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吃的作文

關於清明節吃的作文(通用2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吃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

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廈門薄餅和寒食節有關廈門薄餅又稱春捲,全國各地的春捲做法都大同小異,但僅有閩南地區的傳統春捲不經過油炸的。民俗專家郭坤聰告訴記者,這和古時候的寒食節有關係。寒食,顧名思義,就是不生火做飯,吃冷食。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日本等國,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因此廈門人在清明節吃寒食(薄餅)。到了唐朝,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併,寒食禁火習俗逐漸消失。而廈門的這一道傳統小吃至今還保留了這一古老的習俗,這也是全國少見的。薄餅做法極其考究在廈門,多數人都吃過薄餅,知道薄餅皮薄而柔韌,吃起來軟綿醇香。記者特意請教了民俗專家範壽春,據他介紹,薄餅的做法極其考究,也很繁瑣,它必須在立春前後,各種新鮮時令蔬菜上市後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選筍、豌豆、豆芽、粉絲、豆乾、魚、蝦仁、肉丁、海蠣、紅蘿蔔等為主料,各種葷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調入適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鍋裡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吃時才有風味。範壽春說,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裡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

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相關典故關於薄餅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宋代同安的理學名宦蔡復一在外省署理總督時勤於政務,常廢寢忘食,他有一個非常賢惠而又能幹的妻子,看著丈夫平時讀書辛苦茶飯不思沒有胃口,飯菜總是熱了再熱,很是著急,於是她用麥子磨成粉製成皮,再把各樣蔬菜各夾一些包在一起捲起來,讓丈夫可以右手執筆,左手取食,十分方便,這也就是薄餅的原形了。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

今天是4月5日,星期二,也是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都回老家過清明節。

我們早早的回到老家吃早飯,因為我已經很餓了,一回到老家就捕到了飯桌前,這時我發現,飯桌上有一大盤雞蛋,還有一盆蒸米飯。奶奶說:今天是清明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今天應該吃蒸雞蛋和米飯,大家可以相互碰雞蛋。於是,一場激烈雞蛋對對碰開始了。

首先,我們制定了遊戲規則,遊戲規則是:一人拿一個雞蛋,相互用雞蛋碰雞蛋,碰爛的必須吃掉。我先和爸爸碰,我在盆子裡挑來挑去,選了一個個頭大的白皮雞蛋,看上去結實無比,而爸爸卻選了一個個頭小的紅皮雞蛋,看上去很不起眼。

碰雞蛋是一決勝負,要麼是我的爛,要麼是他的碎,所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用自己的雞蛋向爸爸的雞蛋碰去,本來我以為這下我肯定必勝無疑,但是結果卻令我大吃一驚,爸爸那個不起眼的小雞蛋卻把我的大雞蛋碰稀巴爛。

我很納悶,於是,我又找了一個我認為很結實的紅皮雞蛋向我爸爸挑戰,結果還是輸了。這時我還是不甘心,爺爺幫我找了一個和爸爸那個大小差不多的紅皮雞蛋並且給我講了講:並不是大的雞蛋就結實,那種外表光滑,重量越重的越結實。

我又用爺爺幫我找的這個雞蛋向爸爸挑戰,結果我輕輕一用力,就把爸爸的雞蛋給碰碎了。爸爸又找了一個雞蛋向我挑戰,結果還是被我給碰碎了。爸爸說:我認輸了,再碰就吃不了了,你去和他們碰吧。我又先後和媽媽,還有我哥哥碰,結果他們都被我戰勝了,所以我的這個雞蛋就成了本次比賽的冠軍雞蛋,但是我也為此負出了代價,我也吃了三個雞蛋。

沒想到碰雞蛋這麼有趣,而且還有很多學問,我期待著明年繼續碰雞蛋。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3

今日是4月5日,星期二,也是清明節。咱們一家人都回老家過清明節。

咱們早早的回到老家吃早飯,由於我現已很餓了,一回到老家就捕到了飯桌前,這時我發現,飯桌上有一大盤雞蛋,還有一盆蒸米飯。奶奶說:“今日是清明節,依照咱們家園的風俗,今日應該吃蒸雞蛋和米飯,咱們能夠彼此碰雞蛋”。所以,一場劇烈雞蛋對對碰開端了。

