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音樂課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課教學反思1

歌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最普及、最受小學生歡迎的音樂教學資料之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進行科學的聲音訓練、讓小學生從小養成合理的、科學的發聲方法,讓他們的聲音變得更美妙、更動聽。所以就這個問題,本週我帶領二年級學生(由於在農村缺乏教師,那裡的孩子從未真正上過音樂課)進行歌唱的發聲訓練,經過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出現了很多問題,下頭我將把這些問題一一說明:

1、這節課一開始,我就以這樣的方式師生問好24

1234|5―|5432|1―||(同學們好。教師,您好。)想著以此來潛移默化的訓練孩子的音準。可是教了幾遍後,大家基本上就都會成唱了。我一聽,哎,音準還不錯哦,能夠進行下一步發聲訓練了。

2、於是下一步我開始教學生們練聲

我先給大家出示了一個練聲譜子:

1234|5―|5432|1―||(跟教師問好的旋律一樣)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出現了很多問題:①不連貫,不優美。

②音準不是很好,跟教師問好的音準差很多。

③氣息不行。

3、於是我先教大家呼吸練習

在呼吸練習之前,首先先糾正學生們的身體姿態,因為姿態是否端正也影響著唱歌。我對學生的要求是臀部所佔的面積應當是椅子的三分之一,不要坐滿整個凳子,腰部挺直,但要自然鬆弛不能緊張,雙手自然下垂,或平放在桌上,雙腳稍稍分開,自然彎曲,千萬不能蹺二郎腿坐。

呼吸訓練的時候,讓學生想象自我的前面有一朵很香很香的花,然後用鼻子緩慢、均勻地將氣體吸入體內,使體內空間逐漸增大,花的香氣溢滿整個鼻腔、胸腔和腰腹部,然後用嘴巴緩慢、均勻地向外呼氣,讓面前的花在你的氣流下輕輕擺動。這種訓練方法要求學生的面部、上身完全放鬆,嘴巴自然閉攏,使學生體會到氣流進入體內的擴張感。但在教學中使用這個方法學生喜歡提高肩膀進行呼吸,這樣會阻礙進入體內的氣流量。聞花式呼吸主要訓練學生勻速緩慢的吸、呼,控制氣流以及氣流充盈體內的感覺。但在教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太誇張的吸氣,太快吸氣,吸得氣沒有到達體內,出氣的時候太快等等,需要慢慢加以引導。

4、口腔訓練

口腔訓練的時候。讓學生體會打哈欠的感覺,這是一種最通常最實用的呼吸訓練方法。打哈欠是人體的本能反應,當人感到困、累的時候會經過打哈欠的方式表現出來。打一次哈欠一半時間大約為6秒鐘,這期間能使口腔盡情地張大,氣流直通腹部,全身神經和肌肉得到完全放鬆,最主要的是口腔內的小舌頭會收縮提起,這樣貌的口腔狀態能使聲音更通暢的釋放出來。可是學生不能做到真正的隨時隨地打哈欠,於是我就請大家在自我真正打哈欠的時候記住感覺,只要這樣日積月累的積累,找感覺,慢慢就會有收穫。

5、發聲練習曲

我也根據學生的特點,自編了一些發聲練習曲,提高興趣。一般來說,小學生對易唱易發聲的閉口興趣較大,根據這一特點,自編一些帶有“嗚、咕、嚕、嗌、哩”等閉口音的發聲練習曲。(由簡單到難慢慢來練習)

如:531│531U

嚕嚕嚕嚕嚕嚕

565434555―555―‖

(師)火車火車來了(生)嗚嗚嗚嗚嗚嗚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雖然出現了很多問題,但我明白必須要建立正確的童聲概念,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僅有讓學生掌握了合理的、科學的發聲方法,學會有控制地歌唱,並有感情地表現歌曲,他們的聲音才會更美妙,更動聽,才能真正體現合唱教學的目的。

音樂課教學反思2

音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藝術,音樂課堂教學也是教師施展才華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的藝術.課堂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學生主動參與面廣,有效程度就高,教學效果就好,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應十分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試想,如果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音樂在他們心中永遠是一條凝固的、毫無生氣的河流,他們情感的浪花就無法自由自在地飛騰——我們所說的現代化課堂教學,首先是指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主動參與的程度,那麼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則是我們應努力探索的教學藝術了。比如在給學生們上《雲》這一課時,道德提出: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或你喜歡的那一句歌詞記住,並說明為什麼喜歡?欣賞完後,學生們爭先恐後的發言,說出了藍天、白雲、春雨、田野的春景圖。他們已經採集到了那屬於他們自己的圖片。

