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課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注意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裡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活人一定要活出,就像老師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位年輕人。
二、學生自讀課文
讀前設問: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裡,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小組合作研討
四、集體彙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幹完活之後,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夥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明確:因為他有。
4.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麼會從一無所有到後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
六、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七、佈置作業
以“《》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以用一些有關“”的小故事匯入 新課,先讓學生準確理解“”這個詞,然後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重要的是能透過本篇課文學會怎樣去做人。
教案示例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裡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飢腸轆轆、精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出示課文插圖)有一位年輕人,他沒有這麼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讀完《》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學生自學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裡,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小組合作研討
教師深入到各小組,瞭解學生自學課文和小組討論情況,適當給予點撥、誘導。
(四)集體彙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幹完活之後,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夥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他有。)
4.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麼會從一無所有到後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
(六)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七)佈置作業
以“《》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探究活動
1.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名人的成長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閱資料後寫出來。
2.小組為單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