首要,咱們擬定了遊戲規則,遊戲規則是:“一人拿一個雞蛋,彼此用雞蛋碰雞蛋,碰爛的有必要吃掉。”我先和爸爸碰,我在盆子裡挑來挑去,選了一個個頭大的白皮雞蛋,看上去健壯無比,而爸爸卻選了一個個頭小的紅皮雞蛋,看上去很不起眼。碰雞蛋是一決勝負,要麼是我的爛,要麼是他的碎,所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用自己的雞蛋向爸爸的雞蛋碰去,原本我以為這下我必定必勝無疑,可是成果卻令我大吃一驚,爸爸那個不起眼的小雞蛋卻把我的大雞蛋碰稀巴爛。我很疑惑,所以,我又找了一個我以為很健壯的紅皮雞蛋向我爸爸應戰,成果仍是輸了。這時我仍是不甘心,爺爺幫我找了一個和爸爸那個鉅細差不多的紅皮雞蛋並且給我講了講:“並不是大的雞蛋就健壯,那種表面潤滑,分量越重的越健壯。”我又用爺爺幫我找的這個雞蛋向爸爸應戰,成果我悄悄一用力,就把爸爸的雞蛋給碰碎了。爸爸又找了一個雞蛋向我應戰,成果仍是被我給碰碎了。爸爸說:“我認輸了,再碰就吃不了了,你去和他們碰吧”。我又先後和媽媽,還有我哥哥碰,成果他們都被我戰勝了,所以我的這個雞蛋就成了本次競賽的冠軍雞蛋,可是我也為此負出了價值,我也吃了三個雞蛋。

沒想到碰雞蛋這麼風趣,並且還有許多學識,我期待著下一年持續碰雞蛋。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4

今天是4月5日星期二清明節。我們全家都回老家過清明節。

我們很早就回老家吃早飯了我已經餓了,一回到故鄉就抓住了飯桌,這時我發現飯桌上有一盤雞蛋和一盆蒸米飯。奶奶說:“今天是清明節。根據我們家鄉的習俗,今天要吃蒸雞蛋和米飯。可以互相摸雞蛋。”於是激烈的雞蛋對決開始了。

首先,我們制定了遊戲規則。遊戲規則是“一個人拿一個雞蛋,互相用雞蛋摸雞蛋,爛人必須吃。”是。我先摸爸爸的時候,我從盆裡挑了一個大塊頭的白殼雞蛋,看起來很結實,但爸爸挑了一個小紅殼雞蛋,看起來很不起眼。摸雞蛋是勝負。》。要麼是我的爛東西,要麼是他的碎片。所以我發揮了九牛二虎的力量,用自己的雞蛋碰了爸爸的雞蛋,我以為這次我一定會贏,結果卻嚇到了我。爸爸微不足道的小雞蛋卻把我的大雞蛋撞壞了。我很好奇。所以我又找了一個結實的紅皮雞蛋挑戰爸爸,但最終還是輸了。這時我還是不甘心。爺爺找了和爸爸那個大小差不多的紅皮雞蛋對我說。“大雞蛋不結實。外表光滑,重量越重越結實。”“我又用爺爺給我找的這個雞蛋挑戰爸爸,最後我輕輕用力打碎了爸爸的雞蛋。爸爸又找了一個雞蛋挑戰我,結果被我撞破了。爸爸說:“你知道嗎?”我認輸,再摸就不能吃了,你去和他們摸吧。“我又和媽媽和哥哥相撞了,結果他們都贏了我。所以我的這個雞蛋成了這場比賽的冠軍雞蛋,但我也付出了代價,我也吃了三個雞蛋。

沒想到摸雞蛋這麼有趣,學問這麼多,期待明年繼續摸雞蛋。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5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青團。青團的樣子像胖娃娃的頭上的小帽子,顏色是綠色的,下面有一片小葉子,好像一個小朋友坐在船上。

青團分為兩類,一類是甜的,另一類是鹹的。甜的裡有豆沙、紅糖……鹹的裡面有蘿蔔、豆腐、豬肉……味道很獨特。

正在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爸爸考我一個問題:“你知道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吃青團嗎?”我說:“我知道,因為我們要祭拜祖先,才吃青團的。”爸爸說: “很好。”我們說說笑笑一直到晚上。

