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重陽節

重陽節隨筆

重陽節隨筆

重陽節隨筆1

10月13日即癸巳年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悄然而至,市老體協組織的重陽節登山活動,顯現特別隆重之處是由廈門喬丹運動服裝集團贈送的天藍色棉織體恤統一運動服。從8日至13日鴻山公園、萬石山植物園登山的市民,尤其是穿著天藍色運動上衣退休老人絡繹不絕。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重陽與旭日交輝,藍衣共秋天一色”。老人們以美麗廈門健步登山的實際行動迎接第26個敬老節。

重陽節登山秋遊,登高遠眺,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及親明好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新風尚。

以登高漫拍的影像慶祝20xx年重陽節,以照片與老同行、老朋友“重陽又重逢”。

重陽節隨筆2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麼做些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裡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後,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安享晚年!

重陽節隨筆3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每到這個節日我都會想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記得重陽節那天秋高氣爽,我們一家人去了——樂園,因為我非常喜歡爬山,爸爸剛買好了門票,我就拉著媽媽飛快跑到山前,山上許多人已經手拉手成群結隊地直達山峰了,我也興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媽媽就進去休息,這時媽媽給我講了重陽節的由來。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的苦頭。村裡有一個叫恆景的年輕人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找了很長時間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千辛萬苦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不僅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從此以後恆景不怕風吹日曬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於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我非常地感動,猶如是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體內。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不久終點便就在我的眼前。

在下山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我便想起奶奶一直都有肩膀痠痛的毛病,正好路邊有賣棒槌的攤檔,於是我花了五元給奶奶買了一個,打算送給奶奶。

那一年的重陽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隨筆4

今天是重陽節,你們打算幹什麼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對重陽節沒什麼紀念意義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陽節不但是有紀念性也是有意義性的。接下來我就說說重陽節的起源吧:

“中秋過後又重陽”,起源於漢初的重陽節有著悠久的歷史。要說重陽節的來歷,那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兒!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傳承至今,重陽節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個活動豐富、情趣盎然的佳節,各地人們透過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活動來歡度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缺少了我最讚賞的地方,恆景拜師學藝,殺死瘟魔才讓九月九登高的風俗傳下來。

重陽節隨筆5

今天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我和媽媽打算去給外公外婆家送禮物。可是,送什麼禮物好呢?這個問題我和媽媽想了很久,最後我們決定給外公和外婆做一頓飯來當禮物。因為我們覺得以前都是外公外婆做飯給我們吃,這次就讓我們給外公和外婆做一頓飯。說幹就幹,我和媽媽來到菜市場,我們賣了一隻鴨子,還有其它的菜,就到外公外婆家去了。

我們一進門就對外公外婆說:“外公外婆,我祝福你們節日快樂!”

“今天我們來給你們做飯,你們只需等著吃飯就可以了。”我又說。

“好好好,你們做飯。”外公外婆笑著說。

我和媽媽先把鴨子洗乾淨,放在沙?裡面燒,再在?裡抄了一些菜就好了,我們把外公外婆叫下來吃飯,我們一會兒吃飯,一會兒聊天,外公說:“今天我真開心!”謝謝桐桐和媽媽一起給我們做飯。“”外公外婆你們喜歡我以後經常和媽媽一起給您們做飯。“我說。外公外婆異口同聲地說:”喜歡。“我們大家都笑了

重陽節隨筆6

年年重陽,歲歲重陽,重陽九九,九九重陽,秋風徐徐,菊花飄香,迎來了又一個重陽佳節。

這樣一個溫馨的時刻,多麼希望能和你在一起的,跟國慶中秋一樣度過,可因為相隔太遠、工作繁忙等諸多原因不得不一次次錯過。距離失去了多少次和你相聚的時光,此時此刻,心裡真不知道該是何種滋味。

這一點點希望,也成了心中很久以來的奢望,只能隔屏相望,能多陪陪,多聊聊,說說話,也就放心了,知足了。看著畫面中一對對的鴛鴦,望著那些雙雙蹣跚的步履,聽著那一聲聲無奈的嘆息,一時間心裡怯怯的、酸酸的,才想起我們已經變老了——

