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散文隨筆

清明節散文隨筆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散文隨筆1

又是一年清明時,這兩天朋友圈裡好友秀踏青、出遊應有盡有。此時的季節已是萬物復甦,麥田返青、柳樹吐芽、草長鶯飛,景色宜人。面對此情此景,我的思緒不禁飄回了童年時的清明時節。記憶裡滿是兒時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等民俗活動。

對於清明,許多故事直到如今依然記憶猶新。記得上小學時,每年清明節學校會組織師生去烈士陵園祭掃。一大早,我們學校以年級和班為單位,就會抬著花圈,打著少先隊旗,一路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隊歌,列隊從學校出發去烈士陵園掃墓。此時路兩邊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次第開放,山上的松柏青翠碧綠,我們的心情既沉重又歡快,沉重是因為想起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軀,歡快的是我們走出校園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在烈士陵園,我們向烈士墓敬獻花圈,舉行宣誓儀式。每隻高舉過頭頂的小手下是挺得筆直的胸膛,每顆小小的心靈滿懷著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努力學習做紅色接班人。每次祭掃活動都有介紹烈士的先進事蹟這個環節,我們會用自己存錢罐裡的零錢買來的紙在老師的指導下做成祭掃的花圈,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清明時節,盪鞦韆也是礦區的習俗之一,備受大人和小孩的喜愛。我清楚地記得文化廣場的鞦韆高七米左右,大人們可以站在踏板上蕩,也可以坐著蕩,單人蕩、雙人蕩都可以。那時因為我年齡小,力氣也小,對此我只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大人和大孩子們站在鞦韆上,腿一曲一直前後擺動,衣服就像飛翔的蝴蝶隨風舞動。回家裡我纏著父親,在家中院子裡找了兩棵相鄰的大樹,綁上一根結實的木棍當橫樑,橫樑上放兩個結實的大鐵環,繩子中間穿上一塊木板,兩頭連在鐵環上,做成了童年時我最喜愛的鞦韆。在姐姐的幫助下,我一屁股坐好,兩手攬住繩索,姐姐一推便晃了起來,“盪鞦韆,盪鞦韆,一蕩蕩過柳樹梢”的童謠隨著鞦韆的盪漾被不斷哼唱……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時節,在這充滿生氣的季節裡,有明媚陽光相伴,鳥語花香作陪,大多數人都按捺不住內心的出遊渴望,兒時的我們同樣也是如此。那時,我們會利用放學的時間結伴到矸石山上或者井口小溪邊玩耍,那時候大自然是我們的親密玩伴。雖然大家沒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樣也挺多。我與小夥伴們放學後後,,經常挽起褲腿,一起去捉螃蟹、撈蝦米。如不去溪邊玩耍,就會上矸石山上游逛,或拎著籃子挖野菜、找蘑菇。除了這些,我們還會和山上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躺在矸石背上,暖洋洋地曬太陽,還會用狗尾巴草偷偷地撩撥夥伴們耳朵,佯裝睡覺,打發春天裡的愜意時光。

當然最有趣的還是三年級那次,我跟著老師參加班集體的踏青活動。大家揹著書包,繫著紅領巾,一列隊伍歡樂地走在春遊的路上。隊伍在路上行進的時候,老師通常會喊班上某個歌喉好的同學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歡樂無比。到達目的地以後,大家分頭坐下,全班圍成一個圈,玩著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或者三五個人圍城一個小圈,彼此交換著各自帶的零食。現在想來那份歡樂、那份真情、那份友誼誼,,真是讓人難以忘懷啊。

關於童年時的回憶總是讓人無比懷念,太多的樂趣一時也說不完。如今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清明節已經上升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裡面不僅融合著文化元素,同時更多地包含了經濟元素,看來兒時的那份溫馨、純真、和諧與快樂,那些美好場景和溫馨的故事只能在記憶中尋找罷了。

清明節散文隨筆2

今天是乙未年的清明節,又到祭奠先祖的時候了。因為一些年來經常在外“打工”,以及其它原因,已有七、八年的清明節沒有回老家祭奠先祖了。今年早已做好了清明節無論如何也要回去的計劃,但因這幾天一直陰雨不斷,再加上一些特殊原因,只得放棄清明節的回家祭祖計劃。

之前的一些清明節,當沒有回老家的時候,我往往會在駐地附近找個高昂之處,面對家鄉的方向跪拜,再把幾張冥錢,連同寫的幾句寄託哀思的文字一起點燃,了結思親念祖的殷殷心事……如在福建、在陝北等地時,我都是這樣辦的。在渭南家中時,我多是上到渭南南塬之頂,站在塬邊的最高、最佳處,面對家鄉方向,跪拜在地,並點燃寫著哀思的文字紙張。

放棄了回家祭祖的計劃,那就按常規去渭南南塬吧。但天公不作美,雨不停地下了幾天。你看,前天和昨天,一會兒小雨,一會兒中雨,斷斷續續地下著,昨晚雨也沒有停歇。

今天早晨,我五點鐘就起床了,電腦上顯示的天氣預報是“小雨”,我再拉開窗簾一看,天色陰沉沉的,樓下的地面溼漉漉的,視窗上方的遮雨篷不時地響著“嘀嗒—嘀嗒—”的聲音,空中好像還零零星星地飄著細細的雨絲。這樣的天氣,上渭南南塬的打算恐怕又得“泡湯”了。如果上不了南塬,那就站在我的北屋窗前,面對家鄉所在的方向祭奠吧。

