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旅遊資源開發與客家文化的研究探討

旅遊資源開發與客家文化的研究探討

【摘要】閩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當地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為旅遊開發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旅遊資源的開發對客家文化的保護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影響。閩西地區應該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注重對客家文化的保護,爭取在開發和保護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迴圈。

【關鍵詞】旅遊開發;客家文化;影響

1、閩西客家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1.1客家文化主要內容。

(1)建築文化歷史上閩西客家將中原漢族的建築藝術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建造了大批風格獨特並影響深遠的建築物,為世人留下了一批珍貴的文化遺產。第一,永定土樓。永定土樓種類多達30多種,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最古老的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曆史。第二,連城屋橋,又稱陰橋,是指一般橋樑上再構架亭臺等以供行人遮陽避雨,其中老少皆知的是雲龍橋和永隆橋。第三,培田古名居。它以“九廳十八井”為基本特徵,組成一個連片成群,規模宏大,設計精美的古民居建築群落,是建築工藝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2)節俗文化閩西客家節俗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最壯觀的是連城正月十五日的”遊大龍”和”走古事”。所謂”遊大龍”是以每姓一龍進行的競技娛樂活動,其龍由一節高二米、長四米的竹編紙糊龍身組成,龍首與龍尾還各長六、七米,製作按一家一節分配,所以大姓村製作的龍往往有一百多節,長四、五百米,因而素有”連城大龍甲天下”之稱。至於”走古事”,則是每臺由一孩童裝扮成古人古事的擔架,由青壯年肩扛護送競跑。近年來,每年元宵時節都有不少中外遊客為此特前往連城觀賞,甚至被媒體譽為”山區的狂歡節”。

(3)婚喪文化閩西客家人相對比較保守,因此在婚喪嫁娶方面始終傳承著老祖宗的文化,繼承發揚了底蘊深厚和風格獨特的婚喪文化。婚嫁方面,客家人保留了“六禮儀式”。在喪葬方面,保留“撿骨頭”程式,即在死者安葬後兩年左右,挖開墳墓,按照人體結構把骨頭撿到金翁裡,後人從此祭拜金翁。

1.2客家文化旅遊發展現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客家文化旅遊逐漸受到了旅遊界的親睞,於是便有了客家文化研究熱潮的產生。由於開發時間較晚,難度較大,客家文化旅遊總體處於粗放模式。首先,客家文化旅遊發展主要侷限於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資源由於市場和技術等原因幾乎沒有得到恰當的開發。其中,發展較好的物質文化資源主要有永定土樓,連城冠豸山等。其次,客家文化旅遊的發展主要侷限於閩西客家地區,規模較小,缺乏跨區域協同發展的能力。閩粵贛都是客家文化的繁衍地,但是目前的旅遊發展都比較單一,不僅沒有形成必要的合作,反而在一些“客都”的稱號上存在爭議。最後,客家文化旅遊的知名度不高,宣傳力度太小。相比閩東和閩南旅遊,閩西客家文化旅遊發展相對落後,直到近幾年,閩西才意識到旅遊宣傳問題,逐漸開始向閩南、閩東以及其他旅遊強省學習與媒體網路和各大旅遊企業合作宣傳與發展。同時,因政府對文化旅遊的重視,不僅在保護和傳承文化上有所行動,在交通方面也逐年得到改善,這對客家文化旅遊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2、旅遊開發對客家文化保護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1)提供資金保障文化旅遊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就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旅遊開發為客家文化的保護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旅遊開發帶來的直接經濟收益,如門票;第二,旅遊開發吸引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從而投入相應的文化保護資金;第三,旅遊開發提升了客家有識之士的民族認同感,為客家文化的保護吸引了民間資本。

(2)穩定傳承隊伍由於閩西地處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絕大部分中青年紛紛進城務工。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逐漸遺棄傳統的客家竹編、木雕和建築工匠技術,除一些年過花甲的老人外,幾乎沒有年輕人掌握客家技藝文化。旅遊開發帶來的經濟效應,為客家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留住了客家中青年紮根故鄉的腳步。另外,隨著客家技藝文化旅遊的發展,在竹編、木雕和建築等方面都有了嶄新的傳承隊伍。

(3)實現文化新生文化是一種靜態的存在,旅遊開發為文化活靈活現展示提供了舞臺,不僅賦予文化生命,還在表演中使文化得以昇華。旅遊開發促進了閩西木偶戲的傳承,並在為遊客展示的過程中,透過木偶戲推崇的“孝道”、“尊老愛幼”和“誠信做人”等內容進一步昇華了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從而賦予文化新的生命力。

(4)增強保護意識客家文化是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旅遊者對客家竹編技藝、木偶戲的欣賞、讚歎,喚起了當地人對自己母文化的自豪感,喚醒了當地居民保護與傳承客家文化的`自覺意識。另外,儲存完好的客家文化為客家人帶來的旅遊經濟收入為更好地保護文化提供了直接動力,進一步增強了客家人的文化保護意識。

2.2消極影響。

(1)破壞文化環境和景觀文化旅遊開發促進了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但為了短期發展旅遊經濟和迎合遊客需求而過度開發文化資源,不僅破壞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還對文化景觀的原真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文化景區附近是文化景觀和環境破壞高發地區,為了擴大住宿、餐飲和娛樂等規模,當地居民肆意把充滿情懷的客家特色建築改造成冰冷的鋼筋水泥房,雖然短期獲得了遊客數量,但卻永遠地失去了地方文化特性。

(2)破壞文化原真性旅遊開發提高了人們對客家文化收集和挖掘的積極性,而旅遊產業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則提高了當地的商業化程度。為了追逐商業價值,盲目迎合遊客的趣味而不惜扭曲文化的本來面貌,導致許多優秀文化失真。甚至有些企業為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旅遊開發中一些民俗如客家婚嫁習俗裡的“哭嫁”被誇張改造成舞臺喜劇,虛假的表演不僅流失文化內涵,還破壞客家文化的真實性。

3、旅遊開發與客家文化保護的對策研究

3.1加強保護,完善法規。根據國務院“保護為主、拯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在旅遊開發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強對客家文化的保護,尤其是客家建築景觀文化。政府部門應該完善文化保護的相關條例規定,嚴格控制環境容量,鼓勵保護傳承文化的優良作風,嚴懲破壞文化環境和景觀的不良行為。

3.2加強教育,提高意識。旅遊是一項多元性的活動,從開發到消費主要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有社群居民、遊客、管理部門和旅遊從業人員。文化是重要的旅遊資源,保護好文化就是保護了旅遊吸引物,也就是保障了利益主體的利益。為了確保對文化的實質性保護,必須加強對旅遊活動的核心人員的教育,促使他們在意識上和行動上都做到文化保護與傳承。

3.3尊重文化,科學開發。文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客觀規律性,在旅遊開發中,應該遵循文化發展客觀規律,科學開發。為了避免文化失真,可以在旅遊開發中科學採用文化旅遊產品生活化的方式。即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文化傳承主體,讓當地人將文化體現出來,成為文化旅遊的真實演員。為展示客家婚嫁文化,可以在景區佈置上注入客家婚嫁文化元素,並與婚禮相關產業展開合作,定期在旅遊景區對新人舉行公益的接親、送親和拜堂的婚禮儀式。在確認婚禮時間後,積極做好宣傳工作,以便遊客按時到來。這一方式既經濟又真實,科學展示了客家婚俗文化,增加景區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