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生物教學案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因此,各位老師要特別重視,為了能夠很好的幫助各位老師備課,下文特別準備了這篇七年級生物教案以供參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學會描述身邊的生物,區別生物和非生物,會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現象。
②透過觀察、討論、領會,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徵。(重點)
2.能力目標
透過事物的對比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前準備:
一盆生長旺盛的含羞草,多媒體課件;學生查詢與生物的基本特徵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
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2分鐘課件展示: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雲、飛機、太陽,還有蝴蝶、小鳥。遠處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螞蟻。近處有一隻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小狗趴在旁邊吐著舌頭。還有一座小橋,水中有游魚、水草……欣賞圖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從美麗的大自然畫面引入,使學生從感到熟悉、親切、有趣,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提出問題
匯入新課
2分鐘提出問題:畫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為什麼?
積極思考、嘗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中來,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程度。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8分鐘知識點一: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內容。為大家提供了初一上冊生物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及特點;
(3)瞭解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透過對動物行為的研究,培養學生對動物行為學習的興趣、觀察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研究動物的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2)透過電影《隱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資料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良好世界觀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本節知識點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種族,表現出越複雜多樣的動物行為特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如影片和圖片等,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件;影片及圖片資料;學生課前進行相關調查及預習。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複習提問
快樂闖關
5分鐘利用課件對上節課學過的主要知識進行提問,並設計快樂闖關題目。題目分ABC三檔,小組計分,評比紅旗小組。A類:
1、運動系統的組成
2、關節的結構
3、骨骼肌的組成,特點
B類:
1、骨、關節、骨骼肌在協作運動中各起什麼作用?
2、關節的結構中有哪些結構特點使關節既靈活又牢固?
C類:運動是怎樣實現的?
屈肘時 為主的伸肌肌群舒張;以 為主的屈肌肌群收縮;伸肘時相反。直臂手提書包時,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仰面朝天躺在床上最舒服,是因為全身的肌肉 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動 繞 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進行兩分鐘快速複習比賽
小組對對碰,快樂來闖關,小組合作完成快樂闖關題目
複習舊知,強化知識的識記和落實。
以小組計分,競爭紅旗小組,來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1.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後回答:飛機、白雲、太陽、山石、橋、水等是非生物,因為它們都沒有生命;蝴蝶、小鳥、草、雞、狗、魚、蘑菇等是生物,因為它們都有生命。
【過渡語】同學們觀察的很細緻,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它們與我們朝夕相處。
2.觀察教材圖1.1—1,插圖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生物?
學生邊觀察邊回答:有中華鱘、啄木鳥、東北虎、銀千年銀杏樹、蝴蝶還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大腸桿菌。
3.為了加深學生對生物的理解,讓學生列舉自己身邊熟悉的生物,由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各種生物的資料。
4.現在已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200多萬種。根據各種生物的特點,人們通常它們分成三類: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現在你能將圖1.1—1所示的生物進行分類了嗎?瞭解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明確生物是有生命的。
學生要根據身邊的例項及教材的學習等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
嘗試分類:中華鱘、啄木鳥、蝴蝶、東北虎是動物;銀杏樹是植物;大腸桿菌是微生物。使學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透過提取腦海中的生活常識,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
學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環境)組成的觀點。
在學生視野充分拓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眾多的生物簡單分類,明確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類。
組織交流
點撥建構
18分鐘【過渡語】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你會發現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生活習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萬別中卻存在著共性:他們都是有生命的。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識點二:生物的生命現象
1.小組探究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插圖和生活經驗,舉例說明生物所具有的這些生命現象。小組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人。
動物有哪些
生命現象?植物有哪些
生命現象?
2.教師巡迴指導,並參與小組的討論。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3.現在各小組將你們的發現與大家交流吧。
一組:我們發現人體需要飯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動物,我們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都需要營養物質。
師:很好!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其他組補充: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組:我們發現人和動物可以通過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這說明生物都能活將廢物排出體外。
教師及時點撥,指出排便與排尿的區別。
並解釋生物從外界攝取食物,然後將廢物排除體外的現象,稱為新陳代謝
三組:我們發現人需要呼吸,魚用鰓呼吸,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這說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著。
教師追問:植物需要呼吸嗎?