不到七點鐘我開始準備早飯,邊做著早飯,沒有想到天色竟然慢慢地明亮起來。吃了早飯,到了八點半的時候,陰雲退去了不少,一時半會不會有雨來臨了。由於天還陰著,為了以防萬一,我就拿起了一把雨傘,向著南塬的方向走去,準備仍按原計劃上渭南南塬祭奠先祖。

由於剛剛雨停,上塬路上有不少小的水坑,好在塬下的路面上鋪有碎石,並不泥濘;塬坡的路面上雖然很溼,但因坡面較陡,且黃土層透水性較好、雨水下滲很快,所以路面並不滑腳。九點多鐘,我就上到了塬頂。

雨後塬面上的樹木、小麥、油菜和草葉上都掛滿了水珠,我在附近走了一會兒,鞋子和褲腿也被水打溼了。

今天早晨聽陝西廣播電臺預告說,今天九點半要在黃帝陵舉行公祭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盛大典禮,我一看手錶,恰恰也到了九點半,於是也對著黃帝陵所在的西北方向,在心中祭拜祭拜我們的始祖黃帝……

我為了響應文明祭祖的倡議,這次就免了點燃冥錢等的過往做法,只是虔誠地跪了下來,口中叨唸著一個個的親人。我先後叫著我最親最愛和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親、母親、三舅、三妗子,說著對他們的思念之語,遙寄我的思念。我雖然盡力控制,不讓自己太過悲傷,但還是難以控制發自內心的感情勃發,仍遮不住眼角的淚花……我想著我那善良、好學的祖父,我那善良、樂觀的外祖父,我那善良、疼愛我的祖母,我那坎坷一生的父親,我那善良、勤勞、任勞任怨、苦病的母親,我那善良、勤勞、對我有無限恩情的三舅三妗子,我是多麼的感謝你們、思念你們呀!我沒有去擦拭這些飽含著親情、悲情的淚水,任它肆意地在我的兩頰流淌……我的親人吶,你的孫子、外孫、兒子、外甥在向你們磕頭了。我沒有向你們盡多少孝心,你們卻已分別離世六十年、五十年、二十二年、十六年、十四年和十三年了,我有愧呀!如果你們有人還在世的話,我一定要讓你們來分享我的快樂,也讓你們及時來解解我的煩心事……

太陽已經半遮半掩地露了出來,我站起身來,向著北北西方向的家鄉瞭望。我的眼光掠過塬邊的樹木,看著塬下渭南城區那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看著遠處那一條條飄動著的灰色雲朵,憶著我的鄉情、鄉愁,念著我的親人、親情,想著七旬過六的我的過往、現今和未來……

清明節散文隨筆3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姥爺家。姥爺的家在農村。我們騎著電動車。一路上到處充滿了春的氣息,和煦的春風吹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際,風一吹好像在對我們點頭招手。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飄舞。

地裡的小草也從地底下探出了小腦袋,好似要看看春天是不是已經來到了。我們到了姥爺家,附近鄰居家的菜園裡,種著綠油油的菠菜、蒜苗、韭菜。菜園裡還長著兩棵大桃樹,粉紅的桃花開滿了枝頭,看上去就像一隻只蝴蝶翩翩起舞。

勤勞的小蜜蜂正在花朵上採蜜。田埂上開著一朵一朵的小黃花,那是蒲公英花再向你問好,多美的田園風光啊!我最喜歡去姥爺家村頭的小河邊玩。吃完午飯,我就和我的表妹一塊兒去河邊玩,河邊的樹木都換上了新裝,看那高大的楊樹嫩綠的葉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綠光。榆樹上結滿了一串串的榆錢,令人垂涎欲滴。河邊的柳樹抽出了新枝,綠色的枝條隨風擺動,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小姑娘在水邊梳洗它的長髮。

小河裡有一群小蝌蚪在歡快的游來游去,看上去真像一群會游泳的“逗號”。河中的蘆葦也呈現出了嫩綠色。幾隻鴨子在河面上遊玩兒,還不時的潛入水中像是在抓小魚吃。我看著這美麗的景色,不由的想起我學過的一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喜歡著生機勃勃的春天。

清明節散文隨筆4

清明節,是世人悼念已逝的親朋好友于尊重之人的節日,其中掃墓是清明節鮮明的代表性活動,但是隨著一個個清明節的到來又流去,其節日的代表性活動也露出了種種醜陋的一面,不得不令人為之思考。

革命先烈之墓誰人真誠來掃?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是紅歌《英雄讚歌》裡邊的一段歌詞,正如歌曲所表達的意思,我們國家如今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裕都離不開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所打下的堅實基礎。可是,在清明節的到來,世人有幾位真心到不是親人而勝似親人的烈士陵園為先烈去掃墓?不錯,如今清明地是有許多單位或機關集體組織到烈士陵園掃墓,可是對於這些組織的集體掃墓,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什麼?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們掃墓時手中高舉的橫幅:某某學校、某某機關之類等等;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們掃墓時手中高舉的相機,然後第二天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某某單位機關於清明節集體到某某烈士陵園掃墓’之類的新聞。倘若這些團體在烈士陵園好好掃墓在如此這般也罷,而我所看到他們掃墓時的嚴肅和認真只有旁人照相取材時的僅有,而過後則恢復了原有的輕鬆,一路談笑風生,如此行為豈不做作?先烈的英魂豈容這般褻瀆?清明節你們掃墓如此這般,那麼平日呢?平日裡你們會想起到烈士陵園掃墓嗎?清明節,如今到底還能有多少人真誠到烈士陵園掃墓?

