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小學教育心得體會

有關小學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對孩子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閱讀!

有關小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一

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較強的集體觀念、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和尊重社會公德。但孩子年齡小,貪玩的天性只是讓他僅懂得了這些道理,如果不經過持續得體的訓練和教育,那也不一定能獲得較好的結果。因此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便對孩子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怎樣回答問題、怎樣尊敬老師、怎樣團結同學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等等,都做了明確的要求。然後,時常教誨,孩子依舊不可能“事事洞察皆文章”,要不然,這個孩子也可能沒有童真童趣了。

我對孩子的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的,孩子們都喜歡聽大人孩提時的故事,哪怕是最頑皮的孩子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提起神來。我就抓住了兒子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徵,常常透過自身兒時的磨難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他講當代著名科學家的事例,使他懂得學習應該認真、刻苦。孩子做作業時,難免有“螺絲屁股”現象發生。為了培養孩子靜心耐心的性子,孩子媽媽在他做作業時會靜靜看書陪讀,使之潛移默化地慢慢培養該靜則靜該動能動的行為習慣。

我們十分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團結友愛的精神,例如:孩子有時來告狀,說個別同學對他的東西比如玩具、圖書感興趣,乃至放學後叫他請客買吃的事情等。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會笑著對他說:你作為一個男同學,起碼要具備大方大度和廣納人氣的氣度,在你有能力的條件下,為什麼不做“好人”去成為一個“領袖”呢?接下來,孩子自己也笑了,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也就達到了教育目的…….但反過來,我絕對不允許他有“那種”思想的存在,因為這是兩種“制度”下不可對等的要求,我告訴兒子,誰要有對等凡俗的計較,以後誰將會有凡俗的結果。

我總覺得,我們對孩子在道德建設上的培養有利於他德育上的幫助,教育和培養孩子尊重社會公德(如在公交車上讓座,給社會上那些乞討的同齡人或老年人施以幫助、殘疾人義演的贊助和汶川大震捐資等等)都能極大地培養他將心比心的同情心和對現有幸福生活感恩的心,從小幫助他樹立更大的自信心和將來對社會富有責任感。又比如說,我們在每月給我父母養老錢的時候,儘量讓孩子看到,要他知道他的父母不忘“生養之恩”。好幾次,孩子也會自然地“關心、催促”我們一月當中是否及時給他爺爺奶奶“孝順”錢了沒有。孝心從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催芽並茁壯成長。孩子雖小,尚在小學生之列,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一代人的素質有所提升,必須有二代人的付出,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沒有理由不擔當起這個使命,梁老用《少年中國說》不無道理地說教了我們這個國度。

人都有自尊心,適度的表揚和批評,孩子辨明瞭是非曲直之後,我常用表揚他身邊某個學生夥伴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於表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孩子模仿性很強,教師和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工作中我和孩子媽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們首先儘量做到。如要求孩子對人講話要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語言;要求孩子要愛護環境,我就帶頭做好環保工作,特別是我能整整七年義務打掃我們自己這個單元從頂樓6樓到一樓的樓道衛生。

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們忙得高興,累得有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我的兒子在成長中也躍上一個更新更高的'臺階。

有關小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二

快速閱讀要掌握主旨,但最重要的是從實際出發,加強訓練。但要注意這結果不是一蹴就發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否則就不會有明顯的效果。

⒈計時閱讀訓練。

即在每次閱讀時,準確記下花費的時間和所讀的字數,以推算閱讀速度,並立即回答有關的閱讀理解題,瞭解有關的閱讀理解率。而這點,在小學階段,在小學生注意力尚不十分成熟時,我們可以採取老師設計計時卡、記分表,並將規定閱讀的短文法官學生,老師以統一口令讓學生讀,然後老師用教鞭在記分卡上顯示時間。學生讀完後,記下自己所用的時間,這樣就可以製造一種氛圍了。