青團真好吃,我以後要讓媽媽多燒點青團。

一個青團幫我長了好多知識。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6

江南四月,苗青草青樹葉青,風清水清空氣清。清明節來臨,時令食品青團也出現在人們踏青的食品袋裡。青團,外表青青可愛,口味清香誘人,它是由叫做“青”的植物染青的糯米粉做成的帶餡的糰子,是一種極富民俗特色的傳統食品。我們江南一帶就有清明節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

吃青團的風俗有來歷。相傳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兵敗被追殺,他隻身出逃,在一農田裝成耕農躲避,此時他飢餓難耐,讓村民張三想辦法給他送點吃的。因官兵搜查很嚴,張三很為難。當看到地上被踩爛的艾草時卻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把艾草煮爛,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青糰子,然後把青糰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裡,順利躲過官兵的檢查,來到水田邊將青糰子和青草一起往田裡扔去,官兵以為他在施用肥料,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撈起青糰子就吃,不僅充飢,而且清香滿口。李秀成吃飽了肚子,等到天黑就摸過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軍的大本營。後來,李秀成吃青糰子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張三做的青糰子就成了清明時節一道十分獨特的風味食品。

查查青團的做法,發現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用青菜汁,有的說用清明茶或艾葉粉,過程倒都差不多,綠色汁液和鹹鹽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澀味後,搗爛,配上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也有用春筍等其它餡料的。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蒸籠,墊上粽葉,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而現在人們圖方便,一般去超市買青團,小小一個裹在保鮮膜中,顏色碧綠。這些青團雖然不是用“草頭”做的,但特別糯,口感很細膩,人們也很喜歡吃。

清明節的青團是一定要吃的,它不僅是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更是流傳已久的一種食俗文化。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7

在清明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在廚房裡切切炒炒,為明天的清明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麼包青團的。青團,看起來是青色,但上面還有綠色的東西。只見奶奶坐在凳子上揉著麵糰,麵粉變成了綠色,這種綠色的東西是奶奶從山上採摘而來的青葉。把它切碎,並融入麵糰中,可以使吃青團的口感覺得有彈性。奶奶搓的很吃力頭上還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會兒,奶奶就把麵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著餡,餡是由鹹菜、肉碎、豆腐乾和筍組成的`,還飄散著一股誘人的味道。

奶奶對我說:“冰晶,你來了就幫我個忙吧,幫我柔青團。”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塊青團,讓我在上面拿下一塊青團,揉圓,放在她旁邊。奶奶的任務就是往裡面撞餡。開始揉了,奶奶先從青團中取出一小塊,讓我照著這個的大小來搓,我點了點頭。當我繼續往下做的時候發現麵粉像一個黏人的小娃娃總是粘著我的手,奶奶告訴我,用手蘸一下乾粉就行了,我試了果然如此。我就這樣搓著,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團,奶奶往青團裡裝餡的時候很麻利。之間她往一箇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隻手指反覆地碰著青團的四周。小小的空虛立刻就變成了大洞。奶奶就向裡面舀餡,餡滿了之後,奶奶就用手把口給往裡推,然後捏起來,一個胖乎乎的青團就算誕生了。隨著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麵糰就被我們包完了。開始燒青團了,隨著從鍋裡飄來的香味,我流著口水,在鍋邊走來走去等待著吃青團,媽媽笑著說:“你真是個小饞貓!”半小時過後,青團就燒好了。吃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青團,我高興極了。

清明節,既可以思念去世的親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團還可以飽覽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8

放學一到家就看到媽媽面前放著一大盆米粉,嗯,一定是要做清明糰子了。

我忙放下書包,趕緊幫媽媽打打下手,媽媽讓我倒點兒熱水,我馬上倒了適量的熱水,媽媽馬上用手和起了麵糰,米粉漸漸成了形,趁著麵糰還熱乎,媽媽又趕緊放了已經煮好的艾草,和在了一起。“嘿啾,嘿啾!”媽媽揉這個大面團,揉得氣喘吁吁,不過艾草早已融入了糰子裡,整個大面團變成了青綠色,這第一項任務就完成了。

吃完晚飯後,我又與媽媽忙活了起來,媽媽先把“綠”麵糰抓了一塊下來,把它放在撒有米粉的砧板上,又揉了幾下,接著媽媽把它分成幾塊,分別捏成陀螺狀。然後,媽媽就開始包餡兒了:她先將大拇指給“陀螺”的尖頭按出了小坑,另外四根指頭在“坑”外轉,大拇指在“坑”裡轉,轉出了個“大坑”,用事先準備好的菜料填平“大坑”,再包起來,就成了。我學著媽媽做了好多清明糰子。

