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古詩(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冬至古詩(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古詩1
《冬至》
宋 朱淑真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冬至感懷》
宋 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 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辛酉冬至》
宋 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滿江紅·冬至》
宋 范成大
寒谷春生,
燻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後、便佔新歲,
吉雲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痴,
終非俗。
輕晝永,佳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
休拘束。
《西江月》
宋 吳文英
添線繡床人倦,翻香羅幕煙斜。
五更簫鼓貴人家,
門外曉寒嘶馬。
帽壓半簷朝雪,鏡開千靨春霞。
小簾沽酒看梅花,
夢到林逋山下。
《朔旦冬至攝職南郊,因書即事年代》
唐 權德輿
大明南至慶天正,朔旦圓丘樂七成。
文軌盡同堯曆象,齋祠忝備漢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滿,金石交音曉奏清。
更有觀臺稱賀處,黃雲捧日瑞昇平。
《至日登樂遊園》
唐 裴度
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
祥雲觀魏闕,瑞氣映秦城。
驗炭論時政,書雲受歲盈。
晷移長日至,霧斂遠霄清。
景暖仙梅動,風柔御柳傾。
那堪封得意,空對物華情。
《冬至後招於秀才》
唐 王建
日近山紅暖氣新,一陽先入御溝春。
聞閒立馬重來此,沐浴明年稱意身。
冬至古詩2
減字木蘭花(冬至)
宋代:阮閱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
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
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
《庚午冬至夜》
宋代:鄭剛中
旋尋村酒不須濃,飲少愁多酒易供。
燈下一身家萬里,今年恰好是三冬。
《冬至後雪夜》
宋代:朱翌
臘前梅蕊未斜橫,至後醅香試滿觥。
過眼文書開數葉,打窗風雨又三更。
閉門高臥直差易,擁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溼薪供熱弄,住山如此不多爭。
《丙子冬至夜酒醒》
宋代:李覯
盡道一陽初復時,不期風雨更悽悽。
凌晨出去逢人飲,沉醉歸來滿馬泥。
多恨恐成幹鬥氣,欲言那得上天梯。
燈青火冷睡半醒,殘葉打窗烏夜啼。
《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歲冬至新喻道中亦雨》
宋代:彭汝礪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親淚亦垂。
今日載馳新喻道,大都渾似去年時。
《冬至夜旅懷》
宋代:楊齊
亂霜如葉撲窗寒,愁到心如欲斷絃。
鳳管陽才一聲起,蟾輪月已九分圓。
擁爐酌凍酒相對,攲枕背殘燈未眠。
乞得曉鍾西拜望,露中香為祝親燃。
《冬至汴下早行有感一首》
宋代:劉一止
刺促驚時節,侵尋念物華。
半生多客裡,今日又天涯。
曉月看眉嫵,飛雲亂眼花。
窮途隨物感,不必是思家。
冬至古詩3
水調歌頭·冬至
宋 汪宗臣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
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
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
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作者簡介】
宋 范成大,號紫巖,婺源(今屬江西)人。嘉熙三年(1239)生。鹹淳二年(1266),中亞選,入元不仕。至順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巖集》,已佚。事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七《紫巖先生汪公宗臣行狀》。今存詩十三首,《全宋詞》錄其詞4首。
冬至古詩4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辛酉冬至
(宋)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至詩詞(五):冬至感懷
冬至古詩5
念奴嬌(冬至夜作)
朝代:宋代
作者:仲並
原文:
灰飛山解竹。慶群陰消盡,新陽來複。雲物呈祥連瑞靄,煙氣紛紛馥馥。紫陌香衢,朱簷影裡,羅綺花成簇。嶺梅驚暖,數枝爭綻寒玉。
有人嫋嫋盈盈,今朝特地,為我新妝束。嬌倚銀床添繡線,長喜修眉舒綠。不道多情,錦屏羅幌,難得歡生足。誰知今夜,玉壺銀漏催促。
作者介紹
仲並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後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几上僅餘檯曆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閒退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