為了生活和工作,為了那些前程和自己的家,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用問候去探望你的頻率,只能在想的時候打個電話發個資訊,問候平安,減少我對你的思念和牽掛:哦,我們又有些日子沒聯絡了,

哎——

多想和你絮叨絮叨,說開心的事,說身邊的瑣碎,說生活裡的不順,說心裡的煩悶,或許也是一種安慰,雖然不如願,卻依然還是歲歲的在期盼著。

我們累了倦了之時,心靈是溫暖的港灣,最安穩的棲息地。 不圖做多大貢獻,只圖一輩子就這樣平平安安,有時間好好說說話、聊聊天;留點心思憐惜,了卻心願,在生活中少留點遺憾。

菊香飄逸,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祝知己紅顏快樂,平安健康,幸福如意!

重陽節隨筆7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父親離開我們已快一年了。

為了要給某雜誌投一組照片,我在電腦裡的幾個碟符中搜索尋找。結果打開了一個《父親記憶》的資料夾。這是一個我偶爾寫的一些散亂的文字,我一一點開,竟然還有幾張父親的照片。而這幾張照片也都是他在病中的我用手機拍的。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很少照相,他的相片也就屈指可數了。以至於父親去世時要做一張擺放在靈堂的照片都覺得在僅有的相片中,挑來選去都沒有一張是較為合適的。最後只好在他與別人的合影中取了一個頭像。這令我這個一直喜歡攝影的兒子成了一個終生的遺憾。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百善孝為先”。人生中有一種東西你是不能等的,這就是——“孝”。不要等你賺夠了錢,做了高官,娶了漂亮的妻子,有了別墅,開了豪車才去看望你那孤獨的父母。我知道對於現代人來說,“父母在,不遠遊”早已是過時的觀念。多少人拋家離土,把兒女與年邁的父母掛在老家冷火清煙的家裡,到千里之外的他鄉去淘金創業,一個個的空殼村,一戶戶的家裡只有99(老人)與61(兒童)。我也一樣期望著能到自己的心儀之地去開創一番事業。恰好那年黑龍江哈爾濱的朋友,一再來邀請,要我到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貿易區去做雲南的普洱茶。這是讓我多麼動心的事,但恰逢這時父親重病在床。我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歉意的告訴我的那位遠方的朋友,自己不能離開父母而去的原由。

父親的腦梗塞已經很長時間了,由此引起的併發症,在不停的折磨著他。當別人在厭倦了自己年老的父母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時候,我卻千呼萬喚指望久病的父親能每天多說一句話。可是父親除了偶爾在特別疼痛時哼哼一外,不說一句完整的話,那怕一個字也不說。我們誰也無法猜透他是在回憶自己走過的歷程,還是繾綣在自己肉體的痛苦世界裡。

看著躺在床上衣來不能伸手,飯來口難張也不能與我們進行語言交流的父親,我的愧疚一直難以釋懷。

父親的病主要還是有多病的母親來照料。母親也總是想做點開胃的好吃的東西給父親。可是這些“好吃的味道”都是我們想當然的。我們已經無法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的真正需要了。

20xx年12月2日下午6時許,我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前一個晚上我一刻也沒有睡的守在他的病床前,從下午4點左右進入危重病房,醫生就把我叫過去讓我簽了《病危通知書》。我接過不到兩頁的紙,卻尤如重負萬斤怎麼也舉不起手來簽上我的名字。那一夜父親的身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管子,床邊的各種監測儀器,以各種不同的聲音和圖形顯示著父親的生命體徵。我無法看懂那些專業的圖形,也聽不懂各種高低的聲音與人的生命的關係。我只是每隔幾分鐘就用自己的手去輕輕觸控一下父親奄奄垂危的身體。一直到凌晨4點多的時候,進來觀察的護士說,各種監測指標開始出現正常。冰冷的身體開始有了溫軟的體徵。天亮了,母親來到病房,我說現在各項指標已經開始正常,我要趕緊到工地去處理一下被陷在泥坑裡的拉料車,然後再回來陪護。