做好後,媽媽分了好多次蒸才蒸完了所有清明糰子,吃上一口啊,滿口留香!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9

春天悄悄地來了,春分剛過,清明也緊跟著腳步來了。

清明節,讓我最振奮的就是吃清明糰子啦!它被裝在盒子裡,一個一個緊挨著,看起來誘人極了。

我迫不及待的取出一個想嚐嚐看。但是我先打量著這糰子,它碧綠碧綠的,渾身滑滑的,嫩嫩的,似乎在說:“我身上滑滑的,看你腫麼拿!”我緊緊地捏著它,好像生怕會掉下去弄髒似的。

咬上一口,清明糰子清香可口,裡面的豆沙餡香甜柔滑,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又情不自禁地咬上了一口······

這樣好吃又好看的清明糰子,究竟是怎樣做的呢?我上網查了查,原來是這樣做的——

先把艾草洗乾淨,瀝乾。然後燒一鍋水,把艾草放進去煮,撈出,搗爛。再把艾草糊糊倒進糯米粉裡,揉成團,一邊揉還得一邊加水。“真麻煩!”我想。接下來的事可就簡單了。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麵糰,再以自己的口味加入餡料,搓成團,最後蒸一蒸,好,香味撲鼻的清明糰子就做好了!

我吃著香糯爽口的清明糰子,那感覺別提多美了!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桃紅柳綠,估計別人都在踏青出遊,而我正在家中四仰八叉的睡懶覺。剛睜開蒙矓的睡眼,就看到媽媽準備出門,我立刻像猴子似的從床上蹦起來,穿好衣褲鞋襪,紮起輕快活潑的馬尾辮,跟著媽媽出了門。

一眼看去,是我最熟悉的蛋糕店。“詹記”門頭的牌匾依然是那麼顯眼,鎏金的字型,烏黑的牌匾,沒有奢華高調的裝潢。玻璃櫥窗,乾淨透亮的食品櫃,整齊的擺放著精緻的糕點。我央求媽媽買下我最喜歡的綠豆糕,食品袋剛遞到我手上,我就快速的將一隻手伸入袋中,準確的拿起一塊,慢慢地的將它掏出袋子,在綠豆糕被拿出袋子的瞬間,立刻塞進嘴巴里。津津有味的開始品嚐其中的綿密絲滑,輕輕一口咬下,軟軟的,糯糯的,嚼一嚼,感覺如此美妙,一口糕分成很多小塊,充斥著整個口腔,只往心底流去,蔓越莓的甜,黃油的香,在舌尖爆發開來,交織在一起,縈繞在唇齒之間。吃完之後感覺餘香滿口,暖暖陽光下享受這滋味,閉上眼睛彷彿暢遊在青山綠水間……

綠豆糕是我最喜歡的小點心,更是中國的傳統糕點之一。在古代,人們為了祈求身體平安健康,就會吃綠豆糕。同時,它還能祛暑止渴,利水消腫,美膚美顏。小朋友,你們也喜歡吃綠豆糕嗎?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1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2

在清明節那天,我們有一個習俗,就是每年都有一個人請客吃清明飯,都是按順序來的,今年剛好是我爸辦清明飯。

這天,我上午在寫作業,本來上午我是要去燒香祭祖的。可是爸爸一大早就走了,我還沒睡醒呢。所以,我乾脆就不去了。中午,吃了午飯之後,我和哥哥玩了3個小時。我爸終於回來了,他說:“等一下你和我一起去吃清明飯,有20個菜喲。”“好的,什麼時候去呀?”我問爸爸。爸爸回答:“再過10分鐘就去。”

過了10分鐘了,我爸爸先去接別人,一共有11個人,我爸在那陪別人說了一會,就出發了。過了好長時間,才到目的地。進去了,就開始吃飯,我爸帶了兩瓶酒,還有一箱子王老吉,我和爸爸喝的都是王老吉。

開始吃飯了,桌子上有好多菜,有魚,有肉,有牛肉,還有八寶粥呢……一共有20個菜。我看他們有的敬酒,有的說話,都很開心。我最喜歡吃這些菜了,把我給吃飽了。這些菜太多了,剛好將它們打包回去,這樣就可以節省糧食,我可不想浪費糧食。

