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北京市-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北京市2016-2017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一、名著閱讀

(題文)《紅樓夢》前80回中出現3次_________節。第一次出現在小說開篇,重點情節是甄士隱痛失愛女;第二次出現的重點情節是元妃歸省,賜名省親別院為__________;第三次出現在53回和54回,同時也是賈家的家宴。

《紅樓夢》第66回,_________在自己的脖子上橫抹一劍,於血光中濺出情痴與情恥交織成的勇烈;其姊__________卻“忙將衣服穿戴整齊,上炕躺下”,無聲死去,反以怯懦展示出另一種悲愴與勇烈。

(題文)《雷雨》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劇作家____________精心設定了該劇的“序幕”:十年後_________(地名)變成了教會醫院,一位孤寂的老人___________(人名)來到醫院看望兩位瘋了的老婦人——____________(人名)和__________(人名)。這時來醫院的年幼的姐弟倆目睹了這一切,又像聽“古老的故事”一般聽人們講起了十年前__________兩家的往事。

二、選擇題

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詞語書寫都正確的一項是

A、賢惠 珠磯 汗涔涔(cén) 前倨(jū)後恭

B、吟嘯 羅髻 故壘(lěi) 快(kuài)炙人口

C、蓴菜 賄賂 駑(nǔ)馬 殘羹(gēng)冷灸

D、帷幄 詭譎 膏腴(yú) 冠冕(miǎn)堂皇

下列選項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別稱有“詩餘”、“琴趣”和“長短句”,根據詞的字數多少,又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唐代的部分文人開始作詞,晚唐五代時形成了“花間派”。

B、婉約派和豪放派是宋詞的兩大流派,婉約派的代表有柳永、辛棄疾,豪放派的代表有蘇軾、李清照。其中,婉約派是宋詞的“當行本色”。

C、司馬遷,字子長,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曾擔任太史令。他的《史記》共有130篇,記載了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D、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與陳壽的《三國志》,被稱為“前四史”。除了《史記》是紀傳體通史,其他三部都是編年體斷代史。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漢亦留之以相當

B、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C、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

D、相如因持璧卻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乃使其從者衣褐”的“衣”與“左右欲刃相如”的“刃”都是名詞作動詞。

B、“宜皆降之”的“降”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的“奇”都是意動用法。

C、“求人可使報秦者”與“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的句式不同。

D、“未之有也”與“而君幸於趙王”的句式不同。

三、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小題。

茶之於中國。就如同紅酒之於法國,啤酒之於德國,茶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也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茶伴隨中國的歷史篇章緩緩展開,中國茶史可上溯至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當時茶被作為一味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到西漢時,荼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茶興於唐,盛於宋,唐代飲茶蔚然成風,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荼產業的發展,全國範圍內茶鋪、茶館鱗次櫛比,茶產業和茶文化空前發達。陸羽撰《茶經》三卷,闡述荼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等林林總總,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作。到了宋代,宮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為雅,進一步推動了飲茶之風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無茶。“茶之為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這是宋代王安石對茶的讚美。明清時期茶葉製作技術進一步發展,“作罷龍鳳團”使散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蒸青的製茶方法改為炒青,同時也推動了其他茶類的發展。茶隨著歷朝歷代的興盛而興盛。繁榮而繁榮。

茶與宗教的關係歷來也相當密切,不難發現,很多名優茶都與宗教有一段淵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種植打理。道教最早將茶作為得道成仙的重要輔助手段,視茶為長生不老的靈丹仙草。佛家也偏愛茶,認為飲茶能“破睡”,幫助坐禪修行,還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歷古有“茶中有禪、茶禪一味”之說。杭州龍井寺產龍井茶,餘杭徑山寺產徑山茶,廬山招賢寺產廬山雲霧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點都不為過。

茶也影響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國的文化及傳統。從廣東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國的英式下午茶。千年來,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與各地文化相融合,開枝散葉,浸潤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國特色、形式豐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更迭。與其同壽的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著中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葉嘉木承載著五千年的歲月,蘊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對唐宋時期習得的中國茶道的提煉和昇華,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難在中國茶人中尋得芳跡;中國千餘種茶的品種、傳統制茶工藝也有一大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殆盡。此時,急需國民更多關注茶學,研習茶文化,增進傳播及教育,以保留、保護、復興先人給予的茶文化瑰寶。

永恆都是經典的,而要做到經典必先在當下時代成為風尚與流行。讓茶在時下成為一種流行、不被淘汰,這是生存與傳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時尚,讓更多年輕人喜愛和接受,是今日茶葉傳承之路上需要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今天的90後、00後們將是未來二三十年茶學傳播的主力軍,要讓他們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給茶換上新潮的衣裝。其實,中國茶的形式也並非一成不變。唐代茶就流行煮著喝,宋代流行點茶法,明清流行沖泡飲用。

(選自戎新宇《茶,一張中國文化的.名片》)

1、下列對加點字的讀音和詞語解說,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鱗次櫛比: “櫛”讀作zhì 鱗次櫛比的意思是形容房屋等密集。

