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農民上網強化引導分析思考

農民上網強化引導分析思考

資料顯示,截至20xx年底,我國網民數達到1.37億人,到20xx年,我國網際網路網民數有望達到2億人,年均增長8%,普及率為15%。其中,我國農村網民的數量也在增長。從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到今天的農民上網,網路已經逐步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網路走進農民家庭,帶來了致富資訊、證券行情、收發郵件、電子商務、線上遊戲、上傳下載甚至音影片交流等諸多益處。農民上網瞭解了大量的時效性強的農業資訊,甚至有的農民和農民企業建立了相關的農業網站,君不見茶花網、盆景網、大蒜交易網等網站也層出不窮。透過網上資訊、網路推銷以及網路電子商務,不少農民嚐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切實利益。但網路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有的農村網民由於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資訊辨別能力差、資訊整合不足、自控力弱等因素,以及網路的開放性、即時性、互動性,許多不良資訊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輕視,如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網路遊戲等對農民思想和生活帶來很大沖擊。有的農民網友會沉迷於網路遊戲,會迷戀於含有色情暴力內容的網站不能自拔。有的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被人利用,容易上當,甚至被封建迷信的東西蠱惑,更為嚴重的是影響他們思想道德觀念。所以在目前階段,對農民網友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培訓刻不容緩。

據瞭解,現在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希望透過網際網路瞭解致富資訊,進行電子商務的要求非常之高。他們希望在鄉下能定期舉辦培訓班或農民夜校,對農村網友進行系統的培訓,對農民朋友進行網路知識的培訓和思想的引導,使得農民的網路成為“健康網路”。針對農民的要求,有關部門首先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提高農民的資訊判斷力。網際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臺巨型資訊生產機器,每秒鐘都在輸出海量資訊,有益的、中性的'、有害的資訊魚龍混雜。引導和培訓的目的,是讓農民網友提高資訊辨別能力,具備“揚棄”意識,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使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腐朽生活方式和黃色資訊面前,能夠自覺有效地抵制。

其次,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強對網路資訊的管理,具備成熟的監控機制,正本清源,有關技術部門要對有害資訊進行必要的“堵截”和刪除,遮蔽不良網站,為農民提供科學、正確、健康資訊的軟體。要定期公示一些健康的和“三農”網站,引導農民朋友上網。

第三,加快教育網路的建設,提高農民網上學習能力,在網路實踐中逐步提高網路的利用質量。隨著資訊科技向教育領域的擴充套件,計算機網路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農民教育網路也如雨後春筍湧現出來。但在提供的內容,要注重對農民學習功能的開發,提高趣味性、有效資訊量,對教育網路進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農民訪問,使之成為農民喜愛的網路,這樣在網際網路的實踐中,農民邊學習邊提高。

最後,加強引導和培訓,提高農民的資訊整合能力。農民資訊意識和利用網路資訊的能力不高,接受知識和辨別資訊真偽的能力差,因為資訊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訊使用者,使用者素質低,未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就無法使資訊發揮效用。這就要求有關部門重視農業資訊服務隊伍建設,提高資訊服務質量。把懂業務的各種專業人才充實到管理和培訓隊伍中來,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為農村提供資訊服務的隊伍,利用各種形式對農村網民進行培訓,普及搜尋技術、釋出技術、資訊保安等深層次的知識,提高農民的資訊整合能力和資訊利用能力。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讓農民朋友“能上網、上好網、利用網”,也是重要的課題之一。在互聯世界裡,農民能夠自覺主動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網路世界裡遊刃有餘,探尋致富之路,尤為重要。目前,網路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農民的心理健康與發展。對此,除了不斷研究新情況、建構新理念、尋找新載體、應對新挑戰外,我們別無選揮。對農民上網的引導和培訓,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