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霜降養生之霜降節氣進補知識

霜降養生之霜降節氣進補知識

十二四節氣分為每個月兩個節氣,秋季節氣有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而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是進補的關鍵時刻,霜降節氣人們一般多食療進補。那麼為什麼霜降進補比冬季好?

過完霜降,我國大部分地區就正式開始進入冬季,動物正式開始進入冬眠,人也需要適當地補充能量以度過寒冷的冬季,民間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入冬時節,氣溫下降、空氣乾燥,是最容易引發人身體不適的季節過渡期。為了迎接冬天的到來,按照習俗,人們會在霜降前後吃一些生津潤燥、補氣養生的食物。霜降多進補也是為漸入嚴冬天氣做準備。民間素有“補冬補秋不如補霜降”、“霜降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

霜降進入深秋,天氣逐漸轉涼,秋燥現象十分明顯,由於燥邪易傷人體津液,就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舌幹少津、大便乾結、面板乾燥甚至皸裂等狀況,《飲膳正要》中元代大醫家忽思慧寫道:“秋氣燥,易食麻潤其燥”。因此,霜降時節應多食用柔潤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白菜、甘薯、蘿蔔、蘋果、梨、柚子、甘蔗、橄欖等,以豐富體液,滋陰潤肺。起居上應早睡早起,因為早起有養陰之效,可使機體津液充足,使人整天都精力充沛。

霜降除了除了需要養肺之外,養脾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霜降時節是潰瘍病高發的時候,此時,潰瘍病發病率猛增的`原因主要是冷空氣的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和飲食不合理,冷空氣會刺激人體使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引發潰瘍病。同時,人們在室外吸入的涼氣會引起腸胃黏膜血管收縮,導致黏膜缺血、缺氧,大大削弱了腸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影響潰瘍處修復,甚至引發新的潰瘍。此外,天氣寒冷的時候,人們喜歡吃火鍋、熱粥、燒酒等,實際上過燙的食物會給胃黏膜造成很大的刺激,惡化原有的潰瘍,甚至導致消化道出血。

霜降進補宜過冬

過完霜降,我國大部分地區就正式開始進入冬季,動物正式開始進入冬眠,人也需要適當地補充能量以度過寒冷的冬季,民間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

入冬時節,氣溫下降、空氣乾燥,是最容易引發人身體不適的季節過渡期。為了迎接冬天的到來,按照習俗,人們會在霜降前後吃一些生津潤燥、補氣養生的食物。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蘿蔔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價格適宜的食物。據營養學者介紹,通常蘿蔔上半段靠近葉子的部分味道較甜、辣味較少且水分最多,可生食,因此餐廳會選擇用這部分做沙拉或涼拌;中間部位,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等,用來煮、蒸或熬燉最適合,是煲湯的首選;尾部辛味極濃的部分則適合炒或油炸。不過養生專家也提醒,蘿蔔性涼,食用蘿蔔切忌過量,特別是脾胃虛寒者,華北地區就流傳著霜降吃蘿蔔的習俗。

芋頭也是人們常選擇在霜降食用的食物之一,芋頭蒸熟、煮熟即可食用,也可料理成菜餚或是點心。芋頭蒸熟後,蘸糖或醬油吃各有風味;做菜則有經典的扣肉、仔鵝,往往芋頭吸收了肉的香味,比肉更受歡迎;點心有反沙芋頭、香煎芋頭糕,甚至有芋頭雪糕,香甜可口。

“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是閩南地區流傳的一句俗語,表示一年之中人們會注重在霜降這一天進食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相傳,每到霜降時節,閩南地區的鴨子就會賣得異常火爆,甚至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

此外,栗子、柿子、花生、杏仁、山藥、以及百合、白果等生津潤燥、補氣養心的食物也是霜降之後適宜進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