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演講與口才

演講時如何善於使用例子

演講時如何善於使用例子

一、運用事例闡發哲理

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常常運用事例闡發哲理,也就是先講述一些典型的事例,再闡發其中蘊含的哲理。這樣情理交融的表述,往往會讓聽眾獲得深刻的人生感悟。

二、運用事例親近聽眾

演講是演講者面對聽眾進行的一種資訊交流活動,倘若聽眾與演講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太大,就會削弱演講的現場效果。因此,有經驗的演講者往往善於巧用事例來親近聽眾。這樣的具體事例,會讓聽眾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語言親和力和心理認同感,這無疑有助於演講的順利進行並取得實效。

三、運用事例表達情意

經驗表明,運用生動感人的事例,是演講者表情達意的重要途徑。在演講的情感高潮處,演講者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講述起某件難忘的事情,以表達自己的真切感受,從而產生感動人心的現場效應。顯而易見,演講者運用親身經歷的事例,不僅傾訴了內心的感受,真切地感動了聽眾,而且表達了人生的體悟,強烈地感召了聽眾。

四、運用事例引出觀點

不少演講者喜歡在演講的開頭講述一個事例,然後針對這個事例的思想內容進行闡發,從而匯出自己的觀點,為接下來的議論和說理奠定基礎。以真實而又生動的'事例開頭,無疑增強了演講的吸引力,激發了聽眾的興趣。同時,典型事例引出的獨特觀點,作為接下來演講者深入論證的中心,自然就引起了聽眾強烈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

透過對事例的內涵加以提煉與概括,隱藏的意義會“浮出水面”,讓事例與主要觀點緊緊地連起來,更有說服力。那麼,關於“議例”有哪些方法呢?

1.正反對比

這是把兩個相反的事例作比較,從而突出所要論證的觀點。也就是說,如果是正面舉例,就從反面分析事例;如果是反面舉例,就從正面分析事例。例如:“古往今來,那些卓越的人總是把謙虛作為座右銘。科學巨匠牛頓在科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就,他卻說:‘我不過是一個海邊玩耍的孩子,對於展現在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全然沒有發現。’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如此謙虛,有些中學生卻認為什麼都會了,豈不幼稚可笑?”上段話,先從正面舉例——偉大的科學家十分“謙虛”,然後聯絡材料、針對現實,作出反面議論——“自滿”的中學生實在幼稚,一前一後,使謙虛的重要性得到凸現。

2.假設推導

這是根據事例順勢作出假想,從假想的角度深入分析,推匯出錯誤的結論,從而顯示演講者觀點的正確性。有人在題為“廣告:小心成了汙染源”的演講中說:“某些廣告總是過分誇大商品的功效,誤導消費者,造成人們思想上的誤區。有這樣一則營養廣告:一個得滿分的學生握著拳頭作出蠻有力的樣子,說:‘媽媽每天給我服用×××,所以身體很棒,學習總得100分。’試問,果真這樣,還要學校幹什麼?還要老師幹什麼?國民素質的提高看來不需要學校和老師了。”演講者順著事例推匯出可笑的結論--國民素質的提高不需要學校和老師,也就反過來證明了商品功效以及廣告內容的虛假,這就使論述有了不容置辯的說服力。

3.因果探尋

這是透過現象找原因。《說勤》中的一段話:“勤出成果。馬克思辛勤勞動40年寫成《資本論》;歌德花了48年蒐集大量資料寫了《浮士德》;陳景潤通宵達旦看書學習,演算研究,終於攀上數學高峰。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為他們刻苦,因為他們勤奮。”其中,最後一句話從馬克思、歌德、陳景潤等人的成功出發,指出成功的原因——刻苦勤奮,正好與主要觀點“勤出成果”相印證。這樣,事例的證明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當然,與事例所表述的相關原因,可能有多個,這就需要我們篩選出和主要觀點一致的部分,否則,“議”在別處,反而添亂。上面的例子,我們還可以看出馬克思等人的成功原因有“鍥而不捨”,但是,這個原因與主題“刻苦勤奮”不統一,如果從這方面來加以點示,那就明顯“驢唇不對馬嘴”了。

在演講中,我們採取以上方法對事例進行分析、評議,既可以一招一式地單獨運用,也可以綜合運用。另外,“議例”的語言可以長,也可以短,一兩句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