清明節掃墓的鋪張浪費攀比之風

記得以前清明節為祖先掃墓,燒點紙錢然後在虔誠祭拜一翻即可,可是如今放眼祭品市場,紙錢、紙人、紙房、紙車等等之些,祭品多的可謂是眼花繚亂,而這些祭品也是價格不菲,我曾問過一位老人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老人毫不猶豫的說:沒什麼用,掃墓只要是真心祭拜就行。既然沒什麼用,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大方的買這些祭品呢?其中原因不外乎面子工程,只要自己朋友為祖先掃墓時買這些東西當祭品燒給祖先,自己不這樣做,豈不就顯的很沒面子?於是,我比你、你比他,慢慢的就形成一股攀比之風,而要搭上這股攀比之風就需要花費很多不應該花費的金錢,其實清明節掃墓我們祭拜祖先只要有一顆虔誠的心就行,當然,燒些紙錢也未嘗不可,但是虛榮攀比而造成的鋪張浪費實在不可,這樣你們這些子女把祖先當作什麼了?是尊敬的祖先?還是互相攀比滿足虛榮心的工具?!

清明節假期掃墓變為出外遊玩現象

早在零七年國家已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併為之設了假期,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對這些傳統節日引起重視,可是當人們生活質量的漸而提高,遊玩享樂成為人們的‘第二生活’,如今國家安排祭拜先祖的清明假期也被人們當作休閒娛樂之日,一年有很多天很多節日可以用來出外遊玩,為什麼要利用具有如此意義的清明節呢?難道清明節沒有人值得自己為之掃墓嗎?

清明日,掃墓時;為祖先,為先烈。鋪長浪費攀比不可取,認真虔誠用心就足矣;出外遊玩莫為之,只因清明的意義。逝去故人在哪裡?你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窩裡。

清明節散文隨筆5

近期事務繁雜,以致於有時候竟連時日都不記得了。昨晚信手翻開日曆,方知明日已至春季裡的第五個節氣——清明。頓覺時間過得真是快,一晃已到陽春三月。

一年一度又清明,百年逝者如斯夫!

清明,有兩種不同的意義。首先作為農時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是萬物生的發端。原本指每年此時,太陽轉至黃經15度,“桐始花,田鼠化為鴽,虹始見”;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淮南子天文訓》曰:“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中亦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之說。而作為節日,則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祭祖、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插柳等,尤以祭祖最為普遍。

清明作為節氣,已經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一旦加入了人的元素,清明就被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清明已遠遠超出風俗、活動的表象,而成為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一種載體和符號,故而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也最重。

清明節回老家上墳祭祖,我已堅持了多年,不管陰晴風雨。今年因為放假一天,外加雙休日共三天,學生也急著回家,人多車少,又不許超載。所以清早我就拎了包就往車站走,在我們西北的山區,真怕誤了回家的班車。這樣想著,我不由地加快了腳步,哪怕到車站早一點也無妨,我們這裡有句“能叫人等車,別讓車等人”的說法,意思是說去早了不妨事,頂多多等一會兒,但遲了,錯過了車,這一天就回不去了。

人們記憶裡的清明節總是“雨紛紛”,可今日卻分明是一個豔陽天。

一路上,已見有些人正向城西的公墓走著,老少婦孺,三三兩兩,一手拎著塑膠袋,裡面是水果、蠟燭、香和紙錢、冥幣等祭品,還有大小炮仗;一手提著鏟子、頭之類培土的用具。我看見他們臉上的表情和言談舉止與清明無關,與上墳祭祖無關——的確,有人只是把祭祖當成了外出活動鍛鍊的機緣,至於各自的心情,實在是難以捉摸。記得每年的今日,好多人都是驅車前往,今年禁止公車私用,故而都徒步而去,但也有開私家車的。不管怎麼,人們的熱情還是極高的,走路都帶勁兒。這表明人們對已故的親人至少還心存緬懷之情。但我總是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在親人健在的時候反而缺少這種熱情呢?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嗎?倘若真是這樣,那為何生前不孝呢!真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其實,子女孝與不孝,哪個孝哪個不孝,裡面躺的人心裡最清楚。

到了車站,哇!那麼多候車的人,拖兒攜女,大包小包,急著往回趕,都心裡明白,今日趕不回去就錯過了祭奠先人的時節,那是被認為忤逆不孝的,何況自己也良心不安。我早早地打電話給班車師傅讓留個座位,所以就安心站在靠安檢門口的空地上。我看到每一輛來自鄉下的班車進站,立即就有一群人圍住車門,門一開,一下子湧進車裡先放個包占著座位。這時候有座位就意味著能回家,不敢離開半步,生怕被人搶了去。等到師傅清點過人數,確認已坐滿不再多上人,才稍稍鬆口氣,有人就近去買瓶水,有人想買點吃的——為了候車連吃喝都顧不上。儘管如此,人們卻都樂此不疲。瞧這陣勢,酷似年關趕年的奔忙景象!讓人激動不已!

