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村新農村建設規劃範文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宏偉目標,對於我們加快發展、富民強鎮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極大地鼓舞了各族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今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描繪了一個宏偉藍圖。為此,根據《門源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經廣泛調研和徵求群眾的意見,特制定____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一、自然概狀

____村位於門源縣以東24公里,東鄰仙米鄉,南與陰天鄉接壤,西鄰泉口鎮,是____鎮政府所在地,境內省道民門公路穿境而過,地理環境比較優越,是門源東部地區的商貿集散地和交通要道。全村總面積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為2730米,年均氣溫1℃,年降水量為510毫米,且時空分佈不均,氣候垂直分佈明顯,晝夜溫差大,冬長寒冷,夏短涼爽,無絕對無霜期,自然災害較頻繁。

全村共有七個生產合作社,四個自然村,326戶農戶!1523人,勞力613人,共有耕地4604畝,其中退耕還林還草面積864畝,人均耕地2.58畝,共有各類牲畜2390頭(只),其中牛366頭,羊190只,馬、驢、騾131匹,擁有中小型農機具198臺(套)。

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現狀

____村主要以經營農業和畜牧業兩大傳統產業為主,農業主要以種植青稞、小麥、油菜、馬鈴薯為主、第三產業發展比重較小,20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為1850元,其中農業佔28.8%,畜牧業佔29.04%,勞務收入佔32.4%,其他收入9.76%。

由於受自然條件的制約,____村長期以來形成了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發展格局,在經濟發展中農民增收主要靠農牧業兩大傳統產業,一直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自然災害頻繁,農產量低而不穩,農業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在增收上難以形成新的突破,群眾增收依然十分艱難。近年來,透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農牧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勞務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依託小城鎮建設,第三產業逐步興起,有力推動了全村經濟發展,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二)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在國家專案的支援下,2005年實施了14.7公里的硬化路工程,4個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全部完成,20XX年實施了“一池三改”工程,170戶農戶修建了沼氣池和育肥大棚,佔全村總戶數的52%,農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小靈通、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村,190戶農戶安裝了固定電話,佔全村總戶數的58%。

(三)村莊建設現狀

由於農村建房缺乏科學規劃和建房的隨意性,村莊佈局分散、凌亂、____村的佈局形成了____、王家莊、鹼溝口沿民門公路、平原式發展的格局,座落分散、排水不暢,且由於群眾現階段生產生活習慣和衛生意識差,在道路上隨意曬糞、曬草現象隨處可見,髒、亂、差現象嚴重。

(四)公共事業發展現狀

現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1251人,小學1所,在校學生212人,學前教育尚出空白,黨員活動室2間,村衛生室1所。

(五)城鎮建設現狀

由於受地理位置制約和低層次建設,____村民門公路兩旁雖然建起了貿易市場和兩層商貿樓,但由於缺乏科學規劃,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城鎮面貌仍然未擺脫亂設攤點、排水不暢、衛生差、不美觀等現象,無垃圾場、無公共廁、無路燈、無路牌、無街道綠化、無停車場、無牲畜定點交易市場,鎮容鎮貌依然難以有新的起色。

三、發展定位及發展思路

(一)發展定位

____村依附城鎮,交通便利,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明顯,海拔、氣候有明顯的優勢,農業要提升青稞、油菜、小麥、馬鈴薯等傳統品種品質,畜牧業以加快育肥暖棚建設,大力發展牛羊育肥,生豬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交通運輸,商貿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積極鼓勵和製造條件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大力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發展公益事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城鎮面貌,使____村成為門源縣東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樣板村。

(二)發展思路

以結構調整為基礎,發展產業化經營,引進技術和優良品種,挖掘產業增收潛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解決人畜飲水、住宅建設、村容整治等問題,改進基礎設施;發展以沼氣和太陽能利用為主的清潔能源,建設生態家園;透過陽光工程、農民科技示範入戶工程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培育新型農民;加強民主管理和農村基層組織,發展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