這天我吃清明飯,十分開心。我吃了那麼多菜,那麼多我喜歡吃的菜,好開心呀!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3

青團又名清明果,不僅好吃還開胃,是清明節時吃的。

昨天下午我和媽媽去買青團。走了幾分鐘,我終於發現了青團,我認真地看了看材料,發現有艾草、清明草、糯米……,媽媽挑了四個,其中有一個是芝麻味的,其他都是豆沙味的,在結算的時候我算了一下,平均一個大約是1.5元,不貴。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青團,可媽媽對我說要明天早上吃,我只好答應了。到了晚上,我又想起青團來。我對媽媽說,“前天,我們學校中午有青團吃,綠綠的,一嘗,我就知道里面有豆沙。並且,還有點草香味,好吃得不得了!”

第二天早晨,我迅速地起了床,因為我要吃青團。準備吃青團的時候,媽媽醒了,他對我說,“留一個青團給我吃。”我回答了一聲,“哦”,就津津有味的吃起來。“啊!”我高興地叫道,因為這青團實在是太好吃了!吃完第三個青團。我收住了嘴,因為要留給媽媽吃。

過了幾分鐘,媽媽吃掉吃掉了最後一個青團,她連忙地說好吃。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4

春天來了!溪水叮咚叮咚地唱著歌,柳樹迎著微微的春風跳著舞。溫暖的陽光照著大地,一望無際的田野邊,長著一種野花,葉子散發著陣陣清香,沁人心脾。人們喜歡把一種叫艾的葉子和麵粉裹在一起,這種食物就叫艾青團。

爺爺圍好圍裙,帶上塑膠手套,做起了艾青團。先把艾青和麵粉揉在一起,幹了,放一些水,用力地揉,麵糰變成了淡綠、青綠和深綠,可漂亮了。手也癢癢了,忍不住也想揉幾下,說:“爺爺,讓我揉揉吧!”爺爺馬上答應了,他又拿了一副手套給我。戴上手套,雙手一碰到麵糰,感覺涼涼的,很舒服也很好玩。賣力地揉了起來。過了不久,麵糰終於揉好了,已經分不出哪個是葉子,哪個是麵粉,青綠色。開始分麵糰了,爺爺把麵糰捏成長條形,跟油條差不多,又用手捏成一小團一小團,每團和乒乓球一樣大。速度很快,非常均勻,就像變魔術一樣。

青團分好了,現在要裹餡了。我們一共做了兩種餡,一種是用黑豆做成的餡,叫豆沙餡,還有一種叫做鹹菜筍絲餡,也非常可口。爺爺拿起一個青團,熟練地用手指把青團的中間打了一個洞,再把青團的洞變大,把餡裹進去,再一捏,一個漂亮的青團做好了。一個、兩個、三個、四個,艾青團從爺爺的手裡變出來,小巧玲瓏,可愛極了。

蒸青團,把青團放入高壓鍋裡。蒸好後,青團變大了許多,香氣撲鼻。清明節晚上,屋外燈光閃閃,月亮的光柔柔地照在大街上。屋內的人們其樂融融,吃著美味的艾青團又說又笑……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5

清明節要吃艾青團,我們也免不了這個習俗,不過,要做艾青團要先找到黃花蘭。

拿上了籃子和剪刀,到了田上。我不認識黃花蘭,胡亂摘了一些,很快就摘滿了一籃子。奶奶抓起一把我摘的東西,嘆了一口氣,說:“唉,嘉恆,這不是黃花蘭。過來,黃花蘭葉子雖然是綠油油的,但是有點白乎乎,不怎麼光滑,有細細的絨毛,……她邊說邊指黃花蘭給我看。”我不高興地說:“原來是這樣,要重摘了。”

這次可慢多了。我們足足摘了半個小時才摘滿了一籃子。回到家裡,奶奶拿出了麵粉和水。奶奶先把黃花蘭煮熟切爛,然後在面桶裡放了一袋麵粉,和黃花蘭攪拌,我拿來了自制“搗蛋機”,不停地壓,再壓,直到黃花蘭和麵粉合二為一,現在就叫這個麵糰吧!

