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語文教學中有哪些穿插藝術的運用形式

語文教學中有哪些穿插藝術的運用形式

" 語文教學要打破沉悶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煥發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果,必須運用穿插,所謂穿插就是在教學中穿插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些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學生的能力。

穿插既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藝術,主要有以下的幾種形式:

1、幽默式、故事式。

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學生愛聽有趣的故事。針對這些特點,教師應該穿插這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學習興趣的內容。課堂教學剛開始時,學生容易沉浸於課間十分鐘的情景中,注意力不夠集中,個別好動的學生可能還會竊竊私語、躁動不安。課堂教學進行到20分鐘以後,學生的注意力再也難於集中,有的甚至昏昏欲睡。這時如果教師大發雷霆,勢必影響整堂課的和諧氣氛,不利於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發揮。這時候就應該運用幽默,來調節氛圍。如講解《邊城》時,講到翠翠夢見二佬給他摘了一把 “虎耳草”,有一個男同學趴在桌上睡覺,我便停下來說,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夢見有人摘“虎耳草”給他了,你們猜猜是誰?同學們馬上鬨堂大笑,幾十雙目光瞧著他,他很不好意思地低著頭,我馬上又說了一句電視劇《霍元甲》中的主題曲,“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學生又大笑,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然後繼續進行教學。

另外,還可穿插一些小故事,聯絡學生、社會的實際,穿插內容。如解釋“烏合之眾”,我想到韓復渠的演講笑話,“你們這些烏合之眾都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有懂七八國的英文,我連中國的英文都不懂……”,話剛一說完,便引起學生鬨堂大笑。透過故事穿插使學生的疲勞得到消除,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

2、聯想式。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發揮聯想,聯絡舊知識,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老師的指引下去知識的海洋中遨遊。透過聯想、對比的穿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背景聯想。如第三冊現代詩歌教學中,為使學生了解現代詩歌發展歷史,我給學生講了胡適的一首現代詩:“兩隻花蝴蝶,雙雙飛起來,不知為什麼,突然飛回來”,學生聽後興趣勃發,我便不失時機,向學生介紹現代詩、當代詩的文體知識。

字、詞、句聯想。如講解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時,我發揮聯想,向學生介紹古典詩詞中有關愁緒的名句,辛棄疾的“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離人淚”,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透過這些名句使學生加深了對詩歌意象、比喻手法擬人手法的瞭解,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

如講授《荷花澱》時,裡面有一個句子“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其中,“吮”字細緻刻劃了水生嫂複雜的心理,我馬上聯想到李清照詩詞中的一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其中“嗅”字和“吮”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3、情感薰陶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中要熔鑄自己的感情,把深沉激昂、歡悅哀婉的情感灑入學生的心田,用情感的穿插,掀動他們感情的漣漪,點燃他們感情的火焰,從而更好地進入教學情景中來。

穿插語言、圖片、音樂向學生灌輸情感,如《陳情表》教學中,我說,“誰言雨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小時候長到現在,我們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父母為了子女,總是無私地奉獻著一切,你有無想過,有一天,當你的父母白髮蒼蒼的時候,你應該做些什麼……”這些話馬上引起學生的一片沉默,接著我向學生展示兩幅圖畫,一幅是一隻烏鴉銜著一塊肉往窩裡的老烏鴉嘴裡送,一幅是一隻小羊羔跪在地上吮著母羊的奶。我說,“鴉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心無價,今天我們來學習《陳情表》,體會作者的一片孝心……”,學生在感情的感染下產生了學習的濃厚興趣。

在學習《陳情表》第一段時,我穿插《二泉映月》的音樂,在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中,我開始講解李密的不幸身世,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在,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運用,透過直觀的圖片、音像,更容易向學生灌輸情感,把學生引入課堂情境中來。

4、活動式。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不是教師的單向的知識傳授,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項雙邊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適時地穿插些學生活動,能使教學節奏得到調整,一張一弛,挖掘學生的能力。

讓學生動手,如學習朱自清的'《綠》這篇課文,第一、二段介紹梅雨潭的地理位置,有瀑布、懸空的石層,水潭、水流的方向,如果是老師講解,會顯得枯燥無味,這時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要求根據課文的內容繪出梅雨潭的草圖,學生會興致勃勃,認真閱讀,畫出較高水平能反映事物位置的草圖。這個讓學生動手的活動穿插,無疑改變了學生的接受知識的方式,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獲得了牢固的知識。

讓學生動口,如學習《失街亭》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討論失守街亭究竟是誰的責任,學生分組討論,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如學習《荷花澱》,要掌握水生嫂在“夫妻話別”中的複雜內心世界,如果教師用精煉的語言講解,學生很容易疲倦,不如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形式,讓男同學扮水生的角色,女同學扮水生嫂角色,全班同學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便能領悟其中蘊含的人物感情。

文學作品中的一個片斷,影視作品中的一組鏡頭,一首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讓人咀嚼的往事,……都可成為穿插的內容,和諧、自然、高雅、適度的“穿插”不僅能激發興趣,而且可塑造心靈,使學生“寓學於樂”。穿插的得體恰當,要求教師要博覽群書,這樣才能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同時也要注意不能脫離教材,信馬由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