四、規劃目標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20XX-20XX年,____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目標,加快經濟發展

到20XX年全村總產值達到538.4萬元,比2005年的384.7萬元年均遞增10%,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達到468.2萬元,比2005年的337萬元年均遞增11%;第二產業總產值達到4.2萬元、比2005年的3萬元年均遞增10%;第三產業總產值達53.52萬元,比2005年的38.2萬元年均遞增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50元,比2005年的1850元年均遞增10.8%。

(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美化村容村貌

農戶住宅統一規劃,改造土坯屋及土莊廓,實施庭院綠化、美化、淨化,磚木、磚混結構的住房佔總戶數的90%以上;配套建設汙水排放渠道,主巷道兩旁裝路燈;建衛生廁所326所,佔100%;建一池三改沼氣池228座,太陽灶326個,牛羊育肥暖棚覆蓋面達到100%;鎮區街道兩旁及村間道路兩旁的綠化率達100%。

(三)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修建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村綜合活動中心;街道及主巷道兩旁設定路燈,設定標準路牌;修建1處停車場,修建牲畜定點交易及屠宰市場,改善排水設施。培育一定數量的“文化中心戶”、“科技示範戶”。電話入戶率達到8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100%。修建1所幼兒園,加強學生的學前教育。

(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

建設一支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堅強有力的`村級各組織;培育一批有較高素質、充滿生機活力的後備幹部隊伍;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村民滿意率達90%以上;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文化活動室、幼兒園、醫務所等公益設施完善率達100%;達到“文明村”、“平安村”標準,“十星級”文明農戶佔總戶數的95%以上,“十星級”安全戶佔總戶數的95%以上;“文明信使用者”佔總戶數的80%以上。

五、建設內容

(一)做大做強農牧業主導產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是順應天市,大力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三紅胡羅卜、黑飼草麥草等特色種植,到20XX年在結構調整上力求實現新的突破。二是全力推進種子工程,進一步提高農畜產品良種化程度,積極培育和引進優良農畜產品、良種化程度達到98%以上,三是全面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四是大力發展牛羊育肥,到20XX年,全村畜牧業生產值達到50%以上。五是進一步改善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到20XX年,實現戶戶有暖棚,家家有沼氣的目標。

(二)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培育發展農畜產品交易和加工產業

積極扶持、引進發展以牛羊肉、毛皮加工為主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帶動全村及全鎮壯大牛羊育肥販運規模、提升發展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按照“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積極扶持組建牛羊育肥販運協會,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資訊傳達、育肥技術總結推廣、市場銷售等綜合服務水平和優勢農畜產品生產的生產組織化、銷售市場化程度。

(三)調整勞動力結構,加強技能培訓,加快發展勞務經濟

一是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在城鄉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紐帶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小城鎮建設,為就近轉移富裕勞動力,發展非農產業創造條件,二是要把提高勞動力技能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勞務經濟的一項基礎性和長期性的工作來抓,加大投入,強化培訓,抓好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千方百計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更好的適應市場,適應發展,三是提高勞動者外出務工的組織化程度。廣泛瞭解蒐集省內外勞務資訊,及時向群眾提供勞務市場資訊和相關必備知識,引導農民有組織,有針對性的外出知識,減少盲目性到20XX年全村勞務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以上。

(四)發揮城鎮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依託小城鎮輻射帶動,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組建客運公司,使小汽車客運業逐步走上規範化管理運營的軌道;積極發展餐飲、商貿、焊接等第三產業,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一定實力的個體經濟實體或私營企業;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具有當地民族特色和農家風味的“農家樂”、茶園等生態旅遊服務業。

