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世說新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裡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設情景 匯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後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匯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 ,進行補充說明

《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鍊、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範朗讀並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絡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五、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佈置。

1教師小結

2佈置作業

(一)在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蒐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過程:

一、匯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髮言,由此匯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薰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覆地告誡我們,誠於中必信於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於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麼,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範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並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四、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顧:回頭看。

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並識記。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捨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採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與《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

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

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

與孩子有關

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

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佈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

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瞭解古代聰慧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文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難點】

翻譯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3遍,查字典,看註釋,試翻譯。

2.思考課後研討與練習。

二、匯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讀過的那些關於古代的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看看都有哪些?

(PPT展示)

圖片一:“司馬光砸缸”一一七歲的司馬光用大石頭砸破大水缸救出掉在水缸裡的小夥伴。

圖片二:“曹衝稱象”一一六歲的曹衝,利用浮力這一原理,解決了一個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

圖片三:“孔融讓梨”一一年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禮儀的孔融。

其實啊!在我國古代像司馬光、曹衝這樣聰慧的少年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第五課《世說新語》兩則中也有兩位和他們一樣聰穎機智的少年。那麼中國古代的兒童為什麼這麼聰明呢?接下來我們透過學習《世說新語》中的第一則《詠雪》來進行大揭秘!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第25頁,我們一起來學習《詠雪》

(板書:5.《世說新語》兩則 劉義慶 詠雪)

三、教師活動:作家作品簡介。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劉義慶

(PPT展示)

現在我請一位同學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劉義慶,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可以看一下課本下的註釋,把重要的資訊用紅筆勾劃下來。

劉義慶(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

《世說新語》是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卷共八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主要記載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請一位同學朗讀)

謝謝!請坐。這個“門”呢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專題”,而“詠雪”就出自於“言語”這個專題。

四、教師活動:朗讀課文

1.第一遍讓全班朗讀。

那麼《詠雪》是一篇怎樣的文章呢?讓我們齊讀一下這篇課文,看看古人是怎樣詠雪的?

詠雪起······

(學生朗讀)

2.第二遍由老師範讀。

讀文言文不僅要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節奏。怎樣才能讀出節奏呢?就是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現在老師給大家朗讀一遍。同學們在聽的時候用斜線把老師停頓的地方劃出來。

(範讀)

(PPT展示)

大家看一下,你們劃對了嗎?

3.第三遍讓全班齊讀,要求節奏合理。

現在我們按照這個節奏再朗讀一遍課文

(學生朗讀)

這遍聽起來好多了。

五、教師活動:翻譯課文

那同學們現在來找一下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人物啊?

(PPT展示)

文中的人物瞭解清楚了,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文中一些字詞的解釋。

(PPT展示)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篇文言文,那我們就需要把文言文翻譯成我們今天用的現代漢語,然後去了解文章的大意,翻譯文言文其實是有方法的,現在老師教大家一種有效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PPT展示)

“光說不練假把式”下面我們就用“六字法”翻譯一下以下這三個個句式。

(PPT展示)

(1)“白雪紛紛何所似”一一剛剛我們說了翻譯文言文呢,一般要用現代漢語的規範來翻譯。這個句子是一個倒裝句,我們就需要用“六字法”中的“調”,來調整一下句子的順序。那麼“白雪紛紛”就應該調整為“紛紛的'白雪”,“何”是“什麼”的意思,“似”是“像”的意思,那就應該把“什麼像”翻譯成“像什麼”。那整句話就應該翻譯成“這紛紛的大雪像什麼一樣呢?”

(2)“撒鹽空中差可擬”一一我們現代漢語有“把”字句,但在古文中沒有,那我翻譯這句就可以用“把”字句來翻譯,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即公大兄無奕女”一一這是一個省略句,誰是“無奕女”呀?那我們就要把主語加上,謝道韞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

好!老師已經把方法教給大家了,現在哪位同學能自告奮勇的起來給大家翻譯一下全文。

翻譯: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侄兒侄女談論詩文。一會兒,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蒽!翻譯得不錯。

六.教師活動:分析課文

我們已經大致的瞭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我們就回到文章的主體來分析一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的開端用“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給我們闡述了時間(寒雪)、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和他的侄兒侄女)、事件(講論文義),短短的15個字就給我們交代了詠雪的背景。

(板書:背景)

交代完背景以後,作者告訴了我們詠雪事件的起因。

(板書:起因)

“俄而雪驟”,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謝太傅感到很高興,於是就有了“詠雪”一事。那接下來就是詠雪的經過。

(板書:經過)

