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世說新語讀後感結尾

世說新語讀後感結尾

聘才網歡迎大家的到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給大家的世說新語讀後感結尾範本,以供查閱,快來看看吧!

篇一: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於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透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透過與華歆的對比,讚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於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黴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裡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後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於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透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容。“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可以為研究歷史做參考。

篇二:

到昨天,終於把《世說新語》閱讀完了。以前,我曾經讀過紙質的《世說新語》,因為它是一本語錄體著作,章節間沒有太大聯絡,適合於隨手翻閱,也適合於隨時遺忘,所以,基本上已經忘光了。這一次在網上讀,我就利用了網路閱讀可以迅速、簡便做筆記的特點,做了閱讀筆記。因為原文很多,我就把其中一些精彩部分精選了一下,逐日登載在我的部落格上,希望路過的朋友喜歡。

在這之前,我讀過一部分《二十五史·晉史》,《世說新語》中的很多內容在《晉史》都已經讀過。不過,當初讀《晉史》的時候,很多言行並沒覺得有特別之處,讀《世說新語》時一品味,居然很有趣味;而《世說新語》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章句,與《晉書》中人物的生平一對照,則往往就有了深意。所以,讀《世說新語》,還是要參照《晉書》才能真正讀懂。

我讀《世說新語》的這點小體會,希望路過本部落格、且對《世說新語》有興趣的朋友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