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智慧》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

《教育的智慧》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工作者、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崇德先生寫給中小學教師的近著。本書以創新的意識,嚴密的邏輯,源於教改實驗的科學性,以及生動流暢的文筆,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上對素質教育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回答了基礎教育改革中許多重要的問題。

掩卷沉思,書中的不少觀點給我們以啟發,能夠讓我們回味。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闡述的“教師的素質”給我感觸最深。本章以“認識自己:教師就應是什麼樣的人?”一問展開闡述。林先生喜歡趙樸初的詩,而我讀了趙樸初的詩也十分感動和安慰,同時也更添幾份職責。讓我們一齊來讀讀趙老的《金縷曲——獻給人民教師》:

不用天邊覓英雄,教師隊裡,眼前便是。歷盡艱難終不悔,只是許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無怨無尤吞折齒,捧丹心,默向紅旗祭。患與安,無論比。

幼苗茁壯園丁喜。幾人知,平時辛苦,晚眠早起?!澡溼寒溫榮與悴,都在心頭眼底。費盡了千方百計。他日良材承大廈,賴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熱,無窮際。

趙老的這首詩飽含了對人民教師辛勤付出的肯定與讚美,我們每個教師讀本詩都會心中湧起一份激動和安慰,同時更多地會反思:我做到詩中所寫的那樣了嗎?我是否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稱號?

應對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師能否跟上,這決定我們教師自身的努力程度,決定我們是否具備了適應教育改革應具有的素質。那麼,教師務必具備哪些素質呢?林先生透過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認為教師素質在結構上應包括教師的職業理想、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的教學監控潛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與策略,下面將我的學習理解與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師德與詩魂——教師的職業理想。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即對教育有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和用心性;而師愛則是師德之魂。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神聖”,因為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師愛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它不僅僅提高眼前的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要視學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誠意地愛他們,並努力使這種愛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二、立體交叉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應對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應對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應對我們的教育物件越來越聰明,作為教師如果不學習,就將落後,難於應付學生的質疑。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更新知識,即要有“本體知識”——教師紮實的本體知識是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又要有必須的“文化知識”——像蜜蜂採蜜一樣博採眾長,增強文化底蘊,以贏得學生信賴和愛戴,從而擴充套件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fdcew他們的求知慾,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和與之相關的知識,即豐富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再加上必要的“條件性知識”——即教師所該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是獲得事半功倍的重要條件,否則違背學生身心發展來搞教育則會造成事倍功半。

三、我的學生必須能成才——教師的教育理念。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應有這樣的自信:“我必須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必須會進步,會成才。”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爭取學習的成功。賞識教育家周弘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四、才華的頂點——教師的自我監控潛力。這種自我監控潛力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那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品質。教師教學監控潛力包括:課前的計劃與準備性、課堂的反饋與批判性、課堂的控制與調節性、課後的反省性。大凡著名特級教師都有著良好的反思習慣,像於漪、袁蓉就是最好的榜樣。

五、技術加藝術——教師的外部行為表現。教學行為是教師工作的主要表現,因此,教學行為是教師素質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衡量教師教學行為是否恰當能夠從六個方面去做,即教學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任務的合理性、教學策略的啟發性、學生參與的用心性、教學評估的有效性。

總之當教師不容易,當一名好教師更不簡單。但是我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就應無怨無悔,並且要為爭取做一名優秀教師而不懈努力。如果成不了優秀,起碼也要對得起“教師”這個神聖的稱號,對得起我們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把孩子託付給我們的家長,對得起敬仰我們教師的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們。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2

我想,對每一位老師來說,後進生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我們帶的班級裡,我們操心最多的,是後進生,他們不但讓我們在教學上用盡渾身解數之後屢嘗敗北之苦,感嘆他們腦構造的堅固——怎麼就教不會呢?而且還經常和我們在日常班級管理上鬥智鬥勇,趁你看不見上課偷偷拉著學習好的同桌說話,課下你一不注意就三五成群在校園裡追逐打鬧,班級那點點量化管理分幾乎都是被他們給三番五次折騰沒的,一不小心還給你摔個人仰馬翻,鼻涕眼淚一大把的哭哭啼啼給你看。所以,後進生,是我作為一名老師、一名班主任最頭疼的問題。

