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

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直接關係到幼兒教育的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 篇1

今天,進入建構區的幼兒有:雨昕、佳梅、鑫磊、佳聰、宇誠、李濤和蔡一七位小朋友。首先,他們幾個人在討論如何建造“城市”。 鑫磊說:“城市裡有高高的樓房。”宇誠說:“城市裡有馬路。”……我坐到他們身邊也參與他們的討論。我提出建議:“城市裡應該有居住小區,馬路旁邊有車站,還要建個大超市。”討論完,幼兒們就迫不及待地著手建構,不一會兒,就建出了高樓大廈。但是在建車站時,他們卻發生了爭執。

李濤要把車站改成飛機場,因為他搭了一架飛機,沒有地方停了。宇誠卻堅持我剛才的設想,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最後,李濤不顧同伴的反對,推開樓房要建飛機場。佳梅跑來報告:“李濤沒有按照老師的方案建車站。”我馬上趕過去處理紛爭,讓他們各造各的互不影響。

事後我覺得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建構前幼兒討論時,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這時我是否需要介入?我的介入是否干預了幼兒的活動?我提出的建議,影響了幼兒的獨立思考和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影響了幼兒合作行為的形成。老師在幼兒進行擺弄的過程中急於指導,要求幼兒這樣做,那樣做,結果讓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使幼兒順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活動,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

《新綱要》指出教師擔當的角色不應是幼兒活動方案的決策者,而是資源的豐富者及活動的啟發者和支持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幼兒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強調幼兒是在與同伴及環境的交往、實踐活動中不斷髮展的,教師必須要給幼兒以自我發展的機會。

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能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搭積木;

2、提醒幼兒遊戲規則

【材料投放】

1、有五位幼兒一起選擇的建構區的積木一籃;

2、數量足夠五個幼兒活動的量

【指導建議】

1、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己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

2、尊重幼兒的創意,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麼,幫助幼兒理順思路;

3、適當給幼兒在創作中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的更好。

【觀察原因】

1、幼兒的想象能力雖然很豐富,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動手能力還是有限度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

2、教師在不違背幼兒的意願下,給幼兒適當的幫助,並找一找他們在活動中的創意點和不足之處。

【觀察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的遊戲還是很感興趣的,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今天我就選擇了了班級中建構玩具中的一種,對孩子們搭積木進行觀察和分析,今天區域活動中參加建構區的幼兒有五名,分別為:言、尚、宜瀾、晨傑和雨軒等。

言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卻很快適應了我們這個集體。我對他的要求也稍微放鬆了些,不過搭的積木還是很形象的,把不同的大小的積木平鋪再一起,他說是寬寬的馬路,我引導他,在馬路邊上還有房子呢?

他就把積木豎著靠在“馬路”上,高興的對我說:“老師,房子搭好了!”還真挺回動腦筋的;尚在我們班也屬於年齡偏小的孩子,不過還是聽聰明的。他一開始搭的是電風扇,他說:“天很熱的時候,可以扇一扇”,我問他這個電風扇還像什麼,怎麼樣會更好看呢?他就看到別的小朋友讓我給她搭的小汽車說:“我搭個停車廠,這是停車廠的電風扇。”很有創意的。宜瀾年齡也偏小些,卻是個很有靈氣的小女孩。她一開始就搭了兩條長長窄窄的,我以為是馬路呢,她告訴我,這是火車,於是,還在“火車頭”的位置上了兩根長的積木說:“這裡就是火車頭!”還在火車邊上搭了一些土地,土地上還搭了一個摩天輪,她很開心的告訴我說:“老師你看,這個我電視裡看過的!”還用手轉動著上邊的座位,真棒!晨傑聰明且任性的孩子。他一開始也搭了電風扇,但是他的電風扇是一整排的,說:“我這個是連排的電風扇,很涼快的!”他還做了個小盒子,說:“這個小盒子裡可以裝很多好吃的東西呢。”還在盒子上裝了個電風扇,說是要給盒子也要扇一扇涼快。雨軒是個聰明能幹的女孩子。首先做了一個電風扇,然後把電風扇做的很不同,還讓我幫她做了一輛小汽車,她開著開著,小汽車不小心摔壞了,我讓她自己想辦法,她做到了,說:“我要把它變成公交車,這個電風扇可以裝在公交車裡。”她平時很多時候是做公交車來的,所以對公交車也比較瞭解。很好的想法。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願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

1、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

2、如何讓幼兒的思路更加開啟呢?我想可以讓孩子看些平時常見的圖片,也許孩子們的思路會開啟些。

幼兒園小班的建構區記錄和分析 篇3

設計意圖:

自從我班開始實施了“在結構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興趣”課題後,孩子們的建構興趣明顯增強,合作能力不斷提高。前陣開展了生成活動“我見過的汽車”後,突發奇想,何不讓這次的活動融合到建構遊戲中呢,所以組織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綜合運用圍合、壘高、平鋪、拼接等技能建構出馬路、房子、花、立交橋等物。

2、運用廢舊材料及輔助材料裝飾房子、汽車。

3、在活動中鼓勵幼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學會謙讓。

4、能按標記收拾整理材料。

活動準備:各種積木、積塑,廢舊的牙膏盒、飲料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起幼兒建構興趣。

師:昨天老師帶小朋友去參觀了藍皮鼠的家,那裡的環境真漂亮,旁邊有一條什麼呀?

幼:馬路。

師:馬路上和馬路旁邊有什麼?

幼1:有許多汽車。

幼2:我看見了滑滑梯。

幼3:有工廠。

幼4:有幼兒園的,還有居民小區。……

二、提出活動要求:

1、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建構。

2、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

3、活動時要互相商量、幫助,學會謙讓。

三、幼兒合作建構熱鬧的馬路:

1、老師做好材料提供。

2、對能力差的組適當地幫助。

四、活動結束,評價:

1、參觀各組的作品。

2、請幼兒介紹自己用的材料:建構了什麼、和誰建構的。

幼兒反應:

幼兒能較全面的說出所要建構的內容,在活動開始時,大多數幼兒能自告奮勇地領取材料,去完成任務,並且去找自己的夥伴,如王柳陽、許林等幼兒,“我們一起玩吧。”“我來幫助你。”已經有了較強的協作能力。在種 花小組中,孩子遇到了困難,無法把花站起來,當孩子想得到老師幫助時,老師並沒有馬上告之方法,而讓他們自己想辦法,經過一番努力,孩子們終於想出瞭解決辦法,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