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讀中國教師報有感

讀中國教師報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中國教師報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中國教師報有感1

在網上,一直聽網友們稱讚:《中國教師報》是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智慧的報紙,是老師們自己的報紙,於是,從一開始起,便對《中國教師報》有了一份特殊的親切感。

一次,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分管校長熱情的向大家推薦《中國教師報》,並鼓勵我們多為她寫稿。那時侯,我想像我這樣一名普通教師怎麼可能發表文章呢?於是,投稿的念頭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成長上給大家講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發的思考讓我不由的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憂慮,於是,我直言不諱的在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沒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後,馬上鼓勵我把文章投給《中國教師報》。在他的“鼓動”下,我終於鼓起了勇氣,透過郵件把文章發給了《中國教師報》,第一次投稿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沒想到第二天上午,編輯老師立即回覆說欲用這篇文章,並認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當時,我有一點驚訝,心中不禁暗自驚歎於《中國教師報》編輯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們對普通作者來稿的重視。帶著這樣一份感動,以後的日子裡,我不斷的督促自己勤積累、多思考,並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寫下來,投給《中國教師報》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書寫是讓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條有效途徑,和《中國教師報》一起走過的日子裡,心情一天天的飛揚起來,學生也和我一起感受著這樣一種充滿激情的日子,我們一起享受著教育的快樂,一起成長著,原以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這樣變得豐盈、多彩起來。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們猶如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一枚枚閃亮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如果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美麗,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著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

願《中國教師報》能夠成為普通教師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點。

讀中國教師報有感2

20xx年,當我剛剛被“如果你熱愛孩子,如果你熱愛教育,如果你熱愛寫作,請拿起你的筆”的春風喚醒沉睡的心靈時,就幸運地與《中國教師報》相遇了。

那時她還叫做《中國教育資訊報》,記得我當時是衝著“資訊”二字訂閱的。我猜想她應當是前沿的、新聞的、獨特的。當收到第一期報紙時,我的猜想應驗了,她同時傳遞了親民的、貼心的、溫暖的氣息。品讀著報紙,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運者中的一分子,我預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當我拿起這份報紙,我的腦海中就會響起王剛充滿磁性、深沉的聲音:“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會有一個聲音暗暗浮起來,親切地裊繞在耳:“講述老師自己的故事”。我在這裡認識到很多看似普通、但並不平常的老師,像賀傑、茅衛東、陳小華、焦照鋒、袁衛星等等,看他們講述的好像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會剎那間湧現很多真切的感悟。

做一個平常的老師,也可以有自己的快樂。只要有夢,就會有追尋。《中國教師報》喚醒了我好些蟄伏著的激情。 因為愛,所以愛。我認真閱讀《中國教育資訊報》每期的報紙,認真完成每一期的讀者調查,並且把得到的贈報送給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的同行獲得這份高品質的精神食糧。在認真的閱讀中,我得到了很多收穫,除了知識上的積累增加以外,還獲得了情感上的愉悅、人格上的提升。特別是在和編輯老師們的交流中,受到他們人格魅力的薰陶。

去年七月,我接受《輔導員》雜誌下月刊的邀請,來到北京擔任“特約編輯”。在一個陽光火熱的上午,我來到了中國教育報刊社,和《中國教師報》的編輯老師們坐在一起。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二,好些編輯老師都在,他們熱情地招呼我,喜氣洋洋地告訴我:韓軍頭一天來了,紅霞當天下午也要來,放假老師們都來了。看到他們神采飛揚的樣子,我感受得到他們真誠的喜悅。我們就像相識很久的老朋友一樣交談,我記得高影老師當時問我:“你覺得把《中國教育資訊報》改名為《中國教師報》,怎麼樣?”我當時就搖頭,一個勁的不同意。我已經太熟悉《中國教育資訊報》了,她融入我生命,讀她成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變化,害怕變化後的《中國教師報》會和我疏遠。可是當《中國教師報》創刊後,我快樂地發現“和教師零距離”的辦刊理念落實得更到位了,對教師的生存關注了,對維護教師權益關注了,對與教師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關注了,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了……《中國教師報》對教師弱勢群體的關注表現出比我看到的任何報刊都強烈。我在與編輯老師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國教師報》的編輯老師們和一線老師平等、和諧、融洽地相處。記得我有篇稿子寄給了楊偉廣老師。楊偉廣老師出差一回來後就及時地回覆了,誠懇的態度讓我肅然起敬。

