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月蘇軾

中秋月(蘇軾)

故事名稱:中秋月(蘇軾)

故事內容: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賞析]:

這首詞寫於公元1076年冬,蘇軾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離密州南下。次年春,蘇轍自京師往迎,兄弟同赴京師。抵陳橋驛,蘇軾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後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同賞月華,蘇軾則寫下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也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便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銀漢無聲轉玉盤”,這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他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而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中秋月明,誠然可愛,更值兄弟團聚,共度元宵,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別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有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作者長期外放,屢經遷徙。“明年何處”,實寓行蹤萍寄之感。

全詞避開情事的實寫,只在“中秋月”上著筆。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