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詩歌讀後感

詩歌讀後感(精選9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歌讀後感 篇1

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為人民奉獻的人,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一個。

記得前不久,我在家裡閒著無聊,便找書讀。在不經意間,我從眼角瞟到了魯迅先生寫的《自嘲》詩,出於好奇,我拿起來看了看。《自嘲》這首詩主要講了魯迅先生當年失魂落魄的事。現在想起來,意思大概是:交了倒黴運怎麼還會想有順心事,躺在床上連身都不敢翻,倒會把頭碰到牆上。所以,走在大街上用破帽低低地遮住臉,怕被別人看到——招來橫禍。我就像酒裝在漏船裡,在湖中心的激流中打轉,隨時有被湖水吞沒的危險。我這人不招人喜歡,有許多人指斥我,罵我,詛咒我,應該沒有病也會死掉,但我偏橫著眉毛冷淡地對待別人的指責,甘願為人民做貢獻。然而,咒罵任人咒罵,窩囊我自窩囊,只要自己還有能夠安身的小樓,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天下,不管春夏秋冬。

讀完這首詩後,我感到了當時政府的黑暗和魯迅先生的無助,同時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無私崇高精神。魯迅先生不僅滿腹才情,還經常關心勞動人民和進步青年。雖然他已經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詩歌讀後感 篇2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騰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之中了。教學詩歌,朗讀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

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各種朗讀法: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畢竟這一歷史事件學生還是比較陌生,大家對很多地方還不理解,有的同學就提出“‘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中的‘1997頁’是什麼意思?”,還有的同學提出“呼喊一般是大聲地叫,為什麼詩中卻說‘輕輕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學問“為什麼說‘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嗎?”不得不佩服同學們質疑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不就正好體會了了香港迴歸祖國後,全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顧了香港的屈辱歷史,不就展示了全國人民對香港迴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願嗎?一切要解決的問題都因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見,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學生在質疑後能想辦法釋疑那就更好了。

詩歌讀後感 篇3

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詩歌大多小巧玲瓏,構思新穎奇特,充滿詩情畫意,語言明麗清新,富含生活哲理。詩集中,以青年為話題的詩共有8首,《繁星》3首,《春水》5首。讀這些詩,你會為它的新穎構思所歎服,你會為它的深刻哲理所感動。

青年人啊!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來,

就知道你的煩悶,

是溫柔的。

這是勸勉青年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處世觀的哲理詩。青年人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確地去對待生活中的“煩悶”。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學習,要工作,就必定要與人相處。

在與人相處中,就一定會遭遇困難和挫折,因此,就一定會產生“煩悶”。我們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只有從容豁達地去面對,勇敢樂觀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只有在困難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長智慧,增長才幹。有聖人說:“困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真是精闢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樣飽經滄桑,飽經憂患,有時一回想往事,就難免心有餘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對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青年人沒有生活負擔,沒有家庭拖累,沒有太多的雜事羈絆,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的生存危機。因此,即使有一點“煩悶”,比起老年人來,也是“溫柔的”。

詩歌讀後感 篇4

最近,我讀了任老師的詩集《詩歌裡的平陽》。這本詩集內容很豐富,有寫寄託作者思鄉之情的,有寫平陽地方特色的,還有寫作者內心世界精神活動等等。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與維新有緣》。第一節寫陽光明媚的一天,作者來到了維新,心情是那麼的喜悅。詩篇中作者同時還提到了高山、街道、小狗。順著路標的指向向西,走向了大山的深處。第二節的是山中山澗的流水、青澀的桃子、藍天白雲互映,盛開著的紅石榴花,終於擺脫了潮溼的環境,長在向陽地,活出美麗。作者感受到維新的特別之美,讓他心曠神怡。

《九月九,在埭頭》也令我印象深刻。詩中第一節寫南雁蕩山的桂花飄香,在秋陽下顯得燦爛耀眼,白雲映襯著孩子們的笑臉。第二節寫的是作者在埭頭文化禮堂裡和老人們共同度過的時光,是那麼的輕鬆與自在,歌贊生活的美好。第三小節寫的是九月九的酒,撫平了作者深深的皺紋,遠處的稻田,是大地呈現的愛。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埭頭無限的愛和戀。

《詩歌裡的平陽》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作者對生活、對大自然細緻的觀察,尤其是對平陽山水無限的愛,體會深刻,感情真實。也激勵我能記錄生活中的每一刻,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

詩歌讀後感 篇5

拿到《詩歌裡的平陽》這本書,就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封面是油畫,所畫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平陽。我想最奇妙之處,就是本書作者想把平陽比作一個世外桃源吧。

我情不自禁翻看這本用詩歌來歌頌平陽的書。作家任澤健先生一定有一雙會探索美的眼睛。光是看著目錄裡的詩歌名稱,我就十分滿足,好像跟這些詩歌打交道很久了。

我最喜歡《稻子的幸福》,看著標題,我的疑惑湧上心頭,稻子能有什麼幸福。這首詩有四個小節。第一個小節是,陽光普照,影子再次清晰,美與醜一同呈現,我覺得實在是太深奧了。如果根據我的理解遠山被陽光所照,一面明亮一面黑暗,亮的那一面,充滿生機,十分惹人喜歡;而暗的那一面光線灰暗,使人感覺冷漠。

第二小節,大概意思就是看著稻子,聞著花香,回憶起兒時,美好與幸福在心裡盪漾。第三小節是寫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我們要好好珍惜,要好好對待。第四小節寫的是心中不只有幸福,還有憂傷。作者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取題目,表達了自己的心情,透過這首小詩,平陽美麗的景色躍然紙上。

作者用詩來記錄家鄉美好的風景,真是一種表達美好的奇妙方法。

詩歌讀後感 篇6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席慕容之所以能寫出如此點透感情的語句,實在讓人佩服!