該怎麼面對他們?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有效果?當老師的這幾年裡,我一直在向老師教師學習,並結合自己的實踐不斷摸索,假期裡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的智慧》,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首先是化批評為表揚。李鎮西老師說:“批評是教育的重要方法,但是,有時候表揚會更有效,富有智慧的教師,哪怕是在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也能夠找到學生可以鼓勵和表揚的地方,巧妙的將批評轉化為表揚,從而達到觸動學生心靈教育學生的目的。”我的脾氣是比較急躁的,每次看見學生犯錯誤,總是忍不住大聲批評他們,但是我發現這樣時間長了,很多後進生就習以為常,引不起他們任何的反思,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向李老師學習,巧妙將批評化為表揚,相信效果一定會很好。

其次是用幽默誇張的話語引導後進學生。在這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所有的孩子們都喜歡老師說幽默誇張的語言,所以在批評後進生的時候我也會故意用幽默誇張的語言來達到效果。有時候個別學生上課說話,我就會停下來說:“我聽見八十隻青蛙在呱呱呱。”孩子們鬨堂大笑,笑完之後基本上會安靜下來,偶爾還有個別同學再偷偷說話,我就會說:“還有一隻小青蛙在呱呱”學生立馬能安靜下來。課下個別調皮的後進生出去追逐打鬧出現“小事故”的時候——一般當他們哇哇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淚來找我告狀的時候,我都會先用幽默的語言安撫學生的情緒“哎呀,你的鼻涕都快一米那麼長了,快用老師的‘愛心牌衛生紙’擦擦……”“你的眼睛比小白兔的還紅了,快給我看看……”很多孩子立馬就破涕為笑,羞羞答答的開始躲,從自己受委屈的情緒中走出來,知道自己又犯錯了,幽默的語言不僅把孩子從一個消極的情緒中拉出來,還馬上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然後是多給後進生機會表現。李鎮西老師在書中說:“後進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美好道德的萌芽。”“教育者的明智和智慧,在於引導‘後進生’經常進行靈魂的搏鬥,讓他們不但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其實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肯定。我發現後進生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自卑的,去年期末考試之前,我為了鼓勵學生,就在班裡說:“認真聽課,好好複習,優秀的同學和進步的同學都有獎狀的。”結果我話音還沒落,就響起一聲悠悠的嘆息“唉,沒有我的份……”這是一個很陽光很調皮的坐在第一排的男生說的,語調很誇張。我說:“怎麼會,你好好努力,進步就有。”他特別認真的對我說:“可是我學習不好啊。”我安撫了他好久,最後約定,進步十分左右就發獎狀。還有一次上下午放學之後,有幾個後進生在教室裡補作業,寫完之後,我在黑板上抄了幾道練習題,本來是想直接給他們講的,結果我習慣性的問了一句:“誰會舉手。”幾個孩子爭先恐後的回答,跟平時課堂上沉悶的表現判若兩人。透過這幾件事我發現後進生也想表現,可是,由於他們的基礎等各方面的原因,課堂上還沒等他們思考出答案,優等生就已經回答完畢了,久而久之,他們越發養成了不思考的習慣。所以,平時我總是會盡力給後進生表現的機會,雖然他們還是後進生,但是起碼讓他們學會進行一些思考,一點一點慢慢進步。並且照顧了他們的自尊。

最後是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李鎮西老師說:“後進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生普遍存在的迴圈,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要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逐漸減低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逐漸進步的信心。”這一條是我尤其應該注意學習的,很多時候,對待後進生,我的耐心不夠,總是希望他們快一點,再快一點,很不得他們立刻變得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以後,我要向李老師學習,學會容忍他們“舊病復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等待他們的“犯錯週期”逐漸延長……

最後,借用李老師在《教育的智慧》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不能做超出我們能力和責任範圍的事,我們只能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這樣,即使個別學生最終沒有被“教好”,我們也問心無愧!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3

漫長的暑假,有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陪伴,我想說,日子過得真的還算充實,還算詩意。並且,在個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足的享受和滋潤之餘,也更加欽佩肖川先生對教育的殷殷執著和切切關注。在他如歌如吟般的字敘述裡,細細體會他那份對教育事業的堅韌信念和綿綿真情。

