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時鐘音樂欣賞方案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性質。
2.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大膽表演音樂,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準備:
音條琴1架、鈴鼓1個、歌曲幼教頻道 /相關圖片(小鬧鐘轉動、人們瞌睡時的樣子、鬧鐘打鈴、小鬧鐘走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相互問候,練習擊拍各種聲勢節奏
相互問好:小朋友們好,丫丫老師好(拍腿、拍肩、排頭)
二.樂曲欣賞《維也納時鐘》
1.靜聽音樂,感受樂曲
師:今天,丫丫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播放音樂幼兒仔細傾聽)
師:你聽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對於幼兒幼教頻道 /的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師:你覺得鬧鐘的聲音聽起來感覺怎樣?你可以來學學看嗎?(可根據幼兒回答情況再放一遍A段音樂開頭部分,讓幼兒再聽)
2.欣賞樂曲區分段落
(1)(第二遍完整欣賞)先提出問題,幼兒帶著問題傾聽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樂曲講述了一個小鬧鐘的故事,那麼幼教頻道 /音樂裡的小鬧鐘音樂到底在幹什麼呢,請大家再來聽一聽!(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師:誰來告訴大家,音樂裡的小鬧鐘做了什麼事?(教師及時根據孩子的述說邊輕聲哼唱邊出示表現歌曲段落的圖片,對於抒情的B段可以讓幼兒反覆聽、並表達)
(2)(第三遍完整欣賞)共同找出段落順序
師:音樂裡的小鬧鐘做了這麼多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邊聽音樂邊為他們排排隊吧。
教師與幼兒邊欣賞音樂邊檢查圖片順序,遇到不一致處將音樂停下來,及時調整圖片順序。
3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1)鼓勵幼兒創編兩拍子的動作
師:小鬧鐘轉動的`聲音是嘀嗒嘀嗒,那麼誰能用你的動作來表現鬧鐘的節奏呢?(請幼兒積極開動腦筋,創編出各種聲勢動作,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2)(教師對於幼兒創編出來的動作給予指導,示範,比較強弱)幫助幼兒擊拍出來的節奏準確、符合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師:小朋友們想出來的動作都很棒,讓我們和音樂裡的小鬧鐘一起工作吧!(聽A段音樂,動作表現)
(3)鼓勵幼兒創編表現鬧鈴段落的動作
師:鬧鈴聲響起時:叮呤呤,叮呤呤,起床起床起床起床。(用大聲念叮呤呤,用小聲念起床起床)誰能用你的動作表現鬧鈴的節奏呢?
(4)教師與幼兒討論出“叮呤呤,叮呤呤”時是振動的聲音,應該用一個振動的動作表現。
即時將幼兒創編的動作與音樂進行匹配,與幼兒共同歸納出“叮呤呤”時用大動作,“起床起床”用有節奏的小動作表現。
師:讓我們和音樂裡的鬧鈴一起來催小主人起床吧。(聽B段音樂,動作表現)
(5)用肢體動作完整表現音樂
師:這一次呀,丫丫老師邀請幼教頻道 /所有的小朋友用你最喜歡的動作來完整的表現音樂。(老師巡視幼兒,即時鼓勵、模仿他們的動作)
3.音樂表演
(1)(第一遍表演音樂)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聽音樂表演。
(2)討論表演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第二次表演(幼兒直接原地坐下)
討論:A段小鬧鐘轉動時是有節奏的整齊的,那麼我們表演時腳步需要怎樣?
B段時人們就要休息了,會做什麼樣的動作?
C段時鬧鈴聲“叮呤呤”時用大動作,“起床起床”用有節奏的小動作表現。
最後發條勁用完了,小鬧鐘沒有力氣了怎樣了?(引導幼兒再音樂結束時停止一切活動。
三.靜聽活動:《維也納時鐘》
2.靜聽音樂《維也納時鐘》
教師將6幅圖片收起來,讓幼兒再靜靜地請聽一遍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