坐在車裡,就聽見城郊墓地裡響亮的炮仗聲。從早上約摸十點多到中午時分,墓地裡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震耳欲聾。午後一般就很少有人來了,因為相比之下,人們似乎約定俗成一樣都在那一段時間完成儀式,太遲了也就不像話。午後的陽光暖暖地照著荒草萋萋的墓地,除了仍在嫋嫋飄升的香菸、爆完的炮皮(炮箱早已被撿垃圾的爭相拾走)和墳上培的一層新土,又恢復了往日的闃寂。也許先人們領完了各自的香菸祭品(今日就是為了這些而來的),已欣欣然的四散了罷。我想先人們應該早早就在等,是啊,和親人陰陽兩隔,一個在裡頭,一個在外頭,一年才一回,雖然相互看不見,但先人們指定在空中或者哪個角落看著你,等不著哪個親人前來,就要等到來年了呀!要說說那邊的生活,訴訴心頭的苦楚,欲言卻不能,所以心事重重。如此想來,先人們今日倒也不比生者快樂。真應了家鄉那句話“能在陽間喝拌湯,不在陰間吃菜湯”。

我曾見過城裡經商或者務工的外地人晚上朝家的方向跪在橋頭或者十字路口燒紙錢祭奠先人的情景,他們回家路途遙遠,只有用這種方法遙祭,但心總是誠的。比起他們,我們是幸運的,至少可以回家親力而為。

鄉下的清明祭祖,和城裡不同。我們這裡鄉下稱掃墓祭祖因要在墳前樹枝上掛幾條用剪刀剪成的窄而長的紙條,所以稱“掛墳”。還流行著一句話說“有兒有女早掛墳,無兒無女等清明”,所以一般都在清明前十天就開始掛墳,只有無兒無女的墳沒人來祭奠,但農村人樸實,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先人,同一塊墓地掛墳時都同樣對待。一座墳,點一對蠟燭,掛一綹紙錢,燒一疊冥幣,奠幾杯酒,磕幾個頭,不擺祭品,也很少放鞭炮,卻要在墳上培土,一般三到五年培一次土,還要砍掉墳上長出的樹,怕樹根扎進棺材裡,破壞棺木。鄉下人掛墳定要領上孩子同去,為的是讓孩子從小就認得自己先人的墳墓,免得以後掛墳找不著,所謂“香煙後代人”啊。記得以前的時候,我隨父親掛墳,用的是當地用構樹皮造的改簾紙,綿綿的,薄薄的,吸水性好,可以寫毛筆字。掛墳前,先要用鈔票(當時農村最大就用十元的)拓過,叫“打紙”。“打”過的紙燒給先人們,先人們才能在那邊花。如此說來,這陰陽兩界還都有市場,有的時候,也可以用作“人事”,來疏通疏通關係,方便辦事不是。其實,看清了,裡外世界都一樣,意料之中,不過生者無以感知而已。

回到家裡,來不及吃東西,淨罷手,徑直去了先人的墓地,不遠,就在屋後,一大片幾十座墳,全是舊的。夢裡依稀慈母淚,都隨風雨到心頭!長跪於伯母(其實我更習慣稱她為娘)墳前,讓我想起辛酸的前半生,沒有娘就沒有我,更沒有現在的我!更想起娘一生的艱苦生活。今天,兒子回來看您,沒有眼淚,因為我深信,此刻再多的眼淚不及生前對您的孝敬侍奉,所以我無怨無悔!我只給您彙報我的努力,我一如既往像孝敬您一樣對待伯父,堅持每月都回來看望,雖然不能天天陪著,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兒子身在公門由不得自己,還請娘理解!娘也肯定會理解!因為娘生前儘管沒念過書生卻通情達理。不過請娘放心,我盡力照顧伯父的起居,每次回來都買或者做點伯父喜歡吃的,換洗被褥衣物……我的女兒,您的孫女已上初中,乖巧可愛,學習不錯。我的工作也挺順利……娘,再告訴您一個好訊息,我們村被列上新農村了,正在亮化美化,您生前修的房子我已經在維修亮化,地板院場都已硬化,門窗都換了,工程隊還要給咱家壓房脊、塗白牆壁、砌花園,將來我們的家園會更美。娘,您生前說過,我的成就就是您的心願!但我想,我的成就也是您的偉大!榮光!

此刻,不知有多少話想和娘訴說,但我們母子中間被一層無形的銅牆鐵壁相隔,就讓那些話語溶進燃燒的紅燭,帶給那邊的娘吧。我的話也真長,紅燭亮了兩天兩夜,第三天早上我離開時還未熄滅。

離開時經過孃的墓地,我站立了片刻,一步三回頭地遠去。

清明,生者的節日,逝者的祭日!

清明節散文隨筆6

清明時節的雨,總是讓這個春天,莫名渲染上一絲憂傷的氣息。在去往公墓的山路上,看著路邊一簇簇的小草,我所有的思緒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外婆健在時的那些快樂時光裡。

猶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去外婆家。外婆的家鄰山,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那山上除了遍地的山花爛漫地開放著,更有許多小草蔥蔥郁郁地生長著。草叢中還有許多小蒜,它形如小蔥,卻帶著一股特有的誘人香味,在那個貧苦的年代裡,把小蒜洗淨切碎,調入麵粉攪勻,再煎成油餅一直是我相當喜歡的一種美食。應著這一份誘惑,每次去外婆家,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上山挖小蒜。

有一次,我騎著車子帶著鄰居小胖去外婆家,照例喊了聲“外婆,我來了。”就奔向了山上。小胖在我後面擔心地喊:“你幹嗎不讓你外婆陪我們一塊去?”我得意地一笑,說:“放心,馬上她就會追來的。”果然不等我們挖了幾棵小蒜,外婆已經喘著粗氣跑到跟前來了。我和小胖相視而笑,外婆則嗔怪著罵:“你這孩子老不聽話,這山上有老虎,你們就不知道害怕?”

