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抄報

1年級數學手抄報

2016年1年級數學手抄報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嚴謹的過程是數學抽象的關鍵。大家知道數學的世界是很美的嗎?我們從很小的時候接觸數學,大家瞭解過數學嗎?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數學手抄報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1年級數學手抄報:算術符號的來歷一

同學們:知道算術符號的來歷嗎?不知道吧?我都讀六年級不知道。我今天讀了一本《小學數學通》才知道的。是這樣的.“+” , 號是 15 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創造的。在橫線上加上一豎,表示增 加。 “-”號,在是魏德美創造的。從加號中減去一豎,表示減少。 “×”號,是 18 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菜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 示增加的另一種方式,因而把加號斜過來寫。 “÷”號,是 18 世紀瑞 士人哈納稱造的。它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 “=”號,是 16 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發明的,他認為世界上再也 沒有比這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線段更相同的了, 所以用來表示兩數相 等。 同學們:想知道更多數學知識就要多讀書。

1年級數學手抄報:算術符號的來歷二

人類在1 4世紀以前,在運算加、減、乘、除四則題時,這些概念都是借文字表示的。這樣既費力又混雜,很不方便。進入15世紀,德國數學家德美首創了“+”、“一”這兩個符號,立即被數字界所接受。據創造者的原意:在一條橫線上加一豎,藉以表示“加”;在“+”上去一堅,藉以表示“減”。

但在“+”、“一”之後還要借文字來表示它的“和”,仍不完整。到了16世紀,一位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在多次計算中感到還需要創造個符號表示“等於”,經過反覆思索,他用兩條長度相同的平行細線“=”代表“等於”。這個發明得到公認。

到了18世紀才出現“×”(乘)和“÷”(除)。“×”號是美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採用的。他從“+”號受到啟發,把它斜過來,表示增加的倍數計算方式。“+”號是瑞士人哈納貢獻給數字這門科學的。“÷”是分解的意思——把一個數分解為相等的兩部分或更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