我扯下一團,把它搓成橄欖型,在一端壓,拉出一個頭,用牙籤給他雕刻了五官,用筍做翅膀,做成了一隻小鴨子,我還做了許多動物。開始生火了,拔來一堆枯草,用打火機點燃,放進灶洞裡,再放進一小根一小根的樹枝,輕輕用扇子扇,火勢有點大了,小樹枝,像搭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打在上面,樹枝終於著了,我又放進了枯草,趁火旺時放進了粗點的樹枝,又放進了樹幹控定住了火勢,

我不斷加柴,不斷扇風,想讓艾青團快些熟。我突發奇想,從鍋裡拿了一個艾青團,用消過毒的鐵絲,穿過艾青團,在火上烤,還放了許多佐料,已經燒焦了,我輕輕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個,又開始等那些正在進行磨鍊的艾青團。

一小時後,艾青團終於出鍋了,我拿起一隻小鴨子,一口咬下去,好燙,我又吐了出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不斷吹氣,讓艾青團快速冷卻下來,又吃了一口,一種清涼的感覺在我的舌頭上蔓延開來,我的味蕾得到了滿足。奶奶說:“自己做的,比那些無名小攤買的好吃多了。”我說:“是呀,那些無名小食攤用的還是地溝油,一點都不衛生,我們再去摘一點兒,等下次自己做,我真地忘不了這種滋味了。”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6

青團,又叫艾糰子,舊時也稱“粉團”,因其色澤碧綠、生青,故名青團。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清香爽口,是江浙滬各地民間清明與寒食節時的一道傳統點心。“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酒香留客在,鶯語和人詩。”10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路過青團店,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清明為什麼要吃青團?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清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食節”。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食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

不過,青團誕生之初,主要是祭祀用的。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每逢清明,江南幾乎家家戶戶蒸青團,那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這首《吳門竹枝詞》說的就是人們在清明節吃冷食青團,並用紅藕、青團祭祀祖先。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形制未變,但現在人們更多的是時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關於青團,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故事。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他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食過青團,待天黑後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想起當年救過自己一命,又香又糯還不粘牙的青團,就下令太平軍學習製作青團,以禦敵自保。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也饒有趣味。不過,青團真正成為江浙地區的清明佳點,還是近代的事。清代文學家、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對青團的製作有記載:“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清末民初,隨著糕團小吃的蓬勃發展,製作青團的方法也漸漸普及到家庭。

如今,那一個個透著艾草清香、甜甜糯糯的青團,雖形制未變,卻早已從當初的祭祀點心,轉變成人們在春天時令嚐鮮之美食。小小青團,散發著芳草的香味,透著兒時的記憶,蘊含著家的味道,交疊著各種懷舊情感的美味。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7

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採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採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鹹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8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寒食節是在冬至後105天,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

一般都說寒食節源於“介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為了紀念介子推死難日在這天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換新火時,當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總而言之,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人們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

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鬥卵(鬥雞蛋)等等風俗,“清明”從二十四節氣之一變為一個重要節日“清明節”,成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歷史上的寒食食品多數寓意深刻,種類也很豐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寒食節的食品到現在大多已經失傳,但也有一些流傳至今。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19

準確地說,清明節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節氣,象徵著春天的來臨。而清明節的習俗,大都是從“寒食節”借來的。

寒食節源於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傳說。相傳晉文公在年輕的時候被迫流亡國外,在此期間,一個叫介子推的大臣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晉文公充飢。十九年後峰迴路轉,晉文公當上了一國之君,沒成想當他想要重賞介子推,卻遭到了拒絕。介子推帶著老母親躲到山西綿山隱居起來了。晉文公無奈之下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露面,卻把人家母子燒死在了山上的大柳樹下。

介子推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封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君。倘君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願政清明覆清明。大概意思就是說:我當年割肉給你吃是心甘情願的,如果你心裡真的有我,就在每次想起我的時候反省一下自己,你能夠做一個明君,我在九泉之下就安心了。您聽聽,多高的覺悟阿。

