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買櫝還珠》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買櫝還珠》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藉助書下註解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聯絡現實,探究寓意。
【重點難點】
1、藉助書下註解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什麼是寓言?
寓言的特點是什麼?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請一位學生領讀課文《買櫝還珠》。
三、學生討論,藉助工具書和書下註解讀懂課文。
請同學上黑板寫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藉助字典查到的。然後讓學生進行逐句翻譯,理解全文。
四、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人物點評,多角度探究寓意。
爭辯:支援楚人的做法和反對其做法的理由。
怎麼看待鄭人“買櫝還珠”的舉動呢?
五、聯絡現實,課外拓展。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買東西的話,作為消費者可以從這則寓言中得到什麼啟示?假如你是個生產商,你又可以從中領悟些什麼?推廣開去,這則寓言還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六、學生歸納,談本節課的收穫。(從買東西一直到看一個人,都要看其本質的`道理。)
七、佈置作業:
發揮想象,撰寫《新買櫝還珠》。
《買櫝還珠》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了前兩篇學習的經驗,本課可以指導學生自學,教師適當點撥即可。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買櫝還珠”的寓言故事,並瞭解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買櫝還珠”的寓意
教學準備:圖片、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備課人:初鵬
備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文言文,今天老師就來看看同學們能不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學會《買櫝還珠》這篇短文。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自己讀課文,檢查斷句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2、糾正字音:輯玫瑰
三、指導自學,提出自學要求
1、讀熟課文,藉助書下註解,理解文意
2、小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內容
1、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其:代詞,他(楚人)。
2、燻以桂椒。是“以桂椒燻”,“以”是“用”的意思。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其:代詞,指楚人。而:文言虛詞,這裡可以翻譯為“卻、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國有一個專門賣珠寶的商人去齊國賣珠寶,為了讓珠寶暢銷,特地用名貴的木料製作了一個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用桂椒香料將盒子燻得香氣撲鼻,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瞭價錢後,就買了一個,開啟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商人。
4、理解:鄭人為什麼會“買櫝還珠”呢?
那個鄭國人的眼睛只盯著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像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5、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1、瞭解韓非的資料,查詢相關文章
2、讀一讀,背一背書後古詩
板書設計:
買櫝還珠
楚人精心裝飾
鄭人買櫝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