他在書中寫道:"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和繁雜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這讓我無由的在頭腦中激盪起對教育的新思考,對自身的反省與評判。肖川教授用自由的體和通俗易懂的字,言說著人性化教育所應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他從"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義"、"教學的智慧"、"教師的解放"、"明的星空"、"語言的世界"、"心靈的陽光"、"自由的言說"、"書的芳香"等九個主題述說著一種對教育,對教師,對教育中生命個體的發自內心的深情眷顧。你一旦走進他的字領域,你就難以抗拒那種於內心的字力量,你拒絕不了肖川先生的儒雅的睿智、你很樂意去追隨他行雲流水般真摯的教育情懷和真實的教學趣味。字裡行間流露、揮灑著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說,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裡行間無處不折射出作者對於教育、對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真的是以智慧啟迪智慧、以真情呼喚真情。書中的每一個字,無不在表達著這樣一個內容——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我最欣賞"開放的堂"這一,我一直苦苦的思索著究竟什麼樣的堂才是開放的堂?幾多困惑,幾多迷惘!肖川先生給出了精準的答案。他說,開放的堂首先是民主的堂,開放的堂寬容並鼓勵學生提出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開放的堂是學生有著情緒上安全感的堂;開放的堂重視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他特別強調一名優秀的教師總是能夠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開放的堂不囿於教師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而展開,它關注學生當下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與感受,關注不同學生已有的經驗背景,它關注的中心不是教師預訂的教學進度,而是學生真實的收穫。在堂中,只有學生是作為完整的人——有著廣闊的精神生活背景,全身心的投入堂生活——教學才有助於完整的的成長;開放的堂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與總結,注重對自我認識活動的監控。這些觀念的提出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最終明白了教學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務於學生的發展。如果在某一問題上,能夠帶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我的舞臺,那即使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也在所不惜。

我要特別情調的是:在日常的教學中,由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及時的、滿意的回答,這應該是允許的。在今天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更沒有認識全知全能的,教師是學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重要保護者,也是學生成長的守護者。這是我在肖川教授的字中所捕捉到的資訊,儘管我早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但卻不能標準的訴諸於筆底。

從對肖川教授的字解讀中,我不由得嚮往起民主的、開放的堂。(fsir)我願意成為一名具有寬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兒童的優秀老師,我向往創造民主、開放、溫暖、和諧的堂。惟其如此,才能讓教育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打下一個亮麗的底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讓學生學會過精神生活,珍視精神的價值,眷注內心,使學校生活成為整個人生美好回憶的巨大的泉和寶庫,以便讓學生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沐浴在肖川先生陽光一般溫暖的字之中,你會覺得教育是一項多麼崇高的事業,一項醞釀著真情與智慧的事業。我覺得,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就是學生的心靈得以溫暖的陽光。肖川先生的語言也如同陽光一般明媚、溫暖。他說:"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另一個(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也許我們始終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然而,我們眺望著理想的高地,我們不屈服於現實,我們也會有暫時的休憩與沮喪,但我們永遠懷著尋找精神家園的衝動,且吟且行"這是多麼有力量、有詩意的話啊,是的,我們的確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一定是光明的、溫暖的、我們夢寐以求的陽光普照開滿鮮花的未。

真的要向肖川教授深深的鞠一躬以示致敬!他的字散發著一股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你會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他的清明的智識,隨意的情性和真實的趣味。他對教育的溫情關懷,他對學術的廣泛興趣,還有他個人那種看待世界的通達的情懷,都化成了一個個飽含深情的字元躍然紙上,寄予我們熟悉的漢字以優雅的魅力。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淡墨飄香的字中隱藏著肖川先生生命的律動,以情懷澆灌字,以信念鍛造智慧,以真情與智慧交融的緯線引領教育的航向,以不同尋常的關注眷戀著教育的激情與理想!真的值得你一看!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4

這學期,我讀了肖川教授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這對我觸動很大,讓我在一年來又重新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多看書,看一些經典的書。

肖教授的書讀來完全沒有已往教育類書籍教條式的說教,而是用隨筆的形式娓娓道來。讀來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對面,將他對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來,既讓我沉浸在對教育理論的沉思中,又讓我對他獨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開朗;既像一個導師一樣給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個知心朋友一樣向我傾訴他對教育的感悟,讓我不斷地激起對教育的熱愛和追求。在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的活潑中更深地去感悟我們的教育,使我對教育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書。而且是越看越美,它美在作者的率真的性情,美在作者正直的品格,美在作者寬廣的胸懷,美在作者博大的學識,美在作者雋永的文筆。一切的一切,除了美還是美。苦於文筆的羞澀,才學的疏淺,很難將看書時內心深處的激靈用語言表達出來,躍然紙上。下面只能對書中幾處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來是由教師決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檔案決定的,也不是課程標準決定的,更不是由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這句話讓我很震驚,也不禁產生了質疑:教師真的有那麼大的能耐嗎?我們能嗎?我馬上想到了這麼多年來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我們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往指揮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擠、衝、拼,盡最大的力讓學生考出最高分。作為老師,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出高材生嗎?然而,用分數衡量太唯一,一個優秀的學生,其優秀之處除了學習,還有性格,更重要的還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講: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正因為他有了這一觀點,才敢斷言教師決定教育的方向。可我們的老師,難道不知德育為首這一道理嗎?可為什麼面對分數,還是如此地放不下呢?真慚愧啊!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這麼多年,在新課程改革這麼久的今天,這陳舊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於我的腦中,而且,自己還總認為在不斷地改革,還在為自己取得的一點微不足道成績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這段話,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關沒有完全對,我還是把課程擺在首位,把教育擺在第二。“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我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二、《教師的解放》這一節道出了教師的心聲。