可是我剛到工地,就接到了弟弟的電話,催我趕緊回去。那時我的心就有一種往下沉的感覺,我坐上駕駛室,怎麼也啟動不了發動機,只好請一個工友為我開車。

車子在坑坑窪窪的鄉村公路上爬山行著,我的心卻早已飛到了父親的病床前。我任由吉普車把我推來揉去,心中只是祈禱著父親能闖過這一關,只要他能活下來,再苦再難我們也願意侍候他。回到縣城,來不及換掉一身髒兮兮的衣服,我直接往醫院跑。還有近兩三百米的時候,我的手機再次響起,耳邊傳來弟弟咽噎的聲音,“父親走了。”我開始奔跑,眼淚一路砸落下來,進到病房,我三步並做兩步到父親的床前,抱起父親還是溫熱的身體,我對弟弟說:“怎麼說走了呢?他的體溫來熱著啊!怎麼我早上離開他的時候還好好的,就幾個小時就陰陽兩分了呢?”我對著聞訊起來的家人和要叫我們在病故通知書上簽字的護士哽咽著叫喊。

重陽節隨筆8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裡,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最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戶戶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採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後又重陽,它代表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最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後,不管多麼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裡默默想著:怎麼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麼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於說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髮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彷彿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並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重陽節隨筆9

明天天就是九九重陽了,這是一個和還算年輕的我幾乎無關的節日。只是在這個節日即將到來的時候,對著秋日暖陽我想到了一些人和事。

一、我的已走到另一個世界的一位鄰居大爺爺

這是一位和我沒一點親戚關係,不過卻是我家曾經的房東,而且對我很不錯的一位鄰居爺爺。他已經走了好幾年了,那家我們曾一起居住過的`明代就存在的四合院(據說是)早已更換了好幾次新主人。只是每次途徑那座已顯滄桑衰舊的院落時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這個院裡曾經住過的人和發生過的事。這位大爺爺和我的爺爺一樣都是受過很好教育的有素質的明白老人。他曾經是六七十年代很受尊重的售貨員,據大爺爺和我閒聊時說他的老師曾經還有北師大畢業的。他喜歡孩子們讀書,記得剛得知我也要到市裡混日子而在市裡又舉目無親時,大爺爺就告訴我他的孫子和孫女的單位和家大概都在哪個方位,尤其是他的孫女離我要去工作的地方還非常近,讓我沒事去他孫女家坐坐。雖然到如今我也沒去過他孫女家,但當時心裡很是感激。這位大爺爺每有好吃的總會給我們送些(當然我娘做了好吃的也會給他們老倆口送點),有一次他孫子過年給這位老人帶回了龍井茶,老人非讓我也喝一杯,知道我喜歡喝紅豆稀粥,老倆口一旦做了就會給我端過一碗。而每次老人侍弄的花兒有新品種或打了花骨朵或有新開放的,就會喊我過去看看。後來我上班回家老人和鄰居打麻將還讓我給頂個人。後來我結婚了,也是從那個院子裡走的,當時那位爺爺還健在。如今我的孩子都已八歲了,可那位大爺爺已不在人世了。而那個曾經見證了我苦難日子和高考沒落榜還有結婚大喜的院子如今也已成為斜陽裡的一抹回憶了。

二、我年歲已高和漸高的親人

我的奶奶早在99年就與世長辭了,我的91歲的爺爺也已於今年四月作別人間。我們不大的家族裡年歲最高的一位老人就是我本家的四爺爺了,而這位八十來歲的四爺爺也在我爺爺過世後沒幾天一下子成了不曉人事的病人。這是一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全縣都很有名的老中醫,他曾經得過重病幾乎走了但又堅持活下來而且後來還活的非常健康,可是,這次,我的這位四爺爺卻到如今都沒有轉好的跡象。

再下來就是我母親她們這輩的人了。我從來沒想過我的母親會成為家族裡年歲漸大到快成為最高長輩的人。雖然她的身體還好,可是明顯近一兩年大不如前些年了。去年和今年母親還病過一兩次,雖然好了以後她依然一如既往的勤快坐不住,但連母親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有點老了,乾的活多了開始感覺到累了。這一點我們兄妹四個都看出來了,所以前年母親說想跟著佛堂的師傅善人們去五臺山走一個星期,我們全體大力支援。現在,只要母親願意幹的事,我們沒人攔著了,只要她身體硬朗心情好就好。因為我們不想再有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巨大遺憾了。