透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主動學習與自我表現,不斷淨化著心靈,使其在感受美、理解美、鑑賞與表現美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達到音樂教育的本體目標。因此,創新教育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有了落實的基礎。

音樂課教學反思3

在《驚愕交響曲》這部作品裡,透過聆聽、欣賞作品,讓學生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也透過分析作品,使學生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使學生更加關注他的作品,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鑑賞能力。

為了能讓學生深入到海頓的《驚愕交響曲》作品中,整節課的聽賞程式是:分段聆聽——整體聆聽。興趣是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所以在開始匯入的設計中運用了互動遊戲匯入,一是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拉近師生的距離,二是為了能激起和調動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三是在遊戲中學到有關音樂的知識。

初聽三個音樂片段,(其實是《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中的主題、變奏一和變奏二的旋律)並讓學生用音樂要素等語言來談談片段二、片段三音樂與主題音樂的異同點。這個問題設計的出發點能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找出旋律變化、調式變化、力度變化等方面,讓她們理解同一條旋律透過不通的變化,這樣的創作手法叫做變奏手法。學生的素質比較的好,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能說出異同點。但是在完整聆聽之時,讓學生用音樂要素的語言來填寫音樂表格,可學生邊聽邊犯糊塗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音樂在哪裡開始時變奏一,哪裡是變奏二的旋律。原本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給他們提示,但是,這樣感覺又缺少了欣賞音樂的完整性。所以學生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在填寫音樂表格。之後,老師在分析音樂表格時,重複了上一環節,分段聆聽分段分析。我想如果在分段和完整欣賞這兩個環節在巧妙一點的設計,就不會出現重複的感覺,說不定也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什麼是變奏曲等音樂知識。

一堂課除了精美的設計之外,還有教師的個人素質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素養。

音樂課教學反思4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模仿,接受能力也較強,但同時也存在著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點,根據這些特性,在一開始教學中,我嘗試著運用“五動”進行歌曲難點教學。“五動”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透過“耳動、腦動、眼動、口動、手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形象思維的發展。首先讓學生來模仿老師做動作,看誰做的最準確,並出示節奏卡片仔細觀察再來拍讀,這其中學生已經在玩中掌握了歌曲節奏難點,之後教師加以引導,用節奏編詞造句:“我們都是好兒童、學習勞動樣樣行”,這時學生也興高采烈的加入其中,大膽進行造句,更進一步的掌握了歌曲節奏,為歌曲學唱做下鋪墊。這時用好朋友呀呦羅羅巧妙匯入新課,請同學們進入到欣賞歌曲中去。

在聽範唱學歌曲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帶著問題想象,從聽、視唱、討論、評價中用自然、柔美、親切的歌聲去演唱歌曲,使孩子們懂得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孩子。

一年級孩子是好動、坐不住的,因此在學會歌曲後,為了使學生更輕鬆愉快地有感情演唱歌曲,我設計了歌表演。問問學生“兩隻小象怎樣問好?怎樣表現象鼻子?大象的動作是輕鬆的還是比較遲緩的?一拍走一步還是一小節走一步好哪?”讓學生帶著問題,在想象中展開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為了使樂曲更豐富些,在打擊樂器伴奏中,請學生在打打、敲敲、聽聽、想想中,動腦筋用強弱弱的三拍子強弱規律為歌曲伴奏。

為了獎勵同學們,檢驗歌曲學唱和節奏掌握情況,特別設計了“找朋友”遊戲,除了兩隻小象是好朋友,還有誰可以成為好朋友?這時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小動物的頭飾,給同學們講規則:“一會兒要聽音樂找到和你一樣的夥伴,音樂結束時兩個好朋友要戴好頭飾,坐在一起。”同學們會興高采烈地投入到遊戲中去。

