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演講稿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演講稿3篇

引導語: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禮。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我今天所說的便是儒家文化——禮。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範,這就是禮。中國乃禮儀之邦。古往今來人們非常講究禮儀。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一個問題。曾子聽了,明白老師是要指點他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我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教我。”在那時, “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這是師生之間的禮儀。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四歲的孔融每次吃梨都將大的遞給哥哥將小的留給自己。對於爸爸的發問,他認真的回答:“我是弟弟,我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留給哥哥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這就是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儒家文化中有一本名著叫《禮記》。它相當透徹地宣揚了儒家的禮治主義。《禮記》有載:禮事起源於隧皇,禮名源於黃帝。從古流傳下來的禮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漸漸有人開始漠視。像敬重師長,關愛同學,向人問好要尊重禮貌。這些簡單而又體現禮貌的基本禮儀,在學校有多少人做的一絲不苟呢?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如果在這種地方最基本的禮儀都被人忽視,怎麼使外人尊重我們?怎麼使外人相信他們所遊玩的國家是它們夢寐以求想看到的禮儀之邦呢?

禮是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理應繼承並傳承下去。怎樣做相信我不用再說,希望大家能揚我中國風,壯我中國魂。能讓老外豎起大拇指:不錯,這就是中國!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演講稿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而中華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美德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古至今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許多人用自已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美德,更用自已的實際行動去充實著中華美德的內涵與外延,使其更加豐盈,從而去影響更多人的行為與舉止。中華美德如同一朵美麗的花兒,綻放在社會的大花園裡,帶給我們綿綿不斷的溫暖與感動。

孝——社會大花園裡的康乃馨。從某種角度來說,中華文化就是孝文化。從西周開始中國就有孝道,從孟子家喻戶曉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清代的《二十四孝》,再到現在眾人皆知的“百善孝為先”,這些無不貫徹著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核心。一直以來,“孝”字都滲透著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社會風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要傳承這種至善至美的孝道,去關心愛護自已的父母長輩;更要把這份關懷之心發揚光大,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位長者,哪怕是隻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真正地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樣的話,我們的家庭會更加美滿,洋溢位更加的幸福氣息;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呈現出一幅安詳寧靜的畫面。孝,具有康乃馨的淡雅氣息,瀰漫於人心,潤心於無形。

禮儀——社會大花園裡的百合花。中國具有五千的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常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社會的歷史發展起到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從孔融讓梨,程門立雪,到現如今的“中國夢,禮儀夢”,我們不難發現,禮儀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言行舉止裡。一個優雅的坐姿與站姿,一次大方自然的交談,都在無形之中彰顯我們的修養與內涵;一身得體的服飾,一句融洽的問候和恰當的稱呼,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我們的形象和魅力。作為一箇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注重禮儀。見到老師要問好,碰到同學要微笑著打招呼,言談舉止要舒服自然……另外,我們不僅要做到懂禮儀、做禮儀,更要向社會呼籲,把禮儀之美德發揚光大;用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點頭,把禮儀的種子播撒於人們的心田。禮儀,具有百合花的.色彩內蘊,它讓我們受人尊重,魅力無限。

文明——社會大花園裡的茉莉花。文明美德,猶如一泓清泉,滋潤我們幼小的心靈;猶如陽光雨露,照耀著我們茁壯成長。文明是什麼?其實文明並不高高在上,它是路上相遇時的微微一笑,是他人有難時及時伸出的援助之手,是與人相處時的真誠與友善,是撿起一個個垃圾時彎下的腰身,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禮讓,是笑臉,是寬容;是品質,是修養,是素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在家中,要孝順長輩,關愛兄弟姐妹,主動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學校裡,要團結同學,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在社會上,要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秩序。文明,具有茉莉花的清新品味,贈人以撲面的春風,浸潤枯萎的心靈。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高舉中華美德之花束,把芬芳播撒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滋潤每一個美好的心靈;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才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繼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為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銳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