但,在具體運用此種方法時,我們應注意速度和閱讀效果之間的關係。有效的閱讀應該是速度快,理解準確,記憶高的閱讀。正如美閱讀專家施道佛博士在他主編的《快速閱讀》教程中指出的:確定閱讀效果的公式為E=R×C(E:效率,R:速度,C:理解率)。如果,理解率低於70%,則表示讀的速度過快,如果理解率高於等於90%則表示速度太慢,介於兩者之間為最佳 。因此我們在訓練時,要調整閱讀程序,要指導學生處理好速度與理解率的關係。

⒉閃現式訓練法。

此種訓練方法主要是把若干語詞、語句或語段用幻燈片或硬紙片在學生面前迅速閃過,讓學生立即記下所見的內容。文字激增,閃現速度加快,從而提高學眼腦的反映能力,擴充套件有效的視野,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

此種訓練方法還有許多的變形。如⑴進行一秒鐘競賽。即給學生一測試卷,學生先看第一個詞,如果,這個詞在以後再次閃現時要記下來,沒有則算,一秒鐘做一題,要求在一分鐘內完成。這樣,既可以注重注意力的培養,又引進了競爭機制,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⑵注意在平時訓練學生的眼球的轉動。其中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眼球360度的轉動,順時針、逆時針都有。

但,同樣的,這一系列的訓練方對眼睛的要求很高,也極易引起眼睛的疲勞。因此,在訓練時要特別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切忌因小失大。同時,由於此種方法比較靈活,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外進行。

⒊意義閱讀法

主要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採取找中心句等的方法,一般而言,有以下兩種:

⑴意群閱讀,就是在平時訓練時,就要求學生找中心詞等,把與中心詞有關的一些詞聯絡成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此種方法不僅有利於完整的理解詞語間的意思,而且減少了眼停的次數,因此很容易提高速度。而謎語一般由四個句子構成,每句話代表一種特徵,因此是意群訓練的最佳選擇。

⑵字群訓練,即讓學生一次看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一群字,而不是像過去一樣的逐字閱讀,這種閱讀使眼睛投射到書頁上的範圍從一個字擴大到一行字,乃至數行字,從而使一目十行成為可能。

但,在進行此種訓練時,應特別注意這種方法對學生的認知水平的要求。在小學低年級以及中年級兒童還不具備這種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因此,這種方法應避免在中低年級使用。在高年級,我們也要耕具每個人的水平不同,而採取不同難度的訓練,切不要一種方法一種難度用到底。

有關小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三

寫作能力,本質上是一種書面語言的組織能力,跟口頭語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我們知道,孩子說話會有沉默期,寫作能力也有沉默期。

沉默期的孩子其實也在不停息的進行學習,但是這種學習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學習。

最近心理學界有個熱門詞彙“內隱學習”、“內隱記憶”,就是說的這種現象。

內隱學習對應的是外顯學習,外顯學習我們容易理解,就是師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這樣。

或者給一道題目,想辦法做出來。

內隱學習是無意識的學習,嬰幼兒學語言是最典型的內隱學習。其實這種現象古人也意識到了。

古人說“厚積薄發”,還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可以看做內隱學習的一種表達。

就寫作能力而言,這種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來自內隱學習的。

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曾經就寫作能力做過很嚴謹的調查,他發現,建立在大量的,有興趣基礎上的閱讀(也包括聽讀),對於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幫助。

首先要保證量,也就是厚積,沒有一定量的積累,是沒法薄發的。這個積累過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來。

同時要有興趣。興趣不僅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證這種閱讀是可理解性輸入。

因為沒有人能對自己不懂的東西感興趣,特別感興趣的東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能夠很好駕馭的。

用興趣這個指標,可以保證孩子自主選擇那些保證他能可理解性輸入的內容。

這比老師或者家長隨便扔給他一本書要強得多。

為了保證可理解性輸入的效果,克拉申又提出了窄讀(narrow reading)的概念。就是閱讀的題材要相對集中,圍繞一個作家來讀,這樣就不會遇到很多生詞或者減少因不熟悉背景而造成的理解困難。