打那時候起,山西綿山改名叫介山,而介子推去世的這一天,就定為寒食節,晉文公要求老百姓都不許起火做飯,以紀念這位忠臣。從漢代起,寒食節就定在清明節之前,因為兩個節日離得太近,慢慢就合而為一了。所以時至今日,吃冷飯也成為清明節的主要習俗之一,而我們最熟悉的掃墓,最早也是為了祭奠介子推,後來才演變成祭奠自己的家人了。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0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清明節是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去掃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煙火。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樣化,有的像一座有三個頭的小山,而有的卻只是圓圓的一個團。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顧名思義,那便是因為它的外皮是綠色的了,這也是它與其他自制糕點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讓那白白的米粉變成綠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進了一些艾葉。將從市場買來的艾葉搗爛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說做清明果,我可就是個高手了。先將那綠綠的米粉分成幾大份,再將那幾大份搓成寬約兩釐米的長條,然後拿出其中一條,估計好一個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長條上每隔一段距離切一個口子,已作標號。然後就簡單了,根據剛才的標號,擰下一段距離的米粉,搓成小團,用大拇指向中間按下,做成一隻“小碗”,以便等會兒放餡料。做完了這些,最後就是放餡料。只有配上鮮美的餡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過你別小看了這些餡料,做起來也可講究了。

清明果的餡料一般有兩種,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餡比較費力。先把豆子放鍋裡煮爛,再將它放進一個大盆裡,放進適量的糖,找來一根乾淨的木棒,使勁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開,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鮮的餡兒。幹著活兒,必須要手力大的人來,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麼容易被碾爛的,必須剁上一個下午才行。而豆腐餡只要將豆腐切成小塊和肉。鹹菜一起翻炒,香噴噴、熱騰騰的豆腐餡就做好了。最後只要將餡放進準備好的米粉裡,捏好,再放進鍋裡蒸熟,就完工了。

隨著一股熱氣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個放進嘴裡,嗯~~軟軟的米粉加上鮮美的餡兒,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1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製作清明果,看著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後,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於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著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後又放入涼水沖洗,反覆兩遍;然後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裡煮爛。

然後我便可以動手製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覆攪拌、揉勻。之後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後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誇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後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路上查詢的關於清明果由來的傳說: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裡也特別高興。

空飄起雨點。彷彿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織著,朦朧了視野,也朦朧了人心。清明節也是個朦朧的時節吧?掃墓、踏青,落淚或欣喜,其實我們緬懷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

冒著雨,坐上車出發去掃墓。車窗也成了一片朦朧,透過它向外望去,一片綠的,一片紅的,一片黃的,模糊的顏色上加了一層灰。看到形狀卻看不到輪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樣淡雅。隨著一點點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來越近。堵車了,是的,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不約而同地奔向一個目標,一種思念。下車步行,道路是泥濘的,鞋子被迎面而來的雨滴弄得潮溼,望著遠方的小土堆,土黃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個巨大的窪地,蓄積了一大潭清水,呈現著淡青色。人頭攢動,各種雨傘像是花朵,是這個朦朧的夢中唯一的鮮豔。也有沒打傘的人,頂著雨,潮溼得溶進了景物之中。

走進墓園,一塊塊墓碑林立,大理石莊嚴肅穆,鴨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群地遊動,拔動人們的心絃,是不是一種前奏?打著傘,鞠躬三次,心中卻是一片空白,並不是對離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堅強,老人落淚了,抽泣或默默地哭著,他們的追逐即將停止。我望著他們的皺紋,蒼白的臉上紅腫的雙眼,蒼老的背影,那些還沒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後再去長相廝守,也許恍惚之間明白了清明節的諦。

清明一如既往不變的追尋。離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靜的歸宿,緬懷他們就是回憶過去,尋找自己原來的方向與目標,也許是一種停歇整理心情後再決絕地走下去。

那麼還是為了更好的明天,還是為了追尋未來。在眼淚凝聚的那一瞬間忍住並停止傷痛,過去和懷念並不是為了沉溺,還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讓這場雨撫慰你並清洗你,因為明天還有更加漫長的路要走下去。我們的目標仍舊在心中從未丟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總有一天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2

草海隨著輕雨沙沙作響,新風摻雜幾分寒意,四月時分,不是踏青賞春,而是掃墓、祭祀;不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清心神情,而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思萬緒。

遙想當年,虎門銷煙的盛況,辛亥革命的場景,飛奪瀘定橋的大快人心,如今細細想來,當真是心潮澎湃。今天的新社會,如今的新中國,不正是靠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殊死拼搏換來的嗎?面對如此的英雄,這樣多的活生生的,正值青春的生命就為了抗戰而犧牲了,頓時,心中湧上一股萬分崇敬的熱意,愛國情懷也油然而生。從古至今,為了民族和人民自由幸福生活,多少戰士血灑戰場,壯烈犧牲。