最後進入到歌曲創編。同學們已經很有感情地透過各種形式對歌曲進行了演唱,並已熟練的掌握了歌曲節奏,該到他們發揮自己創造才能的時候了,由於剛才同學們每個人都戴了不同的頭飾,因此創編起來有了一定的提示不是很難。老師從頭飾中引導學生可以創編成這麼多不同的小動物來演唱,但是太多了又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給學生,於是老師給統一一下,從家庭養狗談起,讓學生說出養小狗是最多的,從而進行“兩隻小狗”的創編活動。在師生、生生的熱烈討論、評價中進行完歌曲創編。最後老師把一首自己創編的歌曲唱給同學們聽。“上課精神要集中,下課遊戲放輕鬆,愛學習呀愛勞動,我們都是好兒童。”讓學生懂得這首歌曲不僅能創編成小動物,還可以在學習、勞動、紀律等許多方面創編,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創編,最後在學生自己創編的歌聲中結束了音樂課。

這節課層次清楚、結構合理、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控制學生有度、情境創設和難點突破很巧妙、氣氛活躍和諧,反映了師生和生生間的多項交流活動。但課堂上也有突發事件,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當我讓學生用《兩隻小象》基本節奏型編詞造句時,突然王曉說:“我們都愛李老師,”我當時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這是孩子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語。接著我又回了一句:“我也很愛同學們,”整節課就在非常融洽的氣氛中進行。這種突發事件,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為什麼他會這麼說?是存在於大人世界中的那份虛偽嗎?不,不會的,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無暇的,孩子的話是發自肺腑的,是真誠的。是因為他們感受到老師付出的愛心,是因為他們知道老師與他們是心心相融的,更是因為老師的真誠付出,感動了孩子們,走入了孩子們的世界,你就能讓孩子自覺自願的接受你,以及你的傳授。因此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音樂課教學反思5

進行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在聆聽作品之後都安排了這樣的提問:這種音樂表現形式對音樂形象的塑造及音樂表演效果有什麼影響?當時我天真地認為,學生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應該不難回答,至少能講上一大堆他們的理解,可是,事實證明,我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我親愛的學生在看到我的這個問題後,眼神變得好迷茫,這讓我不得不花費一番工夫去解釋我的這個“問題”。“問題”真的成了“問題”!學生好象被這個提問弄得很緊張,腦子也似乎變得遲鈍了!當時,我真的好迷惘,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但當我接下去聆聽另一位老師上這節課的時候,看著她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入,象撥竹筍似的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時候,我意識到了我的問題。

回來後,我對我原先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在復聽合唱曲《保衛黃河》時,我先讓學生邊聆聽邊思考:全曲的主題旋律共演唱了幾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其實在初聽的時候已經有提示了,所以並不難回答;接著,我再問: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運用了將聲部不斷地擴充、力度不斷地增強的創作手法,聽後使你聯想到什麼意境?表現了怎樣的音樂形象?有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明白了聲部的擴充,現在聯想樂曲透過聲部擴充想表現了什麼音樂形象其實對學生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實質上,也等於回答了我最初設計的提問:音樂表現形式對音樂形象的塑造及音樂表演效果有什麼影響?

這次,我又對提問進行了再一次斟酌。但是,提問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提問設計究竟應該怎麼樣呢?

一、提問要有層次

系統而周密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提問的層次性就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絡、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範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後反問,再追問,最後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設問也可以從大入手,問題提得大,並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明確思維的方向及途徑。隨後,教師再提出一系列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課往往就是這樣的幾個先小後大或先大後小的問題組合,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掌握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遷移。

二、提問要把握量力性原則

要求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答問都能得到發展。若提出的問題低於或高於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就不能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提出問題的難易、深淺應因人而異,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把A、B、C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地提問給A、B、C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因此,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教法,更要“備好”學生,對學生學習情況瞭如指掌。

總之,課堂提問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引導全體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堂課設計比重的合理分配

自我感覺這次的課較之以前,在比重分配上有了很大進步。以前問題出示過於簡單,在合唱曲《保衛黃河》和鋼協《保衛黃河》版塊、時間分配上都是均等的,在每個版塊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現在我對於提問的斟酌,無形中使合唱曲版塊更大,從齊唱和二部輪唱的對比,到二部輪唱和三部輪唱的對比,再接全曲欣賞和整體音樂形象的分析,循序漸近。而合唱曲版塊的增大,必然導致鋼協作品比重的壓縮,使整堂課更趨合理性。