當社會各界呼籲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時,可誰曾呼籲也為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的教師也減輕一下負擔?

肖教授在《教師的解放》一節中,就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師的編制過緊,

2、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

3、一些職能部門經常對學校指手畫腳,吆三喝四,各種接待,檢查,考評,應接不暇,簡直把學校當成濫施淫威的場所。

4、學校人際關係不夠單純,一些“扶持一小攝,打擊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師之間產生了惡性競爭,產生了不應有的內耗,耗費了教師的精氣神,毒化了人際關係。

5、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落後,對學生要求過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學校生活缺乏挑戰性和活力。

7、教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想想以前,曾經是“沙發上的土豆”,連電視都懶得看,何況是書?偶爾約朋友打打乒乓球,唱唱歌,在其他老師的眼裡竟成了奢侈之事。想想學生的書包是輕了,可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卻提高了。常為找不到更好的路子而焦慮萬分;為期末即將而來的成績抽查而失眠;再想想一天到晚在學校裡忙得團團轉,回到家裡卻還是一腦的空虛,想想一次評估後,老師們輪流休病假,再想想那些個“恨鐵不成鋼”的孩子們,在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精神禁錮下,我們的老師的心理壓力會是多大?

面對種種的負擔,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個“偷懶”的方法,巧幹,在無法拉牛上樹的情況下何不讓牛在樹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後,何不讓疲憊的身心在音樂中得到舒緩?抑或在書海中忘卻?在競爭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爭個頭破血流?還是那句話說得好: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但願肖教授的話十分靈驗,能使這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馬上得到解決。我也相信,教師的解放指日可待。

願所有的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讓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養,開得更迷人更燦爛!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5

莎士比亞說"好在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有了它就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朗的道路,《教育的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寒假拜讀了王曉春老師所著的《今天怎樣做教師》,給我這個在教育崗位苦苦摸索的新教師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本書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問題、管理問題等方面都給我們做了個專業化的展示:

如"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動。""我們無法改天換地,但是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為改天換地貢獻一份力量,只要我們不放棄理想。""正是家長的溺愛,教會了孩子自私和不孝。""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大家除了考試分數什麼也看不見,本該家庭教育解決的品德問題推到學校,本該幼兒園、中小學解決的品德問題推給大學。難怪我們老得"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因為家庭教育的基礎就沒打好,學校要不斷"補課";因為學校一邊"加強"某種教育,一邊同時把隱患推給高一級學校,在應試的瘋狂中,實際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製造"的問題往往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最後壓力都加到社會…""熱愛生活是熱愛學習的前提。""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態,是制怒的最好辦法之一""這可能是特點而非缺點。""我不贊成教師做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因為到底什麼樣的"靈魂"最有利於他將來在社會上發展,你並不一定清楚。再說,你對自己的"靈魂"就那麼自信嗎?"…像書中這些酣暢淋漓的名言警句,闡述的這些觀點,恰恰是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說欠缺的,讓人深思。

人們給予教師許許多多榮耀的稱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讀後感《《教育的智慧從哪裡來》讀後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尤其是中國儒家將尊師敬孔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浸潤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然而今天教師也不再擁有令人真正崇敬的榮耀和光環。重塑教師形象,還教師與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們每一個人民教師神聖的職責和不可推卸的義務。那麼站在21世紀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我們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在我們的心中應該建立起什麼樣的教師形象呢?讀了王曉春老師的《今天怎樣做教師》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的青春無數開平方。"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

以上就是我讀完王曉春老師的《今天怎樣做教師》後的幾點不成熟的感想。最後套用這樣一句話作為結尾:"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嚴格的要求我自己,儘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