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心得體會

《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心得體會1

新學期開始,為了更好的完成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結合實際情況特制訂以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科教學要求、目標,學生的年齡特徵、學校教學實際為出發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努力研究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使這麼小的學生能消除“地理太難”的恐懼心理,儘量的從怕到不怕到喜歡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向著怕到更怕到討厭這個方向發展。爭取別讓初一地理成為他們學習的“絆腳石”,而是一塊“鋪路磚”。在關注優秀生的同時,更不忘大部分的中等生和後進生其實也許要被關注,即面向全體。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重視學生讀、寫、背誦記憶、語言表述、小組合作的能力教育,提高學生基礎素質。

2、逐步滲透地理學習方法和技巧,比如關鍵詞記憶法、比較學習法、圖文結合法等,幫助學生突破地理難點,消除心理障礙,簡化學習內容,降低學習的心理負擔,從而產生興趣。

3、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初步的地理計算、讀圖、分析、判斷等技能,對於優生可以適當加強邏輯思維的推理培養。

4、利用好下發的教輔資料---同步,做好及時鞏固和拓展訓練,使課堂內容有效掌握。

5、配合學校做好月質量檢測和期中期末檢測複習及準備,做好考後試卷的講評工作,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的評價。

6、透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學生能夠儘量多的達到感覺還算踏實,而不是害怕、沒底。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1、上好引言課,幫助學生把漫漫長假養成的懶散心緒拉回課堂。讓學生明確課堂要求,學習任務以及計劃。

2、用分解的方法、圖文結合、逐步推進,簡化地球和地圖的難點學習,清除學習地理的“攔路虎”。

3、結合課標,適時對難度低的內容做一些資料補充,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勞逸結合”、“一張一弛”的學習。當然注意度的把握,防止“過猶不及”。

4、逐步培養學生學會讀圖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鑰匙”。這個過程有點漫長,所以得慢慢來,不可一日而語。

5、搞好單元檢測、質量檢測等的分析和評價,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

6、重視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使用,達到“濃妝淡抹總相宜”目的。

7、地理教學,不僅僅教地理的學科內容,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四、教學課時安排

周次 內容

第一週 引言 第一章第一節 第八週 第三章 第二節

第二週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九周 第三章 第三節

第三週 第一章 第二節 第十週 第三章 第四節

第四周 第一章 第三節 十一週 第四章 第一節

第五週 第二章 第一節 十二週 第四章 第二節

第六週 第二章 第二節 十三週 第四章 第三節

第七週 第三章 第一節 十四周 第五章

備註:中秋節、國慶節、元旦假期,以及運動會、歌詠比賽、開學典禮或者法制報告會、月質量檢測、期中期末檢測等活動耽誤的`教學課時,依次順延。

《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心得體會2

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教研活動《如何進行課後反思》,活動開展完後,使我受益匪淺。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反思並不陌生,每次課後都會寫教後反思,但是就是認為是對教學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回顧而已,在思想上並沒有十分重視,經過學習之後,使我對課後反思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這次學習讓我明白,教學反思是教師理解、評價教學實踐的一種手段,是對經驗的重新組織和重建,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持之以恆地積累點滴的經驗並加以審視,並需要提煉和昇華經驗。就拿最近我教授的《將心比心》來說吧。將心比心的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說到,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只是就課文的資料進行講述,想當然地以為學生是懂得,但事實卻相反,這次,我通過幾個事例“就要開始考試了,我卻發現自己沒帶筆,正在我焦急萬分的時刻,同學遞來一支筆!這個遞筆的同學就做到了將心比心!”此時,我問同學們,什麼是將心比心呢?孩子們響亮地回答“將心比心就是急人所急!”接著我說,我有筆答題了,結果考了全班第一名,這位同學由衷地祝賀我,大家想想,這算不算將心比心呢?孩子們愣在那裡了,我提示:這更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將心比心啊!這位同學讓我實現了願望啊!孩子們馬上答道“成人之美!”到這裡,教學環節與文字內容相契合,但還有一定的挖掘性,我為了使同學之間的關係和諧,又就近期出現的嘲笑他人的現象舉了個現實版的例子:賀子龍同學不按要求胡亂寫的幾句話就當習作交上來,大家笑的前俯後仰,賀羞得快哭了,可大家一點也不理會;接著我又將習作不達標的作者讀出來,大部分同學又笑了,而被點名者一個個虎著臉;我讀了優秀習作,我問:“誰的習作敢和人家比一比呢?”全班人都靜悄悄地!我說:“那現在就該我笑話你們了吧!”全班人還是靜悄悄地!此時,我告訴學生們,你不喜歡的事,別人估計也不喜歡!這就像我們即將學習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透過這樣的探究,學生對“將心比心”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比就課本說教有更好的收穫。

課後反思也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深究處於教學的決策和技術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教師自身、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有關溶洞的資料我就不怎麼清楚,給學生講解時,感覺吃力啊!看來古人的“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的古話還是不能丟啊!

課後反思就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行為不斷進行反思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作為認識的物件,對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從去年開始,我們學校積極開展“先學後教,當堂完成”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具體的教學情境,進行預先設想好,使學生真正體會自主探究知識的樂趣,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觀點,從多角度積極思考問題,探究教學活動,並對自己的選擇與行為負責,使人更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後果,從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開展行動。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我給學生一個自學自導“快速閱讀課文,概括出灕江水的特點,桂林山的特點並讀出相關語句。”這樣的設計,比老師講解要有意義的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學會時刻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