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市場營銷

低價營銷策略的認識誤區

低價營銷策略的認識誤區

案例:

朋友留洋歸來,創辦了一家小型高科技公司,自行研發酒店管理軟體。歷經一年半時間,朋友的產品終於成功推出。相比同行,朋友的產品採用國際最先進的酒店管理軟體技術,能夠為酒店節約大量軟、硬體投資和人力成本,而且效能穩定、安全性高、管理便利,產品售價也非常低。按理說,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極具競爭力,產品上市後應該是供不應求的。可事實上,朋友的產品推出後,每個月的定單都少得可憐,甚至經常是零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分析:

筆者透過與朋友的一番長談,終於發現朋友的公司出現困境的癥結在“斷了很多人的財路”!

朋友是個典型的技術派,這也是他一回國創業,數個風險投資商蜂擁而來搶著給他投資的根本原因。然而,當產品推出後,朋友的營銷策略仍然遵循了技術人員常犯的“慣性思維”:

朋友認定:自己的產品是國內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而且能夠為酒店節約大量開支,因此酒店老闆應該主動來找自己合作,否則酒店老闆就是“傻瓜”了!所以,朋友的營銷策略也遵循這一“坐等商機”的原則,朋友就是簡單在公司網站上面釋出了自己產品資訊和技術優勢,同時花錢在百度等搜尋引擎網站拿了一個較好的排名,然後“守株待兔”。

朋友一直夢想“造福於民”,所以對自己產品定價很低,相當於是國內同類型產品價格的30—60%。

朋友很看不起渠道商,堅信“技術主導一切”,對代理商絲毫不重視,給予代理商的折扣也極低,甚至有次還指責某代理商賺了30%的.利潤是“暴利”,整個渠道網路基本上是空白。

朋友對酒店管理軟體採購的具體執行者——酒店網管或酒店IT部負責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朋友始終認為:我的產品這麼好,價格這麼實惠,還能為酒店節約這麼多成本,酒店怎麼會不採購我的產品呢?所以,在洽談具體合作事宜時,朋友也抱著這樣的念頭。

……

諸如此類的思路,非常多;由此導致的結局就是——朋友的產品推出後,定單屈指可數,朋友天天焦頭爛額想著,問題出在哪個地方?

筆者認為:朋友公司出現困境,癥結就在於“斷人財路”。

首先,我們知道,絕大多數酒店賓館採購酒店管理軟體,具體執行者和決策者是酒店網管或者IT部門的負責人,這些人都是屬於“打工者”。酒店採購管理軟體,價格多少,總金額多少,實質上都和這些“打工者”無關,因為他們不是最終“掏錢購買者”。真正的“掏錢購買者”是酒店的老闆(如果酒店屬於國有性質,那麼酒店還沒有任何老闆)。試問一下:不管我們採購多少錢的管理軟體,都不用花我們自己的錢,那麼朋友所宣稱的“低價格”產品,競爭力究竟有多大,那就真不好說了。

酒店老闆很少有心思和精力來具體操辦“採購酒店管理軟體”這種“小事”,除非這個老闆“事必躬親”,或者酒店很小。酒店老闆對酒店軟體價格多少,效能如何,也只是有個很初步的印象,真正具體把握的還是那些酒店網管或者IT部門負責人(有些酒店,是由工程部負責人或者是人事部負責人、或者是財務部負責人負責酒店管理系統的)。對於這些人來說,只要軟體價格不是很離譜,那麼價格高與低就沒有多少差異。

其次,朋友前期宣稱的“低價格、高效能”,對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會造成顯性或者隱性的傷害。一方面,酒店老闆如果獲悉這些資訊,得知如此好的酒店軟體,只需要這麼低的價格,回頭老闆就會痛斥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責罵他們以前辦事不力。因為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以前推薦、採購的酒店管理軟體,價格太貴,操作起來還很不方便。即使酒店老闆現在不知道這些資訊,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也要擔心哪天老闆醒覺後,再狠狠訓斥自己。另一方面,朋友的產品技術先進,價格低廉,自然利潤空間有限,酒店網管或者IT部門負責人難以有可操作的利潤空間,自然會對這些產品敬而遠之。