三、感悟

人這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從咿呀學語的孩童一天一天地被歲月的鑿刀雕鑿成一個個老人,就像這四季的輪迴,就像這秋天的葉子在秋風漸起中一天天飄零。用農村人的話說就是人和這莊稼一樣,一茬一茬地,用書上看過的話說,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人走了,就像流星劃過天空。

四、蘇格拉底最後的話:

死亡可能是以下兩種情形其中之一:或者完全沒有知覺的虛無狀態,或是人們常說的一套,靈魂經歷變化,由這個世界移居到另一個世界。倘若你認為死後並無知覺,死亡猶如無夢相擾的安眠,那麼死亡真是無可形容的得益了。如果某人要把安恬無夢的一夜跟一生中的其他日子相比,看有多少日子比這一夜更美妙愉快。如果這就是死亡的本質,永恆不過是一夜,倘若死亡一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只是遷徙到另一個世界,那裡寄居了所有死去的人,那麼,我的諸位朋友,法官,還有我什麼事情比這樣來的更美妙呢?

五、我還年輕,我不想去想關於自己年歲漸老後的情形,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只是我想不管未來多苦多難,我都要堅強的面對,為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等我老了時,我希望我的丈夫能一直陪我到最後一天看如血的落日,看滿樹的金黃。

最後,願天下的老人都安康。

重陽節隨筆10

重陽節――老人節,一個被年輕一代遺忘的節日,以前的今天我所關心的只是換季了要買新衣服了,快要生日了憧憬著能得到什麼樣的禮物。而今年的重陽節使我接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禮。

今年重陽節我們邀請了所有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到我們幼兒園參加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讓孩子們為所有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還讓家長們準備合適的禮物透過孩子送給那些可敬的老人們。老人們手捧禮物,個個臉上喜笑顏開,幸福之情在佈滿皺紋的臉上綻放。他們感謝孩子,同時也感謝幼兒園的老師們。透過這次活動激發孩子們親近、體貼、關愛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讓他們從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滿足,同時這也是一個對孩子們關心、親近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促進和發展的良好教育契機。相信這個美好的情感對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平時看著放學後騎在爺爺奶奶背上的孩子們我都會充滿羨慕的看著這幸福的兩代人,卻沒有想到那支撐的孩子踏上回家路得一雙雙微微顫抖的腿。面對孩子們莫名其妙的脾氣也許我們老師,父母早已經已經面紅耳赤了,而老人們卻還是蹲在孩子旁別輕聲細語的安慰著,任憑自己的孫子在自己身上撕扯著。在人們歌頌母愛,父愛的同時也希望不要忘記在孩子們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角色――爺爺奶奶。

重陽節隨筆11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

重陽節隨筆12

九日山下的豐州,是原泉州清源郡的治所,現為南安縣的一個小鎮,離泉州城區約九公里。鎮南金雞溪(晉江上游)畔的九日山,是舊時州府船舶司“祭天祈風”(禱告出海船舶一帆風順、一路順風,兼風平浪靜、風調雨順之意)的地方。中學時代則是我們遠足、野炊(現稱露營、燒烤)的首選所在,當年荒山上除了東、西、北三峰,那些模糊不清的“摩崖石刻”外,寺廟道觀全沒了。現在山腳下的延福寺重建了,而且富麗堂皇;西臺(又名高士峰,據說是唐代詩人秦系隱居於此)的頂峰也發現了一尊高4。5米,寬1。5米,袒胸盤坐蓮花的佛像石刻,今築有硬山式屋頂的石亭一座。經考證是五代十國時期陳洪進首倡刻就的石佛造像,西峰始稱石佛山;東峰或稱東臺,也“挖掘”出唐代一位叫姜公輔的宰相,相傳是貶謫泉州,曾一度浪跡山林,不知所終,這裡一度被叫做姜相峰。又因形似麒麟,俗稱麒麟山;北峰也叫北臺,連線東西兩峰,山巒疊翠,空谷幽泉,俗稱白雲塢,遺有一處菩薩泉古蹟。

現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名錄的九日山(門票10元,接下去可要大漲價嘍),為什麼叫做“九日山”?而不是像山腳下的“旭山”村一樣的稱呼呢?