外婆一邊說著,一邊開始急急去找那些躲藏在草叢裡的小蒜,就好像山上真有老虎,多呆一會就會把我們叼走似的。揹著半簍子小蒜下山,山路彎彎斜斜的,外婆一手拉著我,一手拉著小胖,還不時地用袖口給我們擦著額頭的汗。

再回到外婆家,我們便成了外婆的小跟屁蟲了,看著她洗小蒜,切斷剁碎,再看著她拿出土雞蛋,打碎,和到麵粉中去,攪勻,我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最後,外婆不等把油餅煎到金黃色,便用盤子盛好遞給我們,一邊叮囑著“慢點吃”,一邊看著我們笑。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一晃又是幾年,我開始去外地上學了,山上的小蒜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很多次電話裡,外婆總是不忘問我:還想吃小蒜油餅不?

當聽我肯定地回答說“想”的時候,外婆開始嘆氣,說:想吃怎麼辦呢?那麼遠,老不回來的,寄油餅也不合適呀?

可是不久之後,我卻收到了一個包裹,母親在電話裡告訴我:聽你說想吃小蒜,你外婆特意挖了許多,把那蒜頭製成了泡菜……

那片刻,我一下子眼睛溼潤了,思念夾雜著幸福瞬間齊湧心頭。這之後的好多年,我一直會收到這樣的泡菜包裹;放假的時候,我會揀著小蒜蔥鬱的季節回去,陪著外婆一起上山挖小蒜,為的只是看到外婆那滿足而欣慰的笑容。

外婆去世的時候,剛巧是小蒜變枯的時節。家裡的蒜頭泡菜依然富足,外婆卻走了,躺在那群山懷抱之中,觀望著山上的小蒜青了又黃,黃了又青,聽著我們的腳步聲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清明節散文隨筆7

一覺醒來,手機各大軟體映入眼簾的是漫天遍野的灰色,又是一年清明時,2020年的清明是特殊的,全國哀悼,慎終追遠,不忘故人。

鳴笛、降半旗、暫停公共娛樂活動,停止的三分鐘,是整個民族的思念。

《尋夢環遊記》猶有一句話: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記得你,但請相信,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我知道國旗為何而降。

我記得徐輝,今年52歲。她不僅是南京市醫院防疫指揮部組長,更是醫院防治工作小組組長,她一身白褂,從穿上那一日,便不曾辜負。與其說她是白衣天使,倒不如說是一個戰士。不顧是深夜、凌晨,只要醫院有令,就立即提槍上陣,組建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的醫療隊伍,18天的晝夜奮戰終是拖垮了她,明明前幾分鐘才透過話的人,轉眼間就成了永遠。

我記得劉智明,今年51歲,疫情當前他一馬當先,帶領職工改造病區,三天三夜未曾閤眼,迅速完成任務。即使如此,他前進的腳步仍然不曾停歇,在防疫的道路上負重前行。可這麼一位永遠奮勇衝鋒的將領,在第一批敵人大規模來臨時,猝不及防地倒下了。

我記得劉勇,今年25歲,西昌森林大火來勢洶洶來時,坐滿人的大巴車臨走時只剩下了三人。

我還記得馮才勇、程建陽、柯卉兵教授、劉筱嫻教授、紅凌教授……

那三千多的數字,怎麼會僅僅代表一個數字,這邊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有的人我們連名字也不知道。

生命是璀璨的,是明媚的,是溫柔的,更是殘酷的,無法挽回的,我們將迎來春天,他們卻永遠留在了這個寒冬。

往事不會如煙,過去不會真的過去,那些他們生活過的足跡,證明著他們也曾想過這個熱氣騰騰充滿煙火氣的人世間。

又是一年清明時,年年復年年,對於他們,銘記就是最好的緬懷。

清明節散文隨筆8

今年清明節回故鄉給爸爸上墳,在點燃紙錢的瞬間,望著火苗映著綠茵茵的麥苗,忽然想起父親已經逝世整整15年了。從而立之年至今,有著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鹹。

上午,祭祀完先祖、爺爺、奶奶、伯父,回到家裡後,看著後院地裡長勢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邁的母親,忽然想到與媽媽吃頓餃子。一個電話,半個小時後,母親過來了。吃著煮熟的餃子,看著母親露出的笑容,內心感到一絲絲安慰。溫馨的感覺,從窗外濛濛細雨的絲絲聲音中飄進屋內。這些年,母親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於生活的無奈和命運的無情。知足,想來是自己還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著。抑或是對生活已經看淡,對人生已經看透,對幸福已經理解,對苦難已經戰勝。爸爸走了這麼多年,媽媽一個人活著,的確很苦。除了精神層面,更重要的現實生活的壓力和無奈。這麼些年,我也是東奔西跑,顛沛流離,命運不濟,始終有一種漂泊的感覺。夜深,喧囂的都市漸漸靜下來。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車輪聲音在疲勞的嘶鳴。活著,就要面對這樣那樣的事情。無論我們走多遠,唯一牽掛我們的還是媽媽。清明節,上午還是豔陽天,吃飯時就變了臉,陰鬱了一陣子,就淅淅瀝瀝的下雨了。院子花園裡的棕櫚樹、銀杏樹、竹子、臘梅、琵琶、荷蘭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著,分享著喜雨的滋潤。小狗花花跑前跑後,搖著尾巴顯得非常開心。近年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夠回到老家住的時間漸漸少了,大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回到故鄉的感覺,蘊含了許多憂傷和漫無天際的惆悵。兒時的許多記憶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戀。泥土的氣息,槐花的芬芳,榆錢的滋味,柳笛的聲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嬌豔,燕子的輕靈,媽媽麥飯的清香,老牛的叫聲,這些記憶都會瞬間浮現眼簾。