事實上《中國教師報》的每一位編輯老師都是這樣做的。試想《中國教師報》編輯老師郵箱中每日會有收到上百封郵件,像這樣事必躬親,認真回覆,不能不叫人為之感動。他們用自己的責任,用新聞人的職業道德建築靈魂的基石。《中國教師報》,在你快要滿週歲的時候,我許下一個心願,一定年年為你祝賀生日。

讀中國教師報有感3

在網上,一直聽網友們稱讚:《中國教師報》是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智慧的報紙,是老師們自己的報紙,於是,從一開始起,便對《中國教師報》有了一份特殊的親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分管校長熱情的向大家推薦《中國教師報》,並鼓勵我們多為她寫稿。那時侯,我想像我這樣一名普通教師怎麼可能發表文章呢?

於是,投稿的念頭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成長上給大家講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發的思考讓我不由的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憂慮,於是,我直言不諱的在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沒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後,馬上鼓勵我把文章投給《中國教師報》。在他的“鼓動”下,我終於鼓起了勇氣,透過郵件把文章發給了《中國教師報》,第一次投稿就這樣在“匆忙”中開始了。

沒想到第二天上午,編輯老師立即回覆說欲用這篇文章,並認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當時,我有一點驚訝,心中不禁暗自驚歎於《中國教師報》編輯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們對普通作者來稿的重視。帶著這樣一份感動,以後的日子裡,我不斷的督促自己勤積累、多思考,並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寫下來,投給《中國教師報》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書寫是讓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條有效途徑,和《中國教師報》一起走過的日子裡,心情一天天的飛揚起來,學生也和我一起感受著這樣一種充滿激情的日子,我們一起享受著教育的快樂,一起成長著,原以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這樣變得豐盈、多彩起來。

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們猶如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一枚枚閃亮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如果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美麗,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著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願《中國教師報》能夠成為普通教師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點。

讀中國教師報有感4

身為教師的我深知,教師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教育的效果則會大打折扣。今天我與學生關係的民主與和諧,很大一部分功勞要屬於美麗而有豐富內涵的她——《中國教師報》。

從聽說到走近再到走進她,時間雖短,她卻很快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她以鮮明的時代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時性的內容供我學習、吸收,為我更好地善待學生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中國教師報》讓我更熱愛學生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愛學生,是一種信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地教育過程。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必須遵循的基本職業道德規範,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透過學習我認識到這是荒謬的。教師應該熱愛每一個學生,包容一切學生的一切差異和缺點,對所有的學生公正無欺、一視同仁,不僅要熱愛學習成績挺好的學生,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學生更要多一份偏愛。我們對學生的愛的直接表現就是相信每一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每一個孩子都是“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須抓住學生的積極因素和獨特的方面,鼓勵他們進行大膽地探索,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中國教師報》讓我更寬容學生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愛是一門藝術,而寬容就是愛的精髓,它對學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導性的文章告訴我,教師必須主動地走下“師道尊嚴”的“神壇”,以寬容的態度來善待學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長、不是以現在而是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學生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過失不管多麼嚴重,如果不是出於惡意,就不應該責罰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面對學生的錯誤如果不是因勢利導,而是進行叱罵甚至體罰,是沒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因為這樣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方法,會直接導致學生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脫出來,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嚴重影響學生德身心健康。校長如果沒有寬容和善待的胸懷,麥克勞德能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而走向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中國教師報》讓我更解放學生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念,根本不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的差異。 “班級線上”、“教師”(《中國教師報》中的欄目)中所蘊涵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這種規矩應當建立在學生積極參與、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把統一的規範減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則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誡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具體的教學中,課堂效率的提高,直接決定課業負擔的輕重,決定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和空間的拓展。

“新課程”、“創新課堂”、“綜合實踐”(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滲透這新課程的理念,幫助我把握好學科教育的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激情得到了激發、釋放和展現。

閱讀《中國教師報》的日子裡,我有了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也正是因為有了她,“熱愛、寬容、解放學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靈魂,激發我更好地提高、成長。有《中國教師報》相伴的日子裡,教育、生活真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