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

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1

《讀書成就名師》作者是《中國教育報》記者張貴勇。在書中向我們推薦介紹了十五位當今中小學領域裡實至名歸的名師。讓我們全方位瞭解到名師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有很強的現場感、親切感和可讀性。讀罷新書,感覺與名師們近距離交流了一次,收穫頗多。雖然這些名師來自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地域,但在成長、成熟、成功的路上仍然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質,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幾乎所有的名師,都在持之以恆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讀書。大量的、滿園廣泛的閱讀。堅持不懈地閱讀,就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訣”,這是公開的秘密。每個人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為名師。

為什麼讀書對教師的成長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訴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實際上是兩個轉化的過程,即“讀書——底蘊+教學”,第一個轉化是從讀書到底蘊的轉化,這是一個積澱的過程;第二個轉化是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這是一個創生的過程。於永正對此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的課內容豐富,其實是我平時注意積累,注意從讀書中獲得更多知識,從讀書中找到迅速提取資訊的方法。”

閱讀有方法,成效見課堂。愛看書的教師和不愛看書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有很大差異的。華應龍對此有過認真的分析:“愛看書的人在課堂上充滿激情,有信心,有底氣;而不愛看書的教師大多習慣於照本宣科,有些木訥,缺少那麼一點自信,不敢偏離教學計劃,更不敢敞開心扉應對學生的`挑戰。”

每天上課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疑難雜症,需要我們來分析和解決。而讀書是解決這些問題最為重要的途徑之一。吳正憲說:“如果教師中介一架傳授知識的機器,那麼學生就會遠離你,師生之間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課堂必然會失去活力。”

讀書真自我,奠定多元色。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兩個方面不斷探索的過程。一個方向是向內,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嘗試正確地認識自己。另一個方向是向外,為斷地探索與自己生活工作相關的領域,建構起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今天的師生,身外資訊化社會的洪流之中,在閱讀習慣的培養方面又多了一些障礙。資訊傳播手段的快捷化、碎片式,淺閱讀的流行,對閱讀的衝擊很大。為些華應龍特別提醒我們,“少上網,上網會不經意地流失我們的讀書時間。”從紙面轉到螢幕,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閱讀方式,它還影響了我們投入閱讀的專注程度和沉浸在閱讀之中的深入程度

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2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他通宵達旦讀過的一兩百本書。”雖然自己有讀書的習慣,但離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境界還有很大的差距。

近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讀書成就名師》,這本書讓我看到傑出教師之所以成名成家的路徑,也讓人對閱讀之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同時深深的慶幸自己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因為越讀書越能知其中樂趣,也越能感受它帶給我人生的意義,之於成長,之於如何成為一名更稱職的教師、更稱職的校長。

書中的12位名師在教學上都能做到有獨到之處、有著精湛的教學藝術、有著深邃的教育思想。而這些並非全部源自他們的天賦,而是因為他們是熱愛教育,熱愛思考,熱愛實踐,熱愛閱讀。雖然他們都有不同的讀書方式,有著不同的閱讀主張,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終身閱讀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作為一名校長,透過閱讀,我深知閱讀對於一個教師、對於一個學生、對於一個學校的重要意義。下面我簡單的從幾個方面談談:

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藉助於各種方式,表達了人類社會的一些共同的基本準則,如正直、勇敢、忠誠、互助等,也表達了人類最美好的感情,如母愛、愛情、友情、手足之情等,以及對美和理想的永恆的追求。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年人的心靈,幫助他們抵禦世俗的種種侵染,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

閱讀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的過程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它激發著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且,由於每個孩子個性氣質的差異,他們往往自然地傾向於某一類自己喜歡的書,如歷史、哲學、偵探、科幻、旅行、武俠等。這種帶有傾向性的閱讀反過來又加強了孩子個性的發展。

同時,閱讀既是一個瞭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過程,即透過閱讀來反芻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成內省和深思的習慣,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從來不讀書的人會是一個修養良好、內心豐富的人。

總之,閱讀能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