汙染與生存現狀”這四個內容進行資料收集。學生可透過上網、查閱報刊資料、做社會調查等手段,獲得相應的資料。這個環節使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達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一個星期後,在課堂上,各小組中心發言人對本組資料進行系統的闡述,並將相關的資料、圖片、資料、圖表等,由實物投影儀投在大螢幕上;發言完畢後,是兩分鐘自由答辯時間,學生自由發問、討論。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佔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導師,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控現場,促使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學生設定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為此,教師在這節課的末尾出了一道“討論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的討論題,從學生的課堂討論和課後作業來看,不少學生不僅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一定的深度,還有學生自發向學校的師生寫倡議書,拒絕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子,上述都表明這節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七年級生物教材中,像“調查筆者們身邊的生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愛護植被,綠化祖國”、“計劃生育”、“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等內容,都能採用這種上課模式。這種模式有三大優點:一是大大減少了教師的講授時間,還課堂給學生;二是滿足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讓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三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使生物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

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估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麼時候進行?問題怎麼提?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總結、彙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有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深化學校教學改革的基本任務,也是課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是教學要有效,教師必須要有心。在研究體會課程標準、備課執教等方面處處做有心人,真正做到學生學得主動,教學組織生動,師生有效互動,在單位時間裡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