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歷史故事有哪些

歷史故事有哪些

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現在如此成熟的地步,離不開一代代古人們智慧產物鋪墊。像政治上,有藺相如這樣的奇才;木匠中,有魯班這樣的祖師爺,更有像范雎這樣的戰略家。讓我們透過下面的文章他們做的偉業。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藺相如和廉頗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秦國還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國從楚國和魏國卻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時候,秦國的實權操在秦國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音ráng)侯魏冉手裡。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齊國。

正在這時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張祿,說有要緊的事求見。

張祿原是魏國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音gǔ)的門客。有一回,須賈帶著范雎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范雎挺有才幹,背地裡打發人去見范雎,送給他一份厚禮,范雎堅決推辭了。

就為了這件事,須賈懷疑他私通齊國。回到魏國以後,向相國魏齊告發。魏齊將范雎嚴刑拷問,打得他幾乎斷了氣,肋骨被打折,門牙也打掉了兩顆。最後,魏齊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來,扔在廁所裡。

天黑下來,范雎才從昏迷中醒過來,只見一個兵士守著他,范雎懇求他幫助。那個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卻向魏齊回報,說范雎已經死了。

為了怕魏齊追捕,范雎更名換姓,自稱張祿。

那時候,正好秦國有個使者到魏國去,范雎偷偷地去見使者。使者就把他帶到秦國。

范雎到了秦國,給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約定日子,在離宮接見他。

到那天,范雎上離官去,在宮內的半道上,碰見秦昭襄王坐著車子來了。范雎故意裝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從大聲吆喝:“大王來了。”

范雎冷淡地說:“什麼,秦國還有大王嗎?”

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只聽見范雎還在那兒嘟嚷:“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哪兒有什麼大王?”

這句話正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請到離宮,命令左右退出,單獨接見范雎。

秦昭襄王說:“我誠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牽涉到誰,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只管直說。”

范雎就議論開了。他說:“秦國土地廣大,士卒勇猛,要統治諸侯,本來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可是十五年來沒有什麼成就。這不能不說相國(指穰侯)對秦國沒有忠心辦事,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說:“你說我失策在什麼地方?”

范雎說:“齊國離秦國很遠,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大王要出兵打齊國,就算一帆風順把齊國打敗了,大王也沒法把齊國和秦國連線起來。我替大王著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遠交近攻。對離我們遠的齊國要暫時穩住,先把一些臨近的國家攻下來。這樣就能夠擴大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韓、魏兩國先兼併了,齊國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點頭稱是,說:“秦國要真能打下六國,統一中原,全靠先生遠交近攻的計策了。”

當下,秦昭襄王就拜范雎為客聊,並且按照他的計策,把韓國、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

過了幾年,秦昭襄王把相國穰侯撤了職,又不讓太后參預朝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

魏王受到秦國的威脅,十分驚慌。相國魏齊聽說秦國的丞相是魏國人,就打發須賈到秦國去求和。

范雎聽到須賈到了秦國,換了一身破舊衣服,到客館裡去見他。

須賈一見范雎還活著,嚇了一大跳,說:“你現在在幹什麼?”

范雎說:“我就在這兒給人家當個使喚人。”

須賈見他身上穿得單薄,凍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繭綢大褂來,送給范雎,並且留住他一起吃飯。

須賈說:“聽說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張祿。我很想見見他,不知有沒有人能夠給我引見?”

范雎說:“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識。大夫要見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見他吧。”

范雎陪須賈到了相府門口,對須賈說:“大夫等一會兒,我去通報一下。”

范雎進去不久,裡面傳出命令:丞相升堂:叫須賈進去。須賈問守門的侍者說:“剛才同我一塊兒來的範叔,怎麼還不出來?”

守門的說:“哪兒來的範叔,剛才進去的不就是咱們的丞相嗎?”

須賈這才知道丞相張祿就是范雎,嚇得一身冷汗。他進去後,跪在地上爬到范雎面前,連連磕頭,說:“我須賈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請丞相把我治罪吧。”

范雎把須賈狠狠地數落了一頓,接著說:“你今天見了我,給我這件綢袍子,總算還有點人味兒。看在這個份上,我饒了你的命。”接著,他又叫須賈捎信給魏王,要魏王殺了魏齊,才允許魏國割地求和。

須賈回到魏國,把范雎的話回報了魏王。魏王情願割地求和。魏齊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魏國求和,秦國就按照范雎遠交近攻的計策,先向韓國進攻。

魯班造木鳶

魯班是敦煌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親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後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啟發下,造出了一隻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騎上一試,果然飛行靈便。於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他就乘上木鳶,在機關上擊打三下,不多時便飛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也沒有言語,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時間不長,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之事。見兒媳有孕,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查問,媳婦便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之事說明白,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真假。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著木鳶回到家中。二老疑慮頓散。老父親高興地說:“兒呀,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親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作了交待:“若飛近處,將機關木楔少擊幾下;若飛遠處,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誤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親將交待記在心中,騎著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風響,嚇得他緊閉雙眼,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睜眼一看,一傢伙飛到了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騎白鬍子老頭,還以為是妖怪,圍了上去,不由分說,亂棒把老頭打死,亂刀把木鳶砍壞。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出事,又趕做了一隻木鳶,飛到各處尋找。找到吳地以後,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身亡。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今酒泉)雕了一個木頭仙人,手指東南方。木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大旱無雨,當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後,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便帶著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並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後,對自己進行報復的做法深感內疚,立即將木仙人手臂砍斷,吳地當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災。

之後,魯班左思右想,認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幹了兩件蠢事。便將這兩樣東西扔進火裡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

商鞅南門立木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奮圖強,首先蒐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麼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佈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秦國把這些寬闊的阡陌剷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和鄉村合併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於向東發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這樣大規模的改革,當然要引起激烈的鬥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受罰。”

結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辦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十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周天子打發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首領),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