(五)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

針對髒、亂、差現象,從20XX年開始對硬化路及兩側曬糞、曬草,堆物、堆垃圾,亂佔、亂圈、亂建等問題採取強有力措施進行全面治理。建立1箇中心垃圾填埋場,建立4個垃圾集中堆放點,重點解決垃圾亂堆亂放、汙染環境的問題;合理規劃房屋建設,打破人畜合院的現狀,建設使用沼氣池,以沼氣池的建設帶動改圈、改廁、改廚工程,逐步改變群眾生活觀念,改變往日的生活習性,實現節省能源;鼓勵有一定經濟條件的農戶透過自籌資金、合夥、轉讓等形式實施“平改樓”工程;大力普及農村沼氣,以農戶為單元,以“一池三改”為基礎,在全村每戶庭院內建設戶用沼氣,帶動改圈、改廁、改院,提供清潔能源,消滅露天糞坑,解決人畜糞便汙染問題;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推進農民生活用能的清潔化和節約化。

(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資訊平臺建設

爭取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落實好“五保戶”、優撫物件、特困人口救助、殘疾人福利等社會保障措施,使100%的群眾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突出增強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強智力扶持、技術扶持、生產扶持,力爭使33名特困戶儘快實現脫貧。

(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重點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殘疾兒童入學率達60%,全面推進資訊科技教育;完善衛生服務體系,規範建設村衛生室,提高服務水平;廣泛深入地開展各項群眾性文體活動,建立特色文化村、培育文化中心戶7戶

(八)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族團結進步,平安建立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依據四個居住點,組建四個治安協會,分別設立“十戶聯防”小組,實行聯片控管、十戶聯防,做到組組有聯絡、片片有照應,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處理上報,做到一方有事、全村支援。加強民族團結,堅持“三個離不開”思想,維護民族團結和穩定。

(九)深入開展移風易俗、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透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摒棄陋習,培育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組織開展各種有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成立村紅白理事會,實行勤儉辦事,堅決取締“學生畢業披紅賀喜”、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營造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社會精神風貌。

(十)加強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以財務公開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貫徹執行新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實施村級會計財務管理建設標準化;全面落實民主理財制度,逐步建立以村集體經濟收支情況、村幹部報酬、村集體債權債務等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為重點的財務民主公開制度。其次,建立集體決策機制,對土地承包和租賃、集體舉債、集體資產處置等重要事項,實行民主決策。第三,建立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按照“群眾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決策、上限控制”原則,實行“一事一議”,引導農民籌資籌勞的政策規定,明確具體籌資籌勞的物件、程式、資金使用及財務公開的形式。

(十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開展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標準黨支部活動。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執行機制、黨支部工作規範、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式化)的工作機制。落實黨員幹部“兩帶三為”(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為民造福、為民解困、為民排擾)責任,全面開展“三培雙帶”(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的農村基層幹部)活動,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戰鬥力。

六、建設進度安排

本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力求二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五年上臺階。

(一)20XX年完成新村規劃編制和各類專案的申報、立項,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綠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

(二)20XX年到2008年全村農戶都建成曖棚,全部建成“一池三改”,完成太陽灶配套和衛生廁所;引進優良畜種,改善畜種結構;建成農畜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村綜合活動室和幼兒園;對農民進行各種技能培訓;建成中心垃圾填埋點和排水設施。

(三)20XX年到20XX年完成太陽能和太陽灶配套,完成農戶的住宅改造。完成各項社會事業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搞好組織發動,營造良好氛圍

切實在思想發動、組織動員上下功夫,採取有力措施,透過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積極引導群眾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與自身利益的關係,最大限度的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尊重農民意願,解決實際問題

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事項,採取“一事一議”等方式,引入專家論證等多種科學決策方式,實現新農村建設重大思想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把村民當前最關心、最急迫的事項作為近兩年的建設重點,透過建設成效的展示,進一步激發村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

(三)拓寬投資渠道,增加資金投入

多渠道爭取投入資金,包括農戶自籌、政府扶持、社會資本投入等。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農民成為投入主體、受益主體和建設主體。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特別是要引導民營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爭取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扶持,根據新農村建設專案的不同類別、性質和特點,廣泛吸收各方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