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大全

莫扎特、牛頓和哥白尼是名垂青史國外著名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的重大發現以及創作出的作品是給世人為偉大的禮物,讓我們透過他們的故事來了解他們生平事蹟,並中得到啟發。

故事一

如果說 貝多芬透過不懈的奮鬥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話,那麼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間。

莫扎特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成功,被譽為“神童”。1773年任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扎特學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說話一樣發自天然。他有一個姐姐叫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岡剛會走路時,在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的時侯,他就聽著。然後他蹣跚著走到撥絃古鋼琴那裡把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絃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為樂隊寫一部協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並且學著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的涼亭裡彈奏一部絃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岡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點不錯地拉了出來!他們都大為驚訝,他又同樣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鋼琴家,可視譜演奏協奏曲,能即興演奏。從六歲開始作曲:八歲時寫下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寫下第一首清唱劇,十二歲寫下第一部歌劇,十四歲指揮了該歌劇的十二場演出。 他在1773年聽了海頓的絃樂四重奏後,同年首次寫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時年十七歲。

起初,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裡,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每一個市鎮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裡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裡,孩子們在管風琴上以嫻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驚失色,因為他們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樣演奏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常被邀請到公爵和王子們的家裡演奏。後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邀請,到皇帝的宮殿裡去演出。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面前演奏。小沃爾夫岡被要求作各種不同的測驗:他視奏了宮廷作曲家一首難彈的協奏曲,那作曲家為他翻著樂譜,看著他在主題上出色的即興演奏;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著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後,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家。皇后送給每個孩子一個鑽石指環,給瑪麗安娜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岡一件鑲著寬金邊的淡紫色的絲綢服裝。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父親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他真希望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她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

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於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鑽研了一輩子所學的還多。”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紡織品、披巾、綢緞、鼻菸盒、戒指和其它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但卻沒有多少錢,他們在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親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得太長,他很快會被世人忘記。

於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去義大利,一個當時在音樂上非常重要的國家。那時,義大利每個城市都有歌劇院,它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擠佔了當地音樂家們的工作。父親認為假如沃爾夫岡能夠在義大利贏得名譽的話,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開始了在義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託他為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吃驚得以為他的鑽石戒指一定有魔術,要求把它脫下來看看。在羅馬,他們在復活節的前一週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聖樂作品。合唱班對樂譜戒備森嚴,從來都不准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岡回到自己房間裡,僅憑記憶就把它寫出來了!

故事二

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注目的科學天才;也不像莫扎特那樣表現了令人驚歎的藝術稟賦。他跟普通人一樣,輕鬆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

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強。他做過會活動的水車;做過能測出準確時間的水鍾;還做過一種水車風車聯動裝置,它使風車可以在無風時藉助水力驅動。

1 5歲那年,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侵襲英格蘭。狂風怒吼,牛頓家的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測驗颶風的力量。他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後院,一會兒逆風跑,一會兒順風跳。為了接受更多的風力,他索性敞開斗篷向上跳躍,認準起落點,仔細量距離,看狂風把他吹出多遠。

1661年牛頓考上了劍橋大學,儘管在中學裡是個優等生,可是劍橋大學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學生,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是數學的差距更大。但是他並不氣餒,就像他少年時代喜歡思考問題一樣,踏踏實實地學習,直到透徹地理解為止。

在大學的頭兩年裡,他除學習算術、代數、三角外,還認真學習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彌補了過去的不足。他又鑽研笛卡兒的《幾何學》,熟練地掌握了座標法。這些數學知識,為牛頓後來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後,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了。1666年的.一天,牛頓請母親和弟妹到自己房間裡來。房間裡黑洞洞的,只從窗子的一個小孔中透過一線陽光,在牆上照出一個白色的光點。牛頓讓他們注意看牆上的光點。他手裡拿著自制的三稜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牆上,光點附近突然映出一條瑰麗的綵帶。這條綵帶同雨後晴空中出現的彩虹一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己的親人共同觀賞了人工復現的自然景象。後來,牛頓又用第二個三稜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生。

牛頓在探索光色之謎的同時,還在探索引力之謎。他從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而且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並且把力學確立為完整、嚴密、系統的學科。他在概括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觀察和實驗,提出了“運動三定律”。這三條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的主要支柱。這座力學大廈是近代天文學和力學發展的基地,是機械、建築等工程技術發展的基地,也是機械唯物論統治自然科學領域的基地。構造了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

故事三

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他的太陽中心說的創立,從根本上糾正了地球中心說,揭穿了宗教神學偽造的謊言,對社會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473年,哥白尼出生于波蘭託倫城的一個商人家庭。由於父母早喪,他從小就由當教士的舅舅撫養。

18歲時來到當時波蘭的首都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由於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想的影響,哥白尼在那裡接受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同時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用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哥白尼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舅舅為了讓哥白尼繼承自己的衣缽,在天主教會任職,就送他到義大利留學,學習教會法律。

1495年,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到波倫亞大學學習教會法。然而,哥白尼的興趣卻在天文學上,他利用一切閒暇時間刻苦攻讀天文學與數學著作,並堅持觀測天象。後來,哥白尼又先後進入帕多瓦大學和法拉臘大學學習醫學、教會法,但他仍不改初衷,堅持天文學的研究。

在義大利,哥白尼結交了一批天文學家,他們經常交換對天體結構的認識。加上哥白尼自己的觀測研究,他開始對盛行於歐洲已一千年之久的“地球中心說”產生了懷疑。“地球中心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公元2世紀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又加以推演論證,使它進一步系統化了。地心說認為地球靜止不動地居於有限的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轉。

教會藉助這種理論,說上帝創造了地球,並讓它居於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用於點綴宇宙的裝飾品。這個理論被教會奉為金科玉律,用來統治、愚弄人民,為他們自己服務。1506年哥白尼回到祖國,在弗羅恩堡大教堂擔任教士。

從此,他獲得了一定的物質保障與充裕的時間,來從事他所熱愛的科學研究工作。為了研究方便,哥白尼特意選擇了教堂圍牆上的箭樓作宿舍兼工作室,在裡面設定了一個小小的天文臺,用自制的簡陋儀器,開始了長達30年的天體觀測。

正是在這裡,他寫下了震驚世界的鉅著《天體執行論》,其中選用的27個觀測事例,就有25個是他在這個箭樓上觀測記錄的。《天體執行論》共有6卷。在書中,哥白尼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繞太陽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人們每天看到的太陽由東向西執行,是因為地球每晝夜自轉一週的緣故,而不是太陽在移動。”“天上的星體的不斷移動,是因為地球本身在轉動,而不是星體圍繞著靜止的地球轉動。”“火星、木星等行星在天空中有時順行,有時逆行,是因為它們各依自己的軌道繞太陽轉動,而不是因為他們行蹤詭秘。”“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一個月繞地球轉一週。”

哥白尼還在這本書中批判了托勒密地球是靜止的理論。指出地球在運動時,人們只所以覺得是整個宇宙在轉動,猶如人在行船上,不覺船動而覺得陸地和城市後退一樣。地球不動是假像,地球繞太陽轉動才是真實。哥白尼知道,他的“太陽中心說”必將給封建教會以沉重的打擊,必將暴露上帝創造世界說法的荒謬。所以他躊躇了很久,直到他已是69歲的老人時,才同意將他的《天體執行論》出版。

1543年5月的一天,當拿到這本書時,他已經癱瘓在床一年多了,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欣慰地閉上了眼睛。哥白尼創立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改變了舊的宇宙觀,揭穿了宗教神學偽造的謊言,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自然科學便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