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評課稿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評課稿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概念,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礎上學習的。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後的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並且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聽了馮教導執教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一課,深受啟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究竟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什麼定量關係呢?馮老師安排了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擺4個不同的長方體,並藉助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每個長方體,要求學生記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等有關資料,透過觀察、分析,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逐步歸納得出計算方法。這一過程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

二、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馮老師展示出6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長、寬、高與體積的關係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馮老師引導學生透過觀察長、寬、高與體積的關係,讓學生髮現規律:長方體的體積正好是它們長、寬、高的乘積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馮老師引導學生用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馮老師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在這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學生透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發散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視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

脫離生活的數學,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身邊的事物割裂開來,既不利於學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又無法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韓老師把算字典的體積貫穿課的始終。在課後練習中“一個長方體木箱長5分米,寬和高都是0.4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課程接近尾聲之時,馮老師始終沒有忘記讓學生再次感受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學習了它,就應該把它運用到生活中。透過聯絡實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

四、重視反饋糾正。

反饋糾正是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馮老師在教學中反饋形式多種多樣,隨堂提問、課堂交流、佈置練習等反饋及時,糾正有力。反饋面較廣,反饋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知識缺陷的積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韓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馮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當然,藝無止境,教學尤其如此,針對這堂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還需再繼續探究,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1、時間分配不合理,前松後緊。我認為複習的內容太多,如辨認老師列舉的這些物體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對五年級學生而言,這太簡單了,本節課無需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容積單位與本節課聯絡不緊密,也無需複習。教師應該在這裡爭取時間,讓學生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留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2、教師處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於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如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時,先提示學生正方體長、寬、高相等,再分小組討論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所以學生不到一分鐘就討論好了,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我認為教師應該大膽放手,少提示,讓學生的討論實現學生的動手操作、互幫互助、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代替老師的講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