年少輕狂,往往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少年衝動,更會留下太多的悔恨……

一直不覺得自己會是一個如此嘮叨,如此令人生厭……

難道真的是“在錯的時間,愛上錯誤的人”?

距離產生美,這句不是沒有根據的。短暫相聚的時刻,彼此都是表現最好的一面,留下的是最美的記憶。戀愛便是如此。

嚮往是一種期待,一種美,一種讓人心醉的感覺…

想要在最短的時間留住最美的時刻,想要在最短的時間給彼此最好的照顧,最好的撫慰……因為急切,所以才顯得如此瑣碎,如此嘮叨……

對不起,親愛的!如果讓你煩惱了,我只是想讓你覺得更幸福一點!

詩歌讀後感 篇7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據說是唐朝的7歲孩子繆氏子而寫,年齡雖小,可志向遠大。

一天晚上,我獨步至於屋簷下看初月。透過厚厚的鏡片細看明月彎彎。空如鏡,鏡似水,水黑幕。新月掛空,細如鉤,明如燭。靜靜地照亮數丈萬空。彎彎的新月並未有強盛的月光,只是在冥冥中掌管著黑夜的光亮。整個天空便活躍起來了。我凝視著這束光,心中感情萬丈。

歷朝歷代,多少人如同彎月一樣,默默地點亮一方角落,將陰暗的天空點亮。又有多少人如同彎月一樣將光耀世間。李白望月,月下獨酌伴其行。蘇軾望月,同樣寫下不朽的篇章。今日,我欣然望月,卻只能在內心中為月歌唱。

“時人莫道峨嵋小,三五團圓照滿天。”彎月靜靜地懸在空中,細細的,小小的,但卻充滿了活力。不信,等到月中十五的時候再看,它就會團團圓圓,明明朗朗了。到那時,再抬頭仰望天空,就會不由得發出一輪滿月照下的感慨了。

現在的我們如同月初的新月,正在努力地積攢著力量;努力地吸取著人世間的精華;努力地學習著,朝著更大更明亮的目標前進。終究會有一天,我們會像月中的月亮一樣又大又圓,在如墨似的天空中迸發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廣闊的大地上,照耀在每個望月人的心中,照耀在更多想成為我們的新月身上,讓整個大地披上銀白色的光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一定可以成為月中的月亮。

詩歌讀後感 篇8

翻開《古代詩詞鑑賞》,文化長河,源遠流長,奔流不息。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則是兩岸的風景線,它們組成了中華文化最絢爛的'風景線。

豪放

北宋,不僅弘揚了一種嶄新的詞文化,還孕育了一位偉大的詞人--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坎坷,屢遭小人陷害,特別是當他被貶黃州時,他卻並沒有自甘沉淪,仍以一種樂觀、豁達的心境乘船出遊,醉心於山水之間。雖然被貶,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之志依然在心中盪漾。他的豪放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矗立在宋河之畔。

婉約

正是戰亂的年代,又一位偉大的詞人--李清照,誕生了。她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上天賜她一顆冰清玉潔的心,讓她以美的心境去看待世界。

無論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還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都是一種美的感嘆,竟是如此婉約。終於,她化作一道婉約的風景,佇立在戰亂之河的兩岸,供後人仰望。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墨筆勾勒出一道道風景線,靜靜地,默默地守護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兩旁。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以現代人的身份與態度去仰望著這古老的風景。在仰望他們的同時,我們會發現其中的真、善、美,併為之感動。

仰望歷史,感受中華文化吧,讓風景永留心中!

詩歌讀後感 篇9

冰心是20世紀中國的一位傑出女作家。她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投入新文學活動,在這長達八十年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大量散文、詩歌和小說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說,冰心的作品真是讓人歎服叫絕。每詞每句,都用得極其到位,“湖水也翠得悽 然”,這“悽然”二字,刻畫出了冰心那無盡的鄉愁,無盡的痛苦。“我慘默無聲,我已拼著鼓勇去領略。正如立近萬丈的懸崖,下臨無際的酸水的海。與其徘徊著驚悸亡魂,不如索性縱身一躍,死心的去感覺那沒頂切膚的心酸的感覺。”“鄉愁麻痺到全身,我掠著頭髮,發上掠到了鄉愁;我捏著指尖,指上捏著了鄉愁。是實實在在的軀殼上感著的苦痛,不是靈魂上浮泛流動的悲哀!”這兩段文字字字之間流露出一種傷感,一種悲哀,一種痛苦。儘管冰心是一個大作家,儘管冰心的文字那麼精巧,但她不是大聖人,她也身在異鄉,她也要飽受鄉愁的折磨!

長大後,我們也會遠離自己的父母,親人,去獨立生活,只不過提前在冰心的筆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淚。冰心在描寫與父母,姐弟分離時的悲傷,併為有用華麗的詞句,但樸實的語言也著實讓我們體會到了人一生的悲歡離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給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讀了她的作品後也有不同的體會。就把下面的“冰心語絲”送給大家吧:

這如火如荼的愛力,使這疲緩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

有了我的愛,便是有了一切!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