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元節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麼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麼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麼,中元節是中國一個特殊的節日,俗稱七月半。是我們祭奠祖先的一個節日,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這些古代的傳統節日也淹沒在歷史的河流中。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麼吧。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麼1

中元節含義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也是,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裡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相傳,農曆的七月初一鬼門大開,閻羅王特許陰間的鬼魂會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拜,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民間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節節日意義

從有關七月十四/十五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七月十四/十五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就其文化內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節日之一,其文化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信仰。七月十四/十五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麼2

中元節有什麼含義

中元節,就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七月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儒釋道三家,在這一天都是節日,只是名稱不同。道教稱為“中元節”;儒家稱為“祭祖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會”。

關於中元節的傳說,道教中的《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下降,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相傳到農曆七月初一這一天,閻羅王會開啟鬼門關,把陰間的鬼魂放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就到處遊蕩,自己尋找東西吃。等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這些鬼魂重返陰間,鬼門關重新關閉。

從儒家來講,中元節的祭祀內涵,則是從慈悲、仁愛的角度出發,有兩層意思:一是弘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之風;二是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佛教的盂蘭盆節,則起源於《大藏經》記載的“目連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不能救度自己過世的母親,所以就向佛陀請教。佛陀就授意目犍連:到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也就是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盆羅百味,供養僧眾,功德無量,可憑此慈悲心,救度其亡母。目犍連依教而行,母親最終獲得食物,得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