徜徉在清明節的日子,手機沒電了,也懶得充電,懶得開啟,懶得思考都市的節奏。沒有文化的生活,沒有朋友的時間,沒有違心的空間,歲月變得寧靜和恬淡、安逸許多。許多人,在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希望別人關注自己,期望他人讚美自己,需要社會認可自己,往往幾乎瘋狂和變態的說話和做事。其實,很無聊和單調。活著,就是追求一種本真。圈子裡的吹捧,只能是一時的精神快感和愉悅。圈子裡的恭維,只能是蜻蜓點水的愉悅。大道至簡,大道至靜,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節,是一扇窗戶,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傘,聆聽到春雨的絲絲柔情,感受到時光的點點滴滴溫馨。是一棵大樹,感悟到櫛風沐雨的過程是莊嚴的幸福。是一個風車,轉動著歲月不經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隻風箏,時時刻刻牽動著眷戀故土的神經。是一條小河,流淌著夢中散發著青草和露水味道的夢幻。是一葉小舟,承載著孜孜不捨夢的追求。

這片土地,曾經是爺爺用耕耘茶館的收穫,購買的一部分田產。解放後,土改時這片土地就不再是爺爺的領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綠瑩瑩的麥田裡,品嚐著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愜意。

清明節散文隨筆9

“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了清明小長假,今年清明節天氣真是應景,兩天的雨雪天氣,把假期氛圍搞的悽悽涼涼。但難得這個假期無作業無課外班,早已放飛的身心絲毫沒有受天氣的影響,伴隨著雨後泥土的氣息,我們邁開了“踏青尋梅”的步伐。

在經過半小時車程後,我們抵達了目的地‘北京植物園’。進園後,只見道路兩旁都是光禿禿的枝杈,沒有一絲生氣,只有松柏依然亭立在寒風中,正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它們沒有被連夜的雨雪所征服,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它們是一位位真正的強者。繼續向前走,便會看見一簇簇迎春花和連翹,它們嬌嫩的花瓣被一夜的大雪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白色毯子,它們看似纖弱,實則堅韌,一串串鮮黃色花瓣對雨雪沒有絲毫畏懼,以內剛外柔喻之再恰當不過了。在它們身旁是顏色各異的梅花,有淺粉色、深粉色、梅紅色……它們越是寒冷越是開的精神抖擻、燦爛。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得自苦寒來”寫得正是梅花精神。

參觀過曹雪芹故居和竹園後,我們便來到了櫻桃溝,它是位居兩座山之間的一條木頭棧道,因為季節的緣故,本應注滿水的小溪,現在卻成了一條幹涸的溝壑,少了很多以往的生氣。走了一段路後,便置身於仙境般,兩旁山坡上薄霧層層,遠處的大山若隱若現,好似置身雲端。櫻桃溝的盡頭便是一代偉人———梁啟超安身之地。走過一段長長的石路,我們來到梁啟超與其夫人的墓碑前,墓碑兩旁放著清華/北大學生送來的花圈,中間擺放著幾束鮮花和幾盤供品。我們走到石碑前深深鞠了三躬,以表示對前人的敬意和懷念。走過石碑我聽到隱隱約約的歌聲,隨著歌聲快速覓去,原來是一群大學生在唱《英雄兒女》,正在祭奠梁啟超和‘一二九’運動,回頭一看,身後的石壁上雕刻著關於‘一二九’運動的簡介,原來‘一二九’運動是華北學生的愛國行動,透過這次運動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有效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正如梁啟超所說的那樣“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華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張書桌”的時代已遠去,但我們新一代少年要時時刻刻牢記我們的使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學習,掌握科技,讓中國在若干年後的今天,雄立於世界之巔。

清明節散文隨筆10

隨著時代的進步,都市化生活越來越濃厚,許多鄉村習俗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能夠流傳的應該稱得上精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人們除了祭祖還願,少數地方還會把老祖宗遺留下的一些生活習俗保留下來。清明節吃清明粑在少數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華之一吧。

小時候,我從父輩那裡聽說過清明粑,卻一直沒吃過這種東西,因此想品嚐清明粑的這個夙願就一直藏在心裡。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賢良的人,我到新家後,不管什麼節日,婆婆都特別重視,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記得次年清明節,婆婆說這個節氣有清明粑可吃。我聽得有些興奮,驚訝於我們這些地方向來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識,怎會知道得那麼多?後來先生告訴我說,婆婆以為吃了清明粑眼睛會清亮。我對婆婆的這種看法有些將信將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齡,但身體一直很健康,她執意要去坡上採清明草。