以往看過了多少的戰爭片,都不及腦海中呈現的一幅幅畫面清晰、鮮明;戰士們扛著槍,英勇向前,奮力殺敵,毫不退縮;子彈沒了,他們舉著大砍刀,一道光映在臉上,一個個侵略者被嚇得手足無措,狼狽而逃;眼看敵人就要跟上來了,他拿起了槍,並催促其他同志離開,一個人孤身作戰,畢竟,寡不敵眾,在身中數發子彈後,他的手顫抖著,艱難地拿起了一枚手榴彈,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他笑了,在鬼子到來之際,拔掉了導線……思此而止,紅了眼眶,靜靜注視著眼前的墓碑,碑身上寫的還是那幾個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顫抖著念出了碑身上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束花裡的白菊和翠竹葉,象徵他們清高、純潔正直的心,就讓一支天堂鳥帶去我們對他們深深地思念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的。但對於先烈們,不是奢求人民去記住他們,而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定、自由、幸福;也許現在,許多人都忙於學習和工作,忘卻瞭如今和諧安定的源泉,從前泥濘的道路現在變得寬敞、平坦,從吃不飽穿不暖到吃得好穿得暖,時間和歷史都共同見證了中國發展的腳步,現如今就更該感謝這些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的革命先輩們,向他們學習,繼承、發揚中國文化,為祖國的繁榮強盛做出貢獻。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講的是清明前後,都會下著絲絲細雨,路上的行人都像丟了魂似的。問一下哪裡有酒店,一旁放牧的兒童指著前面的小村子說就在杏花村。

沒錯,我今天就講一些清明節的習俗。那現在廢話不多說,直接步入正題。

清明節的主要習俗當然就是踏青了。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就是在清明前後出去郊遊,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足球)、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

清明節還要掃墓。掃墓掃墓,顧名思義,就是為已逝的親人悼念、燒紙錢。我爺爺奶奶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每當清明前後,他倆就要買許多紙錢(又叫冥幣)和不少黃油紙,有時還買些紙疊的金元寶,去墓場燒掉。他們認為清明節不燒錢就是對先人的大不敬。燒完回家後,他們還要用一些小碗盛上一些飯,說是等祖先吃飯。待先人吃完飯,爺爺又倒上一杯酒灑在地上,才肯吃飯。

說完了習俗,我們再談談清明節獨有的美食。

首先是泉州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其次是青糰子,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現在各式各樣的青團到是出來不少,五花八門的,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青團倒是成了大傢伙一種時令的食物了哦!

好了,這次就說到這裡了,期待下次再見面哦!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4

清明時節,青餅飄香。說起青餅,我是吃了不少,但還從沒做過,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我們來到阿姨家,把“青”洗了,放進正燒開的水鍋裡。燒了一會兒,把“青”拿出來,用冷水一衝,晾乾。然後切碎,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倒進一個大石臼裡。開始一人用大木錘砸,另一人不斷地翻動,直到糯米糰變成綠色的。

好有意思哦!我看了眼饞,手癢,去體驗了一番。握住錘柄提起來,哇,好沉!我吃力地掄起木錘,往下一砸,再想把錘子提起來,可就不行了,因為錘子被糯米黏住了。不管我怎麼使勁,就是拔不起來。看著我的狼狽樣,大家都笑翻了天。

取出青色的糯米糰,揉成一小團放進刻有花紋的模子裡,用手一壓,倒扣出來,撒上松花粉,青餅就做成了。放在鍋上蒸一蒸,滿屋子的清香。咬上一口,那清香在舌尖溢開,在全身飄逸。好醉人啊!

清明節吃的作文 篇25

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我看奶奶在忙碌著,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糰子。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做青糰子。因為江南一帶,清明節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色澤翠綠,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咬一口,滿嘴巴艾草的香氣,深受我們全家的喜愛。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清明節食品中顯得格外重要?

青糰子是用艾草做成的,糰子的餡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的,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放入蒸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青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除了青糰子,江南的美食還有艾餃,艾餃是浙江省傳統節令小吃之一,屬於浙江清明節民俗,清明食艾餃,能驅邪禳毒。它是用鮮嫩的艾葉和米粉和勻作皮,包入白糖芝麻餡,捏成海燕狀餃子,蒸制而成。其顏色翠綠,味道清香而略帶苦味,在眾多美食中還別有一番風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