B、養氣頤神: “頤”讀作yí “頤”的第二筆是豎折“∟”。

C、更迭: “迭”讀作diē “迭”的意思是屢次。

D、棘手: “棘”讀作zhé 棘手的意思是形容事情難辦。

2、下列關於茶的發展歷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茶的歷史悠久,神農時代只是作為草藥,用來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西漢時期,茶已發展成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

B、唐朝飲茶蔚然成風,茶已開始成為貢品,全國茶鋪、茶館林立,陸羽所撰的《茶經》更是推動和加速了茶產業和茶文化的空前發達。

C、茶盛於宋朝,上至官廷、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飲茶為時尚,甚至發展到“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的地步。

D、明清時期,製茶技術進一步發展,茶葉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某一種茶葉的製作技術的提高,又往往推動其他茶類的發展。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認為茶能延年益壽,佛家則認為茶中有禪、茶禪一味。

B、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性,不少地方飲茶己成習慣,如廣東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國的英式下午茶。

C、茶充當了民族間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來,中國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並在他鄉生根發芽,自成一體。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興衰更迭,蘊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4、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茶對於中國而言意義重大,就如紅酒之於法國,啤酒之於德國,茶因其蘊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B、中國茶文化歷經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國已日益淪落,已難尋蹤影,這說明茶道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

C、隨著時間的遷移,中國茶的不少品種以及部分傳統制茶工藝消失殆盡,如何傳承先人給予的茶道文化已擺在眼前。

D、如今的中國茶已面臨著生存困境,要讓中國茶傳承得更遠,就要改變茶一成不變的古板樣式,給茶換上新潮衣裝。

四、句子默寫

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騎擁高牙,_________________,吟賞煙霞。(《望海潮》)

(2)_________________?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

(3)羽扇綸巾,談笑間,_________________。(《念奴嬌》)

(4)人生如夢,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嬌》)

(5)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_________________。(《定風波》)

(6)把吳鉤看了,_________________,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

(7)舞榭歌臺,_________________。(《永遇樂》)

(8)_________________,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9)尋尋覓覓,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聲聲慢》)

五、詩歌鑑賞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洞仙歌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後時之悔。

雪雲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於人便青眼①。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注]①青眼:指初生之柳葉,細長如眼。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先以“雪雲散”“放曉晴”寫冬盡春歸的季候轉換,然後寫早春梅柳的獨有風姿。

B、下片“一年”三句,寫“小豔疏香”勝過濃芳,體現了詞人對春光美景獨特的審美眼光。

C、“到清明”四句寫清明暮春時節百紫千紅,雖一片爛漫,但“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

D、詞末三句借景抒情,表達傷春之意,賞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佔韶光。

2、詩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觀點,下列詩句所寫的景緻,不符合作者的審美情趣的兩項是

A、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B、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C、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北宋 蘇軾《贈劉景文》)

D、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北宋 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E、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南宋 朱熹《春日》)

3、作者在序中說“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請對上片中所寫的梅柳作簡要賞析。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下列小題。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彬始生週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

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①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於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交結?”

七年,伐江南。長圍中,彬每緩師,冀李煜歸服。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餘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餘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既聞此語,美窈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

鹹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文,手為和藥,仍賜白金萬兩。六月薨,年六十九。上臨哭之慟。

(取材於《宋史 曹彬列傳》)

[注]①:覿,讀dí,相見。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受而籍之以歸 籍:登記造冊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帥潘美預以為賀 預:參與,加入

D、仍賜白金萬兩 仍:於是,又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待以賓禮 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

B、觀其所取 一無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總師也 上臨哭之慟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使吳越,致命訖即還

出使吳越,傳達旨意完畢即刻返回

B、吾終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絕收禮,就會得到好的名聲

C、請煜入宮治裝

請李煜進入宮殿收拾行裝

D、上覺,遽詰所以

皇帝察覺了,急忙追問其中的緣故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曹彬拒絕借公務而取私利,不過他做人處事也講究變通,收下禮品後如數上交。

B、曹彬為官清正,對宋太祖不巴結逢迎,對同僚也不結黨營私,深得太祖的賞識。

C、曹彬突然稱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後不妄殺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禮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眾,宋太祖雖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備,並有所防範。

5、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彬笑曰:“煜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

6、文中第5段寫道“美竊視彬笑”、“上亦大笑”,請分別簡述兩處“笑”的緣由。

七、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魯院裡的柿子樹

(1)魯迅文學院有一座花園,花園裡有一棵柿子樹。因為我們來的時候是秋天,正屬於它的季節,它變成了這裡突出的風景。柿子樹長在園子的中央,被一些別的樹木圍繞著,原本跟那些樹木一樣高大,因為它滿枝頭綴著柿子的緣故,別的樹木都成了陪襯,連它自身的葉子也是陪襯了。