清明草我認識。它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過三四寸。清明草長著長而橢圓的葉子,葉及杆子都密密地長著一層灰白的絨毛,看起來不怎麼招人喜歡。等到成熟時期,草的頂端還會開出密匝匝黃色的小花蕊來。

雖然清明草看起來極不顯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邊……漫山遍野隨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節氣,就到了採摘清明草的最佳時期。

婆婆採來清明草,洗乾淨後把水瀝乾,然後切碎,和上糯米麵、小麥面,再加上適量水、鹽或糖等,揉捏均勻分成拳頭大小的餅狀,放入蒸鍋裡蒸熟,或直接用熱鍋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聞起來沒什麼特別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裡,其香甜軟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來;細細品嚐,你不得不讚嘆人類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別好吃,我由衷的讚歎。或許因我無意間流露的喜愛緣故吧,那年以後,每逢清明時節,婆婆都會親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給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們都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陸續離家在外工作,少有時間回來,只有作為兒媳的我與先生還呆在婆婆身邊。

前段時間,我忽然想起清明粑來,又恰逢快到清明節了,於是跟先生嘮叨著,說想吃清明粑。先生說現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沒怎麼學會做清明粑,況且婆婆年事已高,這事就閒聊於此。

昨天下班回家,當我又提起清明粑時,先生說婆婆已悄悄揹著他特意去市場買了清明草準備做清明粑。婆婆說她一直記得我喜歡吃清明粑。

沒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記住了,我聽得心裡暖烘烘的。我那慈愛的婆婆,雖然她身體不如十年前,但她記憶力仍舊這麼好,待人依然寬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長命百歲呢!

清明節散文隨筆11

濃烈的油菜花充斥著我的氣息,花香並不曾迷離我的心智。麥浪一層搞過一層的春風裡,清新從來都不遠離我的心靈。

今天,都有哪些人來過我們的心靈,之後又匆匆離去。我們除了身邊熟悉的,或者與生命體相關連的思念外,時間所有的靈魂,我們是否都該一一寄上哀思?

清明時節正是新茶上市的時節,在淡淡的茶香中,泥土的氣息從哪裡品來?青綠的茶水中無論包含多少顆粒微塵,屬於那新泥的味道。如果我們的心麻木了,還能品出那萬千的味道來嗎?

新墳前的繁華總比舊墳的淒涼要更覺得溫馨,可是哀思誰更重?那新墳所牽動的疼痛將超過舊墳多少倍哦!這樣來說,時間就該是一劑化解傷痛的良藥。存在過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給沖淡,所謂的存在也就是一種虛無,可虛無不就是實際的存在嗎?

這樣的節日,對於沒有紙張的焚燒,跪拜的儀式,心靈的哀思在用哪種方式表達?對於每個生活在自我意識中的個體?

清明節散文隨筆12

小時候的清明節總是雨紛紛,雖不懂何為斷魂,卻實實在在的在祖先墳前傷心地哭。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清明節變成了大大小小節假日裡一個不被記起日子,也許是初中、又或許在高中,沒了去山裡掃墓的記憶。如今好懷念家鄉清明時節那漫山紅紅的、酸酸甜甜的栽秧果和野花與綠樹旁飄飄灑灑的小雨。又是一年春夏,今年的自己把清明節記起來了。這個20xx年的北國的清明節前夕,不再是斷魂的雨,而是刺骨的風和寒澈的雪,那夾於風雪中滑落的雨,化作了粒粒欲挽留行人腳步的冰沙。有那麼一瞬間,我很想對雨說,如果可以,我願意留下,哪怕只能給你帶去那麼一點點溫暖。可我最終還是走了,風推著我向前,雪告訴我前面還有漫漫的路。

又是一個晚上十點,一個月前的這個時候,我趴在火車的窗戶上看那掠過的一棵棵陌生的漆黑的樹。一個月後的現在,我還趴在窗戶上,聽著清明雪後的寧靜。您信麼,月亮和她旁邊的那顆星星一直看著我,告訴我,不要哭。它們說那條您回家的路,有開滿鮮花的樹。所以就算想,也請開心地哭。

回不去的我今夜唯能讓心靈回去了,不用與他們結伴,就我和你們。

前夜雨夾雪後有感而作,寄情清明雪夜:

雪飄四月清明夜,雨墜三更魂斷時。霧籠兩地相隔處,松落一株冰肌馥。

那夜,簾落止語,一別永別。此時,衣起扶風,泣難成泣。

清明節散文隨筆13

清明的清晨,依然有些涼氣襲人。

荒郊沒有人煙,也沒有烏鴉,只有一排落光了葉子的老樹,可憐巴巴地伸著手、在空中抓,抓不住雲,也抓不住風。

回去看她,是大姐和二姐商定的,老實說我是不情願的。

大姐已是嫁出去的女兒,按當地習俗有未成家的兒女在,她是不該去的,怕是對孩子不好,所以就由爺爺帶著二姐和我去的。

她的坆在村子的東頭,傍著一座廢棄的土磚窯,沾滿煤灰的磚頭七零八落的散佈在乾枯的草叢裡。遠遠地看過很多次,只是從來都沒有走近。就是這個女人、忍受著十月懷胎的煎熬把我帶到這個世上的,也是這個女人、狠心的離去讓我的童年這麼悲慘,想想其實是沒有童年的,懂事時就已經不再單純,就有點複雜了,

