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影響中學生物理成績的3個壞習慣

影響中學生物理成績的3個壞習慣

常常聽同學們說初中物理總是拿不了高分,也不知道是自己哪出問題了;家長也常常找助手反饋:孩子的物理總是不見提高,但時間又花掉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成績不見好轉呢?助手特意去請教了教研室的物理老師,他歸納了這幾個原因,對照一下,你經常犯得是哪個方面的錯?

1、思維定勢

有些同學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將自己的經驗或見解原封不動地用在對物理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從而形成對學習物理知識的干擾和影響,甚至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或理解。

例1.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馬拉車,車向前運動;馬不拉車,車就停止運動。由此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句話對嗎?

分析:這個例子是最典型的。不少同學總是想不通:事實就是這樣,難道不對嗎?實際上,這句話是錯誤的。馬拉車,車向前運動,車受到了馬對它的拉力作用。此時車在水平方向除受到馬對它的拉力作用外,還受到地面對車的阻力作用。當撤去拉力後,會發現車並不立即停下來,而是透過一段路程後才停止運動(如果阻力較小,則運動的路程就比較長),其原因是,車在阻力作用下速度會越來越小,最終停止。如果車不受阻力的作用,當馬不拉車時,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一直運動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車的`運動並沒有力去維持。所以,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可見,本例的錯誤是表面上只看到拉力的作用,而這種現象的實質則是拉力和阻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產生錯誤認識的原因是生活經驗形成的思維定勢對學習物理知識的影響。

2、囫圇吞棗

同學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學習物理,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但一用就錯。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滿足於記住物理概念、規律和公式,沒有抓住知識的要點,不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思路。

例2.一重79牛的正方體鐵塊放在0.5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鐵塊對桌面的壓強。(取g=10牛/)

分析對於本題,許多同學往往不假思索,很快進進行計算:P==FS==79牛0.5米2==158帕,或P==GS==78牛0.5米2==158帕。上述計算過程中有兩個錯誤:一是混淆了重力與壓力的區別,二是沒有正確領會壓強公式中S的含義,或沒有認真分析受力面積的大小。這兩個錯誤均是由於對概念或公式沒有正確理解而造成的。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多思,要重視物理概念、規律、公式的形成過程。

3、以偏概全

物理學中的有些知識,涉及到多個因素,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有些同學對這些知識沒有全面、正確地理解,而是隻考慮其中的某個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錯誤。

例3.兩個人同時開始登山,甲先到山頂,乙後到山頂。則在此過程中()。A.甲的功率大B.乙的功率大C.甲、乙的功率一樣大D.無法判斷

分析許多同學都認為正確選項是A,即認為甲先到山頂,自然是甲的功率大。其實,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據功率的公式P==Wt可知,功率是由功和時間這兩個因素決定的。要判定哪個人的功率大,則要比較兩人登山所做的功與所用的時間的多少。

人登山所做的功W==Gh,其中G是人的體重,h是山的高度。所以,登山的功率P==Wt==Ght。由於兩人登

山的高度是相同的,因此,只要知道兩人的體重與兩人登山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比較哪個人的功率大。但本題只給出了甲先到山頂,說明甲比乙用的時間少,而沒有給出甲、乙兩人的體重,因而無法比較兩人登山所做的功。所以,僅根據他們登山時間不同是不能判定誰的功率大的。因此正確選項為D。

可見,對於多個因素決定的物理量,要全面考慮,不能只考慮單一因素。