這個經過其實就是“一問兩答”的經過。誰提出的問呢?“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哦!這句話告訴我們原來是謝太傅提出的問題

(板書:一問,謝太傅)

他的這一問得到了兩個回答,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太傅哥哥的兒子胡兒回答說像把鹽撒在空中一樣,他把紛紛的大雪比作“撒鹽”。

(板書:兄子:“撒鹽”)

接著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太傅的大哥的女兒回答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漫天飛舞。謝道韞把雪比作“柳絮”。

(板書:兄女:“柳絮”)

在他們倆回答以後謝太傅並沒有明確說誰的比喻好,而是“大笑樂”,這十分的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給出定論,而是在最後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一一“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看起來作者並沒有給我們交代詠雪的結果,也沒有表明誰的詠雪句比較好,而只有一個補述的身份。

(板書:補述身份)

這看似無果的結尾其實是一個有力的暗示,我們想想作者為什麼只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呢?作者告訴我們她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其實就是再向我們暗示了謝太傅和作者比較傾向於謝道韞的比喻,從而讚賞了謝道韞的才華。那麼謝道韞的比喻比謝朗的好在哪兒呢?我們來比較一下。

我們先來看看“撒鹽”這個比喻,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相似,這個比喻達到了我們說的形似。

(板書:形似)

而“柳絮”這一比喻呢,我們知道柳絮的顏色和雪的顏色沒有相似之處,而且柳絮在風中往往是漫天飛舞的,雪大都是向下飄落的,所以在形似上這個比喻沒有撒鹽這麼貼切。但是當我們看到“柳絮”一詞的時候我們會聯想到春天,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當我們讀到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時候,我們會想到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有深刻的意蘊。

(板書:意蘊)

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而且這個“撒”字給人一種刻意人為的感覺,沒有體現出雪的那種自然姿態,所以“撒鹽空中差可擬”這一喻雖形象但卻不美。而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卻給人美好的感覺,同時也把雪花隨風飄舞的那種動態美體現出來。如此我們看,好的比喻和好的詩句除了要達到形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蘊。

那麼可能同學要問了,為什麼謝道韞的這個比喻寫得這麼好呢?並非偶然,因為謝道韞確實是一個有詩情才學的女子,而她才情主要來自於家庭教育。我們知道古代的教育和我們現在的教育不同,他們以家庭教育為主,所以謝道韞深受家庭的教育影響和薰陶。

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從課文中的一些語句讀出了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資訊。下面同學們可以在文中找一下能體現她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詞或句,然後把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同學們思考一下,老師找同學起來補充。

(PPT展示)

(1)謝道韞的才氣主要來自家庭的教育和薰陶,我從寒雪日內集這個詞語(這句話)中看出謝家不讓孩子有無所事事之時,隨時隨地和孩子進行文化交流的這種教育氛圍。

(2)謝道韞的才氣主要來自家庭的教育和薰陶,我從講論詩文這個詞語(這句話)中看出謝家的長輩和孩子們經常互相談論詩文,從而進行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承的這種教育氛圍。

(3)謝道韞的才氣主要來自家庭的教育和薰陶,我從欣然這個詞語(內容)中看出謝家的長輩不擺長者架子,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探討詩文,讓孩子輕鬆快樂學習的這種教育氛圍。

現在同學們知道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兒童這麼聰明瞭吧?因為他們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七、小結

文章客觀地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為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裡,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讚賞道韞的才氣。

八、背誦課文

好了,現在請全班同學試著背誦一下這篇課文。

九、教師活動:拓展延伸

那同學們還知道一些其他的有關雪的詩句的詩句嗎?老師這兒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提示:這首詩詩人賦情於雪,彷彿白雪也嫌春光來遲,像落花一樣飄飛,來裝點春色。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為千古寫雪之名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提示: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提示: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

(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十、課後作業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回去以後

1、把課後練習題的第一題、第四題做在作業本上

2、背誦《詠雪》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世說新語》及劉義慶。

2、積累文言詞語。

3、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並熟讀成誦。

重點

積累文言詞彙,熟讀課文

難點

熟讀成誦。

突破重難點方法

1、聽音訊誦讀,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朗讀節奏,並試著跟讀。

2、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競賽讀,分小組讀,配樂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達到熟讀成頌的目的。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時間

學生活動

時間

匯入課題

“誠信”是立世之本,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諸如“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浪花,伴隨著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活動1