我翻查了一些資料和口頭傳說,最“離譜”的說法是:后羿射下的那“九個落日”,掉在了此處(和火焰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打塌丹爐所致相類似);最“真實”的說法是:曾有一道人,從德化縣的戴雲山徒步,走了九日而至(按一些老人的估算,考慮到當年的路途坎坷,也用不了九天,還不包括按走捷徑小道計算);大家比較“統一”的說法是:晉末“衣冠南渡”的古人,保留中原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來此登高瞻遠,追思故土。

至於旭山村和九日山的淵源,我覺得應該並不矛盾,只是稱呼九日山村總沒有旭山村叫起來的順口。

重陽節隨筆13

重陽瑞兆祖國紅,

億眾齊家勝惡洪。

楓獻丹心先烈慰,

子孫輩輩承徵鴻。

環球幾處度災荒,

欣慰和諧昌瑞邦。

美日勾結拍醜劇,

九州眾志練兵忙。

秋風送爽菊花黃,

豐果鮮蔬五穀香.

把酒激情抒翰墨,

吉祥快樂度重陽。

耀眼金波罩沃州,

鞠躬穀穗報豐收。

無邊遠望情潮湧。

有愛高歌競自由。

霜楓曼舞葉飛空,

似鳳翩躚覓愛桐。

蕭瑟涼秋追皓雪,

安然隱去魄仍紅。

妙韻生春醉苑秋,

雅庭菊豔馥清幽。

溫馨閣內藏蘭秀,

唯有荒原草自羞。

冷菊重陽豔九州,

秋霜斬葉赤情留。

徵鴻亮翅向南去,

憂草悽然敬柏遒。

二號嫦娥尋冷月,

三錢後輩探寒宮。

任憑變幻多災難,

人類文明漸進中。

黛玉悲悽命運薄,

若逢盛世必春活。

紅樓疑惑高鶚續,

寶玉石頭記妙歌。

重陽節隨筆14

朝霞和夕陽一樣絢爛

春華與秋實一樣動人

花旦和小丑一樣演繹角色的精彩

蓋世英雄與螻蟻浮生一樣昭示生命的本真

我們堅信:只要夢在,青春就永嵌在生命的年輪!

人們往往把退休後的老年時光,比喻成夕陽殘照。但朝陽與夕陽都是太陽。清晨,第一縷溫暖是太陽,中天裡的熱烈是太陽。萬物之生機,生命之延續都是你們的!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餘暉中的鮮亮是夕陽。

紅彤彤,一片片,錦麟般似火如霞;綻放著絢爛,美豔著山巒,斑斕著河川這,就是夕陽!

雖然沒有朝陽那般蓬勃旺盛的銳氣,但卻不失沉靜優雅的魅力;雖然沒有晟臨中天直射萬物的力量,但也有著從容淡泊的定力這就是夕陽!

夕陽之美,美在溫潤。

既不嬌柔,也不造作;既不光焰奪人,也不喪失色澤的鮮豔。自然自在的煥發著絢麗多彩之美,讓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淺吟低唱。

夕陽之美,美在淡雅。

沒有了朝暉的浮躁,沒有了日上三竿時的狂傲,更沒有了午日的爭強好勝的咄咄逼人;卻多了歷經風雲磨礪的溫厚,多了穿透山光物態的幹練,多了事故人生的成熟與老辣。因此顯得更加從容優雅,淡定安然,隨遇而安,一切隨緣。

夕陽之美,美在平和。

坐地日行八萬里路,巡天遙看一千河。看見的、聽到的,親歷的事情太多太多,所以把什麼都已看透。不變的是巍巍之高山,奔騰之江河,變的是云云之眾生,絡繹之人流;不變的是時序之遷延,季節之輪迴,變的是人情之冷暖,人心之向背……在變與不變中,優哉遊哉,以平和之心坦然處之,何其幸也!