音樂課教學反思6

此刻的學生熱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能夠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從此現象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音樂課即唱歌課,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少。教師在構思一堂課從開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經常思考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思考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用心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決方法:在音樂課起始課上,從下列幾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2、明確告訴學生透過初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初四畢業後,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考藝術特長班,為將來深造打基礎,讓我校優秀藝術學生代表,給她們表演、做示範,學生反響強烈;3、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4、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潛力,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音樂特長班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必須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資料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到達開拓視野、提高審美潛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潛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資料。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潛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用心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多參與省市藝術節等活動,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音樂課教學反思7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天地中,透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潛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潛力的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構成一種標準教學程式:1、先介紹作者生平;2、介紹作品時代背景;3介紹主題(可先聆聽一遍);4、介紹作品結構(可聆聽若干片斷);5、完整的欣賞全曲。於是,一切盡在教師的導聽之中。而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很多的感觸,再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有幾點要重視與把握的,現將其分述如下,與大家共勉:

1.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初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為學音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應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能夠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潛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潛力及解決問題的潛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為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能夠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才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2.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把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為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十分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資料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透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理解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給欣賞者帶給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3.要“聽”中“思”

音樂欣賞個性強調“靜”,這是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用心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4.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構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能夠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音樂課教學反思8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元素的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現在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透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那麼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也考慮到本校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瞭解甚少,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

2、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3、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這樣學生在動起來的教學過程中,感受和聆聽音樂,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著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4、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

5、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6、根據不同年齡層次,與課外歌曲相結合,多方面讓他們認識音樂的美。還有一些古典的音樂、藝術歌曲作品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在唱歌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我們作為音樂傳播者教育者,傳播盡善盡美的音樂文化是我們的使命。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音樂課教學反思9

一堂好的音樂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輕鬆愉悅的教學過程,還要讓學生對下一節音樂課充滿渴望,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要有創造性的教學思路,同時,對教師的素質、思維開發能力;對教師的創新能力和駕馭教材、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戰。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下面我就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極其重要。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反思。作為音樂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特別感興趣,或者是無動於衷,就該找找原因,積累經驗教訓了,並在同一學年的其他班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驗證反思。課堂總是在變化的,同樣的教學方法,十名學生可能有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由於我們的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的學生在小學時甚至沒有上過音樂課,因此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我們需要想方設法,儘量多地幫學生補基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從基礎教起,認識音符,學會劃拍、打節奏,最後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例如,在講解延長記號時,我會非常形象地說:“它就象同學們頭頂上帶的帽子一樣”,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在音樂欣賞課上,利用多媒體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能進一步地瞭解和感受音樂,這樣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了審美能力。以校本教材《走進京劇》這節課教學為例,在教學步驟方面,我根據學生的心理、態度精心設計,使教學充滿了樂趣,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採用了音樂綜合的方法,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創造性。設計思路我利用演唱歌曲《新貴妃醉酒》進行匯入,從外國“國粹”引出中國的國粹,並透過演唱《蘇三起解》選段讓學生分析唱腔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讓學生展示課後查詢京劇方面的資料並說給大家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總結歸納的能力,這樣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突出了音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主要特徵,為本節課學唱歌曲做了一個鋪墊。為使學生學好歌曲,範唱時充分發揮個人演唱技能,並用歌聲薰陶和感染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展示準備好的面具以及淨行的圖片引導學生完成提出的問題。視唱教學中透過聽唱、模唱的方式,使學生在聽覺上得到培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感受音樂和模仿音樂的能力。在學唱歌曲時,利用師生雙邊活動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長拖腔),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之後,透過影像與圖片展示,師生互教互學,使學生對各行當有了直觀的認識,抓住學生的探究心理,並能夠自己準確地判斷出各個行當。透過欣賞旦角表演片段《拾玉鐲》,引導學生模仿其中的動作,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體驗的機會,從而突出了《新課標》基本理念中的學科特點,充分表達、理解和感受音樂,使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了發展,並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

總之,教學反思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音樂教師任重道遠,關鍵在堅持不懈潛移默化,關鍵在於結合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我會不斷摸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更好的適應教學形勢的需要。