1、指導學生學會看課下注釋,瞭解《世說新語》及劉義慶。

2、指明學生介紹《世說新語》及劉義慶。

學生活動1

1、生藉助課下注釋瞭解《世說新語》及劉義慶,並在書上勾畫,

2、生舉手說說自己的收穫。

學生當堂練習1

朗讀關於《世說新語》及劉義慶的資訊。

教師活動2

1、ppt出示本課的生字詞。

2、指導學生藉助課下注釋認讀這些詞語。

3、範讀課文,注意節奏要明顯且慢,讓學生畫出節奏。

4、ppt出示生字詞的拼音,學生齊讀生字詞。

學生活動2

1、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本課的生字詞。

2、藉助課下注釋解決這些生字詞。

3、透過課下注釋還是不會的可以問老師和同學。

4、聽老師範讀,標註拼音並勾畫出節奏。

學生當堂練習2

齊讀ppt上的生字詞,並在書上註上拼音。

教師活動3

指導學生如何朗讀文言文,並聽學生朗讀,對學生的各種朗讀進行評價。

學生活動3

1、學生朗讀個別段落。並對其朗讀進行評價。

2、分小組競賽朗讀,看看那組讀得好。

3、一位同學展示讀,讀出節奏。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要求字音正確,節奏明顯。

當堂練習3

自由朗讀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課文小結

大家朗讀得非常好,但是文章到底說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佈置課外作業

朗讀課下注釋。試著翻譯《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兩則

劉義慶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中華民族守信、有禮等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語的積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設計一)孔融讓梨的故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設計二)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裡。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二、試讀

1.教師範讀。

2.角色分配(一生讀故事敘述性語言,男生讀友人語言,女生讀元方語言。)

要求: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

3.全班齊讀。

三、試譯

1.結合工具書及頁下注釋,理解文章。

2.教師提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留、換、調、補、刪、加)

3.師生共同歸納。

重點詞句:

①過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丟下、捨棄)(離開)

③去後乃至(才)

④下車引之(拉)

⑤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尊稱。君:對別人的尊稱。

重點句子翻譯:

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試析

1.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討論歸納:

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歎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2.在“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中陳元方反駁友人的話妙在何處?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歸納:

妙在抓住“信”和“禮”進行反駁。首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惡意攻訐(jié),是沒有禮貌。針鋒相對,言簡意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

五、運用

比較閱讀《約不可失》

約不可失

魏文侯⑴與虞人⑵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⑶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⑷之。

六、小結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課後小結

自主學習,整體感悟部分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結合註解、工具書學會自學法,如圈點勾畫,概括文意,複述課文,感知文意。課堂小練,此項活動中有多種能力的訓練,如讀、說、聽、寫。在比賽中既檢查和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完成了教學重點之一詞彙的積累,文言語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識,培養了學生多種語文能力。同時體現課堂自學效果。

板書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說新語》

元方                        友人

聰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禮                知錯就改

重誠信      知禮儀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作品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曾子殺豬”故事?(講述故事)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幹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兩個這樣的人物。

二、整體探究

1、瞭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標1)

提問: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世說新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

2、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完成目標2)

三步走:

一讀:注意特殊讀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三讀:理解課文大意,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請同學上講臺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後認真點評)

3、探究(完成目標3)

①、《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明確:“信”是立世之本,陳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連七歲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對他很不以為然,“信”之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我們從小要做一個重禮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個人物的言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提示: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學生會讚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匯入

回顧上一節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疏通課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較差的同學也能用自己的話複述)

2、小組設計問題並做好解答,準備向其他小組提問。(出題內容可涉及讀音、字詞解釋、句子翻譯、故事內涵~~每組最少準備四個問題)

3、展示學習成果(抽籤選出出題小組,回答人選由出題小組指定)

三、設定問題由學生答題(學生提過的問題不再重複)

1、這則短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

明確:兩個,華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樣刻畫這兩個人物的呢?

明確:語言描寫

3、除了透過語言來刻畫,還透過什麼來刻畫了呢?

明確:心理,動作

(從文中找找,讀一讀。)

4、作者又是採用什麼手法來突出這兩個人不同的語言和行為的呢?

明確:對比

5、怎樣採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的呢?作者採用了幾次對比?

明確:王朗與華歆的對比,王朗前後行為的對比。

兩次,第一次     歆難之   朗幸尚寬         第二次      朗欲舍所攜人   歆攜拯如初

6、從兩個人這兩次行為的對比中,你從中看出了兩個人怎樣的性情品質呢?

明確:王朗輕諾寡信  華歆救人救到底

7、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明確:不能輕諾寡信,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不能在危難關頭捨棄別人。

四、小結:

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檢驗出一個人品質的高低。傳說耶穌當年對捐贈給他許多錢的富翁不聞不睬,而對一身赤貧卻捐給他一文錢的寡婦大讚其美德。看來,身處困境仍然救助別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華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