低矮的墳頭很是悽清,沒有墓碑,也沒有松柏,只是些零星的雜草,支支直立在春寒的朔風裡。我在坆的南面找出一小片雜草稀疏的空地,擺出三個饅頭,一塊刀頭面和一雙筷子,點著紙錢,藍色的火焰寂然的吞噬著它,這些花花綠綠,無聲無息地慢慢變黑、擴散、破碎、飄飛、、、夾帶著理不清的思緒、在墳前飛,在心頭飛、、

我一直賭氣不去看她,不去想她,事實上也沒法去想,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多高多胖,什麼聲音,愛穿什麼衣服,她走的那麼幹淨利索,什麼都沒有留下,一張照片都沒有。只是直到現在我還是想不通,她怎麼就這麼狠心,當她決定走時,有沒有想過我?我怎麼辦?她剛滿十一個月大的還在吃奶的兒子怎麼辦?有沒有不放心?有沒有想過會給他的以後成長帶來多大的陰影?會不會活的很累、很委屈?就這樣走了,什麼都不管了,什麼都不要的走了,走的這麼決絕,撇的真清、一乾二淨、、、、、

“花吧、花吧、、”二姐陰著臉,用燒黑的樹枝,挑開沒有燒完的紙錢。

“麗媽、他倆來看你啦,都好好的,老大現在有自己的公司了,老二剛買了房,也快結婚了,老小也考上大學了!都好好的!你也別掛念啦、、、、”

空氣一點一點在凝結,我使勁吸才吸進去,吸進去卻又吐不出來,一團一團全壓在心口,化成一塊巨大的石頭。

二十二年啦!二十二年的陰陽兩隔,她的兒子都沒有去看過她!是天底下最狠心、最無情的兒子吧、、、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抱怨、還是懺悔,就在她的墳頭結結實實地磕了三個頭、、、、

《我與地壇》反覆讀了很多遍,每一遍、甚至每一個字,都那麼揪心,史鐵生勸誡男孩不要和自己的母親耍倔強,是啊!一個兒子和自己的母親能有什麼仇氣呢?!更何況還是離世的母親,所有的賭氣、倔強、怨恨,似乎全都融化在這三個頭裡。

“小時候不懂事,現在長大了,還不去看她嗎?”

是啊!長大了,長大了就要看開很多事,就要包容很多事,就不能像小孩子一樣自顧自地耍性子了、、、 喜歡

清明節散文隨筆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即將又要迎來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人們悼念先人的日子。每年的清明節前後,天空都會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大概是天公也在懷念逝去的親人,又或者是在祭奠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吧!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清明節,我們不能再去烈士陵園為英雄們掃墓、獻花了。但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學習之情,學校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線上主題紀念活動。讓我們可以在網上祭掃,向英雄烈士致敬!

在媽媽的幫助下,我開啟網址,進入英烈紀念館,瞭解了他們的英雄事蹟,看著他們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我的心裡非常震驚,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為他們掃墓、獻花!後來,媽媽還給我講了抗日小英雄海娃勇鬥日本鬼子的故事,別看海娃小小的年紀,但是他卻能躲過鬼子的搜查,把雞毛信安全的交給了八路軍……他真是我心中的小英雄!

是這些英烈們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不知足呢?知道這些英雄事蹟之後,我心裡非常感動!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今天的少年就是我們,我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後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加美好!

清明節散文隨筆15

“節近清明,一池春綠蛙催雨。”如果撇開上墳祭祖的習俗不講,清明節是一個飽含詩意的節日。《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藤蔓綠了柵欄,四溢的芬芳瀰漫空中,令人心曠神怡。

北宋有《清明上河圖》傳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實,清明不僅是一幅民俗畫,更是一幅山水畫。在一個人的不同時期,清明節的色彩是不同的,從年少時的色彩斑斕,逐漸變色,變得有些灰暗,從暖色調轉變成了冷色調。當人到中年,有的親人會不幸離自己而去。因而當清明臨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便越來越深,就像清明的雨總如約而至,那麼冰冷那麼潮溼。

年少時,成長在親人的關心、愛護之下,衣食無憂,對世界的認識都停留在美好的層面。那時的清明草兒很青,花兒很香,天空很藍,雲淡風輕。大人手裡的紙錢、祭品,墳前升起的縷縷青煙,在自己這裡沒有絲毫哀傷的意味,那時候的自己不諳世事。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你不知道的真相永遠不會傷害你,不會讓你心痛。

生命的年輪在原本空白的認知上打上了印記,漸漸地,知道什麼是醜、什麼是美,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當歲月的滄桑撕破了懵懂的外衣,痛覺神經開始甦醒。在人生的道路上,辣苦甜酸輪番向自己襲來,全然不管你是否已經準備好。看著自己從小長大的親人會老去,再後來有的親人會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任憑眼淚在你的臉頰肆虐。當人沉溺於悲傷而無法自拔時,看什麼都是灰色的,一切事物的色彩都被剝離,這個時期的清明節自然是灰色的。

而當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看世界的眼光才趨於平衡和真實。他會看到清明時節的爛漫,也會體味清明時追憶往事的痛楚。他用誠摯的心去準備祭品,到先人墳前掃墓,遙寄哀思。清明的雨營造出了恰當的哀思氛圍,為煙雨清明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年齡段的清明是青色的,是景物的綠色和心情的藍色調和之後的色彩。

其實,清明應該是屬於暖色系的,因為清明是個飽蘸親情的節氣,是提醒人們不要數典忘祖的節,一個“情”字便可詮釋清明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