很多家長由於缺乏這些教育常識,往往發現孩子作文能力不佳就到社會上尋找作文輔導班來幫助。作文輔導班只能教會孩子糊弄老師的方法。讓孩子搭積木一樣被作文搭起來。

這種搭積木的作文,是我經常說的“表演性的能力”,不是真實作文能力的體現。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寫不好,不要著急。孩子處於沉默期。與此同時,讓孩子加大閱讀量,聽讀量(聽讀就是聽廣播,評書,故事,小說,廣義上也包括看語言類的電視),讓孩子感興趣。

看卡通片,玩遊戲,更多是刺激孩子的原始能力腦區,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提升不大。

現在孩子寫作文越來越早。應該說,多練筆不是什麼壞事。起碼可以鞏固現有的成果,也可以幫助家長評價目前孩子所處的水平。

但是,不要以多寫作來代替閱讀。更不要因為孩子寫作文不好而加大寫作量,這樣做是不會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

寫作練習要適度,而閱讀量要加大。

而且,孩子寫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檔。讓孩子形成作品意識,系統意識,創作意識。這種歸檔的方法,甚至列印成冊的做法,能夠幫孩子樹立一種成就感。因為家長重視他的勞動成果。不僅僅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比如大家給我投票後,我的寫作積極性明顯提高。因為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重視。

在國外,寫作文還承載著一些“學術”功能。比如實驗報告,討論提綱,調查報告,小論文等等。這個過程,其實是在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素材蒐集能力。有時候,這個蒐集材料的過程比作文的結果更加鍛鍊人。

我的沉默期比較久,一直到小學四年級開始才寫了一些小日記。一共堅持了一週,水平還不如現在許多一年級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級,僅僅一年時間,水平就開始爆發。到了六年級得了市級作文競賽的一等獎。

這個沉默期裡,我一直沒有停止過有興趣的閱讀。因為是自主閱讀,我都是真讀,真讀就是讀或者收聽那些自己真正能懂的東西,而假讀,有時候是糊弄老師和家長,裝模作樣的讀。我看到一些家長時不時扔給孩子世界文學名著來讀就覺得擔心。比如《好老師不如好媽媽》這本書中提到,不許孩子讀縮微的世界名著,只能讀那些原版名著。

這種做法很可能是違背可理解性輸入這個原則的。這種閱讀往往是一種假讀。世界文學名著,因為翻譯的時候是用比較歐化的語言,閱讀起來,語感上就很吃力。而且文學名著可不是故事書,人物眾多,含義深刻,看《戰爭與和平》這樣的書,光人物關係就能把人搞暈。

所以,閱讀要真讀,要理解閱讀的真諦,要理解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真正聯絡。要真正做到可理解性輸入。

我大量的聽各種廣播節目。那個時候家裡也沒電視,廣播是很好的夥伴。然後,閱讀量很大。少年百科叢書出一本我就買一本,中國歷史故事,中國革命歷史故事,自然地理入門,成語故事,來自西方的故事,少年文藝,兒童文學,以及一些優秀作文選,對這類書愛不釋手。後來對於歷史故事飢渴到要拿來初中教材閱讀。

每個人最終都能學會說話,大多數人都能學會游泳,騎腳踏車,作文能力實際上不是一種多麼高深的能力。原則上,只要堅持可理解性輸入,大部分人都能寫好作文,有一個比較好的文筆。

至於中學時寫的說服性文字,如議論文,則需要專門的思維訓練,那就是另外一套學習方法了。但是無疑,小學時打下的文字基礎,會對議論文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兒童時期的真讀(有效閱讀,可理解性閱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一時期可以為一生奠定基礎。我在高中時候學習歷史,地理非常省力,因為小學時候的基礎這個時候竟然還起作用。我小學時候奠定的寫作基礎,讓我在高一,高二分別獲得全市作文競賽一、三等獎。這種成功讓我萌發了成為一名作家的理想,並在此激勵下,考入北大中文系。就我而言,一生的發展路線圖,在小學時便已經奠定了。

其實想一想也不奇怪,小學六年,中學六年,一樣長的時間,可中學有那麼多學科,那麼多習題,往往疲於奔命,哪裡還有什麼時間讓我們去憑著興趣真讀?所以,小學時候這寶貴的閱讀時光錯過了,到了中學就比較難以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