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處暑是幾點幾分

2017年處暑是幾點幾分

處暑是表示暑熱即將終止的節氣,古籍《群芳譜》中 說:“陰氣漸長,暑將伏而潛處也。”出了伏,秋老虎的威力卻一下子迸發出來,雨水也少了許多,空氣粘粘的,像是個吊在你膀子上撒嬌的孩子,怎麼甩也甩不 脫。那2017年處暑是哪一天呢?2017年處暑是幾點幾分呢?處暑的天氣特點是什麼?現在就與聘才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處暑是哪一天?2017年處暑是幾點幾分

2017年處暑時間為: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處暑的天氣特點

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秋高氣爽

開 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 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 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 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 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 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 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 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雷暴活動

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 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 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我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我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 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 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 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2017年處暑時間:

2017年8月23日 06:20:09,農曆2017年七月(大)初三。

處暑節氣特點

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太陽正執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對於剛剛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