畢竟,我們都知道,酒店網管、包括很多酒店IT部門負責人,實際工資收入是很低的。他們主要透過採購一些軟硬體來獲得一些額外的回報;如果沒有這些回報,他們的日子會過得非常緊張。酒店老闆也是心中有數,只要把握好一個度,那麼大家還是會相安無事的。

問題是:朋友採取“超低特價”的營銷策略,一下子將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等人的可操作空間全部封死,導致這些人集體反彈,回過頭“封殺”朋友的產品。

再次,朋友前期宣稱的“能夠大大節省酒店開支”,更是對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的“雪上加霜”、“再加一棒”。朋友的產品,確實能夠大大節省酒店開支,酒店老闆肯定非常高興;問題是,朋友很難接觸上這些酒店老闆。真正決定是否購買酒店管理軟體的人,還是那些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本來這些人員還希望透過採購這些酒店軟硬體,額外得到一些提成;現在可好,不但自己得不到這些提成,而且還要承受哪天事情暴光後被老闆狠批的風險。對於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來說,如果採購這樣的產品,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壞事情!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視而不見”,隱瞞上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四,朋友前期的營銷策略對於代理商來說,也是極其有害的。代理商之所以想代理這個產品,也是看好這個產品,希望透過代理銷售這個產品,獲取豐厚的回報;結果,碰見朋友這種“技術另類”,直接將價格定得死死的,很低;給予代理商的利潤空間很小,甚至不到10%。試問:這種情況下,哪個代理商吃飽了沒事幹,去主推這個軟體產品呀?

即便這個產品再好,代理商也會選擇其他軟體產品進行銷售和主推,因為銷售其他產品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傻瓜才不想賺錢呢!

第五,朋友前期的營銷策略對於自己員工來說,也是很不好的。按照行業遊戲規則,酒店採購軟體,希望在報價上面給予一定折扣;朋友前期制定的統一報價過低,再要按照行業遊戲規則打個四折、五折,又太低了,維持不了正常經營開支;不打折,或者折扣太低,又給人一種“不尊重客戶”的感覺,讓酒店方心理不舒坦。

同時,酒店採購軟體,肯定需要有軟體廠商的服務網點,否則軟體出現故障,酒店方肯定不幹;問題是——朋友擬訂的營銷政策,先天性就排斥代理商,吸引不了代理商加盟,朋友又沒有那麼大實力在每個地區開設辦事處或分公司,最終造成的結局就是朋友的產品無法銷售出去!當然,這一點,也會成為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理直氣壯”向酒店老闆彙報為什麼不選用這個軟體的理由——因為它沒有售後網點,出了問題不知道誰來負責!

產品賣不出去,業績起不來,員工拿的工資收入少,自然對公司的向心力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朋友前期的營銷思路,本質上就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營銷思路,“斷了太多人的財路”,使得自身經營一直陷入困境!

“營銷贏銷”,就在於“和氣生財”;“斷人財路”,等同於“謀財害命”。市場營銷,同樣需要“和諧環境”。

針對朋友公司的現況,筆者給出的解決方案非常簡單:

1、大幅度調整產品的統一報價(相對於以前的報價)。基本上與國內同類型產品價格差異在10%以內。給予員工、代理商、酒店網管等人以充足的利潤空間,大大刺激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適當調整宣傳策略。將前期偏重“技術”、突出“節省酒店開支”、“低價”等核心元素,逐步調整為“最高性價比”、“操作簡單便捷”、“管理便利”、“服務周到”等關鍵元素,牢牢把握住酒店網管或IT部門負責人等購買軟體的實際決策人。

現在,距離朋友上次求助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朋友電話中非常欣喜的告訴筆者:現在公司經營好多了,各個方面都在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