音樂課教學反思10

什麼樣的教學才是優質、有效的呢?隨著高效課程改革的紮實推進,我們驚喜地發現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你問我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合作創新”,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驚歎萬分。然而在活躍和自主的背後,也透出了放任與浮躁,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由偏重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教學中的“雙主體”互動關係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採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來增強體驗,改變學習內容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化傾向,透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和資訊,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組織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為學生掌握。那麼,我就針對我的這節音樂課說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樂是一門以聽唱為主的一門藝術形式,首先我讓學生去學會對音樂的感受。藝術的魅力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人們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將生活例項與藝術課程相結合,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聽到的各種聲音,讓他們在課堂中模仿、表現;帶領學生到室外去“尋找聲音”、“蒐集聲音”,然後,將學生“找”到的這些聲音對應相應的節奏,讓學生來拍讀,從中感受長短、強弱、高低的藝術要素,使學生懂得藝術與生活密切相聯。其次,我還讓學生學會參與實踐。音樂課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各種遊戲、討論、表演……都少不了學生。

的身影。在親自的參與實踐中,不僅增進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的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以樂觀和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表現不同動物形象的音樂中做“學動作,猜動物”的遊戲。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作遊戲中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既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鍛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以及肢體表現的能力。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聽唱能力,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認真聽琴聽音樂的狀態,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儘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會有更多的收穫是生活的進一步昇華,從而逐步的增強學生的藝術感覺的能力。

音樂課教學反思11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春天,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資料,我發現此刻的學生喜歡唱歌但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此刻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透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能夠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此刻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象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此刻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就應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VC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到達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音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持續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匯入環節的設計,匯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匯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務必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著,要說動,那可動的資料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期望準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潛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能夠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透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著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和學生一齊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透過畫旋律線,能夠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構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必須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必須能得到發展。

音樂課教學反思12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並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並有學生不時在隊伍裡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麼心理,於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彷彿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後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著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後就後患無窮,所以我寧願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於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譁,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後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範,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後由各小組表組命名並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透過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透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音樂課教學反思13

音樂教學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活動中不僅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想法,同時要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樣課前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突發狀況、細節處理等。

在音樂活動《小手拍拍》教學過程中我是這麼做的:歌曲圍繞小手、小腳的動作幫助幼兒關注自己的身體。歌詞內容是與動作直接相關的,因此教學由動作開始,幼兒在動作參與中學習歌曲。活動中引導幼兒嘗試用手、小腳做做歌詞裡沒有的動作,以達到創編歌詞、邊玩邊唱的目的。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非常的高,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

音樂課教學反思14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

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裡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裡,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

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裡(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裡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裡,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

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裡,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裡,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站在講臺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

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

他們只想課堂40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資訊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資訊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裡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麼聯絡、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麼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餘時間聽錄音。

如此強烈的對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與意識,家長們的“務實”,社會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還有新聞媒體的導向,足以能把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擠進可有可無、被人遺忘的角落。

音樂課教學反思15

課後很多時候頗有感觸,今天師生互動的不錯,今天的課堂效果很好,而更多時候是課後的困惑“今天的課堂紀律有點亂,今天的結尾有點拖泥帶水,今天啟發性的語言還少了一點”等等,我都會將這些記錄在課堂反思錄中。

如鏡頭一,在去年新授完《小紅帽》之後的課堂小節中,我寫道:我感到二班三班如此不同,我是否換一種方式進行呢?對於平常不太活潑的一班,我先讓他們聽一段故事,並且配合畫面,讓他們沉浸在音樂視聽的氛圍中,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而不僅僅認為狼的凶神惡煞而無人演,告訴學生你是最棒的。

如鏡頭二,我寫道:二(3)班的澤宇上課創編了:小花狗,拉大便”的歌詞,我生氣的訓斥他坐下,他在下面反嘀咕、被我叫到辦公室。我問他,為什麼寫了這麼不文明的句子?他回答說:上星期我回家看到我家的小花狗是拉大便了,為什麼不能寫呢?我被問住了,對呀,沒人規定歌詞中不能提小花狗拉大便,我這麼做,不是抹殺了一個孩子的創作慾望嗎?如果當時換個角度考慮,討論一下“小花狗,拉大便”在創編歌詞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讓學生探討一下文明與不文明,美與醜,善於惡的問題嗎?就因為一句話的改變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