(2)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飯後我到園子裡去散步,一眼就看見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結滿果子的柿子樹,不由得就看的發了呆。微風起的時候,突然覺得它根本不是樹,因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這樣陽光燦爛的日子,天藍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邊去,這樣的藍裡,白雲就呈現出最豔的顏色。這時候美以不可言說的方式擊中了我,恍惚中,覺得那柿子樹上綴著的是一團團結晶的陽光,散發著平時難以見到的明亮。

(3)很多時候我到花園裡並不是為了柿子樹,卻總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難道是因為它身上有明顯的秋意嗎?這樣想,也許銀杏不服。那一棵棵銀杏樹,所有的葉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黃昏裡閃著朝暉的明亮。有些輕輕地灑落地上,燦燦的,像鋪了一層錦,像一幅油畫。樹上和地上一片金黃,讓人覺得這美景可以綿延,可以天長地久。然而就在一個黃昏,寒風起了,銀杏的葉子全部被風帶走,只剩了樹枝。這時候的柿子樹一派沉靜,雖然它的葉子也被風帶走了,但果實仍高高掛滿枝頭。

(4)我從小徑的迴環處走,抬頭看著樹上的柿子,就彷彿看著一雙雙溫暖的眼睛,剎那間明白了自己為什麼總要到這柿子樹旁邊了。它們靜靜地看著我,無聲地與我交談,說它在那些喧騰的日子裡,怎樣讓自己的心泊於安詳和沉靜;說它在春天開出並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經是一顆小小的被葉片遮蔽的青果;說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來,使自己變成陽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碩果實、可摸可觸的愛。於是我思索柿子樹在到這裡之前的經歷,它是長在一群同樣的樹木中間嗎?它是怎樣被命運選中,到魯院的花園裡,成為獨特的風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運地到這裡。它的命運之中是否也有風雨和雷霆?它的生命裡是否也有春風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間的悲喜,才呈現出這一樹的殷實和輝煌?

(5)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樹下,在枯萎的草柯間撿了兩枚熟透墜落的柿子。它們的光芒和馨香像音樂一樣盪漾。由此我知道了,樹木怎樣靠果實傳遞快樂和希望。

(6)這座獨一無二的花園裡,在樹陰和花叢中掩映著一些大文學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們有的器宇軒昂,有的神采飛揚,有的在傾心交談,有的在凝神沉思。他們的生命氣息透過顏色沉鬱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時空中傳遞。我駐足於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溫和的語氣跟我說:“我用作品表達我無窮無盡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溫暖,我就十分滿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腳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遠眺,一本開啟的“書”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書,她的文字,她的“愛的哲學”,隨之,一股溫暖明朗的情調蔓延開。

(7)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園裡的一切都沉浸在靜寂的灰色裡,只有柿子樹還高舉著一簇簇火焰般顯眼的果子,微笑著,歌唱著……

(取材於郭嚴隸的同名散文)

1、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深味:深沉的滋味

B、殷實:充實

C、器宇軒昂:氣質、風度出眾

D、凝神遠眺:聚精會神地向遠方眺望

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情感飽滿豐富,既有對柿子樹的景仰讚美之情,又有對銀杏樹的不滿之意。

B、作者描寫了北京秋日藍天白雲的美景,襯托出綴滿果子的柿子樹的獨特之美。

C、第④段結尾處的三個問句,層層遞進,形成磅礴之勢,表達了“我”的深刻思考。

D、文章結尾再次描寫柿子樹的形象,呼應前文,含蓄地表現了文章的主旨,意蘊深長。

E、文章寫柿子樹果實燦爛明麗的色澤,高掛枝頭的姿態,傳達了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

3、第三段作者為什麼寫銀杏樹?請簡要分析。

4、文章寫文學大師的雕像,有什麼作用?

5、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我”從魯院裡的柿子樹身上獲得了哪些啟迪。

八、小作文

《雷雨》中每一個人物都是悲劇的承擔者。這些人物中,你最同情哪一個人物?請結合作品內容談談的你的看法。要求:條理清晰,理由充分。

共享單車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如亂停亂放、惡意破壞、據為己有等不文明現象。請你寫一段文字,倡議大家摒棄對共享單車的不文明行為。

要求:語言精煉得體,理由充分,有號召力。

九、話題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內越來越多的短牆,不禁傷感:“牆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來,一個大家庭就這麼散了。”

一位詩人,面對一座斷壁說:“你的一生,接受了那麼多單梯的憑靠:現在你快倒了,你想過那些靠著你的梯子嗎?”

一個囚徒,望著監獄的高牆,淚流滿面:“這牆讓我失去了自由,此地決不可再來。”

一名學子,望著北京大學的圍牆感動不已:“儘管很多東西都在改變,但這牆沒有變,一百年來它擋住了太多的喧囂,將我們包裹其中,給我們一種可貴的安全。”

……

牆,普通又不普通。我們的身體、思想、情感,無不與一面牆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關係。請圍繞“牆”這一意象,展開合理聯想,寫一篇文章,表達對生活的感悟。

要求:

(1)立意自定,鼓勵有創意的思想;

(2)題目自擬:

(3)文體為記敘文或議論文;

(4)不少於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