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00字1

《追風箏的人》,一本好評如潮的書。短短几年時間,該書已在全球銷量超過800萬,一本好書不一定暢銷,一本暢銷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但《追風箏的人》絕對是一本既暢銷又極具可讀性的書。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夥伴的故事,確切的說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於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為美國人來說,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於阿富汗,他們也存在著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裡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於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於作者來說,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著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著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著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瞭解了身世的秘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才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複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說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為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為僕人,看著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麼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後為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後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和愛,讓兔唇的他成為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看了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為腦袋瓜裡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為,傷害到其他人,礙於面子,礙於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麼,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00字2

看完《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之後,很多人都被哈桑的單純、忠誠打動。或許,許多人都會感動於小說第一頁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說實話,我也是震撼的;第二次讀到時,心裡是困惑的,明知朋友背叛自己卻仍然選擇相信嗎?千千萬萬次付出換來的是千千萬萬次傷害,這樣的忠誠真的令人讚揚嗎?當我合上這本書,腦海裡回想起這句話時,卻痛苦起來,我討厭這個句子,以及這個句子中對哈桑的讚揚。

因為,這讓我想起一個詞彙——愛的炮灰,有時,我們會甘願做一個人的炮灰,覺得那樣才有愛一個人的感覺;有時,我們需求別人做自己的炮灰,來證明這個人確實愛自己。殊不知,愛與被愛是平等的。

阿米爾一開始一直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童年時的他沒有把哈桑當作真正的朋友:十八年來他很少進入哈桑那破舊的房間,各種宴會也不帶他參加,甚至還阻止哈桑與父親的親近。風箏事件之前,他與哈桑有過一段對話:“我(哈桑)寧願吃泥巴也不騙你。”

“真的嗎?你會那樣做”

“做什麼?”

“如果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

“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不過我懷疑,你是否會讓我這麼做。你會嗎,阿米爾少爺?”

哈桑的反問令阿米爾尷尬,他寧願自己沒有質疑哈桑的忠誠。然而哈桑不久之後還是做了炮灰。

在風箏比賽中,阿米爾渴望勝利,因為他最大的願望是得到父親的愛,而哈桑知道這一點。為了捍衛這個風箏,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然後,他捍衛的人只是躲在一邊看著這一切的發生。阿米爾也很愧疚,但他既沒有膽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願跳出來讓出那個風箏。

於是,哈桑理所當然地淪為了炮灰,他付出了鮮血、創傷和尊嚴,換取的只是被趕出這個家。阿米爾只是在想:為了贏得爸爸,也許有人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人就是哈桑。哈桑知道阿米爾看到了這一切,但他還是一如繼往地奉獻。所以,做阿米爾的炮灰,主要還是哈桑自己的選擇。

但他為什麼甘願做炮灰,也許是忠誠,但在我看來,這更是一種恐懼。作為一個哈扎拉人,哈桑珍惜這份友誼,但同時也是不安的,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珍惜。

其實小說的一開始就預示了一種悲劇性的結局,這也是我重讀《追風箏的人》所發現的。絕大多數孩子學會說的第一個詞彙是“媽媽”,而哈桑說出的第一個詞彙卻是“阿米爾”,對於這個細節,我的理解是,哈桑將阿米爾視為最親近的人,阿米爾是哈桑的“心理媽媽”。所有的孩子都渴望獲得“心理媽媽”的愛,為了達到這一點,他們不惜付出代價。哈桑不例外,阿米爾說出的第一個詞彙是“爸爸”,那麼爸爸就是他的“心理媽媽”,為了獲得他的愛,阿米爾可以付出一切代價,並最終不惜將哈桑犧牲。

阿米爾渴望哈桑做他的炮灰,哈桑則主動動願意做阿米爾的炮灰,然而任何一個人都不值得另一個人做炮灰,因為奉獻者的付出會壓得接受奉獻者喘不過氣來,後者會發現除非他主動給予,否則他心中只會有歉疚。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00字3

看過《追風箏的人》,第一次令我真正落淚的,怕要數這一段:“哈桑撿起一個石榴,他朝我走來,將它掰開,在額頭上磨碎,‘那麼’他哽咽道,紅色的石榴汁如鮮血一般從他的臉上滴下來。‘你滿意吧,你覺得好受吧!’”這是阿米爾在親眼看到哈桑受辱,自己卻見死不救,又不敢正視後發生的一幕。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阿米爾一次又一次將碩大的石榴狠狠砸向哈桑,好像這樣就可以把那個懦弱的自己扔掉。“為你,千千萬萬遍”面對眼前的這個曾經對自己立下誓言,甚至比兄弟還親的`朋友,阿米爾此刻內心只有愧疚。“還手啊,還手,你是個懦夫!”阿米爾大叫道,然而,在阿米爾心中比誰都清楚,自己才是真正的懦夫,愛與愧化作悲憤,他痛恨他。要不是他,自己本可以享受全部的父愛,若不是他,自己也不會顯得如此懦弱。他受夠哈桑的忍氣吞聲,受夠哈桑對自己的愛護。自己根本不值得他愛。“還手啊!”阿米爾怒吼,“來揍我啊!”哪怕就這一次,為你自己。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是悲涼的,明明都深深愛彼此,卻被一道銅牆鐵壁生生隔開。對於阿米爾來說,他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每當面對哈桑,就彷彿看到那個懦弱的自己。可是,阿米爾一次次選擇逃避。在最後,當他設計趕走哈桑時,哈桑明知那是陷阱,仍義無反顧跳進去,只為一個“愚蠢”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

一次次遭受背叛,一次次受到傷害。哈桑直到臨死前仍堅守著友誼。這是如何一種偉大的力量啊!阿米爾就真的無動於衷麼!就真的那麼鐵石心腸嗎?不,我想不是的。

阿米爾確實是一個懦弱的孩子,他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面對被自己背叛的哈桑,他從小就遭受許多不幸,一出生失去母親,父親又對自己態度冷冷冰冰,甚至是嫌棄。身邊只有哈桑真心地對待自己。只是懦弱與自私才讓他一次次的逃避,因逃避而背叛。然而,我相信阿米爾是愛哈桑的,非常的深愛,所以才有後來他為哈桑遺留在人間的兒子索拉博,不惜與瘋狂的阿塞夫戰鬥。

直至阿米爾長大成人,怯弱仍深埋在他的骨子裡。當他面對著危險,面對著眼前瘋狂危險的敵人時,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他推上前,那是友情麼,還是為二十六年前而贖罪?阿塞夫的拳頭一次次像雨點一樣落在他的臉上,他卻笑,瘋狂的大笑,而我卻潸然淚下。是的,阿米爾解脫,他終於戰勝自己的怯弱,為自己贖罪,也捍衛二十六年前的友誼。

合上書,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鮮紅的夕陽彷彿要滴出血來,比夕陽紅得更驚心動魄的是石榴滴下來的汁水。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令我感動,儘管它波瀾曲折,最終,兩個人都捍衛友誼。

友誼是什麼?是兩個人一起玩玩遊戲,一起談談心麼?不,友誼是要用心去愛護的珍寶,友誼是就算賠上自己的生命也要堅守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