今天,我們已退休,人生已進入夕陽期。

我們已不再嫵媚婀娜,但我們追求韻致婆娑。

我們將慢慢失去激情勃發的衝勁,但我們更加沉穩、淡定,亦不失從前的睿智。

我們不再需要轟轟烈烈,但我們追求清淡悠遠。

我們不需要精彩,但我們享受著坦然。

我們已經懂得將浮華、虛榮以及各種名和利淡若雲煙,只將一顆心定格於健康是福,快樂是金的生活理念。

我們深知,自己雖然已步入人生的後四分之一區間,我們已不再需要青春的作為,可我們不可不保持著青春的心態。因為無論華髮老者,抑或青春少年,心中都會有快樂之鼓舞,奇蹟之召喚,天真之童心歷久不衰。我們需謹記:悠悠歲月,能夠侵蝕的只是肌體;激情淡去,頹廢必致精神虛脫。憂愁、煩惱,不安、惶恐,唉聲嘆氣、鬱鬱寡歡,自信喪失、妄自菲薄必致心胸變態,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因此,我們當倍加的熱愛生活,懂得珍惜;老而不衰,老當益壯。讓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情感常駐於心……

我們已經學會在老年慢生活的知足感裡悠然的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寄情山水,頤養天年。閒暇時,藉助於網路,與棋友對弈於紋枰,感受於激情搏殺之美,獲得一種思維碰撞,火花四濺的享受;抑或沏一杯茗茶,捧一卷翰墨,在書香茶韻裡與書中情節對話交流,與書中人物共悲慼、同歡樂……興趣來臨時,讓尚存的靈感述諸於鍵盤;條件許可時,將世界的名山大川踏於腳下……

夕陽所放射出來的五彩雲霞,漸漸幻化成大片大片血色殷殷的深紅,這深紅染映了半個天際,映紅了山峰,映紅了溪流,映紅了濱河兩側田野裡蔥蘢的綠韻,還有那被綠託著的起伏翩躚的鷺影……

夕陽近黃昏,卻是無限好!因為我們曾經奮鬥過,追求過,也美麗過。只要讓自己依然懷揣夢想,健康快樂的生活著,就沒什麼可遺憾,可惋惜!因為我們現在依然處在人生最美的階段。只要我們繼續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溪流,我們依然會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重陽節隨筆15

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說源於晉朝“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縣令,後人多效仿,遂成了重陽節的風俗,流傳至今。

由此我想起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灑脫、“阮籍醒日少,陶潛醉日多”(孟浩然語)的沉醉、“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的陶然,以及令人神往的不朽詩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構成了一卷“陶淵明特色”的田園風情圖。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隱藏著一處不為人知的“桃花源”。能像尤老一樣,甘於清貧地固守著自己“理念”的人,卻絕無僅有。我也因為“俗務纏身”(藉口),已經很久沒去探望他老人家了。趁著秋高氣爽的天氣,艱辛地走過九日山巒,那曲折蜿蜒,舟車不能渡的山道(原由之一),越過一峰隙,正如《桃花源記》的情景一般,頓時豁然開朗。幽靜的山谷裡,住著尤老和他的菊圃,我們經常戲稱他為“陶翁”,是父輩的一位“酒肉兄弟”。早年為避“亂”而躲入山中的“不知魏晉”者,寫著一手好字,尤其是微醺之際。曾經答應我的一幅《歸去來兮辭》,至今仍沒著落,只從他的廢紙簍裡“淘得”一張《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條幅。

我來時,平叔已捷足先登,喝過了菊花茶。尤老正捧出了一罈“最新研製”的菊花酒,笑罵道,“你小子是聞著酒香來的吧。”

“不……不,不全是,今天不是重陽節嘛?”我接過甕來,熟練地揭去泥封,深吸一口氣,嘻嘻道“好香咧!當然,也是為了《歸去來兮辭》而來”。

“來來,大家嚐嚐我老婆子的手藝”尤婆捧出了一道道五顏六色的花餚來。

……

其實,在如今節味淡化的年月裡,光那金黃鬱香的菊園就夠,何況還有“花宴”、酒和那飄逸的歌賦,我在尤老和平叔的管絃裡已然陶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殤,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尤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兮,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