教師明確:植物和動物一樣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四組:我們看到小鳥能長成大鳥,我們也能從小長大,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得出結論:生物都能生長髮育。
師:說的多好啊!生長髮育是生物比較明顯的生命現象,請同學們來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教師播放課件:一粒種子逐漸萌發、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影片。)
五組:剛才老師讓我們用手碰觸含羞草,我們發現含羞草受到刺激後會合攏葉片,人體受到刺激後也會作出反應,結論:生物都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教師追問:向日葵的花盤像太陽,這是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嗎?
教師強調:你們的發現很有價值!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規律的反應,成為應激性。
六組:我們從插圖上看到貓、狗等動物能繁殖後代,我們知道其他動物和植物也能繁殖後代,我們猜想細菌等微生物也有繁殖的生命現象。
教師補充: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炎熱的夏天,食物很容變質,這就是由於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導致的。
七組:我們從插圖上觀察到,貓媽媽的三個孩子,毛色和斑紋上有深有淺,只有一隻小貓長得像媽媽。我們人類也是這樣,這說明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生命現象。
學生分組活動、討論、分析,並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彙報,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其他小組同學再補充。
認真傾聽他人發言,及時補充,在活動中體會各種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現象。
透過思考和教師的提示,學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觀看影片,領略生命的孕育和生長之神奇。
透過碰觸含羞草,理解植物對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應,只不過不如動物的反應明顯。
補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就是植物的繁殖現象。
結合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徵、不同特徵,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
引導學生研究教材插圖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動物的生命現象,進而推廣到微生物,瞭解生物的生命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組間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綻放。
教材中出現了新陳代謝這一名詞,學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理解生物的新陳代謝現象,對後面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徵打下基礎。
透過小組討論發言,他人補充的形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得到加強,透過合作獲得成功,增強了自信心。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表達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薰陶。
讓學生明確各種生物的繁殖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這篇七年級生物教案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特別準備了這篇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以供參考!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細胞分裂的過程。
2、說出細胞分裂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透過觀察切片、動畫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提高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透過對比觀察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的圖片、動畫等,提高對比觀察、分析思維、獲取資訊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觀察探究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細胞分裂的過程。
2、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教學難點】
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教學方法】
講授與討論相結合
【教學媒體】
自制多媒體PPT課件等
【內容要點】
第3節細胞透過分裂而增殖
一、細胞分裂的概念
由一個細胞形成兩個相似的新細胞的過程。
二、細胞分裂的特點
遺傳物質平均分配
三、細胞分裂的過程
1、植物細胞
2、動物細胞
四、細胞分裂的意義
單細胞生物——繁殖
多細胞生物——生長髮育,細胞更新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入課題
回憶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出示人從一個受精卵到成人的圖片及資料資料
提問:人從一個受精卵到一個成人,細胞數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細胞透過怎樣的生理活動實現數目的增加?回憶並回答問題
思考,回答
回憶已有知識,為本節課學習奠定基礎。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細胞分裂的概念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完善、總結細胞分裂的概念。觀察,概括培養學生透過觀察概括概念的能力。
細胞分裂的特點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提問:從細胞結構的角度分析細胞分裂時有哪些結構需要進行分裂?
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是否也隨細胞分裂而一分為二?
遺傳物質會越分越少嗎?
分裂前已經複製的遺傳物質在分裂時是怎樣分配的呢?
【提出探究問題】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如何分配?
實驗探究:觀察植物有絲分裂切片
指導觀察植物有絲分裂切片,反饋觀察結果。
動畫資料分析:展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動畫。
提問: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平均分配的意義。思考,回答
思考大膽做出猜想。
觀察植物有絲分裂切片。
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動畫,
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引發學生的思考。
進一步思索有關遺傳物質的分裂問題。
透過觀察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提高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細胞分裂的過程指導學生觀察圖片及植物細胞分裂動畫,描述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
展示動物細胞分裂過程的圖片、動畫,要求學生描述動物細胞的分裂過程。
引導學生比較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的異同,歸納細胞分裂的過程。觀察圖片,結合動畫描述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
觀察圖片、動畫描述動物細胞的分裂過程。
對比,描述培養學生在觀察中獲取資訊的能力。
提高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分析思維能力。
細胞分裂的意義提問:對於單細胞生物細胞分裂的意義。
對於多細胞生物細胞分裂的意義。思考,回答透過講授,理解細胞分裂的意義。
這篇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